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静海区北师大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3-11-17 浏览次数: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 13小题,1-6每题2分,7-13每题 3 分,共33分)
  • 1. (2023七上·静海月考)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niàng 黄yūn 应石jié B . 蓄chǔ            发jì                水zǎo                粗guǎng C . mì                落zháo            临lì                巢kē D . 镜léng            竦峙(sǒng zhì)    池qí                吝
  • 2. (2023七上·静海月考)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造访  响清  静默  抖擞精神 B . 捷毛  幽谷  昏鸦  幸甚至哉 C . 淅沥  宽敞  喉咙  花枝招展 D . 萧瑟  端庄  郎润  不知不觉
  • 3. (2023七上·静海月考)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____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____,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____的回味。

    A . 繁华 乐章 无尽 B . 繁华 作品 无尽 C . 繁茂 作品 些许 D . 繁茂 乐章 些许
  • 4. (2023七上·静海月考) 下面各个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这些故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B . 通过开展禁毒宣传活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毒品的危害性。 C .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奋斗拼搏,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D . 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 5. (2023七上·静海月考)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B .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起来塑雪罗汉。 C . 《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无论是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还是各路神佛妖魔等次要角色,都写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D . 记叙事情时,思路要清晰。可以用顺序,先写发生的事,再写结果;也可以用倒序,先写结果,再交代之前发生的事。
  • 6. (2023七上·静海月考)  下列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B .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C .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 .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7. (2023七上·静海月考) 下列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
    A . 诗歌的开篇两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B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采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描写了海水和山岛。 C . “日月之行”和“星汉灿烂”中的“日月”“星汉”都具有宏大的特点,给人以壮美的感觉。 D . 本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获胜后所作,表现了他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
  • 8. (2023七上·静海月考) 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指王昌龄。“龙标过五溪”,可见王昌龄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B . 题目“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叫“左迁”。 C .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 . 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世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 9. (2023七上·静海月考) 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 . 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本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 . 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到诗人已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中。 D . 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
  • 10. (2023七上·静海月考) 下列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 . “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 . 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 . “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 11. (2023七上·静海月考) 阅读《济南的冬天》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 (1) 下面对选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阳光照耀下的山景。 B . 薄雪覆盖下的山景。 C . 城外远山的景色。 D . 夕阳照耀下的山景。
    2. (2) 下面对选文中画线语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夸张 B . 对偶 C . 拟人 D . 对比
    3. (3)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的层次划分可以是:①∥②③④∥⑤⑥ B . 选文情景交融,突出济南小山秀气的特点。 C . 选文描写了山上、山尖、山坡、山腰上的雪景。 D . 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济南深厚而强烈的赞美之情。
二、(本大题共1 小题,共12 分)
  • 12. (2023七上·静海月考) 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 (1) ,以观沧海。(《观沧海》)
    2. (2) 客路青山外,。(《次北固山下》)
    3. (3)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4. (4) ,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 (5) 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 (6)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 (7) 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8. (8) 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9. (9)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
    10. (10)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离愁的诗句是: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 小题,共17分)
  • 13. (2023七上·静海月考) 阅读《北京槐》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槐

    张金刚

    ①一直对北京充满向往,且越和着祖国强劲发展的律动前行,就越热切地渴盼亲近北京。心向往之,却身不能至,有时竟羡慕起扎根于京、生长于京的那些树木来。有幸在今年,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特殊年份,我到北京工作了一段时日,从而有缘深度融入,亲身感受她的气息与热度,触摸她的厚重与脉动。在诸多树木中,能广而久、亲而详地记录北京时事变迁的,当槐树莫属。北京的槐树与北方其他地域的槐树并无二致,可不管古木还是新枝,皆因生在首都,长于街巷,既浸润尊贵之气,又沾染烟火之气;既历经悠悠过往,更亲历火热时代,从而修为了独特的气质。故而,我愿亲切地称之为“北京槐”。

    ②槐树之于北京,就如胡杨之于大漠,提起来便有种难以言表的情结。这情结,既来自槐树的古老、广布、寻常,更来自槐树的质朴、坚韧、蓬勃。张恨水在《五月的北平》中记述:“尤其槐树,不分大街小巷,不分何种人家,到处都栽着。在五月里,你如果登上景山之巅,对北平城作个鸟瞰,你就看到北平市房舍全参差在绿海里。这绿海就大部分是槐树造成……北平这个地方,实在适宜于绿树的点缀,而绿树能亭亭如盖的,又莫过于槐树。”可见,槐树在北京由来已久,且一直都在。

    ③初到北京时,正值槐树萌芽。与太行深山家乡小城的槐树一模一样,高高的干、黑黑的枝、嫩嫩的芽,一眼便可识得。如今,离家在外,望见这熟稔的槐树,便如遇到老乡一般,我急忙上前,张开双臂,搂住树干,打个招呼,瞬时有了种莫名的安全感。与北京槐成了朋友,既成朋友,便时常拜访,一年有期。

    ④槐树开花的时节,我们在一起。粉白的槐花隐在墨绿的槐叶之间,色彩明丽,相映成趣,构成北京五月标志性的绝美画面,令心一片静净。更可人的是,那满胡同弥散的馥郁的槐花香,甜甜蜜蜜,偶尔佐进些沿街门店的卤煮、烤鸭、烧烤、糕点香味,全然将工作的疲累与离乡的寂寞驱散尽净,周身舒爽地轻快漫步。

    ⑤槐树葱郁的时节,我们在一起。槐树高大,枝叶繁茂,自然长成大伞般的模样,撒下一片荫凉。夏日的北京很是炎热。每每骑车或散步走过槐荫路,我都要紧行几步,如获救星般地躲到浓荫之下休息片刻,大口呼吸着凉凉的风,如获重生,再次登程。如遇雨天,到槐树下避个雨,也是惬意得很,偶尔有几滴雨从叶隙滴落,滴在发间、脖颈,倏地一凉,倒是有趣。

    ⑥槐树叶落的时节,我们在一起。我踩着枯黄的落叶,仰面接几片落叶,感受着那曲曲折折的叶脉间所蕴含的生命轮回的律动。

    ⑦槐树覆雪的时节,我们在一起。那风骨外露的黑色枝干,在寒冷的西北风中抖落一身枯叶,昂首挺胸傲然迎接瑞雪的降临。让白雪映衬下的苍劲虬枝定格成凄美的瞬间,入照片入画作,入文入诗,成为永恒。

    ⑧槐树再度萌芽的时节,我们还将在一起,共叙一年友情,然后,挥手告别,期待有缘再会。槐与“怀”同音,我会在家乡的槐树下,怀想起北京槐,就像在北京想起家乡槐一样。

    ⑨我有时走在槐荫下就想,这些槐树像极了众多游子,扎根于此,耐得了孤寂,耐得了寒暑,耐得了贫瘠,在北京开枝散叶,可那深扎于北京土地的根系却指向一个个遥远的故乡。不由得对所有在北京漂泊或定居的游子心生敬意,太多的艰辛与苦楚定如这繁密的槐叶一般生了落,落了生,最终滋养自己,站立成一株挺拔的槐,庇护着北京这个大家与个人专属小家的一方晴空,为后来者遮风挡雨,虽渐渐韶华远去,却更加根深叶茂。

    ⑩如今,我每天从古老的什刹海胡同出发,穿过现代的金融街到达工作地,无数棵高大茂盛的槐树被我甩在身后。我们在前行,北京在前行,中国在前行,唯有这些极具生命力与忍耐力的北京槐,一直站在这里,见证这座古城从历史走来,与时代前行,向未来进发的速度与非凡。

    (有删改)

    1. (1) 一年四季,作者笔下的北京槐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 (2) 请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以下句子。

      ①槐树高大,枝叶繁茂,自然长成大伞般的模样,撒下一片荫凉。

      ②那风骨外露的黑色枝干,在寒冷的西北风中抖落一身枯叶,昂首挺胸傲然迎接瑞雪的降临。

    3. (3) 结合全文,谈谈本文的思想感情?
    4. (4)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我”愿亲切地称之为“北京槐”,是因为北京的槐树与北方其他地域的槐树并无二致。 B . 文中第②段引用张恨水的记述是为了强调槐树在北京由来已久,且一直都在。 C . 文章第⑨段写槐树“像极了众多游子”,因此本段意在表达这些游子们浓重的乡愁。 D . 极具生命力与忍耐力的北京槐,见证了北京的历史、现在与向未来进发的速度与非凡。 E . 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抒情。
四、名著阅读(8 分)
  • 14. (2023七上·静海月考) 名著导读

    文段一:

    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假使它的身材比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然而,这些口实,仿佛又是提起笔来的时候添出来的,虽然也象是当时涌上心来的理由。

    1. (1) 下列各项中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选文出自     的《      》,这段文字主要写了      。

      A . 鲁迅    朝花夕拾     猫的性情 B . 孙犁    白洋淀纪事     “我”仇猫的原因 C . 鲁迅       朝花夕拾       “我”仇猫的原因 D . 沈从文      湘行散记         猫的性情
    2. (2) 文段二: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呢,不动;叫呢,也不闻。

      ①文中的“她”是指 。

      ②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 15. (2023七上·静海月考) 请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请以《发生在那个季节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窗外的风景,心中的情思》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二选一,抓住了景物的特点,通过多种方式描写景物,抒发情感;②作文内容完整、具体,描写生动、细致,有真情实感;③书写清晰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500字。不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等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