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广安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

更新时间:2023-11-26 浏览次数:9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三上·广安月考)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义”与“利”的关系,是中国思想史上争辩不休的一个大问题。先秦儒家认为“义”和“利”是对立的。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说:“何必言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他们认为,对利的追求是造成社会混乱、国家动荡的根源。实际上,儒家也并不是根本不言利,只是要把义放在首位,反对后义而先利罢了。

    在这个问题上,墨家和儒家有所不同。由于墨子把“利”作为实践“兼爱”的行为准则,因此,在墨子那里,“利”也就是“义”,“重利”也就是“贵义”,二者是统一的。这里有一个对于“利”的不同理解的问题。孔子和孟子所谓的“利”,指的是专“利吾国”“利吾家”“利吾身”的狭隘“私利”。虽然他们也提出什么“天下为公”,但这个“天下”只是封建君主的“家天下。”。

    墨子所谓的“利”,则是“爱利万民”“天下之利”的“公利”。维护这样的公利,正是仁义的要求、道德的标准。很明显,在墨家那里,“天下之利”“人民之大利”,是最高的伦理准则。墨子认为“义”就是“利”,“利”就是“义”,主张贵义重利,追求义利合一。

    墨子认识到,人类首先必须求得生存,为了生存,就不能不追求物质利益。所以,避苦求乐、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恶也”。

    利和害、苦和乐都是相对的,人们通过比较权衡,利中取大,害中取小,趋利避害,此种行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莫不如此。墨子从人性的角度,论证了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对人们的求利动机给予了有力的辩护。墨子认为公利,即社会的整体利益是至上的,个人只能作为群体的部件而行动,任何人只有维护并实现了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才能得到显现。在他利与自利之间,应该从他利出发再到自利。

    虽然墨子重视天下之利,把“亏人”“自利”视为人们互不相爱的思想根源,但是墨子并不是笼统地反对“自利”,墨子反对的是“亏人”而“自利”、损人而利己的行为。至于不“亏人”、不“损人”的“自利”,他不仅不反对,而且加以保护。这里的界限就看是不是自食其力。被墨子视为“赖其力者”,都该有应得的“自利”。反之,“不与其劳,获其实”,诸如偷窃、就是“亏人”而“自利”,是不仁不义的行为。这最清楚不过地表明了劳动者的功利观和墨子这种先人后己,先“利人”然后“人亦从而利之”的思想,一方面表明了劳动者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也是个体劳动者依赖集体力量以保护“自利”的思想反映。

    墨子既重利,又贵义,把义看作达到“利人”“利天下”的手段。“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为义可以获利,“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墨子既肯定了“利”是目的,又倡导贵“义”,维护了道德的尊严,实现了目的与手段的统一。这种追求义利合一的思想,是建立在把利国利民之利视作义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不像其他学派那样要么重义轻利;要么贵利贱义,而是追求二者的有机统一。它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关系是极有借鉴意义的。

    (摘编自《墨子重天下之利,从“兼相爱,交相利”解读义利合一的道德价值观》)

    材料二:

    墨家一向以“贵义”自许。如《贵义》有言:“万事莫贵于义。”然墨家所论之“义”,其实为“利”。《经上》说“义,利也”。但墨家所说之“利”,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这种天下之公利,又具体表现为人口之众、国家之富、刑政之治等治道现实。《经说上》进一步解释说:“志以天下为芬,而能能利之。”这也就是说,墨家既重视为义者要以“兴天下之利”作为自己的本分,也强调为义者要培育自身兴利除害的才能,前者是为义者应有的动机与德性,后者是为义者当有的资材与德行。止楚攻宋的义事,正是墨家义利统一、德才兼备的为义之道的一个经典示例。

    墨家所孜孜以求的“天下之利”,其实就是对民生民利的一种维护,也是对统治阶层只顾自利而罔顾民利的一种抗议。墨家所述的“兼爱”等说,在根本上还是为了维护民生民利。同时,墨家还为统治者树立了能保民、爱民、利民的以大禹为典范的古时圣王形象,作为统治者爱利万民的义政义事之历史经验。而对那些极端戕害民生民利的如桀、纣一般的暴君,墨家又提出了“不非诛”的革命主张,从而保留了以武力来维护民生民利的底线。

    爱民、利民还是墨家最为根本的技术价值观念。在先秦诸家中,墨家一向以重视科技而为中国科技史家所推崇。但墨家对技术活动的认识与实践是为了便利民生。《公输》所载的公输削鹊之故事,正体现了墨家这种以爱民、利民为本的技术价值观念。墨家极为贬低那种为了单纯展示技术之“巧”而从事的技术创制活动,转而强调技术之“巧”的根本就在于其能“利于人”。在墨家看来,哪怕再精巧的技术,如若不能利于人,也都是“拙”。《墨子》中的城守诸篇所记载的守城之术,也都是对其“兼爱”“非攻”主张的实行,故而也是本之于爱民、利民的价值立场而来。

    (摘编自张万强《“利民”与“明故”:墨家哲学的基本精神》)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儒家的“天下为公”和墨家的“天下之利”谈的都是“利”,二者在认识上相差不多,都为人们所赞同。 B . 墨子在止楚攻宋一事中,反对楚国发动战争,体现了墨子之德,而能够制止楚国攻打宋国,则体现了其才。 C . 偷人桃李、抢人马牛等不仁不义的行为,都具有“亏人”而“自利”的思想,墨家认为这一思想是人们不“兼爱”的思想根源。 D . 墨家对技术活动的认识和实践都在强调爱民、利民,反对只有“巧”之名而无“利”之实的技术创制活动。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墨子看来,“利”是实践“兼爱”的行为准则,因为“兼爱”,所以“利”就有利他的行为特征。 B . 儒家所认为的“利”,指的是专“利吾国”“利吾家”“利吾身”的狭隘“私利”,因此应该被摈弃。 C . 墨子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因此人们追求物质利益是合理的,不“亏人”的“自利”也不应该被反对。 D . 为了维护民生民利,墨家一方面为统治者树立了古时圣王形象,另一方面又对暴君提出了“不非诛”的革命主张。
    3. (3) 下列发明,不符合墨家最为根本的技术价值观念的发明的一项是( )
      A . 黄道婆发明了在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纺车。 B . 马钧发明了“龙骨水车”,结构新颖简便,省力,效率高。 C . 秦朝时期,人们用黄金打造了一只大雁,像活的一般,能在天空翱翔。 D . 郭守敬发明了一种类似浑仪的天文观测仪器:简仪。
    4. (4) 两则材料谈的都是墨家的义利观,二者在侧重点上有何不同?
    5. (5) 材料一中提到“它(墨子义利合一的思想)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关系是极有借鉴意义的”,请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应如何认识和处理当今社会的义利关系。
  • 2. (2023高三上·广安月考) 现代文阅读Ⅱ

    误会

    柳青

    那是落雪季节。我在一次考察旅行中,到了一个乡镇,是在后方,当我在八路军兵站医院和那里的政治委员谈毕话,已是黄昏。天气很冷,我想吃一点东西,就跑到一家小饭铺里:

    在那里,我和他初次相遇

    他年约二十四五岁,瘦长的脸上长着一张长嘴巴,不单嘴巴长,而且似乎很多嘴,能同各种的人谈各样的话,看他那憔悴的容颜,一身灰布棉军衣整齐的样子,我想他可能是兵站医院的休养员。

    坐在饭铺小坑凳时,我咒骂这令人生厌的雪天。山头上、街道上、院子里……到处是白茫茫的。

    “好同志,就这天气,前方一样要打!”那个长嘴巴漠然地说着。

    他开始问我“贵姓”和“哪一部分”一类的见面话。我看他的样子,并不懂我说的“部分”。因为在这个偌大的战争中,“部分”实在多极了。不过,他好像由我出身的地方判断,我并非什么坏蛋,因此,他很高兴和我谈。

    “很辛苦吧,嘿嘿……”当他知道我长足旅行时,他不甚健康的脸和善地笑着。

    开始筹饭时,我递给他一支烟,他谦逊地接受了。吸着烟,我们渐渐谈得很亲热,仿佛老友相遇。

    “你哪部分的,同志?”我问。

    “一一五师!”他说。

    “一一五师哪部分?”我接着问。

    “听说现在归陈支队了。”他看我的脸,吸了两口烟。

    “那么,”我说,“你是挂了彩在这里休养的。”

    “对!”他点头说,“快好了,个把月工夫就回前方去。”

    一切都表现得很直率,我想:假若问他是怎样挂彩的,也许可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

    但是他等待的两碗水饺,这时端来了。他扔掉烟头子,就将一碗摆到我这边来,示意我吃。我坚持不扰他。他也就安然地吃起来。他身体很虚弱,吃着吃着就满头汗珠。他用手揩一揩额头,擦一擦眼窝,向我解释着:他开刀才十多天。大腿上子弹是取出去了,可身体还没复原。他想多吃点好东西,早点好了就回部队去。

    吃过饭,他就比山说水地回答我怎样挂彩的问题。

    那是一九三八年九月十四日。他们一营人在薛公岭截击日本汽车。薛公岭是座乱石山,汽车路一转一弯、一上一下地盘着这座山。这一回,日本汽车要从东边到西边去。

    “这儿,你看!”他用食指在桌上画着,“这边一道沟,这边又一道沟,汽车路就在这中间通过。我们占领了这两道沟旁边的这个山头,这个山头……日本汽车过来了,这边沟里就打;往这边冲,这边也打;往山头上冲,山头也打。这样,他们就上了我们的摆布……”他停了,缓了一口气说,“这回搞到的东西可多啦,枪呀,炮呀,白米呀……”

    “那么,你是怎么挂的彩呢?”我问,忍不住笑,

    “你不要忙啊!”他改变了坐姿说,“战斗快解决时,我听见渠里有人呻吟,原来是一个同志挂了彩、我就背他往上走。猛然觉得大腿上一痛,血就淌出来了……”

    “血就淌出来了”“个把月工夫就回前方去”“就这天气,前方一样要打”……我几乎把他的话都在脑子里转了一遍。我竭力想了解他。

    “你参加八路军几年了?”

    “四年了。”他说。

    “四年了!你是不是……”我考虑着词句地问,“你是一个党员,是不是?”

    看他的眼色,他见怪我了。

    “不是……”他迟疑了一下回答。

    我觉得空气很不自然,想找别的话头来改换一下。“陈支队里有多少人呢?”我问:

    “咱也不晓得。咱下火线多时了。”

    他简单地说了这一句,看了看我的脸。这样,空气依然是不愉快的。

    我自认我的态度是无邪的,一个想写点文章的人要求知道得更多更清楚的态度,而他却好像有了什么心事。当我用八路军生活很苦一类的话对他表示同情时,他竟开始说起反话来,说着一些同起初显然矛盾的话。

    “八路军太苦,真不想干了……”说话完全没有讲他挂彩时的庄重。

    一会儿,我要的面条也端来了。他看了看天色说:“天黑了。你吃饭,我要回去了。院部还要查房哩。”他付过饺子钱就走了。

    当我正要起身回住室时,一道电光直向饭铺的门,接着进来一群人。我看他们一共五个人:一个拿电筒的,好像是头目;两个背步抢的;还有两个徒手,其中一个就是长嘴巴。他这时做出凶狠的样子,长嘴巴更长了。

    拿电筒的将电光在屋里兜了一圈,问长嘴巴:

    “在哪里?在这里?”

    “就这个!”他两只眼睛死盯着我回答。

    我是有根有底的——哪里来哪里去,办什么事,带护照……可没办法,那个长嘴巴又乡嘴起来了,好像我们结了冤仇一样。

    “带护照不干正经事的可多啦!”他那长嘴巴很快地煽动着。

    拿电筒的很稳健,用半命令式的口气说;

    “既然你讲认识我们的政治委员,就麻烦你踏踏雪,跟我们去院部一趟吧!”

    我们披着雪花,踏进院部门槛时,那天同我谈了一下午的政治委员就从桌前站起来,惊奇地叫着:

    “啊——捉了这样一个汉奸!”

    “哈哈……”他和我的笑声重叠着。

    政治委员向我解释误会,说有个休养员报告街上有个人,可能是汉奸。他表示他恨极了,说非把他抓住不可。

    “没关系。”我一直微笑着,感到这误会很使我愉快。

    不久,我要辞别了。当我转到门口大院子时,后边雪上有些微小动静,转头一看,那个长嘴巴不声不响地赶上来了。我听见他说话的声音——很小声的抱歉音调,他说完,还继续跟我一齐走着,暗中找寻着我的手,找到一只就握住它。在那落雪的夜间,我只感到他的手才是温暖的——不,是我的心感到他的心是温暖的!

    一九三八年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来后方考察旅行的目的是写点文章,因此“我”对长嘴巴挂彩的故事饶有兴趣。 B . 吃饭时满头汗珠、讲故事时缓了口气,表明长嘴巴伤情不轻,身体依然虚弱。 C . 面对“我”的不断追问,长嘴巴说起反话来,这表明他开始对“我”的身份产生怀疑。 D . 这次误会让“我”看到了后方战士的斗争风貌,给了“我”别样体验,因此心生愉快。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长嘴巴来称呼休养员,既强化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又使他的告密行为显得合理。 B . 长嘴巴讲述薛公岭战斗时,破碎的语言配上比划的动作,贴合人物的身份与心情。 C . 小说中人物对话占较大篇幅,使情节更为集中紧凑,同时又有助于人物形象刻画。 D . 小说表现敌我斗争,回避正面战场的描写,而选择叙写后方平凡小事,选材独特。
    3. (3) 在接触过程中,长嘴巴对“我”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请谈谈小说是如何围绕“误会”把故事讲得曲折生动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3高三上·广安月考) 文言文阅读

    文段一: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竞怒,不救楚,楚大困。

    (节选自《屈原列传》)

    文段二:

    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睢曰:“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人留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睢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湣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楚人立之。

    十八年,楚怀王亡归。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怀王将走魏,秦人追及之,以归。十九年,楚怀王发病,薨于秦,秦人归其丧。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

    臣光曰: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呜呼,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故人主不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 (1) 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写出答案标号。

      王与太子A俱困B于诸侯C而今又倍王D命E而立F其庶子G不宜H乃诈赴于齐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与楚从亲”与“吾从而师之”(《师说》)两句中的“从”意同。 B . 婚姻,指儿女亲家,与《鸿门宴》中“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的“婚姻”意同。 C . “欲往恐见欺”与“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两句中的“见”意不同。 D . “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与“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两句中“务”意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昭王写信给楚怀王说明秦楚的关系,并希望和他相会。楚怀王看到信后,既想赴会,又不敢去,内心犹豫不决。 B . 对楚怀王前去秦国的态度,昭睢与子兰态度截然不同,但楚怀王听取了子兰的劝说去了秦国,结果被扣留。 C . 楚怀王从秦国逃跑,被秦国人发现,秦王派人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楚怀王只好逃到赵国,但赵国人不敢接纳他,后来被秦国人追上。 D . 楚怀王去世后,秦人将他的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都非常哀怜他,很悲伤。从此楚国不再尊重秦国。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

      ②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

    5. (5) 司马光认为楚怀王没有掌握正确的治国之道,请从文段一概括具体事实。
  • 4. (2023高三上·广安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连用三个动词“压”“贴”“飞”,用轻快的笔触,呈现出春日的气息。 B . 次句把时间、空间交互在一起,写新燕衔泥的春日里,词人徜徉于池馆内外。 C . 面对良辰佳景,词人竟以多病的沈约自比。情感外射,画面从明快变为阴郁。 D . 书信断绝的词人与欢快对啼的鹧鸪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词人对故人的思念。
    2. (2) 落花本无知,词人为何却说“此情惟有落花知”?
  • 5. (2023高三上·广安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成都平原,鸭子河畔流传着“”(《蜀道难》)的古蜀国传说,金乌栖息于通天神树,在叩问苍穹间飞渡千年时光。
    2. (2) 创新从来都困难重重,甚至可能九死一生,因此我们必须要有“”(屈原《离骚》)的豪情。
    3. (3) 早在汉代,成都就有蜀锦专管机构“锦官”,古成都又称“锦(官)城”,比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3高三上·广安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I

    竹简、扇子、竹伞……竹子常被加工制作成各种器物。日前,中国针对____的全球塑料污染治理问题,向世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小到一次性的饮料吸管,大到排水管道,在包装、建筑、运输、化工等众多领域,竹制品正在成为替代塑料制品的环保选择。

    能一举成为塑料替代品,竹子的这些特点____:生长快,分布广泛,规模可观,具备独特的物理力学特性,减碳固碳能力也远超普通林木。虽然竹制品的生产量逐年增加,但“以竹代塑”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认可度还有待提高,竹制品尚未成为塑料替代品的首选。工业制造保驾护航、科技创新点成金与市场政策的有形之手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助力以竹代塑的真正实现。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也在中国被誉为“四君子”之一,千百年来,中国人始终对竹子 ③ 。而“以竹代塑”为中华民族悠久深厚的自然情怀增添了新的价值。这种价值包含了促进动能转换、技术更迭、消费升级的智慧,用情怀助推乡村振兴、打造美丽乡村,这种担当还能够推动全球实现更加绿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开辟环保新赛道,中国提出好“竹”意。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3. (3) 请以“这种价值……为开头,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整句,可以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 7. (2023高三上·广安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Ⅱ

    早起,能让我们比别人多出“半天的精彩”。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很多时候是由早起这类司空见惯的行为不断叠加产生的。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早晨闹钟响了无数次,一次又一次地关掉,不想起床,弄得心烦意乱;起床后,匆匆忙忙出门,一整天焦头烂额。很多优秀的人,并非天赋异禀,而是更懂得如何管理和利用时间。曾国藩说:“早晨不起,误一天的事。”不仅早起能让你时间饱满,还能让你的生活节奏张弛有度,心情愉快。当焦虑和压力袭来时,不妨尝试调整自己的作息,早睡早起。当一个人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时,做事效率就会提高。想要养成早起的习惯,从“夜猫子”变成“早起鸟”,你可以尝试以下这个循序渐进的方法,让早起毫不费力。第一天早起5分钟,第二天早起10分钟,第三天早起15分钟,以此类推,直到达到你早起的目标时间并养成习惯。同时,早起的前提是要有充分的睡眠,当夜幕降临时,早点放下手机,好好休息,才能有更好的状态迎接新一天。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 (2)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早起鸟”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B . “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C . “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然而到了艺术形象领域,差别几乎一字千金。 D . 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四、写作(60分)
  • 8. (2023高二上·临淄期中)  阅读下而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屏蔽力是一个人排除负面信息、屏蔽无效信息的能力。然而,现代社会中许多人过于在意他人看法,过度关注外界评论,沉迷于冗杂信息,越来越难以抵抗外界的干扰。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感悟或认识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