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尾市城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

更新时间:2023-11-22 浏览次数:48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识字与写字(22分) 
  • 1. (2022六上·城区期末) 看拼音写词语。                                                                                         
     

     yōu yǎ  

     
     

    yǔ diào

     
     

     péi yǎng  

     
     

    bié chū xīn cái

     
     

     jīng lì  

     
     

     táo zuì  

     
     

     fèng xì  

     
     

     fěn shēn suì gǔ  

     
  • 2. (2022六上·城区期末) 按笔顺规则写汉字。 

     屈: 

     柜: 

  • 3. (2022六上·城区期末) 下列词语中的带点字读音有误的是(  ) 
    A . 染(xuàn) 婆(suō) 媚(wǔ) 千一发(jūn) B . 着(qíng) 立(chù) 璀(càn) 然不同(jiǒng) C . (miǎn) 扶(chān) 风(mí) 人头动(zuán) D . (tǎng) 收(1iǎn) 石(yǔn) 一而散(hòng)
  • 4. (2022六上·城区期末) 下列成语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粉墨登场 字正腔圆 曲终人散 B . 黄钟大吕 行云流水 唯妙唯肖 C . 有板有眼 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D . 妙笔生花 栩栩如生 画龙点睛
  • 5. (2022六上·城区期末) 给下列句中的“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善:A.长于,能做好;B.好;C.善良,品质或言行好,容易。 

     ①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②我妹妹是一个多愁感的小姑娘。  

     ③桑娜是一个良能干的人。  

     ④爸爸多谋断,什么事也难不住他。  

  • 6. (2022六上·城区期末) 选择正确的描写方法。    
    A.动作描写   B.外貌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①鲁迅先生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  

     ②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③ “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 

     ④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二、梳理与探究(20分) 
  • 7. (2022六上·城区期末)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 (1) 春天是美丽的,在朱熹的眼中是“,万紫千红总是春”;在杜牧的眼中是“,水村山郭酒旗风”。 
    2. (2) 诗中有美景。例如,唐朝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其一)》描绘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诗句是“”;夏天的夜晚,清风送来阵阵稻香,此时你会想起辛弃疾的诗句“”。 
    3. (3) 《七律•长征》的总起句是:“”。 
  • 8. (2022六上·城区期末) 按要求写句子。 
    1. (1) 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2. (2)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3. (3) 火星和地球昼夜长短相近。火星和地球都有四季更替。(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4. (4)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填满了整个北京城。(修改病句) 
  • 9. (2022六上·城区期末) 片段描写。 

     妈妈的生日快到了…… 

     请你展开想象,恰当地添加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把片段写具体,80字以上。 

三、阅读与鉴赏(28分) 
  • 10. (2022六上·城区期末) 课内阅读。 

     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睛”呢? 

    1. (1) 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并写下来。 
    2. (2) 从加点的词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我”____的心情。 
      A . 兴奋 B . 焦急 C . 痛苦 D . 平静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通过 描写,表现了“我”的心情,从而凸现出“盼”这一中心意思。 
  • 11. (2022六上·城区期末) 课内阅读。 

     ①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②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 (1) 读选段②,填空。 

       文中列举的可再生资源有:。如果人们保护利用可再生资源,就可以 ;如果人们随意破坏,就可能 。 

    2. (2) 可再生资源不能再生,一是因为 ,二是因为 。 
    3. (3) 根据课内外知识的了解,请列举出两种你所知道的生态灾难。 
    4. (4) 请根据这两段的内容,设计一条有关节约资源的广告语。 
  • 12. (2022六上·城区期末) 课外阅读。 

     种树老人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解放前种树为了娶媳妇,但没有娶上:解放后种树,为了种树。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上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前二十年种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中间二十年种的树,承包制的时候砍了:最后二十年,老人没要一分地,就要了村东那片九百亩的大沙丘,在上面盖了个土棚子,喂了条小黄狗,就开始种树了。

     老人从不种娇贵的树,只种杨、柳、榆、枣等北方平凡易活的树,种那种插个枝就能长大,戳个桩就会发芽,对大自然要求极少的树。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来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有一根枝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还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

    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知道不是: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知道不是。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韩来了,出神地看着碗口粗的林子说:“这些树至少值百十万呢。”人们才都说老人最精明了,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最漂亮的小楼,要买汽车,要娶东村五十多岁的寡妇了,但老人仍然住在自己的草棚里,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来转去,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 (1) 下列句子中最不能体现种树老人精神品质的是(    )。 
      A . 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 B . “死了,就在沙丘上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 C . 老人前二十年种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 D .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来舍不得毁坏。
    2. (2) 老人死后不要棺材的原因是(    )。 
      A . 老人没有钱买棺材。 B . 老人爱惜树木,不愿别人砍树为他做棺材。 C . 老人一辈子勤俭,死后也要节约。
    3. (3) 村里人说老人是“傻子”“疯子”是因为 ,说老人“精明”是因为 。 
    4. (4)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这段话与下文的哪句话相照应?请写出来。 

       照应的句子: 

    5. (5)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看,这句话表现了种树老人的崇高精神。 
四、交流与表达(30分) 
  • 13. (2022六上·城区期末) 爱是多种多样的,有父爱、母爱、友爱、师爱、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请以“爱为主题,精心选取自己亲身经历的或者听到、看到的一件事,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语句流畅,感情真挚充沛,400 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