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滨江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4-03-21 浏览次数:13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运用(21分)
  • 1. (2023八上·诸暨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小题。

    【甲】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____(dāng);另一方面,这和国民 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乙】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____(huán)的南京大 屠杀惨案,30 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

    【丙】她站在 10 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丁】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 的镜头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1. (1) 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锐不可(dāng) ②惨绝人(huán)

    2. (2) 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首企盼(A.qiào B.qiáo) ②刻(A.juān B.juàn)

  • 2. (2023八上·滨江月考) 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是( )
    A . 老李看到朋友家的颜真卿真迹欣喜若狂,经朋友允许后,一丝不苟地临摹起来。 B .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好的。它煞费苦心 , 创造了世界。 C . 在野营活动中,几个小伙伴看到连天的荒草,费尽力气摧枯拉朽地开辟了一条小道。 D . 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 , 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 3. (2023八上·广东期中)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读书不仅是一种享受知识的生活方式,还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 (把“享受知识的生活方式 ”和“获取知识的手段 ”互换。) B . 为了防止贫困生辍学,教育部门推出了免除贫困生学杂费、书本费,并补助生活费。 (在辍学前添“不 ”) C . 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 (删除“ 的目标 ”) D . 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去掉“能否 ”)
  • 4. (2023八上·诸暨月考) 请根据提示,完成以下默写。
    1. (1)  ? 松柏有本性。《赠从弟》
    2. (2) 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
    3. (3) 《渡荆门送别》 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4. (4) 王维《使至塞上》 中描绘之境壮阔雄浑,奇美壮丽的两句是:
    5. (5) 《龟虽寿》 中表现衰老骏马仍存奔驰千里之志的是:
    6. (6) 或王命急宜,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郦道元《三 峡》)
  • 5. (2023八上·诸暨月考) 为了凸显文化氛围,文学社活动展播厅打算悬挂一副对联,有同学想出了上联,请在以下句子中选出下联,并抄写在横线上。

    上联:轻研竹露栽唐句

    下联:  ▲ 

    A . 藏书满案品格修 B . 细嚼梅花读汉书 C . 恰读古今无穷趣 D . 开卷有益临佳境
二、阅读提升(39 分)
  • 6. (2023八上·诸暨月考) 6625名著阅读

    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列三项任务。

    【任务一:把握采访行程】

    1. (1) 阅读纪实作品,要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下面是同学整理的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期间斯诺采访“红

      色中国 ”的主要行程,请补全横线处的内容。

      ① (填地名)(填人名)

    2. (2) 【任务二:感受红军精神】《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及红军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请你从下列困难中选择一项,结合相

      关内容,参照示例,说说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在危机中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

      A.极度匮乏的物资供应 B.部分少数民族的不理解

      示例:我选择(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艰苦历程,沼泽地带经常大雨连绵 不断,没有树木遮阴,红军风餐露宿,几乎达到了人体所能承受的生存极限,许多人陷入沼泽之中牺牲,但红军 最后还是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们靠的是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我选 

    3. (3)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对周恩来的评价是:“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任务三:点评红军人物】请结合周恩来的人生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7. (2023八上·诸暨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田野的浪

    孙道荣

    ①大多数的时候,田野是安静的,但它一旦浪起来,是真浪。

    ②最浪的是麦子。麦子还是青苗的时候,青涩、嫩绿、羞答答的样子,再说,那还是冬天呢,谁傻乎乎 地在寒风中浪?到了春天,麦子拔节,呼啦啦长高,像少年长出了喉结,咕噜咕噜响着青春的嘹亮气息。这 时候,它就有点春心萌动了,遇着一点春风,就摇曳生姿,一棵麦子摇了,又一棵麦子摇了,千万棵麦子一 起摇起来,就有了浪的样子。不过,这还不算真正的麦浪,必得到了 5 月,麦穗开始泛黄了,麦芒像胡子一 样恣意生长,初夏的风一起,一株麦穗抵着另一株麦穗,千万株麦穗向着村庄的方向,或者向着远方,挥手, 呼唤,一浪接一浪地奔涌、翻滚。你看不见麦浪的起处,也望不到麦浪的边界,整个田野都是金黄的麦浪, 像一大片沸腾的流水。这才是真正的麦浪。

    ③稻浪也是这样。稻还是稻秧的时候,风一吹,虽然也是一波碧绿,赶着另一波碧绿,但我们不叫它稻 浪,春风翻开稻叶,上面是青的,下面也是青的,它还嫩着呢,更像风吹皱了一池的绿水。唯有水稻开了 花,抽了穗,稻秆也熟成了金黄色,你站在村 口,眺望水稻田,你的目光追着风,风追着奔跑的稻穗,这 才是让人心神荡漾的稻浪。

    ④只要有风,田野里就到处有浪。

    ⑤野草也能浪。它们一般不长在庄稼地里,那会被眼尖的农民伯伯一把拔掉。它长在田埂上、荒地上, 这就安全了,想怎么长就怎么长。大风往往是从荒野上开始刮起来的,你也可以理解,旷野的风,是从一 棵野草身上刮起来的,一棵野草将风的消息告诉另一棵野草,一棵又一棵,旷野之上,就到处都是风的消 息了。尤其是一条笔直的田埂,风从一棵野草背上,跳到另一棵野草背上,层层叠叠,就是野草的浪。

    ⑥野花就不能浪吗?田野上的花彼此是邻居,也是亲戚。风来了,就是它们共同的客人,它们就舞起 来,一波接一波嗨起来。野花与野草又终究是不同的,它们是有分寸的浪,含蓄的浪,浪大了,浪过了头, 花容失色,一地花瓣,不雅呢。但花的浪里,是掺了香的,各种田野之上的香,从花浪的尖上扑面而来, 让人沉醉。

    ⑦平地上的浪,是水波样的,无论是麦浪,还是稻浪,也无论是草浪,还是花浪,都是一浪赶一浪。 浪到了尽头,遇到田埂,那是地的分界线,它就翻过去,把浪从张家的地传给李家,从李家再传给赵家, 浪是不分你我的,都是兄弟。这时候的浪,就像赛跑时的接力棒一样,只不过它们的衔接更流畅,天衣无 缝。如果田埂太高,或者那边的是空地,浪传递不下去了,也不急,不恼,不慌乱,它就再浪回来呗,像 水到了天的尽头,打了个漩涡,又转身扑了回来。倘是斜坡,或者丘陵,浪的样子就凶猛得多、壮烈得多, 浪从高处兴起,往下奔泻,犹如飞瀑,一去不回头。

    ⑧比庄稼和花草高出很多的树,浪得更凶。即使一点风也没有,有的树也能自己浪一浪。比如竹子, 它们喜欢长在村前屋后,跟人做邻居,也有调皮的竹根跑得太远,竹笋钻出来一看,怎么独自钻到野外了? 不过,没关系,它们很快会自成一片竹林,突兀在荒野之上,不管是有风还是没风,你从远处眺望它们, 它们都顾自摇曳,且簌簌作响,看起来就像原野上一群人在招手、在呼喊。

    ⑨无风时,田野是安静的。庄稼和野草都平静地站立,像睡着了一样。这时候,它们的浪在心里,是 自下而上的,从扎根的土里,沿着枝干,蹿到稻尖、麦尖,或者草尖,等到有一点点微风,它们就自尖尖 里冒出来, 以最快的速度集结成浪。这个心浪,须得天天和庄稼打交道的农人,才能感受得到。他们懂得 田野之上,每一个植物的心思。偶尔下乡看风景的城里人,是看不出来的,他们猜不出一棵庄稼的想法, 也看不透一朵野花的心思。

    ⑩炊烟会浪吗?斜阳下,农人直起腰,看到了被田野包围的村庄之上,一炷炊烟升起来了,又一炷炊烟 升起来了,家家的炊烟都升起来了,开始是笔直的,微风一吹,像旗帜一样飘起来了,那是从村庄里吹过来的热浪,是妈妈的呼唤,也可能是妻儿的等待。人们从田野的各个方向向村庄走去,他们牵着牛,扛着 锄头,挑着谷物,回家。没错,那是生活的浪。

    1. (1) 阅读散文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本文写了田野上的哪几种浪?各有怎样的特点?根据文章,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①  ▲  ②  草浪  ③ ▲  ④ ▲ 

    2. (2) 阅读散文要从字里行间体察作者的情感。联系上下文,品味以下语句,二选一。

      ①倘是斜坡,或者丘陵,浪的样子就凶猛得多、壮烈得多,浪从高处兴起,往下奔泻,犹如飞瀑,一去 不回头。

      ②这个心浪,须得天天和庄稼打交道的农人,才能感受得到。他们懂得田野之上,每一个植物的心思。 偶尔下乡看风景的城里人,是看不出来的,他们猜不出一棵庄稼的想法,也看不透一朵野花的心思。

    3. (3) 阅读散文要注重朗读。班里准备举行“散文朗诵会 ”,有同学打算朗读本文第⑦段,小金、小东和小语对这段的朗读基调产生了分歧,你认同谁的观点?请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来陈述理由。

      小金:热烈奔放

      小东:喜悦温和

      小语:深沉坚定

    4. (4) 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写了田野上的各种浪,最后说“没错,那是生活的浪 ”,这句是否跑题了? 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 8. (2023八上·诸暨月考) 现代文阅读

    福岛核废水三问

    ①日本政府 4 月 13 日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废水过滤并稀释后排入大海。 第一问:从何而来

    ②受 2011 年发生的大地震及海啸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 1 至 3 号机组堆芯熔毁。事故发生后,福岛第一核电 站的运营方东京电力公司(简称“ 东电 ”)持续向 1 至 3 号机组安全壳内注水以冷却堆芯,并冷却堆芯产生的废水。

    ③截至今年 3 月,加上地下水和雨水的不断汇入,该核电站内已产生 125 万吨核废水,且以每天 140 吨的速度 增加。其现有储水罐的容量上限为 137 万吨,东电称到 2022 年秋季这些储水罐将全部装满,且无更多空地用于大 量建设储水罐。日本政府和东电认为需确保福岛第一核电站内有空间用于储存反应堆报废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放射性 物质。

    ④至于为何不在核电站外增设储水罐, 日本政府和东电称,这需要大量时间与地方政府协调等,远距离运送核 废水还需更大工作量。批评者认为,此举不是不可为,而是日本政府和东电不想为。

    第二问:____

    ⑤日本内阁会议决定,东电在排放核废水时,水中所含氚将被稀释到日本核电站废水氚排放国家标准,即每升 水中氚活度 6 万贝克勒尔的四十分之一以下,整个排放预计于 2041 年至 2051 年福岛核电站完成反应堆废除工作前 结束。

    ⑥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含铯、锶、氚等多种放射性物质。 日本政府和东电称使用名为“多核素去除设备 ” 的过滤设备可过滤掉除氚以外的 62 种放射性物质,而氚难以从水中清除。

    ⑦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截至 2020 年 6 月,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中氚的总活度约 860 万亿贝克勒尔,平 均每升水约 73 万贝克勒尔。

    ⑧不过“多核素去除设备 ”的实际效果并不如所宣称的那么理想。截至 2020 年 3 月,经这种设备处理过的核 废水中约 70%超过排放标准,其中约 15%超过排放标准的 10 至 100 倍,6%超过排放标准的 100 倍。这些核废水都需 再次过滤处理。

    第三问:____

    ⑨《朝日新闻》曾报道, 日本国内外很多核电站在控制氚含量的前提下将核电站废水排放入海。在福岛核事故 发生前 5 年, 日本全国核电站平均每年向海洋排放氚的总活度约为 380 万亿贝克勒尔。此外,在美国三里岛核事故 中,约 24 万亿贝克勒尔的放射性物质在约 2 年时间内被排入大气。

    ⑩福岛第一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水有别于核电站正常运行过程中排放的含氚废水。该核电站的不少核废水接触过 堆芯熔毁的核燃料,水中所含放射性物质成分极其复杂,其中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质能否彻底清除令人怀疑。

    ⑩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参与并不能完全化解外界担忧。 日本政府和东电过去在处理核事故时犯下不少错误,令其 公信力不足。

    ⑩由日本民众和学者组成的民间组织原子力市民委员会 11 日发表声明,强烈抗议日本政府将核废水排放入海 的计划。该组织认为,对于如何处理核废水, 日本政府未能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社会共识,并轻视氚对环境和 生物的危害。

    ⑬原子力市民委员会表示, 日本政府和东电本身已因福岛核电站向环境排放大量放射性物质而负有责任,绝不 允许在此基础上再次故意追加排放放射性物质。

    1. (1) 文章题目是《福岛核废水三问》,作者对福岛核废水提出了三问。请你仿照第一问的形式为后两问拟写小标题。从何而来→
    2. (2) 第⑦段加点部分“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 ”和“截至 2020 年 6 月 ”分别有什么作用? 
    3. (3)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 )
      A . 文章题为《福岛核废水三问》,作者按照逻辑顺序,层层深入,详细介绍并分析了关于福岛核废水的相关问题,让读者了解事实,并引发思考。 B . 在核电站外增设储水罐,需要大量时间与地方政府协调,且远距离运送核废水还需更大工作量。因此,大多数人认为在核电站外增设储水罐是不可行的。 C . 第⑧段的画线句子使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用“70% ”“10 至 100 倍 ”等数据,具体说明了“多核素去除设备 ”的实际效果并不如宣称的理想。 D . 福岛第一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水都接触过堆芯熔毁的核燃料,水中所含放射性物质成分极其复杂,其中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质能否彻底清除令人怀疑。 E . 日本政府和东电过去在处理核事故时犯下个少错误,公信力不足,所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参与并不能完全化解外界担忧。
  • 9. (2023八上·诸暨月考) 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各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 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 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者是也。

    1. (1) 请用“/ ”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限断两处)。

      既 而 渐 近 则 玉 城 雪 岭 际 天 而 来 大 声 如 雷 霆

    2.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王命急宣 ②虽乘御风 

      其远出海门 ④既而渐近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4. (4)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水,分别具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进行具体赏析。
三、作文(40分)
  • 10. (2023八上·滨江月考) 秋风吹起,唤醒了我们多少难忘的记忆;秋风吹起,激涌了我们多少翻飞的思绪;秋风吹起,摇荡了多少文人墨客的 情思;秋风吹起,鼓动了多少仁人志士的壮志豪情……

    请以“秋风起 ”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600 字,文体不限,必须包含景物描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