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

更新时间:2023-11-29 浏览次数:8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1949年新政协后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6位副主席中党外人士3人,委员56人中党外人士27人。这体现新政府的特点是(  )
    A . 多党合作、团结建国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 D . 党外人士参政议政
  • 2. “一五”计划期间,第一拖拉机厂等6项国家重点工业项目落地洛阳。1956—1958年,洛阳水泥厂等4家大型国营工厂先后建成,另有88家商店从上海、广州等地迁入,其中三友理发店、大新酒楼等成为当地各自行业的领头羊。由此可知,当时(  )
    A . 全国工业布局发生根本改变 B . 重工业比例重的问题初步得到了解决 C . 工业化建设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 . 私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蓬勃发展
  • 3. (2020高三上·宜昌月考) 1948年,毛泽东将关于五一劳动节口号原稿中的“工人阶级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者,解放区的工人阶级是新中国的主人翁”,改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体现了(   )
    A . 中国共产党建设民主政治的诚意和决心 B . 人民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 C . 中国共产党开始意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 D . 工人阶级不再是革命的领导阶级
  • 4. 这一外交方针是中国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反映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面对当时两极对峙的世界,受自身革命逻辑及判断的影响,从中国的现实需要出发,权衡利弊作出的合理、主动选择。据此推知,这一外交方针(  )
    A . 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 B .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C . 奠定了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基本格局 D . 成为解决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 5. 吴建民回忆道:“1971年,我投身外交工作已经11年了,直接听美国大使讲话,这还是第一次。他直言不讳地承认,美国是反对……的,但失败了。今天,他作为东道主,向中国代表团表示欢迎。”吴建民回忆的是(  )
    A . 日内瓦会议 B . 中国重返联合国 C . 乒乓外交 D . 邓小平访美
  • 6. “文化大革命”时期,在与美国接触的过程中,毛泽东不放弃对美国侵略政策的批评,但又不因为这种批评就不与美国改善关系,仍然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中美两国的国家关系。这体现了(  )
    A . 中国的外交政策开始走向成熟 B . 毛泽东在外交上具有坚定性和灵活性 C . 中国的外交带有浓厚意识形态 D . 外交政策的制定主要服务于经济建设
  • 7. (2020高一下·桐城月考) 1955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连环画《韩梅梅》,讲述了韩梅梅作为一个“社”的猪饲养员成长的故事。这里的“社”是(   )
    A . 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 . 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 .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 . 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 8.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其中规定: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等。这项政策在当时(  )
    A .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 B . 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 . 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 . 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 9.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1958年,徐州市全国劳动模范冯景谦将截煤机截盘由1.8米加长到2.8米,一年为国家增产煤炭12.3万吨。这体现了当时劳动者(  )
    A . 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B . 敬业守信的优秀品质 C . 敢于改革的创新意识 D . 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
  • 10. 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带,“大量闲散人口开始从土地中‘溢出’,在票据经济的禁锢下,他们无法进城,于是‘洗脚上田’,开始在城市之外‘村村点火,乡乡冒烟’,从事各种非农产业”。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广大农民迫切希望参加“一五”计划建设 B . 计划经济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展开 D . 包产到户使农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了出来
  • 11. 1992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要求农产品形成以市场购销为主,合同订购为辅的格局。1993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实行40多年的口粮定量办法,价格随行就市。这表明当时中国(  )
    A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 . 改革开放后工业发展迅速 C . 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过渡 D . 粮食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 12.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 . 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 . 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 . 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 . 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 13. 1992年10月14日,意大利的《共和国报》写道:“西方经济界人士不断涌向中国,致使很难弄到去北京的飞机票,而同时在纽约的交易所里中国企业公司的股票涨到天上。”与这一现象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C . 邓小平“南方谈话”鼓舞人心 D .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14. 1978年11月14日,邓小平在同缅甸领导人的会谈中谈到台湾问题时说:“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那边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在此,邓小平(  )
    A . 首次提出和平统一方针 B . 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全面实现“三通” C . 初步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 D . 为国际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范例
  • 15. (2020高二上·天津期中) 2019年,习近平主席指出,“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可知,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方向是(   )
    A . 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安全 B .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 . 推动和完善全球多边治理 D . 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
  • 16. (2020·海南模拟) 2010年,英国国防部在一份报告中声称:“未来数十年要面对的挑战,包括气候变化、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短缺、意识形态复苏,以及权力从西方向东方的转移。”应对未来数十年挑战的中国方案是(   )
    A . 共建“一带一路” B . 建立全球治理体系 C . 构建新型伙伴关系 D . 加强“南南合作”
二、非选择题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品种

    1957年的产量

    比1952年增加

    比旧中国最高年产量增加

    1.95亿吨

    19%

    30%

    164万吨

    26%

    93%

    535万吨

    296%

    580%

    1.3亿吨

    96%

    210%

    193.4亿千瓦时

    166%

    320%

    原油

    146万吨

    235%

    材料二 1958年底,全国七十四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二万六千个人民公社,全国农户的99%以上参加了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 (1) 根据材料一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工作基本原则的认识。
  • 18. 万隆会议精神始终是引领亚非关系发展的指南针,亚非国家风雨同舟、和衷共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阐述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代表的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形成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等新兴民族国家关系的发展……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看到: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乃至发展友好关系是可能的;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是可行的。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等

    材料二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等内容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公报》所体现出的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会议重视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合作,提出了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实行经济合作的建议。可以说亚非会议第一次提出南南合作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

    ——据新华网资料综合报道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隆会议所反映出的中国外交新态势。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加强亚非国家之间经济文化合作的现实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隆精神”的现实意义。(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处理好国际关系的看法。
  • 19.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人民公社发展的主要基础是我国农业生产全面的不断的跃进和五亿农民愈来愈高的政治觉悟……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社的组织规模,就目前说,一般以一乡一社、两千户左右较为合适……建立人民公社首先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而建设社会主义是为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积极地做好准备。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 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立人民公社的原因,并指出人民公社的特征。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改变生产关系方面的主要表现。综合材料一、二信息,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 20. 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计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部分五年

    规划(计划)

    重大事件及成就

    “一五”计划(1953—1957)

    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8%,农业总产值完成原计划101%。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二五”计划

    (1958—1962)

    国民经济比例失衡;国民经济增长最低-31%,最高32.2%,平均0.65%。1960年9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六五”计划

    (1981—1985)

    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出口额在世界的位次由1980年的第28位上升到1984年的第10位。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提出了“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战略;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八五”计划

    (1991—1995)

    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1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增速最快,波动最小的时期。199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十一五”规划

    (2006—2010)

    由此进入“五年规划”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2006年1月1日,全面取消农业税。2008年8月举办北京奥运会

    “十三五”规划

    (2016—2020)

    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5 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累计与13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外交思想

    ——根据共产党网《图解新中国历次五年规划(计划)》整理

    综合以上材料,从经济或政治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提取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准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