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长期居于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转变的过程中如此步履艰难,险阻迭起,前路漫漫?国内外学术界提出了许多看法,立论各不相同。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的延误主要是由于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渗透和帝国主义侵略。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被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一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告诉)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救济)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民生问题真正受到了关注,共同富裕被毛泽东视为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但他的方法不都是对头,例如搞‘大跃进’、人民公社,就没有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邓小平语)……如果寄希望通过平均分配来实现共同富裕,其结果必然导致共同贫穷。……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民生问题的理解包含着物质、政治、精神三个方面。
——肖冬梅、陈湘舸文章(《探索》2009年第4期)
材料 世界在交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是随之历变,迁把自己时间起来,自我孤立,这对于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海不前,就落后了。马免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些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放必须开放。否则,不可能很好小坚持社会主义.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西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
——邓小平1988年9月《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