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

更新时间:2023-11-30 浏览次数:2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1937年10月19日,周恩来给毛泽东等的电报中指出,分电蒋、程要求增加生力军到华北支持抗战,并揭破放弃华北阴谋,要阎、黄电蒋增兵;反对各军退过黄河及南京企图解决杂牌军的阴谋,力争各军留在华北。这一电报主要针对(    )
    A . 太原会战 B . 武汉会战 C . 淞沪会战 D . 长沙会战
  • 2. 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载:“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这一“作战”(   )
    A . 使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 .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C . 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D . 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
  • 3. 20世纪40年代,据美国外交官们报告:访问过共产党地区的外国观察家们(包括美国人在内)一致认为,共产党政权为政异常清廉,已经举行了普遍选举,对共产党政权充满好感。据此,这一报告主要聚焦共产党根据地建设的哪一时期?(    )
    A . 抗日战争防御阶段 B .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C . 中共七大召开后 D .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 4. (2024高二下·安溪期末) 1940年12月,毛泽东指示,不论政府机关和民意机关,均要吸引那些不积极反共的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代表参加;必须容许不反共的国民党员参加。在民意机关中也可以容 许少数右派分子参加。切忌我党包办一切。毛泽东的上述指示( )

    ①体现了“三三制”原则 
    ②旨在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

    ③贯彻了中共七大的精神 
    ④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基础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5. 有报刊评论百团大战:“华北我军出击之日,正是敌机一百七十架狂炸我陪都之时……目标乃在使我大后方造成恐怖的气氛,动摇人心,沮丧士气……打击我抗战意志,华北胜利粉碎了敌寇这种政治阴谋。”这说明百团大战(   )
    A . 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形成 B . 是正面战场最大规模的战役 C . 坚定了民族抗战胜利的信心 D . 粉碎了国民党政府的政治阴谋
  • 6. 1944年1月,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你们在去年一年打了大小几千次的仗,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收复了许多的失地,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是扩大了……你们的大功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贺电(    )
    A .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 营造了坚持抗战的政治氛围 C . 使敌后军民民族意识萌发 D . 扩大了人民军队的后备力量
  • 7. (2023高三上·保定开学考) “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间长长的行列,结成了坚固的战线……”这首创作于八十多年前的《延安颂》诞生于陕北高原,后迅速在边区广为传唱并远播大江南北。这首歌的流传(   )
    A . 为国民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B . 反映了中共开辟了革命的新道路 C . 成为爱国青年抗日的动员号 D . 表明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 8. “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师生们背井离乡,辗转奔波,常常要忍受饥饿和疲劳……艰辛难言。但师生们士气高昂,一路高唱《在松花江上》等救亡歌曲……他们在沅陵演出的《中华民族的子孙》《民族萌芽》等剧,轰动了整个山城。”师生们的壮举(    )
    A . 声援了东北民众的局部抗战 B . 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 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D . 掀起了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潮
  • 9. 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中,依靠“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总方针进行总体部署,“以农业为主”方针具体推进,逐渐形成了“以农为基、以工促农、协调发展”为基本内核的经济内循环机制,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这一举措(   )
    A . 表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B . 意在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C .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D . 完善了根据地的权力运行机制
  • 10. (2023高三上·陕西开学考) 1940年年初,国民政府在桂林(广西)举办昆仑关大捷战利品展览会,展品分军械军用品、图书、文件、书信等类,共计2万余件;1941年4月,国民政府在肇庆(广东)举办战利品展览会,展示中国军队在单水口、台山城等战役中缴获的敌军制服、勋章、文件、照片及其他军用品。这些展览(   )
    A . 意在激发民众抗战热情 B . 展示了防御阶段中国的抗成成果 C . 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D . 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11. 1941年,晋察冀边区妇教会提出公布边区妇女全年的生产计划,以推动边区妇女努力生产。在该举措的鼓励下,河北平山县妇女戎冠秀将自己1944年的生产计划分为农业、副业和帮助与领导村里工作三个部分,被全县广泛学习。据此可知,该举措(   )
    A . 贯彻落实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 .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建立 C . 反映了革命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D . 为民族战争的胜利准备了物质条件
  • 12.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剧艺社,由“中间派”影剧界知名人士应云卫担任社长,邀请郭沫若改编话剧《屈原》,联合艺术界知名艺术家演出,借古喻今讽刺国难当头却沉沦内战的国民党。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 . 促进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B . 打破了国民党意识形态封锁 C . 顺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D . 改变了对国民党态度与策略
  • 13. (2023高三上·陕西开学考)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了民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进行宣传,如标语、口号漫画歌曲、墙报、黑板报等,开创了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这种新闻宣传(   )
    A . 落实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 . 密切了党群关系 C . 有利于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 D .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 14. (2024高三上·长春期中) 1943年《新华日报》报道,严豫区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团结了各抗日党派和阶层:国民党人达慎斋损词赞颂“一 制”政权是“各阶层团结之旗帜”。同年6月,正面战场以得了石牌要密保卫战的胜利。这说明当时中国(  )
    A . 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B . “三三制”团结了国共两大政党 C . 民主政治得到了盟国支持 D . 国民党和共产党努力坚持抗战
  • 15. (2024高三上·宝安模拟) 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强调“由减租减息转变到耕者有其田”,要派干部到城市去,“掌握大的铁路、工厂、银行”。他主张新的中央委员应该包罗各种人才,“将来还要搞大工业”。他提出要夺取北平、天津等中心城市,并表示“我们一定要在那里开八大”。毛泽东的主张( )
    A . 基于对解放战争进程的判断 B . 说明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C . 重在强调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D . 憧憬着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未来
  • 16. 1937年至1945年,党领导山西根据地开展了“戏剧运动”。比较成功的剧目有李伯钊的话剧《母亲》《村长》,洪荒的《“九一八”的前夕》,还有群众编演的《活捉鬼子兵》等街头剧。它们都善于抓取敌后现实斗争的片段和民众生活中的重要课题。可见,山西根据地的“戏剧运动”(    )
    A . 开创了武装斗争的新形式 B . 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的规模 C . 巩固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D . 弘扬了工农民主政权的做法
二、材料分析题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的会战主要有22次,重要战斗1 117次,小型战役3.89万余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国军总共死伤322万多人。

    史料二 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部队从抗战一开始就深入敌人后方,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展运动战和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在华北、华中、华南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共产党的军队在抗战开始时只有几万人,到了1945年初发展到91万人,还有农村中不脱离生产的民兵220万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新四军共作战9.2万多次,收复国土83.7万平方千米,占沦陷区总面积的66%。

    ——摘编自郭德宏《论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史料三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摘编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

    [探究]

    1. (1) 根据史料一,指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作用。
    2. (2) 根据史料二,指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作用。
    3. (3) 史料三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9年1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军事限共”,并开始制造事端。陕甘宁边区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包围中,中共为了克服重重困难,巩固边区和鼓励各阶层人民抗战,提出了若干抗战政策,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政策即为“三三制”。“三三制”政权的特点表现在人员分配方面,规定了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以及中间派分别占三分之一,是抗日战争时期统一战线的具体形式。

    ——摘编自杨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延属分区基层民主建设研究》

    材料二  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十分重视农村基层的民主建设。他指出,“在一切工作中,命令主义是错误的,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他还提出了要由下而上地展开整党工作,要把党的正确制度、正确作风建立起来,提升党的形象和改变党的面貌,重点是净化基层党组织。他还发现“有些领导机关,个人包办和个人解决重要问题的习气甚为浓厚。重要问题的解决不是由党委会议做决定,而是由个人做决定,党委委员形同虚设”,这一现象对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建设危害最大。在反奸清算的斗争中,他认为对人民并无好处且为广大群众所极端痛恨的恶霸分子应该予以严厉惩处,这样才能为解放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扫清障碍,建立良好的民主秩序。在土地改革运动中,他指出必须坚持贫雇农团的领导,这样才能赋予广大的贫农雇农以政治经济权利。

    ——摘编自赵新波《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农村基层民主思想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三制”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农村基层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全面抗战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基层民主建设的历史经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