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问下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雾散,高爽晴空一尘不染,天山一碧。
D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作者观景的感受。借景言志,表现自己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①东皋薄暮望,。(王绩《野望》)
②,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
③,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古代的私塾教育
①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他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夫妇展示了他的外孙女阿拉贝拉演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中国古诗的视频。看到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用美式中文有板有眼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由得感慨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学龄儿童的重要启蒙读物,他们在私塾通过吟诵这些经典文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之后通过科举考试、晋升仕途奠定了基础。
②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与私塾相对应的“官学”是上层社会的教育组织,而私塾则相应承担了下层社会的教育功能。私塾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都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③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据《宋会要·崇儒》记载,宋代小学的要求是:“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当然,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如宋代,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这叫“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看来就算穿越回古代,也别想乐得清闲。到了明代,理学家沈鲤记载:“朔望日考试,分等第,行赏罚。”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考试,还要排名次挨鞭子,想想也真是怕怕的。
④现代的中小学经常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其实这种区分古已有之。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看来从古至今,学校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
⑤古代私塾盛行体罚。东汉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到明代,学生逃学,连家长都要跟着受罚。明代《泰泉乡礼·乡校》中规定:“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 加扑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班级管理,类似于现在的家长委员会。明代官员叶春及在息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坐左右塾,以序出入。”
⑥古代私塾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善簿”“改过薄”“记过格”,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这种“功过簿”并非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事就是填“记过格”,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生自己评价昨日表现,敦促学生“三省吾身”。
⑦看来在古代私塾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也没那么简单。要背经史子集,还要懂得仁义礼智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请以“原来,我也很 ▲ ”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材料具体,抒发真情实感;
③文体自选(除诗歌和戏剧外);④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过①山农家
[唐]顾 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②焙茶③烟暗,却喜晒谷天睛。
【注释】①过;拜访,访问。②嗔:嫌怨。③焙茶:炒茶,即用温火烘茶。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①之奇。以疾病去官,道遇叛敌,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 公外孙也,汝勿杀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 土,故诩假以惧敌。叛敌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成此类也。
后李傕②等与诩议,欲迎天子③置之营中,诩曰:“不可。挟天子,非义也。”傕不听。 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义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
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司徒赵温为傕嫌,欲杀之。诩谓傕
曰:“此乃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催乃止。
文帝④即位,以诩为太尉。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取材于《后汉书》《三国志》)
【注释】①良、平:指汉代张良、陈平。②催(jué):用于人名。③天子:指汉献帝。④文帝;指魏文帝。
①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
②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
A.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1936年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感。
B. “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宫,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 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周恩来。
C. 老李,六十四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一个红军“战士”。他是山西人,在红军东征时参了军。
D. 童年时期的彭德怀就具有反抗精神,如不满教员打学生,十岁时曾经离家出走。
上面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应把“”改为“。”
黑发底下
简 默
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从头到脚,我们神奇地保持一致。像是隔着上下三十年的同一个人。
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抬手轻轻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嘭嘭”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 身体。在我们个体生命的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潜藏在大地深处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生活着。
小时候,我们一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一到星期五,天麻麻亮,父 亲就独自一人趟着露水, 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箩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挑煤来烧。傍晚踏着夕阳,挑了满满两箩筐煤回家,正赶上吃晚饭。母亲给他准备一只杏儿大小的杯子,盛满酒,父亲端起酒, 贴近唇边轻抿一下,仿佛浑身的困乏与疲惫就被这杯酒解除了。母亲就 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惊呼道:“哎呀,你都有白头发了。”说着,她拨开发丝,小心翼翼地拔下,摊到父亲掌中。
那白发寥寥几根,躺在父亲掌心,枕着纵横的掌纹,银光闪亮,像是会发光的羽毛。
南方的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地守望黎明。天难得地飘起了雪,越飘越大,压在银杏枝头,不时可以听见树枝清脆的断裂声。狭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 默不语,散发淡淡的热量。我们一 家围炉取暖。父亲注视着我和弟弟, 就像牧人盯着两只可爱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一根一分钱。”正在打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
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容易寻找到。每拔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片响亮的欢呼。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
然而,明明头天晚上拔光了,可是,过了一夜,父亲的白发又蹿出了一些,似乎拔的速度总也撵不上蹿的速度。 一到晚上,无所事事的我 们还是乐意给父亲拔白头发,我们只是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坐着,我们站着,我们与父亲一样高了。 一个个冷寂无聊的冬夜很快蹑手蹑脚地溜走了,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且自鸣得意的秘密。
等我们都上学了,父亲不再叫我们拔白头发了。生活的困窘和难以排遣的忧愁日渐沉重地压迫着他,他的白发越生越多,几乎占据了“半壁河山”,一眼望去,触目惊心。我想他除了怕耽误我们的功课外,可能连他自己都泄气了,听任那些白发喧嚣地恣肆疯长。
后来,父亲被病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就是不停地吃药、打针,各种治疗。有时候父亲斜靠在病床上,双眼微闭,我觉得他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坐在那里,用手轻轻地拍拍头发,发出“嘭嘭”的声音,这声音把一切嘈杂和烦恼都给隔离了开来。但是,事与愿违,他的头发 很快就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他无比珍爱的 头发,他不得不戴上帽子。不知道为什么,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间有些落寞。
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良久,才慢悠悠地说:“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
秘密像包袱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抖开,我有些无地自容。在岁月面 前, 一天天变老的父亲曾束手无策,试图借助剔除白发来抗拒生命的一次次落雪,赶在大雪封山以前挽留住某些悄悄远行的记忆,这很像一个农夫靠铲掉杂草来保护庄稼的成长。可我们顽皮的行为却在加速岁月流逝的脚步,我们以帮凶和同谋的身份与父亲鲜明对立。
今天这个日子,在父亲积雪一样飞速消融的生命海拔上,我多么想为他种下一头黑发让他重新骄傲地穿过人群,像煤被阳光点燃。
但岁月如流水,匆匆逝去,不舍昼夜,无法回头。
示例:①“我”小时候,父亲挑煤回来,“我”发现了白发。
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的画线句。
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的画线句。
校报讯 4月1日广西首批援鄂医疗队的17名柳州队员结 束在南宁为期14天的医学隔离后,平安回到柳州。在紫荆花绽放的道路两旁,市民自发走上街头,迎接英雄凯旋。
上午9时许,柳产大巴从柳州市区出发,前往南宁迎接英雄。下午3时许,英雄们登车踏上归途。5时40分左右,大巴驶入柳 州。车队行进的过程中,上千名市民夹道等候英雄凯旋,向他们 表达崇高的敬意。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的
拉着“向最美逆行者致敬”的横幅,有的举着“欢迎回家嗍螺蛳粉”的牌子,有的欢呼着“欢迎英雄回家” ……英雄车队经过时, 沿途的汽车也纷纷停下让行。司机们向车队行注目礼,还有不少司机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历史性时刻。看着热情的家乡人民,队员们无不动容;回家真好!
据了解,自疫情发生以来,广西分8批向湖北派出医疗队队 员,共计962人其中柳州共派出13家医疗单位的110名医务人员。
八年级5班小记者柳柳参加了此次迎接活动,并写了以上新闻。请你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近日来,新冠肺炎病毒持续蔓延,世界各国再次面临严峻挑战。在某论坛上有一个关于中美新冠肺炎疫情统计表,请你仔细阅读表格,写出你的探究所得。
时间 | 项目名称 | 中国(人数) | 美国(人数) |
2020年7月1日 | 每日新增确诊 | 3 | 4.3万 |
累计确诊 | 8.53万 | 261.88万 | |
2020年7月2日 | 每日新增确诊 | 5 | 5.4万 |
累计确诊 | 8.53万 | 267.28万 | |
2020年7月3日 | 每日新增确诊 | 3 | 5.7万 |
累计确诊 | 8.53万 | 272.98万 |
探究所得:
面对疫情,美国华盛顿的一名初中生艾米莉就“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在网上发出了求助帖,热心网友们纷纷跟帖献计献策。
请你也在留言区跟帖,提出两条建议。
网友“三江人”:重视个人的生命安全,采取全面周密的防护措施,比如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跟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