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鹿寨县初级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

更新时间:2023-12-08 浏览次数:23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8分,每小题2分)
  • 1. 给文段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全对的一项是(   )

    多热爱生活吧!_______热的阳光洒在森林的每个角落,在树梢、在河边、在花丛,bān lán_______的彩蝶奈不住春天的热闹,寻着花儿的芬芳翩翩而来。走过云烟氤氲,走过月色ménɡ lónɡ_______,看山清水秀,赏桃红柳绿,让心灵行走在新雨后的空山,轻舞飞扬,赶走你的怏怏______不乐。

    A . zhì   斑斓   蒙眬   yàng B . chì   斑斓   朦胧   yàng C . chì   斑澜   朦胧   yāng D . zhì   班斓   朦胧   yāng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 . 他说了句幽默话,大家一听,便忍俊不禁 B . 我和他一别,今日在路上不期而遇 , 不知有多少话要说。 C . 我劝他不要赌博,可他不以为然 , 不改恶性。 D . 扶贫工作组的同志们翻山渡河,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颠沛流离 , 才到达那个山村。
  • 3.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们要时刻牢记交通法规,确保自己与他人的安全,行安全路,做文明人。 B . 我们的校长很年轻,大概三十岁左右。 C . 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D . 有专家指出,运动量过少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 4. 下列语序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她不仅负责节目的主持工作。

    ②节目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观众遇见了大千世界。

    ③还首次以制作人的身份参与大型电视节目的幕后制作。

    ④《朗读者》是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20多年电视经验的一次全情绽放。

    ⑤董卿表示《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

    ⑥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

    A . ④①③⑥⑤② B . ④①③⑤②⑥ C . ⑤②④①⑥③ D . ⑤②⑥④①③
二、现代文阅读(共6分,每小题2分)
  • 5. 现代文阅读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

    张中行

    ①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②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③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④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 “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

    “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依旧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⑤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1. (1) 下面关于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课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B . 通过复信一事,具体说明叶圣陶“律己严”的一面。 C .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特别重视“简明”和“简洁”。 D . 本文引导我们学以致用,培养良好的用语习惯,并通过反复修改,锤炼语言,提高写作水平。
    2. (2) 下面对于文章中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这是对叶圣陶先生的语言描写,引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明先生主张行文力求简洁,不累赘拖沓。 B .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两句话承上启下,第一句承接上文,总结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第二句开启下文,突出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特点。 C .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这句话写了叶圣陶先生工作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生活上随和。 D .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这句话写了叶圣陶先生为作者的生活处境而“悲伤”,体现了他对作者的情重、待人的诚恳。
    3. (3) 下面关于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作者虽然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却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 B . 本文是一篇记人的文章,但是在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以议论为主,结合记叙,以小见大,突显了人物的精神风貌。 C .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的核心是“写话”与“简洁”,这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他的主张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性。 D . 在文风方面,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不失其真挚。
三、文言文阅读(共11分,其中第8-11题,每题2分,第12题3分)
  • 6. 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有龙则(神异) B . 香远清(更加) C . 不枝(生藤蔓) D . 晋陶渊明爱菊(独自)
    2. (2)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3) 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屋里环境清香就不感到简陋了。

      B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C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谈笑、来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农民。

      D .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莲花的喜爱,可以给予哪些人呢?

    4. (4) 下列对【甲】【乙】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甲】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乙】文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B . 【甲】文结尾“何陋之有”一方面暗含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画龙点晴。 C . 【乙】文写菊花为反衬,写牡丹为正衬,在衬托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 D . “铭”和“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甲】【乙】两文都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5. (5) 把【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四、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
  • 7.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1) 诗中吟鞭指,“”形容愁思的无穷无尽。
    2. (2) 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被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五、名篇默写(10 分)
  • 8. 按原文默写。(第①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凡多字、少字、错字,该空不得分)

    ①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⑤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⑦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

    ⑧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与之相似的诗句是:

六、现代文阅读(二)(共18分)
  • 9. 现代文阅读

    ①县政府拨款让修水泥路,我的爷爷不知怎么兴致高涨,自动请缨加入了修路的队伍。六十七岁的老人家,任是由不得我们劝。第二天五点多便起来,扛着水泥袋,推着独轮车,一路晃晃悠悠地向前去。我的爷爷——那个谢了顶、倔强地扛着水泥石袋走遍大街小巷的老人,他滴下的汗水折射了秋日里最凛冽的寒光。清冷的寒光里,我瞧见了令他愧疚一生、遗憾一生、迟来却未曾缺席的孝意。

    ②黄沙、水泥、石子堆成了三座小山,爷爷弓着身,操起铲子沿路将泥沙铲平。蓝色的中山装袖口开了两三条缝,露出白色的长长的细线,像极了人生中永远绵延不断的思念。浑黄的泥水在爷爷卷起的裤脚留下斑斑点点的痕迹,额角滑下的细密汗滴在衣领处迅速销声匿迹。爷爷宽大的手掌牢牢地掌控住铲子,又稳又狠的一铲子下去,将凸出的沙石填补到凹处。手肘一上一下,微微凸出的血管一收一缩,爷爷哼哧哼哧地喘着粗气,单薄的脊梁在空中形成优美而脆弱的弧度,铲子带起的黄沙在风里飘飘扬扬。晚上吃过饭,爷爷在院子里的石阶上坐下,缓缓脱下鞋子,宽大的脚板踩在凉凉的地上,粗糙的皮肤里镶嵌着细细的沙子。拧开水龙头,爷爷就着清水拿手抹下鞋沿的黄泥。“我还在队伍里的时候规定都极严,过年放假都不能与母亲见上几面。每每我回家,她总来接我。那时候还没有水泥路,大伙儿来来往往,踩歪了野草,踏实了泥土,就成了‘路’。母亲总喜欢穿小碎花的裙子,每到下雨天,来接我一趟都会弄脏,气呼呼地跟我保证下次不来了。”爷爷歪头笑了一下,我却分明看见他眼里晶亮的光点,“可母亲总是口是心非的啊,每次都梳了大麻辫,眼睛弯成了月牙,笑着等我走过去。我就琢磨着该给她修条正经的好路,那种笔挺挺又干净的路,心里总不愿苦了母亲……”一种不知名的酸涩和不可抑制的温暖渗进我心中,也就是那个时候,我的脑海里,形成了清晰的一条路的意识,一种不知名的心境。

    ③晚风很甜,豌豆荚开着淡紫色的小花。

    ④隔一天夜里,急促的狗吠声撕破了宁静,拴狗的链子被拖在地上响个不停。另一边房里的灯亮了起来,汹涌的风携着雨滴撞在窗玻璃上,榕树摇摆着身子企图挣脱桎梏,发出苍老的喘息。大门被急急地冲开,爷爷顾不上打伞便从院里冲出。我心里发怵,脑袋昏昏沉沉,只能听见歇斯底里似猛兽般乱闯的风声雨声。约莫十几分钟后,雨势小了。爷爷缩着身子缓缓踱步回来,满头满脸的雨顺着裤管滑下,在地上拖成了一条长长的水线。不知是摇晃的光线,是氤氲着的水汽,还是爷爷无形中表露的某种心境,竟使我模糊了双眼。

    ⑤后来我才知道,那天晚上爷爷原是担心修路用的黄沙被打湿,急着找塑料布给盖严实。那种不知名的心境在我心里开始渐渐清明,并不是世间所有来不及的孝,都会被遗忘搁浅,都会被干爽的清风吹散殆尽。

    ⑥过年我再回乡下的时候,敞亮笔直的大路早已铺开。午后与爷爷散步,走在平坦的水泥路上,路两旁的庄稼都被盖上了厚厚的塑料布,只能隐隐约约地看见些许绿意。那天淡淡的风,淡淡的太阳。“每次走在这路上,我心里都踏实得很。”爷爷走在我前面半步,低哑的嗓音里流转着令人心旌摇动的浓愁与长情。“我的母亲幼时裹了小脚,后来放开了,走在路上也总是喊疼。那时候的路其实也并不算得路。我在外边时,她摔断了腿,我也没得法子,留了后遗症,雨天里疼得厉害也没办法。”我心里极力想象着当时的场景,想象着一位身为后辈面对母亲伤痛时无能为力的焦灼与煎熬。“我心里总想着得给她修上条好路,不能再摔了伤了。你太奶奶这辈子都没有走过柏油路,现在有了这个条件,人却早就没了。人一走什么都没了,什么都空了,我真怕她迷了南北,找不到我,害怕得直掉眼泪。”我没有接话,只看见爷爷挺直的鼻梁、高高的额骨,被淡淡的太阳镀上一层脆弱的薄薄的金光。漫长的思念和等待尽孝的岁月在老人松巴巴的皮肤上留下缱绻的刻痕。

    ⑦总听人说,百善孝为先。有时候我想,短促的人生,其实就像一条路,温情冷暖、悔恨遗憾,都缺不得。爷爷修了这条路,尽了一个儿子的孝,也补全了自己漫漫人生路上的坑坑洼洼

    ⑧一切都已过去,然而爷爷修路的形象我却无法忘记,总觉得这是孝心的最好象征。子

    欲养而亲不待,又如何?太奶奶啊,请你在某一月色阑珊的夜里,沿着这条路,找到方向,找到无处安放的疼痛的归宿,踏进你儿子的梦里与他一叙吧。

    ⑨我谨以最真挚、最感动的心意将老人淳淳的孝道铭记。

    (选自《美文》,有改动)

    1. (1) 文章围绕“路”,回忆了关于爷爷的哪些往事?
    2. (2) 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结合语境,品析第②段加下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爷爷宽大的手掌牢牢地掌控住铲子,又稳又狠的一铲子下去,将凸出的沙石填补到凹处。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⑦段画线句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爷爷修了这条路,尽了一个儿子的孝,也补全了自己漫漫人生路上的坑坑洼洼

    3. (3)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爷爷的人物形象。
    4. (4) 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汹涌的风携着雨滴撞在窗玻璃上,榕树摇摆着身子企图挣脱桎梏,发出苍老的喘息。

    5. (5) 有人认为将文章标题“路”改为“孝,从未缺席”更好,你更喜欢哪一个标题?为什么?
七、综合性学习(共13分)
  • 10. 综合性学习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经 小雅·蓼莪》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意思是父母生我养我,拉扯我长大,呵护备至,我想好好报答,但上天无情,想要报答父母也没有机会了!父母养育子女,并不求回报;作为子女的我们,则要充满感恩之心,孝敬父母。

    为了培养青少年心存感恩、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的美好品德,我校决定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协助完成下面几项任务。

    1. (1) 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请你仿照示例为本次活动设计两个活动形式。示例: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征文比赛。

      活动一:

      活动二:

    2. (2) 为了营造氛围,达到宣传的目的,学校准备在校内张贴一些孝亲敬老的宣传标语,请你代表班级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3. (3) 学校的刘老师推荐你做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你将主持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要求:①符合“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主题;②60字以上
    4. (4) 小华为了报答父母,发奋学习,他准备参加班级的读书分享会,在整理阅读笔记时,发现有些笔记看不清了,请你帮他补全下面的笔记,以便他能顺利参加班级的读书分享会。精彩语段:他没有受伤,站起来,走到那个可怜人身边,急急把缠着的绳索割断,抱起这个可怜人,两脚使劲一蹬,浮出海面来。我们三人跟着他上来。意外得救的人,转瞬间都到了可怜人的小艇上。他首先关心的事是要救活这个可怜人。我不知道他是否可以成功。我希望他可以成功,因为这个可怜人浸在水中的时间并不很久。但鲨鱼尾巴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重伤。很运气,由于他们的有力按摩,我看见那个可怜人渐渐恢复了知觉。

      ①精彩语段选自儒勒·凡尔纳的《》,语段中的“他”是,“可怜人”是

      ②结合整本书,概括语段中的他具有那些性格特点?

八、作文(30分)
  • 11. 在人的一生中,会收获很多的东西:有人收获粮食,有人收获知识,有人收获快乐,有人收获亲情……这个学期你收获了什么呢?请以“满满的收获”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 字。不得抄袭,不得泄露考生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