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山顶光照强,土壤保水性差②山腰石壁陡峭,水分条件差
③山麓土壤肥沃,水分充足④相对高度大,热量差异较大
①持续向北移动②与多年平均相比,6月初偏北
③波动向北移动④与多年平均相比,7月初偏北
①距离沙源地近②低层大气稳定
③蒙古草原火灾频发④春季气温回暖较早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
下表为甲、乙两城市降水资料表。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降水 日数 (天) | 甲 | 23 | 20 | 24 | 21 | 22 | 21 | 25 | 24 | 19 | 18 | 18 | 21 |
乙 | 18 | 17 | 17 | 9 | 6 | 6 | 8 | 9 | 4 | 8 | 14 | 20 | |
降水量 (mm) | 甲 | 40 | 382 | 478 | 323 | 228 | 259 | 289 | 218 | 121 | 133 | 170 | 357 |
乙 | 270 | 256 | 183 | 50 | 20 | 7 | 11 | 15 | 9 | 67 | 170 | 304 |
河流袭夺是指相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过程中,低位河(侵蚀力较强)河谷上源不断加长,与高位河相遇,进而袭夺其河水的现象。通口河发源于横断山脉中段的岷山东坡、横穿断裂带,为袭夺河。袭夺前的通口河支流少而流量小。下图为通口河袭夺前后流向演化示意图。
大分水岭盆地(下图)是由地质历史时期板块挤压而成,盆地内常流河R向东通过垭口(高大山脊的鞍状坳口)注入北普特拉河。冰川期的北普特拉河源头山区冰川广布。后气候转暖,冰川大规模消融。同期,地壳运动使R河出口处的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由外流盆地演变为内流盆地并一直保持封闭状态(河流无法外泄)。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平均海拔约2100米,年降水量为120~300毫米,沙丘广泛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