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单元练习(...

更新时间:2023-12-22 浏览次数:17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山田一郎是生活在孝德天皇统治中期的农民,在他的生活中可能有的体验是( )
    A . “成为某贵族私有民近似于奴隶” B . “耕地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C . “国郡里赋税不一深感苦不堪言” D . “在地方豪强兼并的土地上耕作”
  • 2. 有学者指出,6世纪末7世纪初,在东亚大陆,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新罗灭“任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进一步加深了“民族危机感”。这预示着( )
    A . 隋唐的发展经验增加了日本紧迫感 B . 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进行社会变革 C . 新罗与唐朝友好交往对日造成威胁 D . 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
  • 3. 下列关于日本武士及武士集团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武士集团逐渐形成 B . 武士效忠的对象是主公而非国家 C . 幕府统治开始于镰仓幕府时期 D .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天皇大权在握
  • 4. (2023九上·汉川期中)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规定: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这说明大化改新( )
    A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 . 注重学习先进制度 C . 提高天皇管理能力 D . 促进社会性质转变
  • 5. 《日本国志》记载:班田(授田)六年一班,即政府每隔6年,班给6岁以上的男子口分田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男子的2/3,私奴婢为公民的1/3,公奴婢同公民数。下列与该记载相关的是( )
    A . 大化改新的推行 B . 中央集权的推行 C . 唐朝文化的影响 D . 赋税制度的确立
  • 6. 幕府统治时期,国家大权基本在武士阶层手中。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是( )
    A . 国家 B . 主公 C . 天皇 D . 镰仓
  • 7. 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以下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B . 国家大权掌握在天皇手中 C . 武士集团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D .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
  • 8. 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
    A . 提倡“文明开化” B . 大化改新 C . 确立幕府制度 D . 出现武士阶层
  • 9. 如图制度的意义是( )

    ★改私地私民为公地公民;

    ★确定国、郡、里等地方行政制度,由朝廷派遣国司、郡司掌管地方行政;

    ★确定户籍、记账制度,实施《班田收授法》;

    ★确立租、庸、调的税收制度。

    A . 使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 . 使日本彻底摆脱奴隶制 C . 效仿欧洲资本主义制度,取得成果 D . 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奠定基础
  • 10.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遣唐使的贡献首先是引进唐朝章典律令,推动日本社会制度的革新。材料反映的这场革新是( )
    A . 大化改新的实施 B . 大和政权的统一 C . 开始改称日本国 D . 幕府统治的开启
  • 11. 《阿拉伯文学史》认为: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般,载蜜而归,把他们的储藏的宝藏分发给发奋的学生们,并且孜孜不倦地编辑许多典籍。材料说明了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是( )
    A . 宗教对社会的教化作用 B . 阿拉伯人注重吸收知识和培养人才 C . 国家的大力支持 D . 统治阶层带头外出学习,然后传播知识
  • 12. 《天方夜谭》是一则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其中一则故事讲述了中国男孩阿拉丁与邪恶的非洲魔法师斗智斗勇,最终取得神灯并成为国王的故事。这反映出( )
    A . 埃及文明的创新性 B . 阿拉伯文化具有多元性 C . 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 D . 两河流域文明历史悠久
  • 13.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有关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佛教的创立者是乔达摩·悉达多 B . 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C . 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 D . 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 14. 下列表格中,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序号

    历史现象

    原因

    A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一度达到全盛

    封建制确立

    B

    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C

    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

    《马可·波罗行纪》

    D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灭亡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2024九上·长春月考) 《阿拉伯文学史》: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发给发奋的学生们。这说明阿拉伯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 ) 
    A . 经济发达 B . 注重吸收东西方文明 C . 国家重视 D . 立足以往文明的基础
  • 16. 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阿拉伯帝国( )
    A . 物产比较丰富 B . 地理位置优越 C . 思想相对开放 D . 文明独具特色
  • 17. 阿拉伯国家的雏形诞生于( )
    A . 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B . 622年,建立穆斯林公社 C . 630年,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基本统一 D . 8世纪中期,击败高仙芝军队,横跨三大洲
  • 18. 阿拉伯帝国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设立“智慧宫”,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历史学家玛尔说:“伊斯兰思想家的成功首先表现在数学方面。”能证明他说法的是( )
    A .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 B . 完整代数学的创造 C . 《医学集成》的创作 D . 《天方夜谭》的成书
  • 19. 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其共同特点是( )

    ①都促进了地区的统一
    ②都诞生于亚洲
    ③都被统治者所利用
    ④都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0.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材料主要说明了阿拉伯人( )
    A . 注重发明与创新 B . 喜欢冒险与挑战 C . 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D . 推动了伊斯兰教在世界的传播
二、综合题
  • 21.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三个月来,吸引了大批中国观众。古罗马文明是继古希腊文明后欧洲古代文明的又一座高峰,与古希腊文明一起,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的众多珍贵文物让我们看到了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融合发展时期的历史印迹。

    ——《光明日报》(2022年07月13日09版)

    材料二:模仿中国铜镜式样、纹饰的日本仿制镜,日本奈良古寺遗址出土的唐三彩兽足,记载日本遣唐使经历的井成真墓志拓片……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的“跨越两国的审美:日本与中国汉唐时期文化交流”特展上,种类多样的文物勾勒出中日文明交流图景。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9月23日)

    材料三: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摘自习近平主席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1. (1) 材料一说“古罗马文明是继古希腊文明后欧洲古代文明的又一座高峰”,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并说明其关系。
    2. (2) 材料二所反映的中日文化交流在日本引发什么重点历史事件?该事件对日本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3. (3)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古代东西方文明在政治制度方面呈现的不同特征?面对不同文明,怎样做才能“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年召开 40 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某人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一个自由人(封臣)对另一个自由人(封君)服从和服役(主要是军役)的义务,以及封君对封臣保护和维持的义务,而维持的主要办法就是封赐给他一块土地。

    ——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

    材料三:大化二年(646 年)元旦,发布改新诏书:凡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屯仓、压庄)和人民(部民、部曲)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国家给青族以“食封”和“禄”。

    ——武安隆:《浅论大化改新》。载《历史教学》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古代历史上的哪个人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对雅典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材料二中情形是在哪个国家的改革后出现的?维系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所述内容与日本历史上的哪场改革有关?它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7世纪初期的阿拉伯半岛,正处在氏族制向阶级社会的过渡阶段。由于内部财产的分化和外部世界的影响,阿拉伯人的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整个社会极度混乱和不安,人们已对过去的保护神产生怀疑,在不同程度上对一种更为有力的保护神有一种渴望。

    材料二: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扬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三: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7世纪初期阿拉伯的社会特征。
    2. (2) 阿拉伯人创立了什么宗教?据材料二分析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古代世界扩张的认识。归纳阿拉伯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共同特点。
  • 24. 在六七世纪的亚洲大陆上,日本和阿拉伯半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完成了国家的蜕变后,它们翻开了历史的新一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六七世纪时, 日本处在奴隶社会时期,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部落间矛盾丛生,商路不畅,造 成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族入侵……

    1.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力挽狂澜解决日本和阿拉伯危机的分别是谁?解决危机的途径分别是什么?
    2. (2) 谈谈你对7世纪时的“日本和阿拉伯翻开了它们历史的新一页”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