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

更新时间:2023-12-20 浏览次数:7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新中国的一部法律序言中写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利外交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这部法律是(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2. 罗马法所蕴涵的基本法律原则是( )
    A . 生而平等 B . 共同富裕 C . 绝对平均 D . 个人至上
  • 3.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其核心是(  )
    A . 婚姻法 B . 宪法 C . 教育法 D . 刑法
  •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的是(   )
    A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C . 自由、平等、民主、诚信 D .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5. 明代出现过很多权倾一时的内阁首辅,如严嵩、张居正等。但很多时候,他们也必须讨好善于揣摩皇帝旨意的司礼监的太监,并受其掣肘。这表明,明代( )
    A . 宦官掌握了行政权 B . 皇权逐渐趋于衰落 C . 内阁首辅权力失控 D . 君主专制得以强化
  • 6. 继承了汉晋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经验,标志着中华法系确立与完备的是( )
    A . 《贞观律》 B . 《唐律疏议》 C . 《宋刑统》 D . 《问刑条例》
  • 7. 奠定近代欧洲法律体系基础,为各国立法提供范本的是( )
    A . 希腊法 B . 罗马法 C . 秦朝法律 D . 唐朝法律
  • 8. 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基督教会都要介入。教会尽管本身藏污纳垢,但时刻不忘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财物等,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由此可见,基督教的宗教伦理(   )
    A . 让人们忍耐顺从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B . 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对人性的要求 C . 努力为封建统治者的政治要求服务 D . 具有引导人们积极向善的教化功能
  • 9. 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正式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下列有关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新中国正式宪法的性质 B . 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C .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 . 2004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 10. 在五四宪法起草初期,毛泽东为起草人员开列了许多国家的宪法资料。他认为,法国1946年宪法可代表较先进的资产阶级内阁制宪法,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的宪法较新,德国和捷克的宪法体例上有特点。这表明,毛泽东主张新中国宪法要( )
    A . 发动人民广泛参与制宪 B . 参考各国法制建设的经验 C . 体现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D . 保障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
  • 11. 唐律规定,“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必须奏报裁决,有司不得专擅。此外,八类达官显贵犯罪的处罚“轻重不在刑书”。上述规定表明唐律(   )
    A . 变革了封建礼仪制度 B . 推行了以法为教理念 C . 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 D . 贯彻了礼法结合原则
  • 12. 唐代对“孝”特别重视,《唐律》中维护“孝”的伦理的相关律文有数十条之多,如“骂父母者绞,殴父母者斩,殴父母至死者凌迟处死”,“守孝嫁娶者,徙三年”。这反映出唐代( )
    A . 法律以刑律为主,民法内容较少 B . 严刑峻法,残酷无情 C . 重视家训,强化基层的伦理教化 D . 孝道入法,礼法结合
  • 13. 李慕白于1958年所作的《边收边种》(如图所示)将女性作为主要描绘对象,画面中挽起裤脚的女子站在水田中,长期劳作使女子小腿和手臂呈现出肌肉线条美,齐耳短发也为女子增添了灵动感。这一绘画( )

    A . 彰显了健康向上的审美趋向 B . 反映了土地改革运动的进程 C . 折射出当时浮夸现象的盛行 D . 表明女性是农村劳动的主体
  • 14. 宋朝基于五代的残杀,大量任用文人,支持文人群体建立儒家思想体系。这体系的建立使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们的思想也加以固化。读书人忠君爱国,关爱苍生。地方上士人上承官府法令、协助朝廷事务,下安抚团结乡里,组织百姓生产。材料旨在说明( )
    A . 宋朝重要官职都由文人担任 B . 儒学体系可以稳定社会统治 C . 文人执政利于办事效率提升 D . 宋朝地方权力分配比较合理
  • 15. (2024高二上·仁寿期末) 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首次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写入宪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承认国营、集体、个体三种经济都不可缺少等。这些法律内容都( )
    A . 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B . 保护和承认多种所有制的合法地位 C . 确立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 D . 在各方面超越“五四宪法”的水平
  • 16. 罗马外事裁判官在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时,首先从罗马法与外国法中寻找共同规则,当没有这种共同规则时,则尽可能地从各种不同的规范和制度中提取比较简单的内容,去掉各民族特有的成分。这表明罗马法( )
    A . 主张民族平等 B . 追求程序公正 C . 体现务实精神 D . 保障平民权利
  • 17. 以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开启,整个社会呈现出全方位改革的态势。透过纷繁、喧闹、变动不居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把当代中国多方改革的主题聚焦为( )
    A . 社会转型与民族复兴 B . 民主法治与经济腾飞 C . 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 D . 改善民生与提升国力
  • 18. 北齐律所规定的重罪十条:“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这表明北齐(   )
    A . 政权推行严刑峻法 B . 政局动荡国家分裂 C . 法律具有伦理色彩 D . 儒学具有法律效力
二、材料分析题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儒家“关中学派”代表吕大钧兄弟受《周礼》《礼记》的影响,订立《吕氏乡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乡约乡规,其主要内容有:一是德业相劝,即互勉于修身齐家之事;二是过失相规,如戒酗酒,戒赌博,戒斗殴等;三是礼俗相交,即乡党之间要有长幼之序,相亲相敬之礼;四是患难相恤,包括防盗,防灾,防疫,恤贫,恤孤等。在此基础上,又细化为更为具体的条款,以约束和规范乡民的个人行为。有学者认为,《吕氏乡约》“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

    ——摘编自党晓虹《中国传统乡规民约研究》等

    材料二: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阳明镇守南赣三年,“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

    ——整理自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1. (1) 据材料一,简要指出《吕氏乡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乡约出现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
三、论述题
  • 20. 我国自1954年首部宪法通过、1982年宪法公布实施以来,宪法不断完善。下列为1988年宪法修正案、1993年宪法修正案、1999年宪法修正案、2004年宪法修正案修改的部分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1988年宪法修正案一时间:1988年4月12日.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主要内容:

    ●宪法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肯定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

    ●宪法第十条第四款修改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古。买卖成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确立了我国新的土地使用制度。

    —1993年宪法修正案一时间:1993年3月29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主要内容:

    ●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坚持改革开放"等提法写进宪法序言。

    ●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用“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

    ●删去“农村人民公社"的提法,确立“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法律地位。

    ●将县级人大每届任期由3年改为5年。

    一1999 年宪法修正案一时间:1999年3月1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主要内容:

    ●将“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写进宪法序言。

    ●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修改了我国的农村生产经营制度,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增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2004 年宪法修正案一时间:2004年3月14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主要内容: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人宪法,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

    ●在宪法序言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将国家的土地征用制度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将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定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我国宪法修正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作出合理解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