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3-12-09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23高三上·梅河口期中) 论述类文本阅读

    学术出版对于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有着特殊意义,它的发展壮大需要以下四种力量的汇聚爆发。

    第一,文化自信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主体性和原创性意味着要“以我为主”。而作为出版主体的这个“我”要立起来,就必须真正搞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关键性的理论命题,这也是一个出版人建构文化自信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挖掘学术出版的资源、辨析学术出版选题的价值、甄别相关学者的立场和水准等具体的学术出版工作才有了立足点和抓手,出版人的内心也才更有底气。更重要的是,有了这样的“文化自信”,出版人才真正有能力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和理论资源等转化为出版资源。

    第二,专业服务的力量。对话语体系建构起支撑作用的是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学者是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建设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创造的思想成为建构国家和民族人文社科话语的基本“建筑材料”。基于此,学术出版任务的起点就是服务好学者在知识生产、观点创意、理论创新和思想创造方面的具体工作。在这方面,出版社要有意识地培养具有良好学术素养和学界敏感度的编辑,让他们有能力侧身学术界,甚至成为相关学术共同体中的一份子。此外,学术编辑还应当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确保他们有能力帮助学者设计合适的出版项目,并且在出版的全流程中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出版品质的力量。从一个社会的整体文化结构来看,学术出版应该成为知识精英文化和图书出版文化的结合部,体现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的特质。这需要出版社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高质量选题的甄选与把握;二是学术出版物最终呈现风格的严肃性、典雅性以及总体设计形态的品质性,比如,在装帧设计、纸张选择、编校品质把控等方面都应当做到优中取优;三是图书发行渠道战略的高位性,高品质的学术出版除了应抢占主流的发行渠道以外,还应当打通政治、学校等主导文化领域的沟通路径,最大可能地扩大自身的影响;四是口碑导向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学术出版在整个流程中必须拥有良好“议题引导”的能力,一方面要向更广泛的读者传递有效信息,另一方面也要提防“反向话语”乃至“敌对话语”的干扰和侵袭。此外,出版物的物理形态、发行渠道等学术书籍内容以外的要素也应当予以充分重视。

    第四,融合传播的力量。除了在学界等专业领域建构共识以外,还应当在更大的社会文化范围内发挥自身的影响力。这对学术出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沉下来”,学术出版应担负起相关的“学术普及”工作。在这方面,“融合出版”将发挥独特的作用。比如,寻找时机完成学术著作通俗版的出版和发行工作,做好电子出版工作、邀约作者以电视访谈、中视频、短视频等方式完成针对普通读者的“导读”工作,等等。二是“走出去”,要依托“中华学术外译”等项目,同时发挥学者所在高校、科研院所的国际化资源,将优秀的学术出版物推向海外。更重要的是,学术出版要依托不同语种的翻译出版工作,在国外主流书评杂志、高端网络平台、社交媒体上发出自己的引导性声音,在域外建构中华学术话语的力量。

    (摘编自祁林《学术出版的力量》)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出版人理解了我国的政党、治国指导思想、社会制度等理论命题,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就能彰显文化自信。 B . 学者创造的思想是建构国家和民族人文社科话语的基本要素,所以学术出版最重要的任务是服务好学者。 C . 彰显学术出版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特质的方式是学术出版重视书籍内容外的物理形态、发行渠道等要素。 D . 学术出版要“沉下来”,可以考虑“融合出版”的方式,因为“沉下来”是为了让学术著作在大众间普及。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四个方面对我国学术出版行业如何发展壮大进行探讨,条分缕析,结构清楚。 B . 文章第四段从四个角度论证学术出版要体现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的特质,重点突出。 C . 文章在论证时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论证生动,有说服力。 D . 文章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还提出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措施与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深入理解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可帮助出版人构建文化自信。 B . 编辑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学界敏感度、服务意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做好学术出版工作。 C . 提升出版物质量要重点关注出版物内容,淡化装帧设计、纸张选择等与学术内容无关的要素。 D . 学术出版“走出去”能够扩大中国学术的影响力,也能助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应该予以支持。
  • 2. (2023高三上·梅河口期中)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迅速,基本涵盖了氢气制—储—输—用全链条。氢能产业链的上游为制氢,我国是世界第一产氢大国,氢气产能约3300万吨。根据制取过程的碳排放强度,氢被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灰氢是指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氢气,在生产过程中会有大量二氧化碳排放;蓝氢是在灰氢的基础上,应用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实现低碳制氢;绿氢是通过太阳能、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在制氢过程中没有碳排放。目前,我国氢气制取以煤制氢方式为主,占比约80%。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持续降低,绿氢占比将逐年上升,预计2050年将达到70%。

    氢能产业链的中游是氢储运,高压气态储运技术已商业化,是最为广泛的氢能储运方式。长管拖车运输灵活性高,适用于短距离、小体量输氢;液氢存储和固态储氢无需压力容器,运输便捷,是未来实现大规模氢能储运的方向。

    氢能产业链下游为氢的综合应用,氢气作为一种工业原料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子、医疗等领域,此外,氢气还可通过氢燃料电池或氢内燃机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可覆盖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低成本低排放绿氢制取是氢能产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在不新增碳排放的前提下,解决氢的来源问题是氢能产业发展的前提。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制氢工艺成熟、成本较低,短期仍将是主要氢源。但化石能源储量有限,且制氢过程仍存在碳排放问题;工业副产制氢产量有限且供应辐射路程短。长远来看,电解水制氢易与可再生能源结合,规模潜力更大,更加清洁可持续,是最有潜力的绿氢供应方式。

    (节选自杨勇平《氢能,现代能源体系新密码》)

    材料二:

    氢燃料早期是应用于航天领域的,在数十年的技术研发与应用的过程中,技术成果相对显著。人们需要以实践工作为基础,探索优化制氢技术的有效方式。氢燃料电池应用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汽车驱动或者发电。氢燃料电池汽车能实现零排放的目标,一次加氢的续航时间较长,加氢的过程耗费时间相对较短,与汽油车补充能源的速度相似,所以氢能源汽车也是新能源汽车主要技术形式。氢燃料与一般的化学电池相比,完成燃料补充的时间是5分钟左右,不像电动汽车那样需要耗费几个小时。

    氢能源汽车主要是使用燃料电池驱动系统运行的,燃料电池主要是利用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经过催化反应之后,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目标。

    (节选自王明昇《氢能源汽车与纯电动汽车发展现状探究》)

    材料三:

    汽车的发动机在氢能源的应用方面主要有两种,即氢燃料发动机和燃料电池发动机,氢燃料发动机根据氢能源的纯度可以分为纯氢燃料和掺氢燃料两种,纯氢燃料在发动机中的应用是在原来以汽油作燃料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改为完全用氢能源做燃料,这种发动机的应用的优点主要有:只是通过和空气进行简单的混合就能够很容易地实现,同时氢能源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之后的产物只有H₂O和NOₓ,没有产生一些固体物质,所以对发动机产生的损害非常小,相对来说对汽车所用的润滑油几乎不会产生污染;但是由于氢能源的在燃烧时温度高,会产生很大的热量等特点,导致通过应用氢能源的发动机经常会遇到早燃、回火、敲缸、发动机热负荷高等问题,导致其广泛应用困难比较大。氢能源在作为汽车发动机的燃料时,还可以和其他的燃料一起使用,它只是作为燃料的一部分,这种应用也称为掺氢燃料发动机,通过在燃料中掺杂一部分氢能源,可以有效地提高汽油机的使用性能。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得以实现的,是通过一定的原理和作用完成电子输送的过程,通过这一技术在发动机使用过程中的应用,其优点主要有能量利用率高,而且便于携带。

    (节选自申娟等《氢能源汽车发展状况浅析》)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项是( )
      A . B . C . D .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氢能产业链是由制氢、氢储运及其综合应用构成,低成本、低排放是氢能产业发展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B . 预计在2050年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会成为我国氢气制取的主流方式,以煤制氢将会被淘汰。 C . 氢燃料电池的使用是应用氢能的一个目标,氢能源汽车凭借电池的优势可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形式。 D . 如果我国能够更加重视氢能源的研究,解决氢能源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那么氢能源车将会快速发展起来。
    3. (3) 与其它汽车相比,氢能源汽车有哪些优势?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 3. (2023高三上·梅河口期中) 文学类文本阅读

    马车夫

    阿来

    通常的乡村图景中,马车与马车夫都是古老的意象。但在机村,情形并不是如此。

    当第一辆马车由崭新的车轮支撑着出现在人们眼中,还不等它运动起来,人们就意会到一种能够更快、更多地运送物品的运载工具已经出现了。所有人立即就想到了最好的骑手。

    这个人身材瘦小,脸上还布满了天花留下的斑斑印迹,但他就是机村最好的骑手。

    试驾马车那一天,人们扎成一圈,看村里的男子汉们费尽力气想把青鬃马塞进两根车辕之间,用那些复杂的绊索使它就范。这时,麻子骑着一匹马徘徊在热闹的圈子外边。这个人骑在马上,就跟长在马背上一样自在稳当。折腾了很长时间,他们也没有能给青鬃马套上那些复杂的绊索。人们这才把眼光转向了勒马站在圈子之外的麻子。

    在众人的注视下,他脸上那些麻坑一个个红了。他慢慢走到青鬃马跟前:“吁——”青鬃马竖起的尾巴就慢慢垂下了。他伸出手,轻拍一下青鬃马的脖子,挠了挠马正呼出滚烫气息的鼻翼,牲口就安静下来了。这个家伙,脸上带着沉溺进了某种奇异梦境的浅浅笑容,开始嘀嘀咕咕地对马说话,马就定了身站在两根结实的车辕中间,任随麻子给它套上肩轭和复杂的绊索。中辕驾好了,两匹边辕也驾好了。

    人群安静下来。

    麻子牵着青鬃马迈开了最初的两步。这两步,只是把套在马身上那些复杂的绊索绷紧了。

    “走啊,麻子!”人们着急了。

    麻子笑了,细眼里放出锐利的亮光,他连着走了几步。

    三匹马,青鬃马居中,两匹黑马分行两边,牵引着马车继续向前。转动的车轮终于发出了完整的声音:叽——吭!

    麻子从车头前闪开,在车侧紧跑几步,腾身而起,安坐在了驭手座上,取过竖在车辕上的鞭子,凌空一抽,马车就蹿出了广场,向着村外的大道飞驰起来。

    从此,一直蜗行于机村的时间也像给装上了飞快旋转的车轮,转眼之间就快得像是射出的箭矢一样了。

    这不,马车开动那一天的情景好像还在眼前,那些年里,麻子一脸坑洼里得意的红光还在闪烁,马车又要成为淘汰的事物了。因为拖拉机出现了。拖拉机手得意地拍拍机器,对围观的人说:“四十匹马力。什么意思,就是相当于四十匹马。”

    人群里发出一声赞叹。

    拖拉机手还说:“你们去问问麻子,他能不能把四十匹马一起套在马车前面?”

    麻子也不得不承认,拖拉机手确实够格在自己面前威风。

    村外的田野里,拖拉机突突地喷出了烟圈,拖着犁头在地里开了几个来回,就干下了两头牛拉一套犁要一天才能干完的活了。村里人跟在拖拉机后面,发出了阵阵惊叹。只有麻子坐在村中空荡荡的广场上,点燃了他的烟斗。

    第二天一早,他就把马套上了。他勒着上了套的马,一动不动地端坐在马车之上。

    领导说:“麻子,还是下山吧,马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

    “那这些马怎么办?”算上拉过车的马,生产队一共有十多匹马。“不是还要人放着吗?那就是我了。”第一个马车夫成了机村最后的牧马人了。

    拖拉机的漆水还很鲜亮,那些马就开始老去了。第一匹马快要咽气的时候,睁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麻子坐在马头旁边,看见马眼中映出晚霞烧红西天,当彤红的霞光消失,星星一颗颗跳上天幕时,他听见马的喉咙里像马车上的绊索断掉一样的声响,然后,马的眼睛闭上了,把满天的星星和整个世界关在了它脑子的外边。麻子没有抬头看天,就地挖了一个深坑,半夜里,坑挖好了,他坐下来,抽起了烟斗。

    在这清冷的夜里,树上草上所起的浓重露水,正一颗颗顺着那些叶脉勾画的路线上滴落在地上,融入了深厚而温暖的土里。深厚的土融入了黑夜,比黑夜更幽暗,那些湿漉漉的叶片却颤动着微微的光亮。他又抽了一斗烟,然后,起身把马尸掀进了深坑。天亮的时候,他已经把地面平整好了。

    麻子下山去向领导报告这匹马的死讯。

    “你用什么证明马真的死了?”

    他遇到了这样一个从来没有想到的问题。

    “埋了?马是集体财产,你凭什么随便处置?皮子、肉都可以变成钱!”

    他什么都不说,就转身上山去了。从此,再有马死去,他也不下山来报告。除了有好心人悄悄上山给他送些日常用度,他自己再也不肯下山来了。

    从村子里望上去,总能看到马匹们四散在牧场上的隐约影子。那些影子一年年减少,十年不到,就只剩下三匹马了。最后的那一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马找不到吃的,又有两匹马倒下了。那一天,麻子为马车搭建的窝棚被雪压塌了。当年最年轻力壮的青鬃马跑下山来,在广场上吹吹嘶呜。

    全村人都知道,麻子死了。青鬃马是报告消息来了。人们上山去,发现他果然已经死去了。他安坐在棚屋里,细细的眼睛仍然隙着一道小缝,但里面已经没有了锥子一样锐利的光。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马车夫轻拍马的脖子,马就安静下来,对着马轻轻说话,马就任他套上绊索,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马车夫神奇的骑术。 B . 马车的出现使人们期待骑手,拖拉机的出现引起人们惊叹,小说既写出村民对待新生事物的态度,又讽刺了世态炎凉的社会。 C . 当第一匹马咽气时,马车夫一整夜守着马直到将它埋葬,小说描绘了夜晚清冷幽暗的景象,烘托了马车夫内心复杂的情感。 D . 当马车夫下山报告马的死讯时,小说通过领导与车夫的简洁对话,实现了情节的突转,也交代了马车夫再也不肯下山的原因。
    2. (2) 请简要分析马车夫的形象特点。
    3. (3) 小说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马车夫的悲剧命运,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2023高三上·梅河口期中)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威王问于莫敖子华曰:“自从先君文王以至不谷之身,亦有为爵劝,不以禄勉,以忧社稷者?”

    莫敖子华对曰:“昔令尹子文,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夕,无一月之积。

    “吴与楚战于柏举,三战入郢。君王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蒙毂结斗于宫唐之上,舍斗奔郢,入大宫,负离次之典以浮于江,逃于云梦之中。昭王反郢,蒙毂献典,五官得法,而百姓大治。此蒙毂之功,多与存国相若,封之执跬,田六百畛。蒙觳怒曰‘毂非人臣,社稷之臣。苟社稷血食,余岂虑无君?’遂自弃于磨山之中,至今无冒。”

    王乃大息曰:“此古之人也。今之人。焉能有之耳?”

    莫敖子华对曰:“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若君王诚好贤,此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摘编自《战国策·楚策一》)

    材料二:十一年,威王卒,子怀王熊槐立。

    怀王六年,楚使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破之于襄陵。又移兵而攻齐,齐王患之。陈轸为秦使齐,曰:“王勿忧,请令罢之”即往见昭阳军中,曰“愿闻楚国之法,破军杀将者何以贵之?”昭阳曰:“其官为上柱国,封上爵执跬”陈轸曰:“其有贵于此者乎?”昭阳曰“令尹。”陈轸曰:“今君已为令尹矣,此国冠之上。臣请得譬之。人有遗其舍人一卮酒者,舍人相谓曰:‘数人饮此,不足以遍,请遂画地为蛇,蛇先成者独饮之。’一人曰:吾蛇先成。’举酒而起,曰:吾能为之足。’及其为之足,而后成人夺之酒而饮之,曰:蛇无足,今为之足,是非蛇也。’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功莫太焉冠之上不可以加矣。又移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居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不若引兵而去以德齐,此持满之术也。”昭阳曰:“善。”引兵而去。

      (摘编自《史记·楚世家》)

    [注]①无君:指不得仕。②无冒:指子孙不在显位。

    1. (1)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今君相楚A而攻魏B破军杀将C功D莫大焉E冠之上F不可G以H加矣。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谷,本意是不结果实,用来比喻人没有德行,所以绝后;古代王侯以此自警、自谦。 B . “以忧社稷者乎”与“余岂虑无君乎”都使用了疑问语气词“乎”,但用法并不相同。 C . 适,文中是恰好的意思。与成语“适当其冲”“适逢其会”中的“适”字含义都相同。 D . “蛇固无足”与“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两句中的“固”字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莫敖子华推崇令尹子文,是因为令尹子文勤于政事,廉洁守法,安于贫困,是为国家安危而忧虑的臣子。 B . 楚都沦陷,君王公卿逃难,蒙毂潜回楚宫,背上楚国的离次大典逃亡,为楚昭王保留了治国的法律依据。 C . 莫敖子华追叙楚灵王的故事,指出君王的行为对国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并劝谏楚威王应“好贤”而“致之”。 D . 为楚国冲锋陷阵的将士,按楚国军功法,最高可以得到上柱国将军官职,封上等爵位,手执蛙玉的赏赐。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

      ②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居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

    5. (5) 昭阳将军是否符合楚威王所问求的“忧社稷者”?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 5. (2023高三上·梅河口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李白

    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

    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气清岳秀有如此,郎将一家拖金紫。

    门前食客乱浮云,世人皆比孟尝君。

    江上送行无白璧 , 临歧惆怅若为分。

    【注】①郎将:为武官名。②南极老人星:《史记·天官书》:“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③白璧:《吕氏春秋》:郈成子为鲁聘于晋。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酒酣而送之以璧。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描写了衡山随着天色渐暗更显苍翠,一个“下”字突显了衡山之高峻。 B . “回飙”写出风大而疾,疾风席卷了山上的积雪,积雪如飞花般飞落洞庭湖。 C . “拖金紫”显示了陈郎将一家披金戴银的富有豪奢,表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D . 送别时无“白璧”相赠,表现了友人离别时作者无法挽留的遗憾和不舍之情。
    2. (2) 作者用多种手法表现了陈郎将多方面的特点,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6. (2023高三上·梅河口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一些有关“赤壁”的诗文追怀历史英雄人物。比如,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通过写周瑜“”的装束,表现其儒将风度;在《赤壁赋》中通过写曹操面对大江斟酒,并且“”,表现其文武双全的形象。
    2. (2) 杜牧《阿房宫赋》中,“”和“”两个问句,运用比喻手法,写出阿房宫中“桥”和“复道”的宏伟壮观。
    3. (3) 杜甫《登高》中“”两句,借落叶和江水两个意象抒发诗人人生迟暮的感伤,意境雄浑阔大。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 7. (2023高三上·梅河口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____,藏书文化算是其中一个分支,同样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历史,发展至今已经是根深叶茂。远的不说,近现代文人如鲁迅、郑振铎、巴金、阿英、唐弢、孙犁等都喜欢收集古旧图书,郑振铎、阿英和唐弢甚至被誉为藏书家。北京的琉璃厂、上海的四马路、天津的劝业场、苏州的观前街,留下了他们访书寻书的无数足印。如鲁迅在北京的日子里,无数次流连于古都的琉璃厂及周遭的冷摊晓市,所得均记入日记和书账。而当年他写作的逛书铺遛冷摊的文章,令后代的书迷们____,恨不能穿越时空回到那古旧书业的黄金时代。正是由于这些作家的参与,个人的藏书行为上升到了藏书文化的层面,赋予藏书活动以积极向上的社会意义。

    老话讲:“乱世黄金盛世收藏。”上世纪80年代以来,藏书热随着人民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由过去知识分子的专利迅速向普通百姓甚至爱书人群传播。但是古旧图书不像新书那样可以轻易获得,在当时,最快捷方法就是参加古旧书拍卖,( )。剩下就只有多执“腿勤、手勤、口勤”三勤之法,运气总会眷顾不辞辛劳的人,人们____的“捡漏”是最妙的诠释,种种逸事常常被藏书人挂在嘴边。值得庆幸的是,2003年网购平台的出现,给藏书人增加了一条寻书的新途径。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可是钱少瘾大的藏书人怎么办呢 B . 但大部分百姓只能偶有竞投,多作壁上观 C . 藏书可是硬碰硬、比拼财力的游戏 D . 其次便是与时俱进的在网络书店里搜寻
  • 8. (2023高三上·梅河口期中) 语言文字运用Ⅱ

    互联网时代,____,还有以“知识胶囊”为代表的知识付费产品。当下的很多年轻人,除了“泡”在书店或图书馆,已然也习惯了通过付费问答、在线教育等方式花钱买知识。

    有一组数据对比:《2022年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为871亿元;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规模达1126.5亿元,较2015年增长约70倍。

    有人调侃道,年轻人对“知识胶囊”的热衷,可能不亚于老年人买保健品。一定程度而言,____,有其独到之处:

    ____。年轻人可以在“喜马拉雅”学《余秋雨·中国文化必修课》去“得到”听《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专家们把大部头的书籍“塞”进了小小的“胶囊”里,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正如有人说,想要迅速成为一个博学而有趣的人,就去吃一颗“知识胶囊”吧。

    缓解了年轻人的焦虑。在城市当中,激烈竞争每天都在上演,焦虑实属正常反应,通过学习来提升职业技能是年轻人的刚需。艾媒报告则指出,近七成的成年人进行非学历教育是为深造或跳槽作准备。“知识胶囊”成了( ),让年轻人利用碎片化时间就能快速充电。

    1. (1) 将下列俗语填入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乌托邦 B . 敲门砖 C . 及时雨 D . 试金石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 (3) 不同的文体中都常见对照比较的方法。请分别从语言文字运用I和II的材料中各找一例,简要分析其作用有何不同? 
四、写作(60分)
  • 9. (2023高三上·梅河口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洼则盈。”自然之中,地势低洼,水则顺势积聚,形成水池,乃至深渊。洼地常常得到水的滋润,不至于干枯而贫瘠、荒芜。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