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向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4-03-21 浏览次数:27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 1. (2023高三上·洪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举行之际,一段视频在网上刷屏。长安街上,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字、陈薇四位抗疫英雄乘坐礼宾车,在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前往人民大会堂。网友纷纷留言:最高礼遇!以国之名,致敬!国家表彰的,是一种悬壶济世、舍己为人的责任担当;人们致敬的,是一种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唯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唯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作为一种难以预知的天灾,新冠病毒让人类措手不及。与这个“新型的未知病毒”作斗争,难度堪称前所未有:如何在对病毒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时候升展防拉?如何在人员大规模流动的春节假期阻断病毒?如何收治数目庞大的新冠肺炎患者?••••••有人形象地说,中国参加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闭卷考试”。但超乎想象的困难,并没有压倒中国人民,反而激发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气神。伟大抗疫精神之所以伟大,因为它是战风斗雨凝结而成的,是无数人攻坚克难沉淀而来的。当一个人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必将信心满怀、步履坚定;当一个国家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必将众志成城、战无不胜。

    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在最艰难的时刻,伟大抗疫精神汇聚起强大力量。这是一种面对围难时无所畏惧的信念。“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疗队主动请战,誓言铿饼;“备战有我!冲锋有我!胜利有我!”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共产党员,决心坚定。这是一种经历风雨时勇往直前的行动。年逾八旬的钟南山院士挤上高铁餐车,星夜兼程,赶赴武汉;张定宇在自己身患渐冻症、妻子感染的情况下,仍战斗在与病毒斗争的第一线。这是一种战胜风险时守望相助的温情。武汉快递小哥汪勇在疫情防控期间自发接送上下班的医务人员,并送上热腾腾的盒饭;一位“90后”项目工程师,瞒着父母奔赴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工作岗位,14亿人无所畏惧战病毒、齐心协力斗疫魔,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凭借这样的精神,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又有什么胜利不能赢取?

    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在疫情防控期间,“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的强音响彻中华大地,这是一个国家挺立于灾难的姿态,这是一个民族无惧于挑战的自信。现在,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还需要付出持续努力。从更大层面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当此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之际,最需要激发精神的力量,坚定必胜的信心,伟大抗疫精神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就是要激发起亿万人民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斗志,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为实现既定奋斗目标注入不竭动力。

    进入9月,武汉约140万名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开学,安静了许久的校园又重新响起“上课”“起立”“老师好”的声音。那个富有生机活力的武汉又回来了。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让顽强拼搏、不屈奋斗激荡在每个人心间,我们就一定能以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战胜前进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摘编自《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材料二

    “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我们重温胜利历史,追溯胜利根源,汲取众志成城、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顽强抗争、浴血奋战,谱写了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以弱胜强的雄浑史诗。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战场上较量的不仅是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更有民族精神和国民意志。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一个个血染沙场的忠魂,永远为历史和后人所铭记。回望历史,日本对华持续侵略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深刻指出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解民于倒悬,扶大厦之将倾,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让中国人民抱定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抗战胜利75年来,从白手起家建设新中国,到实行伟大的改革开放,再到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从抵御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再到抗击非典、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中华民族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荆棘坎坷,靠的就是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抗战先烈永远值得后人缅怀,抗战精神永远值得后世传承。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在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同心同德一戎衣”的情怀共同奋斗,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定能跨越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历史必将证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是不可阻挡的。”

    (摘编自何娟《汲取众志成城的奋进力量》)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与空前绝后的“新型的未知病毒”斗争中,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没有被超乎想象的困难压倒,反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B . 伟大的抗疫精神在战风斗雨中凝结,在攻坚克难里沉淀,为激发精神力量、坚定必胜信心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C .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顽强抗争,浴血奋战,最终证明了正义会战胜邪恶,光明会战胜黑暗。 D . 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解民于倒悬,扶大厦之将倾,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则材料的标题都旗帜鲜明地亮出了文章的论点,统摄了全文,使读者准确把握了文章的观点态度。 B . 两则材料均以丰富的经典的事例论证观点,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C . 材料一全文采用总分总式结构,论证主体部分并列式安排,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D . 两则材料都创作于有独特历史意义的时代背景之下,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精神,使文章具有时代感召力量。
    3. (3) 根据材料二第4段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作为其论据的一项是( )
      A . 中美贸易争端一直不断,中国政府把握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经济与贸易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谈判,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积极打赢贸易战。 B . 抗洪抢险斗争的胜利,归根到底是人民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根本上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的胜利。 C . 南三龙铁路福建龙岩站改造9小时完成,两地之间的运行时间由7个多小时缩短至1个多小时;港珠澳大桥,创造了221天完成外海筑岛的世界工程记录……这是中国的建设速度! D . 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全面脱贫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4. (4) “抗疫精神”与“抗战精神”都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一下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
    5. (5)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 2. (2023高三上·洪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红旗谱(节选)

    梁斌

    严志和的心像铅块一样,又凉又硬,在胸膛里坠着,几乎要掉出来。一时觉得头脑沉重,伸长胳膊搂着小肚,低下头去,合紧嘴巴,眼睛看不见什么,耳朵也听不见什么,一股劲向前走。朱老忠在后头喊了他两声,也没听见。走到小木桥上,桥头站着一堆人,大睁着眼睛,向第二师范那边望着。严志和倒背了手,不言不语地站了一刻。岗兵见聚的人太多了,端着枪走过来,说:“走开!走开!有什么看头?还没见过死人的?”严志和斜了他一眼,心里骂着:“好像疵狗,吃孩子吃红了眼了!”

    他走着走着,看见眼前有一带高墙,像城墙一样高,有一个古式瓦楼大门。才低下头往里走,不提防门前站着两个岗兵,见他要进门,瞪起眼睛问:“干什么的?”严志和眨着眼睛说:“想看看我的儿子,他被捕了。”岗兵不细问他,说:“也不看什么时刻,明儿再来!”岗兵一唬,吓得严志和倒退了两步,溜湫着步儿(注:小碑步)走过去。昂起头看了看天,又看看狱墙,叹口气说:“咳!墙比天还高啊……”心里一时挠痒,酸楚得难过起来。停住步站了一会,抖了抖肩膀,使足了动,猛地跑过去。横着膀子,照准狱墙一扛,他想:“把墙扛倒,兴许能见到江涛。”抬头一看,狱墙纹丝不动,倒把他碰了个倒仰跤,摔在地上,气得长眉毛一乍一乍地扇动。严志和眼眶上噙着泪水,愣着眼离开狱墙。沿着城墙根走到大南门,不知不觉出了城,在南大桥上站了一刻,又沿着河边向西走。那里没有灯,黑黑的。他在一棵柳树底下站住脚,解开纽扣,敝开怀让河风吹着他滚热的胸膛。

    他蹲在地上,从腰带上摘下荷包,打火抽烟。把胳膊拄着膝盖,抬起头望着黑暗的天空,摇晃摇见脑袋,说:“天哪!不许人们抗日,我们的祖国要亡了!”泪滴顺着鼻梁流下来,仄耳细听着,河水冲击桥梁,哗哗地响着。

    他又觉得,这一辈子活得实在不容易,如今祖国要亡了,要当亡国奴了!他心里气闷,伸起脖子吐了口长气,拍拍胸膛,叹口气说:“唉!抗日的人有罪?实无天理!”对着黑暗的天空笑了两声,把小褂子脱了下来,拎在手里看了看,放在地上。他想:“也许,我们的祖国不会灭亡!江涛和运涛还会回来。”

    停了一刻,听得河里水流声,水面上映着巡远的灯光,闪着一缕缕亮闪闪的影子。一合眼睛,看见槐花开了,大公鸡在井桩上长鸣。江涛笑嘻嘻从堤岸上走下来,说:“爹!我来跟你拔麦子。”严志和说:“好,你回来正麦热,助我减一点辛苦吧!”江涛脱下紫花小褂,说:“好,看我拔得多快!”小伙子弯下腰拔麦,拔得飞快。涛他娘走出来,站在门台上说:“看你,把孩子使坏了呢!”老两口子对着眼睛看着,同时笑了。

    他这时睁开眼一看,是个梦境,从背后走过一个人来,把他拦腰接住,说:“志和!你在这里?”他摇了一下脑袋,在黑影里仔细一看,是朱老忠。朱老忠拍了拍严志和的胸脯,责备说:“咳!兄弟,叫我好找啊!”

    严志和猛地愣住,心上糊涂起来,半天说不出话,朱老忠一伸手,合住虎口攥住严志和的手腕,说:“兄弟!你心里想的什么哩?”老头子挥起泪来,又说:“你就不想想,两个孩子在监狱里,有谁去照管,你就忍心吗?”说着,连躁着脚蹲在地上,两只胳膊抱起头大哭起来。

    严志和看朱老忠难过的样子,猛地照准胸口擂了两拳,说:“我混蛋!我傻了!这是做的什么梦?”

    朱老忠又站起身,说:“刚才你在前面走,我在后头跟着,追到店门口,进去一看,屋里黑黑的。我又返身走出来,只差几步,就赶不上你了。找来找去,说什么也找不到你。我在大桥头上停了一会,才无可奈何地顺着河边走过来……咳!原来你在这里!”他拉起严志和的手向回走。河边柳树上有“伏凉儿”在叫,朱老忠摇摇头说:“唉!急死我了,急了我一身汗哪!”一面说着,上了土坡走在马路上,路灯依然亮着。

    两个人回到店里,朱老忠亲自拿灯去添了油来,点上,说:“来!快坐下歇歌吧!”他抬起胳膊,擦了擦额上的汗,咕嘟起嘴,翘起小胡子。严志和发着呆,也不说什么,两只眼睛发出惨淡的目光,直瞪瞪地看着那盏小油灯。灯光黑红,焰苗上升起黑色的烟缕,一点也不光亮。两个人坐着,谁也不说一句话。小屋子里闷得不行,周围静静的,没有声音。朱老忠走出房门,在院里歇了一刻。自从闹起二师事件,客人稀少了,几间破房子里都静着,店掌柜在厨房里点起灯做晚饭。

    严志和叹着气,哑了嗓子说:“咳!我心里真是难受!”他拿起烟袋,把烟锅插进荷包里,摸索着装上烟,打着火镰取火。

    朱老忠走进去,翘了翘小胡髭,说:“你难受,别人呢?”见严志和打不着火,朱老忠走过去替他点上。

    严志和说:“我总是想,我们是不会当亡国奴的!”

    朱老忠说:“当然不会,回去我们就要宣传发动群众起来打日本人!”

    严志和搓着手说:“好!你这么一说,我们又有路走了!”

    朱老忠说:“当然有路走!”

    严志和又摇摇头说:“反动派决心当卖国贼了,我们还是要打日本!”

    朱老忠说:“当然是,打不败日本人决不罢休!”

    严志和一听,伸起长胳膊在空中一划一划地,大笑一声,说:“好!我们就是这么办!”

    严志和气愤地鼓动着胸脯,索索打抖,埋藏了几十年的仇恨,在肚子里翻腾起来。他穹下腰,两只手拉着膝盖,摇摇胸膛,说:“咳!我们赶快拿起枪吧!”

    (有删改)

    【注】①运涛:严志和的大儿子,北伐军失败后被捕入狱。②二师事件:保定第二师范的爱国青年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遭到反动当局的残酷镇压。严志和的小儿子江涛被捕入狱。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部分叙写严志和心情格外沉重,以至于对朋友朱老忠故意不理不睬。 B . “端着枪走过来”“瞪起眼睛问”等描写表现了岗兵凶神恶煞的形象。 C . 严志和的两个儿子都因为参加革命而被捕入狱,这让年迈的他伤心欲绝。 D . 小说结尾暗示着革命陷入低潮后,一场如火如荼的武装斗争正在酝酿着。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客观地展现了儿子江涛被捕后,父亲严志和的心路历程。 B . 小说插叙部分,严志和梦见江涛回来,以“槐花开了”“大公鸡在井桩上长鸣”衬托哀情。 C . 小说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又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D . 小说语言朴实,通俗,生动又浑厚;写景叙事,干净利落;刻画人物,富于个性化。
    3. (3) 小说节选部分表现了朱老忠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4. (4) 《红旗谱》的主题表现了农民由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的发展过程,本文节选部分也可窥见一二.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共20分)
  • 3. (2023高三上·洪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曾子弊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或曰:“非子之求,君自致之,奚固辞也?”曾子曰:“吾闻受人施者常畏人,人者常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吾岂能勿畏乎?”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其节也。”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节选自《孔子家语•在厄》)

    材料二:

    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夫视锻锡而察青黄?区冶不能以必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发齿吻形容 , 伯乐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 , 则臧获不疑驽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节选自《韩非子•显学篇》)

    【注】①埃墨:烟灰。②锻锡:古人锻炼金属时掺的锡。青黄:蓝黄色,冶炼金属时的火色。③区冶:区冶子,春秋时善于铸剑的人。④必:判断。

    1. (1) 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勾选出相应位置。

      而世主之听眩乎A仲尼B为悦C其言D因任E其身F则焉得G无失乎?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给予,与《魏公子列传》“与其客语,微察公子”中的“与”意义相同。 B . 全,保全,与《大学之道》“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中的“齐”字用法相同。 C . 形容,指形体容貌,与《屈原列传》中的“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中的“形容”完全相同。 D . 涂,通“途”,与《齐桓晋文之事》“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中的“涂”意义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曾子生活贫困,面对鲁君的赏赐做了出人意料的选择,孔子对其所言大加赞赏,认为他可以保全名节。 B . 孔子信任颜回,子贡告诉孔子颜回偷吃米饭后,孔子直接向颜回询问事情的原委,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C . 材料二认为华阳之战的惨败、长平之战的大祸,是由魏、赵两国任用能言善辩的孟卯与马服造成的。 D . 材料二运用比喻说理,通过如何识别剑器的钝锈与锋利、马匹的低劣与优良,形象地阐释了识人之道。
    4. (4) 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曾子弊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

      ②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 (5) 材料二写孔子识人之失有何用意?
三、诗歌鉴赏(9分
  • 4. (2023高三上·洪洞月考)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清明日独酌

    王禹偁

    一郡宫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英斗身轻。

    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注】①这首诗为作者被贬官至商州(今属陕西商洛)时所作。②商山:指商山四皓,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陆诗首联运用比喻,感叹世态炎凉、人情淡薄;“谁令”一句,自问自悔,为后文抒发情感作了铺垫。 B . 陆诗尾联绾合呼应首联,以“京中风尘恶浊,应早日回家”的自我安慰照应了对官场人情的深刻体验。 C . 王诗颈联赋予漆燕、黄鹂、柳花、榆荚人的情态,凸显春天的意趣,诗人以眼前的美景反衬内心愁苦。 D . 王诗尾联借助个性化的动作,“脱衣”换酒,“笑”吟《离骚》,表现出诗人豪纵狂放与浪漫不羁的性情。
    2. (2) 陆诗和王诗都提到了作者在人生特定境遇下的“闲情”,请简要分析情感内容和表达手法有何不同。
    1. (1) 《阿房宫赋》中,杜牧说“”,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
    2. (2)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也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3. (3)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句,是感叹时无英雄;“”一句,是通过描写佛狸祠社日的热闹场面,表达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百姓愚昧麻木、安于异族统治的忧愤之情。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2高一上·鞍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厚重、悠久的文化内涵,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是我们国家和民族①____的历史记忆,是全国各族人民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因此让非遗好好“活”下来,真正“火”起来,是当代的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让一项项非遗进行创造性、现实性的转化,实现和当下的生活“美好相遇”,更是对增进民众的历史文化认同、对筑牢文化自信②____。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背后都蕴藏着文明的密码,肩上都扛着让非遗代代相传的沉甸甸的责任。毋庸置疑,尽管在非遗项目传承与弘扬上,从国家到地方都做了许多工作,推出了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举措,也让非遗走到了我们生活之中,但由于我国非遗项目③____,在发掘、保护、传承和弘扬上也存在不平衡等现象,所以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本着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为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做出更多的努力 , 让更多非遗从田野巷陌中走出来,让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文明活化石再次在当下的生活中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3. (3) 文中画框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2023高三上·洪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高考考场上紧张,或许在所难免,①____。在心理学中,压力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倒U型曲线来解释。如果以完全放松的状态作为零点,那么随着压力的逐步提升,紧张感来袭,人体反而能够逐渐激发出潜在能力,思考和行动的效率也会随之提升。所以适度的紧张对考生来说是好事。面对压力,紧张是正常现象,刻意追求过于放松的心态反而违背常理,会适得其反,进一步加剧紧张焦虑的心态。②____,都要允许一定程度的紧张存在,不要对放松心态过于执着。尤其是对家长来说,切忌一味地反复劝诫考生不要紧张。高考从来都不只是考学生,③____。专家认为,高考期间,家长要负责好“后勤保障”工作,给予考生一个独立、安静、不被打扰的备考空间就是对其最大的帮助。不要总是围着孩子问“你考得怎么样?感觉如何?”给予考生过多的额外关注,会给考生带来额外的心理压力。高考期间家长更应该像往常一样,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和规律。只有父母的状态正常,考生才能用正确的心态去应对考试。

    1. (1) 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秦昊劝他的妹妹:“离职时,领导挽留你,说明你对公司很重要。” B . 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说话。 C . 当你志在天下时,小恩小怨,你怎么会挂在心头呢? D . 人生无非就是你笑笑我,我笑笑你,何必太较真?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五、作文(60分
  • 8. (2023高三上·洪洞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美国作家塔拉·韦斯特弗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塔拉生活在极端宗教和原始信仰的家庭,走出大山就读杨百翰大学,第一次看到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的世界:同学懂得各种地理常识,还能接受绘画、文学等艺术的熏陶,会穿露出胳膊的衣服……当一个人见过了大海的宽阔,便知道了湖泊的狭窄,她开始觉醒,背叛父亲的教导,努力自我救赎,最终摆脱原生家庭,考剑桥,上哈佛,实现人生蜕变。

    “成长”和“环境”,是青年成长中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人人都渴望拥有优越的成长环境又时时处处受到环境的影响。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文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