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浓盐酸b.浓硫酸c.烧碱d.氯化钠e.生石灰f.稀硫酸
选项 | 物质 | 除杂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CO2(HCI) | 氢氧化钠溶液 | 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
B | NaCI(Na2CO3) | 硫酸 | 加入适量硫酸、蒸发、结晶 |
C | MnO2(NaCI) | 水 |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D | Cu(Cuo) | 氧气 | 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 |
下列最
【提出问题】烧杯D中上层清液含有哪些溶质(除指示剂外)?
【分析讨论】小组讨论后认为,确定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思维路径:①考虑反应物用量的不同;②抓住化学反应的本质,即微粒的重组。小组同学分析过程笔记如图乙所示。
通过分析确定:烧杯D上层清液中肯定不含H+ , 肯定含有Na+、Cl-。判断一定含有Na+、Cl-的依据是。
【实验探究】小组按如下方案继续迸行实验探究。
实验 |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I |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静置。 | 无沉淀,溶液呈红色 | 肯定没有Ca2+ |
II |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 ▲ 溶液,静置。 | 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 肯定有OH-、 |
【实验结论】烧杯D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有指示剂、氦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观察对象 | 现象 |
①干燥的普通铁丝 | 没有明显变化 |
②潮湿的普通铁丝 | 较多红褐色锈斑 |
③潮湿的纯铁丝 | 没有明显变化 |
步骤1: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导管a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O2后,在导管b处连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20mLO2后在导管a处连接乳胶管并用止水夹夹紧,如图乙所示。
步骤2: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管内的铁丝,其现象如表所示。
①盐酸②氯化钙③氨水④硫酸镁
【模型应用】同学们为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应用思维模型设计了如图甲实验方案(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中,小王在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的去合气体,其目的是;
次数 | 1 | 2 | 3 | 4 | 5 |
加入盐酸溶液质量(g) | 12.5 | 12.5 | 12.5 | 12.5 | 12.5 |
剩余固体质量(g) | 8.5 | 7.8 | a | 6.4 | 6.4 |
求:
求:
通过了解和初步实验,小王发现只有当体积和质量均相同的两球,而且球心在同一直线上相碰时,才可能出现上述现象。为进一步探究,小王设计了下述实验方案:
将一个两端翘起、中间水平的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取两个相同的台球A、B,将B球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A球置于轨道左端斜面上某处,测出该点到水平桌面的高度h,如图乙所示,释放A球,撞击后,A球静止,B球向前运动并冲上轨道右端斜面能到达的最高点,测出该点的高度h1。通过比较h2与h1的大小关系即可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