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

更新时间:2023-12-28 浏览次数:1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 1. (2023八上·城阳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 而国民党军毫无斗志,纷纷馈退 B . 这个物理学家和言悦色地回答:“我希望他有美丽的颜色。”果然,他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C . 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聋发聩 , 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D .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 , 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 2. (2023八上·城阳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中国第一位成功(zhuó)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juàn)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B . (míng)记历史,(miǎn)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C . 每逢骤雨(cù)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因烟(zhì)息。 D . 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càn)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lián)涟。
  • 3. (2023八上·城阳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鲁迅的杂文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 B . 来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研制团队十年攻关,殚精竭虑 , 攻克难关,圆满完成了这项任务。 C . 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 , 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 D . 当敌人冲进大厅的时候,只见他正襟危坐 , 那副处变不惊、视死如归的气节真让人敬佩!
  • 4. (2023八上·城阳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使人们的健身运动选择日益多样,群众的边界不断拓展。 B . 综艺节目《经典永流传》最近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播。该节目制作水准较高,观众和业内人士的好评。 C . 由于采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较大的改动。 D . 自《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发布后,兴起了儿童厨具购买热潮,一些网店里,有些儿童厨具甚至月销量超过4万件。
  • 5. (2023八上·城阳月考)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是《水经注》。 B . 古人的“衣裳”分为上下两件,上身的衣服称为“衣”,遮掩下身的裙称为“裳”。 C . 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是电头、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结构通常是“倒金字塔结构”。 D .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南朝梁文学家,以小品书札见长,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为世人仿效,号称“吴均体”。
  • 6. (2023八上·城阳月考) 【品赏古文古韵】

    某班决定通过朗读的方式与同学感悟古韵风采,请帮其补充完整。

    ①东皋薄暮望,

    ②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

    ③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将对早春景象的喜爱之情融于莺歌燕舞之中的诗句是: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 7. (2023八上·城阳月考) 【感悟时代气息】

    开卷有益,读书让我们关注社会和时代的信息,把握时代脉搏

    1. (1) 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中国青年报5月15日电 为鼓励广大青少年编创、制作、传播优秀微电影作品,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青团中央启动2014“向上•向善”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活动。大赛突出“向上•向善”的活动主题。“向上”即心系祖国、追求梦想,开拓进取、创新创业,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爱岗勤勉、敬业奉献,敬老爱幼、睦亲敦邻,获奖者将得到荣誉证书和奖金,获奖作品将推荐至中央、省市电视台和知名网络媒体进行展播。

    2. (2) 在古代,“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为政之要;

      周末刚一见面,好朋友李良就兴奋地对你说:“中午请你吃饭!我昨天在超市买书包,收银员多找了50元钱,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 8. (2023八上·城阳月考) 【重温红色经典】

    阅读恒久远,红色永流传。某班举行了《红星照耀中国》的读书汇报展示,请帮忙校正部分底稿。

    (一)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霎那间所得的印象,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这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二)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小而结实,外表上人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赋予热情。他讲英语有些迟缓

    (三)

    但是大家都告诉我,C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这是大家常用的话),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他已年过半百,究竟多大,谁也不知道——但是李长林笑着告诉我,他每次总说五十六了。这好像是他爱说的一个小小的笑话。

    (四)

    D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有一次,他得了一匹非常喜欢的马,D又去打仗夺了回来。

    1. (1)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选文(一)中的A指的是毛泽东,《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毛泽东同志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B . 选文(二)中的B指的是周恩来,斯诺笔下的周恩来生活简朴、工作缜密、效率特高 C . 选文(三)中的C指的是彭德怀,在《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 D . 选文(四)中的D指的是朱德,斯诺笔下的朱德同情穷人,是一个谦虚亲民的优秀共产党员。
    2. (2)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以上四个选段出自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小说《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又名《西行漫记》。 B .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记录了1927年﹣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 C .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描绘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D . 《红是照耀中国》主要记录了斯诺对选文中的四位领袖、将领的采访,使西方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二、阅读【46分】
  • 9. (2023八上·城阳月考)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相关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1) 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意思是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 B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思是晴川和汉阳两地的树木历历可见,鹦鹉洲上的花草衰败不堪 C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意思是自己远渡出了荆门,来到了楚地游览。这一句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D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意思是我还是喜爱故乡的水
    2. (2) 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两首诗都是唐代律诗,所描之景都是宏大开阔,体现了盛唐文人心胸的境界。 B . 两首诗都是首联点题,颔联和颈联写景,尾联抒情。两首诗颈联是对仗句,《渡荆门送别》为实景。 C . 两首诗都写乡愁,但是《黄鹤楼》感叹世事苍茫,离家千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虽对故乡恋恋不舍,但义无反顾 D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以浓重的思乡之情结尾,与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
  • 10. (2023八上·城阳月考) 文言文阅读。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

    【乙】

    辛酉岁正月五日,天气澄穆,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 , 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 , 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 , 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 , 以记其时日。

    (《游斜川诗序》陶渊明)

    【注释】①邻曲:邻居。②曾城:山名。③南阜:南山,指庐山。④名实旧矣:这里指庐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已熟悉了。⑤嗟叹:这里指吟诗作赋。⑥皋:近水处的高地。⑦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由目前所见之曾城,而联想到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⑧率尔:即兴。⑨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⑩乡里:指籍贯。

    1. (1)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 B . 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 C . 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 D . 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互相轩邈 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B . 蝉则千不穷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C . 乃为嗟叹 复:再 D . 欣对不足 足:值得
    3. (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____
      A . 未复有能其奇者 二三邻曲 B . 疾也 记其时日 C . 猛浪奔 夫曾城 D . 间千二百里 以记时日
    4. (4)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甲文首段是总写,勾勒全景,写出富春江山水之美,第三段进而写“奇山”,最后借景言志。 B . 甲文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是文眼,是全文总起句,是文眼。 C . 乙文中作者认为南山太破旧了,不想为它吟诗作赋,而曾城山,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 D . 两文都以山水为描写对象,甲文抒发了对奇山异水的赞美和依恋之情;乙文表达了对斜川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 (5) 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

  • 11. (2023八上·城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分别对少年儿童和青少年进行了“你心目中15年后的中国什么样”的调查。下面是调查统计结果:

    成长在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担负着时代的重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接受访谈时说:“国家把人民的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很重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在新时代长大的少年儿童,他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因此他们对生活的社区、社会、制度等都更为认同;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感也更强。”

    (摘编自《近九成受访少年儿童相信未来15年自己有更多机会成长成才》,2020.12.10《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孩子的发展优势是在长期陪伴中发现的,父母要尽可能多地、有质量地陪伴孩子。“尽可能多”,不是改变父母的基本生活和工作安排,就是为孩子设定合理的较高期望,并温暖而坚定地尽自己的责任。

    现实中很多父母总是盯着孩子的“不足”和“缺点”不放,甚至把孩子看作是没有希望的失败者,造成孩子严重缺乏自信、自尊。这种“缺陷视角”的养育观,是因为他具有性格或智力上的缺陷。相对应的“优势视角”养育观,则相信儿童拥有内在的能力去适应、学习、成长、改变,养育过程中的注意力始终放在观察和发现孩子身上的潜在优势。

    (摘编自《父母应善于发现并发挥孩子的优势》,2021.1.7《中国教育报》)

    【材料三】实施教育惩戒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校规校纪建设必须服务这一根本。要能纠正学生错误言行、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更要能对学生健康成长起到引领性、保障性的作用。要坚持过罚适当的原则,选择适当的教育惩戒措施。要完善教育惩戒后的疏导机制,及时与有需要的学生进行沟通

    学校需要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制定校规校纪,将实施教育惩戒的情形和方式予以具体化,以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和适用。要按照教育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准确区分不良行为程度、性质和教育惩戒手段。要在人文关怀的前提下依法实施教育惩戒,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摘编自《完善校规校纪保障教育惩戒规范实施》,2021.2.9《中国教育报》)

    【材料四】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加强思想道德偶像供给,有效应对青少年盲目崇拜娱乐偶像的危险。思想道德偶像供给要保证偶像体现主流价值,妇联、工会、共青团等系统要发挥供给功能,全面发现、挖掘和宣传社会生活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思想道德偶像,让思想道德偶像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教育功能。思想道德偶像供给要提升科学化水平

    (摘编自《当前青少年娱乐偶像崇拜新特点及其问题》,2021.3.4《中国青年报》)

    1. (1) 为保障教育惩戒规范实施,学校制定校规校纪需要做到哪两点?
    2. (2) 应该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偶像供给?请根据【材料四】简要概括。
    3. (3) 下列有关“‘优势视角’养育观”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持这种养育观的父母,相信儿童都拥有去适应、学习、成长、改变的内在的能力。 B . 持这种养育观的父母,相信儿童会使用内在和外在资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C . 持这种养育观的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总是把注意力放在观察和发现孩子身上。 D . 持这种养育观的父母,重视发现孩子自身的潜在优势和树立孩子的自信、自尊。
    4.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受访少年儿童比受访青少年对未来有更强烈的憧憬与渴望,这是因为和青少年相比,在新时代长大的少年儿童,他们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感更强。 B . 既不改变基本生活和工作安排,又要在家庭生活中尽可能与孩子多相处,只要父母做到这些,也才能在持续陪伴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发展优势。 C . 对有盲目崇拜娱乐偶像行为的学生,教师首先应在班会上点名并指出其问题,其次要与学生家长一起对其进行疏导和帮扶 D . 因为思想道德偶像在吸引力和感染力方面比不上娱乐偶像,所以共青团等系统要发挥供给功能,全面发现、挖掘和宣传思想道德偶像
  • 12. (2023八上·城阳月考) 现代文阅读。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脸色煞白,双手颤抖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⑪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

    1. (1) 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以“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有什么妙处?
    2. (2) 请联系语境,品析下列句子。

      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3. (3) “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一句中我的心里“期待”又“忐忑”,是否矛盾?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4. (4) 第⑧段写到“弟弟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此时弟弟心里会有怎样的想法?结合文意,描写弟弟此时的心理活动。(不超过80字)
    5. (5) 根据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中“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一句的理解。
三、写作【50分】
  • 13. (2023八上·城阳月考) 作文 

    ①作文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我们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他人的欣赏如暖流滋润心田,让人获得奋进的力量,欣赏他人会在自己心中播下善与爱的种子,不断提升人生境界,欣赏自己才会内心有光,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对此

    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

    ②半命题作文。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袁隆平以及他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题目:请将“做一粒    ▲    的种子”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