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屏东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3-12-18 浏览次数:17 类型:开学考试
一、题目
    1. (1) 《水浒传》中号称“黑旋风”的是  ,他险些被冒充他的  所害。
    2. (2) 《经典常谈》共十三篇,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  的顺序,并把文字学经典  放在首篇。
    3. (3)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教育引领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人是  。
    4. (4) 《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庄园主人  相互产生爱情,历经曲折,最终和他结了婚。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
  • 2. (2023九上·福州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重温古诗文,平复一颗心。

    看一看,“绿绕村庄,  ”(秦观《行香子》)的优美春景,“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空灵湖中雪景(张岱《湖心亭看雪》),“溪云初起日沉阁,  ”的苍凉风光(许浑《咸阳城东楼》);“ ,  ”的宏伟气象(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边秋一雁声”的凄切秋景(杜甫《月夜忆舍弟》),“槲叶落山路,  ”的山野情趣(温庭筠《商山早行》)。 

    赞一赞,“  ,何似在人间”的潇洒恣意(苏轼《水调歌头》),“  ,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的高尚气节,“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豪情,“  ,  ”(李商隐《无题》)的至死不渝,“了却君王天下事,  ”的雄心壮志(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学一学,范仲淹“不以物喜,  ”(《岳阳楼记》)的旷达,李白“ , ”(《行路难(其一)》)的自信,刘禹锡“今日听君歌一曲,  ”的乐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封朝奏九重天,  ”的磊落坦荡(韩愈《左迁之蓝标示侄孙湘》),“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的意在言外(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7.0分)
  • 4. (2023九上·福州开学考) 阅读回答问题。 

    贺兰山凝眸

    乔洪涛

    ①一座山,横亘在偌大的西北戈壁,用宽厚坚实的臂膀,为一座银光闪闪的平原之城阻隔风沙,成为族群繁衍生息的地理依赖,成为远古文明传承的活化石,甚至是西北精神的某种象征——这就是贺兰山。 

    ②我还没有见过这样峭拔嶙峋又沉默厚重的山,它带给我巨大的震撼,让我看到了与东部山脉、南部山脉不一样的山貌。 

    ③这是一座坚硬之山。南北绵延二百多公里的长度,东西四十多公里的厚度,最高处海拔近三千米的高度,在这茫茫戈壁,怎么不成为一处坚硬的风景? 从云端俯瞰,横亘的山脉,像雄狮、像卧龙,裸露的岩石,深沉的颜色,看不到植被,看不到生命的痕迹,有粗粝不毛之感。直到走近了,仰首瞻看,才发现山石之间,峭拔的巨石罅隙,有更为倔强的植物,在岩峰中成为更为坚硬的风景。荆棘、沙柳、低矮的蕨类……在干燥的沙砾中,它们是如何扎根的?它们是如何在烈日下生长的?它们是如何不被风沙吹折而顽强存活的? 

    ④车在一条山路上蜿蜒而上,除此之外,没有看到任何可以攀登的道路。忽然,几只褐色的山羊,从陡峭的山岩上腾掷而下,“之”字形的路线,闪电般的速度,像鹰隼,像精灵,蹄子踩踏过处,溅起迸泄的沙砾,啊,是岩羊!我还以为这是一座沉寂之山,死亡之山,但一队岩羊瞬间改变了我的看法,这矫健的山中尤物,如履平地的奔跑姿势,让自以为擅长奔跑的人类相形见绌。我们停下车,它们在车边停下,抬头看我们,眼神坚毅淡定,毫无惧色。与一只岩羊对视,它圆圆的眼球中,我可以看到孱弱的我,以及我背后巍峨的贺兰山脉。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蛎山石哺育的山之子。它们多么神秘,多么神奇。 

    ⑤抵达山门,我们下车,顺着一条蜿蜒的山谷,深入腹地,去探寻贺兰山岩画。贺兰山脉是一个山群,每一座山之间,相连而又彼此独立。沿着一条有柳树绿迹的小路,向里面走去。一条小沟渠里清澈的山泉奔腾而下。两侧峭壁罗列,奇形怪状的山石,悬在头顶,摇摇欲坠;黑褐色的巨石,仿佛排兵布阵的怒目金刚。抬头所见的天空,越来越逼仄,越来越促狭,我这是自投罗网,成为山石困兽了。幸亏脚下有一脉水,捎带着两岸的绿树青草,向远处,更深处蜿蜒而去,让我心悸稍安。 

    ⑥接着顺着山路深入,峭壁上出现了令人惊叹的岩画——粗粝的笔画,看似单调的线条,形成一只羊、一只鹰,一个劳动的场景,一个铭记的事件……试想,几万年前,一群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动物,捕猎、生火、繁衍……不仅如此他们用手中的坚硬的石头,在另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刻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刻下委屈、勇敢和琥珀般风化的眼泪。用手触摸着这些隐隐约约的线条,我仿佛感受到了刻石的力度和那一只手的温度。圆圆的太阳,四射的光芒,峭壁之上,那些历经岁月淘洗而不磨灭的线条,放射着灼热的光,照耀着循迹而来的后人的眼睛,我的眼里涌出了泪水。这是什么样的血脉相通?是什么样的精神传承? 

    ⑦起风了,凝眸贺兰山,心旗烈烈。 

    ⑧“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塞北绿洲因一座山而成;“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鼙鼓声声,古战场雄风犹在;“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山势险峻,又温柔可亲……贺兰山,贺兰山,这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这平川耸立的雕塑,既沉稳坚硬,又灵动高拔,凝结成一种高古的西北精神。 

    (选自《经典美文》 2023年第3期)

    1. (1) 下列分析鉴赏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③段作者从云端俯瞰,生出一种荒芜之感,再是近处观看被植物生命力所震惊,发出了它们如生根、生长、存活的思考和感叹。 B . 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多用短句,如“裸露的岩石”“深沉的颜色”读来层次错落,富有节奏感。 C . 第④段描写岩羊的灵动飞奔,抒发了作者对贺兰山神秘莫测的感叹,和前文相呼应。 D . 第⑥段通过写作者发现令人惊叹的岩画,联想到几万年前人类的生存,内心百感交集。
    2. (2)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图。 

       

    3. (3)  阅读下列句子,完成括号里的任务。 

      ①从云端俯瞰,横亘的山脉,像雄狮、像卧龙,裸露的岩石,深沉的颜色,看不到植被,看不到生命的痕迹,有粗砺不毛之感。(从修辞角度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蛎山石哺育的山之子。(从重音角度设计朗读,并阐明理由)

    4. (4)  作者由贺兰山的景物引发对“西北精神”的思考,请你联系全文谈谈“西北精神”的内涵。
  • 5. (2023九上·福州开学考) 阅读《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一文,回答问题。 

    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①不久前,在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并发出号召:“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乐趣、一种人生追求,热爱学习渐成风尚。我们需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②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青少年读书学习,要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强调“求真学问,练真本领“。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当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舂搏击的能量。 

    ③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好学才能上进,学好才有本领。当今世界,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想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洪流中勇立潮头,在不进则退、不强则弱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人生中有所作为,就要孜孜不倦地学习。这是青年实现人生理想的途径,也是担当时代使命的要求。 

    ④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猎奇、快餐化的浏览。习近平总书记曾和青年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15岁的我已经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在读书过程中通过不断重新审视,达到否定之否定、温故而知新,慢慢觉得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确实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我们走的社会主义道路确实是一条必由之路。”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人文素养,有助于增长见识,丰富学识。青年一代要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道德品质、掌握真才实学。 

    ⑤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练兵场。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只有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在实践中锤.炼真本领,才能更好认识国情。对于新时代青年来说,必须坚持学以致用,掌握真才实学,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⑥有人说,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广大青年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努力担负起时代使命,党和人民事业必将迎来新的更大辉煌。 

    (作者:尹双红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文章第④段和第⑤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4. (4)  请结合本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应该如何做?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8.0分)
  • 6. (2023九上·福州开学考) 阅读回答问题。 

    王舆,合淝人。舆初为小校,从周本攻危全讽。临战,本视贼水栅 , 部分诸将,指旁山头一小营,谓舆曰:“尔往为我取彼。”舆唯唯 , 而色不欲行。本曰:“尔往耶?”舆曰:“公必不以舆为不武,请得此栅破之,舍而趋彼何为?”本大喜曰:“尔亦知此为必争之地耶?吾本自行,今为尔功,劳而遣之。”舆乘轻舟,袭破其前锋,排栅入,诸军继址,贼大溃。 

    与监军甄廷坚不相得,会廷坚被诬告有贰志,烈祖遣使械廷坚。與刺知之,密告廷坚,因为谋曰:“今独可即日乘轻舟,归阙待罪,毋与中使遇。”廷坚恐惧,不为他谋,即从其计。至金陵,遇赦得免。 

    舆少从军攻润州,为巨弩所射,中右耳。矢自左耳出,又中旁一人,犹立死。舆扶归营, 卧百余日复起耳至老不聩亦无瘢痍。攻颍州,倚营门,仗剑驱士卒登城。城上机石发,中营门及铠之半,皆糜碎,而舆不伤,莫不异之。 

    (选自陆游《南唐书》)

    【注释】①周本、危全讽;均为人名。②栅:设置水寨时插在水中的木桩。③唯唯;应答声。④烈祖:指南唐皇帝李昇(biàn)。⑤械:特指枷锁、镣铐一类的刑具。此处作动词。⑥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⑦瘢痍(bān yí):创伤后留下的瘢痕。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卧/百余日/复起耳至老不聩/亦无瘢痍 B . 卧百余日/复起耳/至老不聩/亦无瘢痍 C . 卧百余日/复起/耳至老不聩/亦无瘢痍 D . 卧/百余日复起/耳至老不聩/亦无瘢痍
    2. (2)  文中有三个词语,请你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只写出词义) 

      方法指引

      文中语句

      字词解释

      【借助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惮:1.dàn①畏难,害怕。②敬,敬畏。③同“瘴”,劳苦。2.dá④惊惧。

      往耶

      惮:A  

      【课内迁移】“莫不异之”中的“异”,根据《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的“异”,可理解为“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排栅入

      遂:B  

      【成语推断】“舍而趋彼何为”中的“趋”,可以根据成语“趋之若鹜”中的“趋”推断为“奔向,奔赴”的意思。

      为他谋

      暇:C  

    3.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公必不以舆为不武,请得此栅破之,舍而趋彼何为?

    4. (4)  王舆个性鲜明,请你结合选文简析其形象特征。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 7. (2023九上·福州开学考) 作文。

    作家余华说:“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也没有一种生活是不值得的,所有的生活都充满了财富,只不过看你开采了还是没有开采。”也许,你曾在委屈中坚强,困境中破茧,拼搏中闪光,磨砺中绽放……

    请以“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写作;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

七、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
  • 8. (2023九上·福州开学考) 下面是小晋活动后写的一段感悟稿,请你帮他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中华古诗词典籍是我国文学的瑰宝。从“诗三百”开始,到唐诗、宋词、元曲,一首首情韵盎然、铿锵有力的诗词,传承着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甲 ____着先贤的① ____礴智慧、高雅情趣和高远情怀。 中华古典诗词表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 它们是文化百花园中最为璀璨芬芳的一枝,是精神源流中最富思想力量的一脉。没有诗意词韵的文字是枯zào② ____无趣的,失落了诗情画意的民族是没有想象力的。中华古典诗词有高傲的颜值和尊贵的禀赋,却以平近的方式潜流在我们的血脉,乙 ____着我们的心灵。学习、亲近中华古诗词,能够丙 ____。

    1. (1)  为①处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为②处书写汉字。 
    2. (2)  请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  (A.承担B.承载) 

      乙  (A.滋养B.喂养)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 (4) 下列填入文中丙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获得雅致的生活情趣 

      ②涵养博大的内心情怀 

      ③构筑起民族精神的根基 

      ④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 

      A . ①④②③ B . ③①④② C . ①③②④ D . ①②④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