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开远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3-12-23 浏览次数: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二上·开远期中) 现代文阅读I

    为了亚洲人民的团结和友谊

    ——习近平主席为出席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举行欢迎宴会侧记

    秋分时节,之江大地丹桂飘香;雷峰塔下,西子湖畔烟雨蒙蒙。

    “很高兴同各位新老朋友相聚美丽的西子湖畔,共同迎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

    9月23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子宾馆漪园举行宴会,欢迎来华出席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

    11时45分,巨幅山水画《水光潋滟晴方好》前,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热情欢迎各国贵宾,同他们一一亲切握手、互致问候,并合影留念。

    在《和平——命运共同体》乐曲声中,习近平主席健步走上讲台,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

    “今天是中国农历的秋分节气。在这个寓意丰收和团圆的日子,亚运会圣火将再次在中国点燃。”

    回顾筹办亚运历程,讲述中国办赛理念,习近平主席以“亚洲运动会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向往”阐释杭州亚运会之于亚洲、之于世界的时代价值,彰显以体育为媒促进人类进步的深邃思考。 

    “以体育促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诞生的亚运会,因和平而生、因和平而兴。几十年来,亚运会在总体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中见证了“风景这边独好”的亚洲奇迹,也记录下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与亚洲、与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坚实步伐。

    宴会上,承载着中国人民集体记忆的北京亚运会歌曲《亚洲雄风》和杭州亚运会主题曲《同爱同在》,传递着中国推动亚洲各国团结自强、命运与共的不变初心。

    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亚洲和平发展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作为山海相连、人文相亲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要以体育促和平,坚持与邻为善和互利共赢,抵制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将亚洲打造成世界和平的稳定锚。”习近平主席的坚定宣示,寄托着中国人民同亚洲各国人民共同守护和平家园的殷殷期待。

    “以体育促团结”——

    杭州亚远会吸引了亚洲各国各地区运动员踊跃热情参与,参赛人数、项目设置、总体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不少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将其列为今年最重要的赛事。本届亚运会,亚奥理事会45个成员实现“大团圆”。

    “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习近平主席曾引用这些亚洲谚语讲述团结合作的亚洲价值理念。杭州亚运会的盛况向世人昭示:纵使国际和地区形势变乱交织,亚洲人民对友谊的珍视、对团结的向往不可阻挡。

    开幕前一天,习近平主席会见了老朋友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巴赫高度评价中国政府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重要贡献,表示“当前世界面临地缘冲突等各种困难,国际奥委会致力于捍卫多边主义,反对体育政治化,赞赏中方为此采取的正确立场”。

    宴会致辞中,习近平主席的话语掷地有声:“我们要以体育促团结,把握历史机遇,合作应对挑战,践行‘永远向前’的亚奥理事会格言,把共同发展、开放融通的亚洲之路越走越宽。” 

    “以体育促包容”——

    宴会上,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浙江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演奏了《采茶舞曲》《东帝汶欢迎你》等富有各国特色的乐曲,汇聚成亚洲不同文明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和谐交响。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杭州亚运会上,一个个富有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特色的项目,展现着亚洲文明的自信、包容与开放。

    “我们要以体育促包容,增强文明自信,坚持交流互鉴,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习近平主席道出体育与文明的深刻关联。

    杭州,自古就是人文鼎盛、文明交融之地,既被宋代欧阳修称赞“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也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致辞中,习近平主席向国际贵宾盛情介绍本届亚运会主办城市所在的浙江省:“浙江坚持改革开放,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正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

    今日之江,照鉴中国发展不凡历程。习近平主席曾在浙江工作多年。在习近平主席的亲切关怀下,浙江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开拓精神和奋进实践,书写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故事,为亚洲和世界打开观察当代中国和未来中国的一扇窗。

    “祝愿大家在诗画浙江度过难忘的时光,在亚运会圣火下留下美好的记忆。”习近平主席真诚的话语打动人心。

    在这个丰收和团圆的时节,习近平主席和国际贵宾共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杭州亚运盛会,续写新时代中国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

    新华社杭州9月23日电(有删改)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闻的主标题高度概括了习主席发言的中心思想,副标题补充说明了习主席发言的背景。 B . 新闻首段的对偶句既交代了杭州亚运会举办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特点,也颇具文学色彩。 C . 亚运会的开幕时间定在寓意着丰收和团圆的秋分节气,寄寓了我们对亚运会的美好祝福。 D . “稳定锚”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亚运会对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亚运会是因和平而生、因和平而兴的。亚运会能见证“风景这边独好”的亚洲奇迹,说明亚洲几十年以来一直是和平稳定的。 B . 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捍卫多边主义、反对体育政治化、支持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上的巨大贡献。 C . 体育与文明有着深刻关联,亚运会上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特色的项目,既能展现出亚洲文明的特点,也要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D . 浙江被称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是坚持改革开放的成果,它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也建设出共同富裕示范区。
    3. (3) 下列选项,不适合放在原文用来介绍杭州的一项是( )
      A . 《望海潮》柳永(北宋):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B . 《石头城》刘禹锡(唐):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C . 《忆江南》白居易(唐):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D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北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4. (4) 文本报道了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欢迎宴会,请简要说明此则消息在报道事件时有哪些特点。
    5. (5) 文本记录了习近平主席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欢迎宴会上的发言,请结合开幕词的特点,梳理习主席发言的基本内容。
  • 2. (2023高二上·开远期中) 现代文阅读II

    太阳下的风景

    ——沈从文与我黄永玉

    从十二岁出来,在外头生活了将近四十五年,才觉得我们那个县城实在是太小了。不过,在天涯海角,我都为它而骄傲,它就应该是那么小,那么精致而严密,那么结实。它也实在是太美了,以致以后的几十年我到哪里也觉得还是我自己的故乡好;原来,有时候,还以为可能是自己的偏见。最近两次听到新西兰的老人艾黎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第一是湖南凤凰,第二是福建的长汀……”他是以一个在中国生活了将近六十年的老朋友说这番话的,我真是感激而高兴。

    我那个城,在湘西靠贵州省的山洼里。城一半在起伏的小山坡上,有一些峡谷,一些古老的森林和草地,用一道精致的石头城墙上上下下地绣起一个圈来圈住。圈外头仍然那么好看,有一座大桥,桥上层叠着二十四间住家的房子,晴天里晾着红红绿绿的衣服,桥中间是一条有瓦顶棚的小街,卖着奇奇怪怪的东西。桥下游的河流拐了一个弯,有学问的设计师在拐弯的地方使尽了本事,盖了一座万寿宫,宫外左侧还点缀一座小白塔。于是,成天就能在桥上欣赏好看的倒影。

    城里城外都是密密的、暗蓝色的参天大树,街上红石板青石板铺的路,路底有下水道,蔷薇、木香、狗脚梅、橘柚,诸多花果树木往往从家家户户的白墙里探出枝条来。关起门,下雨的时候,能听到穿生牛皮钉鞋的过路人叮叮叮地从门口走过。还能听到庙中建筑四角的“铁马”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下雪的时候,尤其动人,因为经常一落即有二尺来厚。

    最近我在家乡听到一位苗族老人这么说,打从县城对面的“累烧坡”半山下来,就能听到城里“哄哄哄”的市声,闻到油炸粑粑的香味。实际上那距离还在六七里之遥。

    城里多清泉,泉水从山岩石缝里渗透出来,古老的祖先就着石壁挖了一眼一眼壁炉似的竖穹,人们用新竹子做成的长勺从里头将水舀起来。年代久远,泉水四周长满了羊齿植物, 映得周围一片绿,想起宋人赞美柳永的话“有井水处必有柳词”,我想,好诗好词总是应该在这种地方长出来才好。

    有一天傍晚,我正在孔庙前文星街和一群孩子进行一场简直像真的厮杀的游戏,忽然一个孩子告诉我,你们家来了个北京客人!

    我从来没亲眼见过北京客人。我们家有许许多多北京、上海的照片,那都是我的亲戚们寄回来让大人们觉得有意思的东西,对孩子来说,它又不是糖,不是玩意,看看也就忘了。这一次来的是真人,那可不是个随随便便的事。

    这个人和祖母围着火炉膛在矮凳上坐着,轻言细语地说着话,回头看见了我。

    “这是老大吗?”那个人问。

    “是呀!”祖母说,“底下还有四个咧!真是旺丁不旺财啊!”

    “喂!”我问,“你是北京来的吗?”

    “怎么那样口气?叫二表叔!”祖母说,“是你的从文表叔!” 我笑了,在他周围看了一圈,平平常常,穿了件灰布长衫。

    “嗯……你坐过火车和轮船?” 他点点头。

    “那好!”我说完马上冲出门去,继续我的战斗。一切一切就那么淡漠了。

    几年以后,我将小学毕业,妈妈叫我到四十五里外的外婆家去告穷,给骂了一顿,倒也在外婆家住了一个多月。有一天,一个中学生和我谈了一些很深奥的问题,我一点也不懂, 但我马上即将小学毕业,不能在这个中学生面前丢人,硬着头皮装着对答如流的口气问他, 是不是知道从凤凰到北京要坐几次轮船和几次火车?

    他好像也不太懂,这教我非常快乐。于是我又问他:知不知道北京的沈从文?他是我爸爸的表弟,我的表叔。

    “知道!他是个文学家,写过许多书,我有他的书,好极了,都是凤凰口气,都是凤凰事情,你要不要看?我有,我就给你拿去!”

    他借的一本书叫作《八骏图》,我看了半天也不懂,“怎么搞的?见过这个人,又不认得他的书?写些什么狗皮唠糟的事?老子一点也不明白……”我把书还给那个中学生。

    “怎么样?”

    “唔、唔、唔。” 许多年过去了。

    我流浪在福建德化山区里,在一家小瓷器作坊里做小工。我还不明白世界上有一种叫作工资的东西,所以老板给我水平极差的三顿伙食已经十分满足。有一天,老板说我的头发长得已经很不成话,简直像个犯人的时候,居然给了我一块钱。我高高兴兴地去理了一个“分头”,剩下的七角钱在书店买了一本《昆明冬景》。

    我是冲着“沈从文”三个字去买的。钻进阁楼上又看了半天,仍然是一点意思也不懂。这我可真火了。我怎么可以一点也不懂呢?就这么七角钱?你还是我表叔,我怎么一点也不明白你在说些什么呢?七角钱,你知不知道我这七角钱要派多少用场?知不知道我日子多不好过?我可怜的七角钱……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只身来到上海,生活困难得相当可以了,我已经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他有过一篇长文章谈我的父母和我的行状,与其说是我的有趣的家世,不如说是我们乡土知识分子在大的历史变革中的写照。表面上,这文章有如山峦上抑扬的牧笛与江流上浮游的船歌相呼应的小协奏,实质上,这文章道尽了旧时代小知识分子与小山城相互依存的哀哀欲绝的悲惨命运。我在傍晚的大上海的马路上买到了这张报纸,就着街灯,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眼泪湿了报纸,热闹的街肆中没有任何过路的人打扰我,谁也不知道这哭着的孩子正读着他自己的故事……

    我们那个小小山城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常常令孩子们产生奔赴他乡献身的幻想。从历史角度看来,这既不协调且充满悲凉,以至表叔和我都是在十二三岁时背着小小包袱,顺着小河,穿过洞庭去“翻阅另一本大书”的。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老朋友的话从侧面表现出故乡凤凰城的美,彰显古城小而美的独特魅力。 B . 城里的清泉是小城特色之一,记忆中故乡边城的美景都极动人,绮丽山水体现小城的灵气。 C . “就着街灯,……谁也不知道这哭着的孩子”,体现出遭遇磨难时路人的冷漠带给“我”的身心创伤。 D . 文章末尾说“翻阅另一本大书”意思就是离开这风景如画、民风朴实的古城,投入到大千世界去。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城内外环境动静结合,先简笔勾勒城外的桥与河,再重点写热闹的市声,更增添了小城的活力。 B . “我”看半天读不懂到发火,反复写“七角钱”表现出因心疼钱又极度自尊对表叔产生的不满。 C . “平平常常”可见对“北京客人”的童幼无知,也体现出表叔沈从文的宽容、温和与从容。 D .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以一个顽童的视角写湘西、说凤凰,把他们叔侄之间的琐事娓娓道来。
    3. (3)  人们评价沈从文的文学语言“流淌着诗意”,黄永玉先生也承继了这一特点,请结合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
    4. (4) 请简要分析文章副标题“沈从文与我”与正标题“太阳下的风景”之间的联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3高二上·开远期中)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节选自《礼记·大学》)

    材料二:

    哀公问政。子曰:“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 , 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 , 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节选自《中庸》第二十章)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亲亲A之杀B尊贤C之等D礼E所生也F故G君子不可H以不修身。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致知在格物”,即成语“格物致知”,指推究事物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B . “为政在人”与《墨子·兼爱》中“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的“为”意思不同。 C . “嘉善而矜不能”与《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自矜者不长”的“矜”意思相同。 D . “继绝世,举废国”的“绝世”与成语“绝世无双”的“绝世”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记·大学》中认为,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项中,一定要以格物为根本。 B . 孔子认为,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最重要的是爱自己的亲人;义就是人们相处应该适宜得当,最重要的是尊敬贤人。 C . 孔子在谈治理天下国家的准则时说,能够优待远方的来客,四方的人就会归顺;能够安抚各诸侯国,天下的人就自然敬畏。 D . 孔子认为,摒弃小人的谗言,远离美色,轻视钱物,重视道德,能劝勉贤人;对待士人要讲忠诚信义,并以厚禄供养他们。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

      ②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

    5. (5)  两则材料都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对如何“修身”各有什么看法?请简要概括。
  • 4. (2023高二上·开远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病中谢冯彭年见访

    林逋

    老去已多病,况当梅雨时。

    山空门自掩,昼永枕频移。

    晚燕巢犹湿,新篁箨未披。

    若非求仲至,谁复问栖迟。

    [注]①箨,笋皮。②求仲,汉代隐士,后用为隐士的代称。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诗人的身体状况以及好友来看望自己的时节。 B . “自掩”表明少有人至,“频移”写出诗人在好友来访时的兴奋。 C . 诗歌尾联,诗人以“求仲”代指好友,暗示出好友的身份是隐士。 D . 诗以反问作结,使内心伤感之情与对好友的感激之情表达更强烈。
    2. (2) 诗歌颈联写景,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有什么作用? 
  • 5. (2023高二上·开远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
    2. (2) 在《伶官传序》中,如果要告诫人们注重细节,防微杜渐,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之患,可借用本文中“”这两句话。
    3. (3) 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感慨于人生的悲欢离合,故而含有“人生”二字的古诗词名句也屡见不鲜,比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 6. (2023高二上·开远期中)  语言文字运用 I

    纵观古今历史,横跨不同文化,人类的同理心与悲悯情怀会让我们的行动遵循这样的黄金法则——己所不欲而勿施于人。但____。理由是人们的价值观、生活经历和对于事物的接受度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你想要的东西,可能完全不是另一个人想要的。譬如在医学领域,医疗工作者受过良好教育,受人尊敬,薪资丰厚,这些因素会改变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作为脆弱病人,A他本身想要的东西或医生设想自已在同等情形下想要的东西可能存在巨大差别 , 难以被黄金法则弥合。因此,精神病学教授哈维·马克·乔奇诺夫就提出了一项“白金法则”——____,B以尽可能避免因为他人做选择或是影响他人的选择而不付出昂责的代价。

    白金法则并不是全新的法则,但在医学中,它将目前关于患者自主、平等和多样性的观点,以凝练的表达精巧地整合在了一起,很适合教授给健康从业者。当然,努力理解患者的个人需求和愿望,并不意味着____。医学无法提供“外卖服务”,乔奇诺夫说:“不可能一直让所求和愿望,并不意味着有人获得所有东西。在医疗系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最起码,尝试去梦力完成它,会确保你对自己的明智选择保持足够的谦逊。”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部分都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 7. (2023高二上·开远期中) 语言文字运用Ⅱ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 , 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①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②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③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燃起火判,火舌从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④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分析与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处加点的三个字词不可以互换。 B . ②处的“也”字去掉,表达的意味有细微差别。 C . ③处的“可不”比“绝不”更亲切,更口语化,更合乎语境. D . ④处的“轻易”移到“不”后面不影响意思表达。
    2. (2) 语段中画横线部分,都有 “像……”,说说二者的不同。

      ①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

      ②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官灯、各形各色的纸灯、带小铃的纱灯。大家还吃汤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四、写作(60分)
  • 8. (2024高三下·桂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有两个方向:出与回。

    出,是出门,走出家门,走出校门,走出先前的“门”……出是出发,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抵达另一个可能不会令自己太舒适的领域,是有所选择、有所舍弃、有所收获。回,是回家,回地域空间上的家,回心理感情中的“家”……

    你对人生的“出”和“回”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