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梅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

更新时间:2023-12-11 浏览次数: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 1. (2021八上·渌口期中) 如图所示,是初二的某同学参观科技馆时与火箭模型的合影,请你估测火箭模型的高度约为(   )

    A . 15米 B . 10米 C . 6米 D . 3米
  • 2. (2022八上·普陀期末) 在欣赏交响乐时,之所以能将小提琴、长笛等乐器的声音区分开,是依据声音的(  )
    A . 音色 B . 音调 C . 频率 D . 响度
  • 3.  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 . 眼前的一片树叶挡住视线 B . 在岸边看见水中的月亮 C . 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 D . 用照相机拍照
  • 4.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若入射角为40°,则折射角为(    )
    A . B . 29° C . 40° D . 64°
  • 5.  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下列事例中运用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

    ①探究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③将敲击后的音叉插入水中,水波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

    ④探究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A . ①与③ B . ②与④ C . ②与③ D . ①与④
  • 6.  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像能用光屏收集到,虚像不能 B . 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 C . 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D . 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
  • 7.  如图所示,一只小猫正在平面镜前好奇地注视着它在镜中的像,小猫在镜中的像应是图中(    )

    A . B . C . D .
  • 8.  图中,甲、乙是先后两次敲鼓时发出的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的响度大,乙的响度小 B . 甲的响度小,乙的响度大 C . 甲的音调高,乙的音调低 D . 甲的音调低,乙的音调高
  • 9.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改变物体位置,当光屏放在距凸透镜12厘米处时,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 20厘米 B . 15厘米 C . 10厘米 D . 7厘米
  • 10. (2016八上·蚌埠期中)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20°(入射光线不动),则平面镜应(   )

    A .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 B .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 C .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 D .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7分)
  • 11.  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可靠的,测量首先要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叫做,还需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实验室中质量的测量工具是
  • 12.  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发现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称为光的现象,说明白光是一种(选填单色光或复色光),为光的三原色。
  • 13.  小华同学喜欢听歌,他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判断不同的歌手(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音能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宇航员要借助无线设备通话是由于
  • 14.  普通的教室里(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回声,因为墙壁离我们的距离小于米。
  • 15.  透镜是利用规律工作的。有人利用冰透镜和太阳取火,利用冰透镜属于透镜。
  • 16.  高1.7米的小夏,站在平面镜前2米处,像和镜面相距米,若人朝着远离镜子的方向后退0.5米,人和像的距离变为米。若人朝着靠近镜子的方向前进0.5米,像高为米。
  • 17.

    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应为5m。现因屋子太小而使用了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m,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  m。

  • 18.  如图所示光斜射到两种透明物质的界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由图可知:是界面,是入射光线(用字母表示),折射角为度,反射角为度。

  • 19.  光在中沿直线传播,让太阳光乘直照射在一个很小的方形孔上,在小孔另一侧较远的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为(选填“圆形”或“方形”)。
  • 20.  图中漫画由甲到乙叙述的是警车追逃犯车的情节,由图可知:

    1. (1) 两车的车距越来越,可以预测罪犯逃脱(填“能”或“不能”);
    2. (2) 若以警车为参照物,罪犯车向(填“前”或“后”)运动;
    3. (3) 若以罪犯车为参照物,警车向(填“前”或“后”)运动。
  • 21.  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 (1) 把烛焰放在点,光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 (2) 把烛焰放在点,光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 (3) 把烛焰放在点,光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4. (4) 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2.  小明发现,晚上坐公交车时在车窗玻璃里看到另一个“自己”,而白天却看不清。结合平面镜成像知识,他思考以下问题:

    1. (1) 在车窗玻璃里看到的另一个“自己”是光的形成的像;
    2. (2) 如图所示,小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从光学角度分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写出一条),此外,晚上开车时,来自后方车辆的强光入射到前挡风玻璃,被反射到(选填“上方”或“下方”),以减少对司机视线的干扰。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12分)
四、计算题(1题4分,2题5分,共9分)
  • 27.  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50米/秒,某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0.8秒后从鱼群反射回来超声波,求渔船离鱼群的距离。
  • 28.  汽车以15米/秒的速度远离高山,在司机鸣笛后4秒听到回声,求听到鸣笛时,汽车距高山多远?(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五、实验题(每题1分共22分)
  • 29.  图(a)中刻度尺量程为,分度值为,所测物体的长度为。图(b)所示仪器是,它是测量的工具,某同学拉住纸带一端快速拉出,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如图(c),的时间间隔是秒,时间间隔的时间间隔(填>、=、<),他忘了手是拉住哪端的,只记起来当时物体运动越来越快,他肯定是拉端的(填左、右)。

  • 30.  如图所示,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M为,把它放置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应该在蜡烛(选填“A”或“B”)一侧,通过M进行观察。在M后面挡一张黑纸后,此时通过M成像(选“能”或“不能”)。

  • 31. (2020八上·普陀期中) 某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他在实验中所使用的器材如图所示。

    1. (1) 实验中,使用一块小尺寸的(选填“玻璃板”或“平面镜”)作为反射面。
    2. (2) 实验记录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是法线。实验时,当入射光线为AO时,反射光线为OB;当入射光线为CO时,反射光线为OD;当入射光线为EO时反射光线为OF,从这一现象可以发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始终在法线的(选填“两侧”或“同一侧”)
    3. (3) 按图示光路示意图,将每次实验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填入表格中相应的空白处。

      实验序号

      入射光线

      入射角(度)

      反射光线

      反射角(度)

      1

      AO

      50

      OB

      50

      2

      CO

      40

      OD

      40

      3

      EO

      20

      OF

      20

      以上数据分析后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光发生反射时

  • 32. (2021·自贡)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图甲中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这一原理制成。
    2. (2) 如图乙,线段AB为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的对应关系,则凸透镜焦距为cm。
    3. (3) 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不改变图甲中蜡烛和透镜位置:

      ①若将凸透镜换成焦距相同镜面较小的凸透镜,再次做实验,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选填“变小”、“变暗”或“变不完整”)了

      ②若将凸透镜换成镜面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则需将光屏(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