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等4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思想...

更新时间:2023-12-26 浏览次数:3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4小题,每小题2分,共68分。请选出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2024高一上·丽水月考) 在原始社会,人们过着群居的生活,利用简单的工具,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形成这种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原因是(  )
    A . 原始社会人们的共同愿望 B . 部落首领高度集中的权力 C .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D .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 2.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封建社会普遍存在着“金字塔”状的等级制度,处于最底层的是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这是由于(  )
    A . 地主榨取了农民创造的所有财富 B . 地主阶级是封建统治的基础 C . 农民没有自己的劳动工具和土地 D .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存在
  • 3.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此可知,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  )

    ①雇佣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已大大减轻
    ②工人仍受雇于资本家但已有更多生产资料

    ③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
    ④资本家仍会想方设法加重对工人的剥削

    A . ③④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①④
  • 4.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西方有政治家依此预言,社会主义要从世界上灭亡了,21世纪将是资本主义一统天下,但事实是,社会主义反而以其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生存、发展着。由此可以预见到( )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导致这一预言破产的直接原因

    ③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④人类最终将从根本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5.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探索复兴之路,进行了各种尝试和斗争,但都没能改变中国的悲惨命运,这同时也证实,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其根本原因是( )
    A .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不允许这样 B .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C . 中国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 D . 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 6.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在近代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是(  )
    A . “一化三改”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 . 突破城市再向农村推进
  • 7.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高一(X)班同学在讨论关于“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意义”时,发表了不同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①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③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④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8.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1978年我国外贸总值为206亿美元,2021年我国外贸总值为6.05万亿美元,43年间完成了290多倍的增长。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②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④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飞跃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9.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  )
    A . 邓小平理论 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 科学发展观 D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10. (2024高一上·长沙期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 )
    A . 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B . 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 C . 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成果的全面继承与发展 D . 是全党全国人民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 11.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持续努力,我国逐渐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之所以要重视制度建设,是因为( )
    A .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B . 一国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国的制度 C . 我国始终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中心 D . 它是中国特色社会最本质的特征
  • 12.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面对这一形势,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  )
    A . 进行伟大斗争 B . 建设伟大工程 C . 推进伟大事业 D . 增强理论自信
  • 13.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中国梦的本质在于(  )

    ①国家富强②民族振兴 ③人民幸福④称霸全球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4.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凝结着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十四个坚持”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

    ②“十个明确”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

    ③“十四个坚持”和“十个明确”分别回答了“是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

    ④“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5.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由此可知,生产资料所有制(     )
    A . 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B .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 . 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D . 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
  • 16.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2022年1-9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总收入596682.4亿元,同比增长9.3%,应交税费44933.5亿元,同比增长12.3%。国有经济控制着交通、能源等关键领域。这说明我国国有经济(  )
    A . 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 B . 在我国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C .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分 D . 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 17.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在以民营经济为“金名片”的浙江工,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国资国企无论是发展壮大,还是调整布局,都不是为了与民企争利,而是要与民企一起“做大蛋糕”。这主要是基于民营企业是(  )

    ①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②③
  • 18.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是中央部署的一项管长远、管根本、管全局的重大制度安排。这有利于(  )

    ①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②增强我国国有资本的控制力

    ③保障我国农民合法财产权益
    ④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9.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盲盒,指盒子内部装有物品,人们购买时通过肉眼无法知道盒子里包含的物品。成为消费者心头好的盲盒,现已红遍大街小巷,但盲盒经济乱象也随之逐渐增多。对此,有关经营者应该(  )

    ①制定相关法规,正确引导消费
    ②坚持诚信原则,承担社会责任

    ③坚持量入为出,树立正确观念
    ④坚持守法经营,遵守商业道德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②③
  • 20.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近年来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一些主要粮食生产国遭遇了罕见的自然灾害,使得粮食歉收。而我国由于粮食生产连年稳产增产,其价格相比国际粮价来说要稳定。这表明(  )

    ①商品价格的波动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②我国粮食稳产增产为粮价稳定提供了基础

    ③市场这只“看得见”的手在发挥作用

    ④市场配置资源只是通过供求机制来实现的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 21.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某一年,小王家种西瓜,获利是其他家庭种蔬菜的3倍。第二年全村人向小王家学习,一起种西瓜,但由于西瓜太多,发生滞销。这反映出市场调节的(  )

    ①有效性②盲目性③滞后性④自发性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22.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推动价格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这(  )

    ①能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②有利于杜绝市场垄断,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③有利于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④意味着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②④
  • 23.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人民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①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③把宽松的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最常用手段

    ④将积极的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最主要手段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②
  • 24.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下列属于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的是(  )

    ①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②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建立健全市场体系

    ③提供优质产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④实施区域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25.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启示我们要(  )

    ①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各种需要

    ③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④把同步富裕作为奋进的目标

    A . ②③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26. (2024高一上·长沙期末) 14亿多人要整体迈入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由此可见,坚持绿色发展是(  )

    ①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唯一出路
    ②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③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④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②③
  • 27.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包括(     )

    ①体现差异、促进先富的收入分配体系

    ②开放引领、工业优先的产业体系

    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④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②④
  • 28.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因为实体经济是(     )

    ①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经济活动            ②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

    ③消除城乡发展差异的根本依靠            ④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A . ②④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②③
  • 29.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发展战略得到有效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启示我们要进一步(  )
    A .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 .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C .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D . 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
  • 30.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这是因为(  )

    ①“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②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③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④解决“三农”问题能促进形成工农互补关系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②
  • 31.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2022年1-6月,村民陈某在承包土地上种植蔬菜获得30000元收入,其妻子经营小店获得24000元。他们的儿子在私营企业上班,每月获得10000元工资,2000元奖金,以及公司分红1000元。陈某一家的月劳动性收入共有(  )
    A . 17000元 B . 114000元 C . 21000元 D . 22000元
  • 32.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解决右图中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

    A . 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B .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 . 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 D .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取缔非法收入
  • 33. (2023高一上·魏县月考) 经济学家厉以宁提出:“在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之后,高管一线员工社会发展方面依旧会留下一些空白,需要第三次分配来填补。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的作用下,通过个人资源捐赠而进行的分配。”重视第三次分配,有利于(  )

    ①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
    ②健全按要素分配,完善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

    ③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推动社会公益事业进步
    ④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社会群体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②④
  • 34.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仍在进行中。从免除患者的救治费用到及时认定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工伤并发放抚恤金,再到对慈善捐赠款物的管理与使用等行动中,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能够(  )

    ①避免社会矛盾,促进公平正义
    ②发挥“社会减震器”的作用

    ③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④通过自助与他助实现共同富裕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35题12分,36题8分,37题12分,共32分)
  • 35.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三件大事振奋人心,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中党团结带领人民持续走向胜利的历史性记录,彰显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性胜利、变革性成就、整体性变革。

    中华民族经历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尽尝着“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期待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中国共产党过往的实践交出了一份不负历史、不负人民的出色答卷,奋斗新时代新征程必将再创谱写崭新篇章的新辉煌。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有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们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也会随之变化。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2. (2) 在奋进新时代的征程上,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特别是我们青年一代将作为奋斗的主力军。请你以“展望未来,相约2035”为题,写一篇发言稿,谈谈青年人如何有所作为。(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字数不少于200字)
  • 36.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新冠疫情肆虐三年来,党中央对疫情防控高度重视,每到关键节点都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其他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也根据疫情变化,适时调节防疫、抗疫措施,有效提升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与健康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各级政府在防疫、抗疫的同时也适时灵活出台稳经济、保民生的措施,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给低收入人群发放消费补贴、发放适量消费券等。这些措施对我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我国政府为应对疫情而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其主要目标是什么?
    2. (2)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的知识,分析我国在疫情冲击下仍然能保持经济增长的原因。
  • 37. (2023高一上·余杭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这得益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组织中国航天科研机构、技术人员攻克一项项技术难关,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除了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还建立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给予航天人员在住房、医疗、交通、教育等方面诸多福利待遇。

    材料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够广,城乡发展失衡,一部分农民工和城乡无收入老年居民目前尚无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社会保障基金筹措困难,社会保险空账严重,隐性债务矛盾突出;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存在管理分散、政出多门的问题,未能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

    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是如何推动航天事业向前发展的?
    2. (2) 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应该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