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4-03-20 浏览次数:1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3高二上·罗湖期中) 西周时,士大夫在日常交往中态度恭敬、敬语连连。表达意见时,或遵先王遗训,或 引经据典,力求做到婉转以达意。春秋时期,士大夫语言已表现出较多的随意性,不注意语态而“多言”,从个人利益出发赋诗言志,进而断章取义。这一变化折射出( ) 
    A . 中枢决策机制的调整 B . 宗法分封秩序的松动 C . 诸侯王间矛盾的缓和 D . 专制集权权威的削弱
  • 2. (2024高三上·广州月考) 有学者研究简牍发现,秦代上级机构向下级机构下达的行政文书中通常有“书到相报,不报,追”等字样,郡向属县下发文书时也特别要求“别书相报……”,汉代同类文书则不再额外强调。这说明( )
    A . 秦代集权体制有其限度 B . 汉代官吏管理水平提高 C . 汉代交通利于文书传递 D . 秦汉治国思想发生转变
  • 3. (2023高二上·罗湖期中) 表 1 为汉代御史大夫的设立与演进概况。这一概况的形成是源于( ) 

    表 1 

    A . 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 B .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 C . 君主专制能力的保证 D . 御史大夫和丞相之间的矛盾
  • 4. (2023高二下·盐城期中) 东汉有“三互法”:甲州人在乙州为官,同时乙州人在丙州为官,则丙州人不但不能到乙州为官,也不能到甲州为官。三州婚姻之家也是如此,例如,史弼是陈留考城人,其妻是山阳巨野人,朝廷任命他为山阳太守,他以三互法为由,转拜为平原相。该制度设计旨在( ) 
    A . 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B . 弥补政府监察体系的不足 C . 完善官僚选拔制度 D . 推动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
  • 5. (2023高二上·罗湖期中) 唐代选官,五品以上由皇帝敕授,六品以下经由吏部考询后奏授,但是谏官补阙(七品)、监察御史(八品)等多为敕授;一般官员,一任须经四考方可迁转,而御史三考即可升迁。这表明唐代( ) 
    A . 官员考选体系严密 B . 监察官员受到重视 C . 科举取士有待完善 D . 官僚政治趋于成熟
  • 6. (2023高二上·罗湖期中) 唐武德四年,铸行开元通宝钱时即下令“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唐律疏议》亦明文规定:“诸私铸钱者,流三千里;作具己备,未铸者,徒二年;作具未备者,杖一百。若磨错成钱,令薄小,取铜以求利者,徒一年。”上述规定,旨在( ) 
    A . 弥补中央财政的入不敷出 B . 彰显国家律令的至高权威 C . 保障通宝制钱的法币地位 D . 增加财政收入以应对钱荒
  • 7. (2023高二上·罗湖期中) 读图: 

    许多学者认为以上文物存在关联,其依据是唐代( ) 

    A . 中华文化辐射范围较广 B . 中央政权加强了对西域控制 C . 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 D . 欧亚大陆商路联系比较活跃
  • 8. (2024高三下·湖北模拟) 宋神宗时期,司马光曾上奏称:“下等、单丁,女户及品官、僧道,本来无役,今使之一概输钱,则是赋敛愈重……富室差得自宽,而贫者困穷日甚”司马光此言意在( ) 
    A . 建议宋神宗改革赋税制度 B . 维护社会下层的根本利益 C . 谴责政府的横征暴敛行为 D . 批评王安石变法违背初衷
  • 9. (2024高二下·仁寿开学考) 面对饥荒,宋代潭州知州李允则主张“先赈后奏”开官仓济民,转运使却坚持“先奏后赈”。李允则解释说:“如果奏报朝廷要花一个多月时间,恐怕来不及了”,转运使还是不准。李允则无奈,只好以家产作为抵押,转运使才勉强同意他开官仓平粜谷米救济灾民。这反映出( ) 
    A . 政府在赈灾中失去主体作用 B . 宋代转运使的权力膨胀 C . 儒家思想观念影响吏治行为 D . 古代救灾赈灾机制僵化
  • 10. (2023高二上·罗湖期中) 明代沿袭元代的匠籍制度,将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清初废除匠籍制度,官营制造局改用雇佣劳动方式进行生产。由于待遇较丰,所以工匠有着一定的劳动积极性,官营制造局生产相当稳定。这( ) 
    A . 源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 . 反映工匠人身依附的削弱 C . 推动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 D . 体现官营手工业仍占主导
  • 11. (2023高二上·罗湖期中) 明太祖曾以通俗文风亲自编订《大诰》,收录了 236 个案例(判例),颁之郡县,规定“每里置塾,聚徒教颂”,强令全体臣民讲读遵守,并将这些案例“撮其要略,附载于律(《大明律》)”。这些举措( )
    A . 有利于法律向社会基层普及 B . 以加强中央集权为首要目的 C . 推动了中华法系的正式确立 D . 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
  • 12. (2023高二上·罗湖期中) 16世纪初,中国金银比价是1:6,欧洲是1:12,日本是1:10。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一现象( )
    A . 反映了清朝初年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促进了中国白银货币化发展 C . 源于新航路开辟致金银汇率波动 D . 推动了中国海禁政策的实施
  • 13. (2023高二上·罗湖期中) 清康熙帝规定:清宗室封爵须经朝廷考封,即袭封或受封者需要先经过马射、步射、清语三项考试。三项全优者,方能袭、受应得之爵,否则,根据优劣降封一至三等,最劣者不封。这一规定( ) 
    A . 规范了授官程序 B . 构建了严密的贵族等级 C . 凸显了专制集权 D . 完善了科举考试的内容
  • 14. (2023高二上·罗湖期中) 明清时期,政府非常重视对“乡贤”的祭祀。在山东,明代乡贤都是政绩卓著、清正廉洁的官员,且“生于斯”;清代乡贤发展到包括官员、孝子和其他善行义举之人在内的社会贤达,重视“生于斯”也重视贡献于斯。这样的变化意在( )
    A . 强化儒学的政治主导地位 B . 凸显地方治理的民本理念 C . 充分发挥乡贤的教化功能 D . 提高社会的精神文化认同
  • 15. (2023高二上·罗湖期中) 19 世纪中后期,上海、天津、汉口等地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货币特色的“虚银两”,从货币信用与运行机制上看,“虚银两并无实物存在,仅作为实物银的价值符号和折算标准而存在,代表白银发挥货币职能”。由此可知,“虚银两”的形成( ) 
    A . 反映了清政府经济主权受损 B . 适应了长途贸易发展的需要 C . 说明白银实物不被市场认可 D . 因太平天国运动被政府默许
  • 16. (2023高二上·罗湖期中) 下图为清代咸丰同治时期政府财政收入中田赋、关税、厘金(初为筹措军饷而在内地交通要道对过往货物额外加征的一种商税,后成为定制)构成变化情况。图中“■”“▲”“◆”分别代表的是( ) 

    A . 关税、厘金、田赋 B . 田赋、关税、厘金 C . 田赋、厘金、关税 D . 关税、田赋、厘金
  • 17. (2023高二上·罗湖期中) 1917 年,胡适在其文中写道:“国之多患,吾岂不知之?然病国危时,岂痛哭流涕所能收效乎?吾惟愿今之文学家……不能为贾生、王粲、屈原、谢皋羽,而徒为妇人醇酒丧气失意之诗文者,尤卑卑不足道矣。”由此可见,胡适( ) 
    A . 察觉到国人民族意识淡薄 B . 提倡抛弃传统的思想文化 C . 提出爱国主义的文学主张 D . 认识到学术救国的局限性
  • 18. (2023高二上·罗湖期中) 上世纪 50 年代初,国家实行外汇牌价和外汇调度统一由人民银行管理,外汇使用须经中央财经经济委员会审核,军政机关和公营企业的现金,除近期使用的可以留下外,须一律存入国家银行,这一政策延续了近 30 年。政策的实施( ) 
    A . 加快了对私营企业的改造步伐 B . 保证了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 C . 加强了国家计划的指令性地位 D . 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 19. (2023高二上·罗湖期中) 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 . 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B . 海外科研人员归国 C . “双百”方针的提出 D . 两个五年计划实施
  • 20. (2023高二上·罗湖期中) 中世纪的西欧有谚语云:“想涨租就像拔着头发离开土地一样难”,农民有一套办法来抵制地主加租。而中国历史上一直到“一条鞭法”实施,要限制统治者的额外盘剥,都是很难的。这主要源于( ) 
    A . 主流意识的不同 B . 基层治理的差异 C . 经济发展的差距 D . 自然条件的差别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请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21. (2023高二上·罗湖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才是立国之基、强国之本 

     材料一 独秦(国)不然,皆委国而听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宋·洪迈)春秋以来尤唯贵戚世臣是赖,虽以罪诛,皆不绝世……列国独秦无世臣,而迭天下。 

     ——(清·钟文桑) 

     材料二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 

     ——(战国·墨子) 

     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战国·韩非子) 

    1. (1) 概括材料一中对秦国用人的不同见解,并指出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 
    2. (2) 指出材料二用人观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并说明秦国变法相关举措与这一变化的联系。 
  • 22. (2023高二上·罗湖期中) 2022 年 7 月 12~15 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新疆进行了为期 4 天的考察,并语重心长地指出:“我们要好好研究新疆历史,真正认识到新疆历史是中华民族交往中形成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疆重要历史遗迹及其介绍

    结合历史上新疆与内地往来的史实,论证“新疆历史是中华民族交往中形成的历史”这一观点。(要求:史论结合,持论有据,逻辑严密。) 

  • 23. (2023高二上·罗湖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 世纪上半叶美国进入了工业化时代,美国南北战争后是经济的“镀金时代”,工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图 4 1870—1910 年美国制造业就业人口比重

    ——据【美】路易斯.D.约翰斯顿《历史课:理解制造业的衰退》整理 

    材料二 

    图 5 1947—2012 年美国各产业占 GDP 比重

    ——摘编自张宇燕、郭濂主编《中美经济结构与宏观政策比较》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 4 所示现象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 1947—2012 年美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基本历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