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金瞿山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九年级...

更新时间:2023-12-23 浏览次数:10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22分)
  • 1. (2023九上·定海期中)  以笔书义

    先人的zhēn____言中总有育才之法。1914年11月的一天,梁启超先生来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发表演讲。演讲过程中,他借用《周易》的两个象辞激励学子,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它们的意思是:“天”的运行康泰良好,君子应像天一样,力求进步, 甲 ,发奋图强;“地”的形势取法坤相,君子应该效仿大地, 乙 ,增厚美德, 丙 。自那时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成为了清华校训。这一校训激励广大学子以宽厚的道德担负历史重任,用不屈的意志力求自我进步。它让一批又一批kè____守本心的清华学子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不息。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zhē言     kè

    2. (2) 请结合上文语境,将正确选项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A.厚实和顺   B.容载万物   C.刚毅坚卓

      甲: 乙: 丙:

    3. (3) 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 2. (2023九上·定海期中) 古今多少事,往往不缺有志之士,让我们一起共勉。
    1. (1) “月”动着古代文人的情思。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用“皓月千里,

      ”来描绘那倒映在湖中的月影,静谧优美,惹人沉醉。

    2. (2) 在人生路上,难免遇到困难与挫折,这时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来勉励自己,以坚定信心。
    3. (3) 初三的学子奋斗正青春,我们会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一样,“”有正确的忧乐观,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4. (4) 各界的声音无法阻挡双减的步伐,暂时出现的各种质疑,也不能阻止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因为在历史的发展中,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正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所说“
  • 3. (2023九上·定海期中) 在古诗词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如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说说这两句诗是如何运用双关手法来抒情的。

    知识卡片

    双关,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字、词的谐音,或多义性,有意使语句产生另外一种意思的修辞手法。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作者在诗中利用“晴”与“情”同音构成双关,寓意男女之间绵绵的情意。

  • 4. (2023九上·定海期中) 好汉们聚义梁山为开启新征程拼搏奋进。下面是小南绘制的《水浒传》的思维导图。请调动你的阅读积累,在图中的横线上补写相应内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 5. (2023九上·定海期中) 文学类文本阅读

    白发

    巩高峰

    ⑴对于干到什么时候回老家这个问题,老君早就有了答案,干到头发白了就回去。

    ⑵头发白是什么时候?老君的答案显然是个概指。虽然在城市里老君只是个拉平板车收破烂的,但还上家里的那些债自然不用熬到白头发。恰恰相反,老君很快就完成了目标。于是很快老君就把计划推远了一点,把家里的三间土墙瓦顶的房子翻盖成红砖到顶,这个计划同样没让老君费太多时间。

    ⑶老君头一次认真考虑起老家和城市的区别。老家,就是过去;城市,就是未来。老家过今天就是明天,一天一天闭着眼往前过。城市不是这样的,城市里你只要订一个计划,日赶夜赶,总能到达目的地,甚至,很多时候是提前到达,超额完成。

    ⑷城市有什么不好的呢?出门就有路,上路就有车,有车去哪都快,转瞬即达。老君觉得,一切都超出了他的计划,这种惬意老君本是等自己白了头发才准备享受的,现在老君左一次右一次摸自己的头发,茫然回不过味儿来。

    ⑸既然这样,老君就可以拾掇起自己的爱好了。

    ⑹老君最爱记路。打小就这样,老君对去过的地方过目不忘。开始老君只记自己去过的地方。南到广州北到新疆,最后绕了几个圈定在北京,所到之地,老君了然于胸。火车所经过的站那是最基础的了,老君还能把每一站的顺序和停几分钟记得一清二楚。他比那些一块钱一本的列车时刻表强多了,那些纸上的东西,更新多慢。

    ⑺现在,记列车时刻和站点已经引不起老君的兴趣了,老君开始记城市的各条街道,各立交桥的出口,各路公交车的线站。

    ⑻于是,吆喝着收破烂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反倒成了老君的副业,老君显然对给人指路更感兴趣。当然,对于老君的实力,知道的人并不多,更多的时候老君需要毛遂自荐主动请缨才能过一把指点城市交通要道的瘾,但是大部分时间老君会被白眼和提防阻挡在热心的前面。老君也不悻悻而去,他有的是耐心,收破烂不也是信马由缰安步当车嘛,他摆事实不讲道理,直到迷途的人终于柳暗花明,方才对手下一辆平板车手头一个正确方向的老君刮目相看。一点也不夸张,对于北京的大街小巷这区那区这环那环,老君可比很多出租车司机强多了,至于交警更不在话下,因为交警往往都是负责片儿的。

    ⑼媳妇儿对老君的数落越来越多,也是,儿子念高中了,没人盯着他补课没人督促他学习更没人跟着他陪读,要是他考不上正经的大学,难道让他跟老君一样收破烂?尽管老君对收破烂这一行当的将来未置可否,似乎对儿子高中毕业收破烂并不持反对的态度,但是能考上大学,正正经经地留在城市的中心当然更好,而不是老君这样早晨从五环进城傍晚从三环出城,他那架平板车可进不了三环了。    

    ⑽媳妇儿来身边了,儿子在县城,家里的新房空着,但老君仍然愿意在记忆里给老家的消息留个位置,撤区并乡改为镇了,村村通公路了,农村搞旅游了,很多村子顺便把名字改了,老君都一一记着呢。    

    ⑾好在儿子还算争气,总算考上个大学,虽然连省重点的边儿都摸不着,不过是个三本,但总算和收破烂背道而驰啦。

    ⑿老君一高兴,媳妇儿的唠叨反倒更多,三本可不是字面意思的第三等本科,实质名称应该是自费生,也就是老家那里说的高价生。念一个高价三本,老君的吊儿郎当自然显得不合时宜。

    ⒀老君早已取消了义务交通指挥员的角色,重新给自己订了崭新的计划,最起码,得把儿子的学供完吧?儿子能自己养活自己了,到时无论头发白不白,都不干啦,回老家,住新屋、享清福去。

    ⒁过年了,老君老两口准备回家。媳妇儿先给老君剃头,然后洗个大澡。

    ⒂媳妇儿边挥剪刀边叨咕,要提前去车站看看,哪几趟车到老家那儿能停。老君嗤地笑了,自己就是活地图加活时刻表,去火车站干啥呢?

    ⒃媳妇儿推了一把老君,说,现在的车很多到新河就不停了,不看行吗。话没说完,媳妇儿忽然大惊小怪咦咦地嚷,原来老君有白头发了。媳妇儿忽然想起什么似的,问老君,真的有白头发了,是不是要回老家了?

    ⒄老君对白头发只字不提,只疑惑地问,新河?这是啥地方,我们顺河下的呀。媳妇儿鄙夷地瞥了老君一眼,顺河去年就改叫新河了呀,亏你还是个活地图!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节)

    1. (1) 梳理①-④段,补全“思维导图一”中①②两处空缺。

    2. (2) 小说中老君的指路态度与路人的反应形成对照(参考“思维导图二”)。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老君的处境。
    3. (3) “思维导图二”中“老君与媳妇”部分,对你理解老君自我的矛盾有什么帮助?结合小说内容,加以阐述。
    4. (4) 老君自称是“活地图”,却不知道老家已改名。根据这一矛盾的结尾,结合全文,探究小说的主题。
  • 6. (2023九上·定海期中) 语言表达

    【材料一】

    大象迁移,引发关注

    2021年4月,17头野生亚洲象的迁徙被大量报道而引起关注。得益于发达的摄像和网络技术,大象们进入了大众视野。因其中一头象断了一截鼻子,鼻子比其他野象短,所以这个象群被大家称为“断鼻家族”。上图是根据航拍路线绘制的“断鼻家族”的迁徙图,截至2021年6月2日,“断鼻家族”的迁徙几乎跨越了大半个云南省,它们将要去哪里我们还未可知。

    【材料二】

    保驾护航,减少冲突

    “断鼻家庭”的一举一动都引起了外界的关注。途经地的人们都翘首以盼,为野象可能途经自己的村子而激动不已,但大家又担心象群会破坏房舍、糟蹋庄稼,甚至伤人。人们调侃地说道,“我们是既怕它不来,又怕它乱来”,因为象群对沿途的农作物造成了一定破坏,农民的损失以百万来计算。尽管这样,象群经过的一路上也没有人生气,更没人去伤害它们,不仅有专人对它们的动向进行跟踪观测,还有专人对它们定期投喂食物。值得一提的是,“断鼻家族”能够一路畅通无阻,与当地政府一路为沿途居民和亚洲象“保驾护航”密不可分。云南省林草局处长说:“我们采取地面人员与无人机跟踪相结合方式,分析象群活动的轨迹,

    提前研判象群动向,对亚洲象可能经过的区域进行交通管制,有效避免了人象冲突。”此举为减少人象冲突提供了保障,也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材料三】

    发表观点,探寻原因

    很多专家认为,大象数量的增加、栖息地被压缩是“断鼻家族”迁徙的根本原因。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地域上互不相连的勐养、勐仑、勐腊、尚勇、曼稿5个子保护区组成,总面积近25万公顷,是我国亚洲象种群数量最多的地区。断鼻象群生活的勐养子保护区周边生活着90头大象,它们至少需要3600平方千米的生存面积,而勐养子保护区的面积只有不到1000平方千米

    有人认为保护区外的群众种植橡胶、茶叶经济林破坏了大象栖息地的质量。西双版纳科学研究所郭教授则表示,对此观点我们需辩证看待,他说:“从国家层面来说,保护区是我们法定界限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但整个西双版纳州并不能全部认定是栖息地。在保护区之外,群众在自己的承包地里生产种植经济作物被认为是破坏亚洲象的栖息地,我觉得这个观点是比较极端的。”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陈教授认为,近年来西双版纳的保护区保护力度加大,森林郁闭度非常好,这导致了亚洲象林下可采食的植物减少,森林边缘农户种植的玉米、水稻对亚洲象产生了吸引力,促使他们离开保护区。亚洲象喜食低矮灌木和草本植物,同时需要有天然的“硝糖”补充盐水分,然而保护区内森林保护得很好,导致树木高大茂密,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过少。

    1. (1) 对于以上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图片清晰地展现了象群不同时间的迁移路线以及象群成员数量变化的过程。 B . 材料二引用官员的话表明了当地政府对亚洲象迁徙“保驾护航”的具体措施。 C . 划线句有力论证了栖息地面积减少可能是亚洲象迁徙的重要原因这一观点。 D . 郭教授认为民众在保护区外承包地里种植经济作物的行为应该得到大力支持。
    2. (2) 请提炼材料三中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陈教授的主要观点。
    3. (3) 小语想将以上三则材料组合成专题文章发布在自己的公众号上,下列哪个标题更适合作为文章的题目?请选择并说明理由。

      A“呆萌”大象,去向何处? 

      B一路“象”北,故事精彩。

      C大象出走进行时,人类如何自处于地球?

  • 7. (2023九上·定海期中) 环保社的同学将要参加“人与动物如何相处”的主题交流会,下面是他的发言思路,请你根据材料,帮助其完成一段150字左右的发言稿。

    思路

    撰写

    第一步:表明观点

    我认为人与动物应该和谐共处。……

    第二步:根据材料,寻找正反论据

    第三步:组织语言,先反面论证、再正面论证,做到条理清晰,言之有据。

  • 8. (2023九上·定海期中) 诗歌鉴赏

    在这次研学活动中,九年级组语文老师为了更好地让大家感受古人精神风骨,整理编辑了以下关于唐、宋时期的古人资料,请认真阅读后,完成相关思考题。

    材料一:唐诗之韩柳比读

    【甲】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乙】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飚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①“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刘禹锡、陈谏等人同时被贬到荒凉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担任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②乱飚(zhǎn):吹动;薜荔:蔓生植物,也称木莲。③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1. (1) 你认为乙诗中与标题的“寄”相呼应的诗句是 。(用原文回答)
    2. (2) 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评论道:“昌黎《蓝关》诗,见忠愤之气,子厚柳州诗,多哀怨之音。”请结合诗歌内容,理解俞陛云对两首诗的评价。
  • 9. (2023九上·定海期中) 文言文阅读

    武昌九曲亭记

    (宋)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随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 , 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寨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 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辙亦受牵连被谪。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辙到黄州看望哥哥苏轼,弟兄俩载酒泛流,到武昌九曲亭游玩,写了这篇游记。②子瞻:苏轼的字。③浮图:梵语,指佛寺。精舍:僧人住所。④寨(qiān)裳:提起衣服。

    【疏通字词】

    1. (1)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

      方法

      加点字

      参考

      解释

      课内迁移法

      于前

      杂然而前陈

      睥睨终日

      饮少辄醉

      词类活用法

      子瞻策载酒

      名之者谁

      成语联想法

      及其既

      学而不厌

      若依标题“武昌九曲亭记”,此文应着重记述和描写九曲亭的建亭经过以及风光,然而,作者却一反常规,将大量的笔墨用于写人。请根据这一特点完成以下题目。

    2. (2) 请任选一句进行赏析,品读苏轼的形象。

      A.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B.至其翩然独往,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3. (3) 结合材料一、二,联系课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将贬谪文人的心境,仿照示例进行归类,并阐述理由。

      示例:柳宗元与韩愈归于一类,韩愈的诗歌虽然多了一份“忠愤”,但两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是相似的,都有着浓重的被贬的悲凉与愤懑,充斥着凄苦与愁思。

三、书写(50分)
  • 10. (2023九上·定海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有人说:当今是一个只有偶像没有英雄的时代。你怎么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对“英雄”的定义是什么?

    请你以“英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参考下面的作文构思思维导图,看看你的思维能发散到哪里,善于写哪类文体。

    要求: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考生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