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三)

更新时间:2023-12-12 浏览次数:6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3七上·静海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三: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
    2. (2)  材料二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的这一时期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与哪些部落首领的传说有关?
    3. (3)  材料三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标志着什么制度代替了什么制度?
  • 22. (2023七上·静海月考)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 春秋争霸形势图                                                                                                  图2 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三  江水初荡涌,蜀人几为鱼。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石犀》

    1. (1)  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其中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位于图1的处(填序号)。在各国的变法中,影响最大,成效最大的变法位于图2中的处(填序号)。从图1到图2反映出的变化有哪些?
    2. (2)  材料二中的“商君”是谁?“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涉及到哪些措施?
    3. (3)  材料三中的“李太守”指的是谁?因都江堰的修建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获得什么称号?
  • 23. (2023七上·吴中期中)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黄朴民《“大一统”之梦》

    材料三: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政治上,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固;经济上,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关系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秦始皇和汉武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一乔嫦美《秦皇汉武奠基大统一》

    1. (1) 秦汉时期匈奴威胁北方边境,请列举一位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著名将领。对比材料一的秦汉疆域图,西汉开始对哪一地区进行有效管辖?这一举措对丝绸之路的发展有何作用?
    2. (2) 材料二中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哪家学派?他加强思想规范的具体做法又是什么?(任写一点即可)
    3. (3) 材料三中秦始皇和汉武帝在“经济上”的措施有何共同之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
  • 24. 我国古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工具篇]

    材料一:

    [交流篇]

    材料二:由于对中国丝绸的刚需以及中国保持对外交流和交往的需求,丝路沿线大国把欧亚大陆东西两边早已建立起来的成熟交通网络,连接成一个由官方提供军事保护和后勤支撑的网络。通过这个有主干和支流的网络,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

    ——《文明的交流互鉴从未停止》

    [开发篇]

    材料三: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再到十六国时期,北方更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流徙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经济持续发展。

    ——刘亚荷《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 (1) 写出图一工具和出土的古人类遗址的名称。图二的工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图三工具的名称和功能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交通网络”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个“交通网络”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西晋末年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至少写出两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