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静海区北师大静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4-05-21 浏览次数: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共计60分)
  • 1. (2023七上·)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 . 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B . 王室衰微,诸侯竞相称霸 C . 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 D . 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
  • 2. (2023七上·静海月考) 下图反映的是牧野之战,与商纣王在牧野展开大战的是( )

    A . 周文王 B . 周武王 C . 商汤 D . 盘庚
  • 3. “德圣孝祖”,舜当上部落首领的方式是(   )
    A . 通过激烈的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 B . 通过禅让制,尧将首领位子传给他 C . 凭借家庭特殊地位、继承部落首领的位子 D . 通过治水建立功业、受到人民受戴,被推选为部落首领
  • 4. (2023七上·静海月考) 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河姆渡人
  • 5. (2023七上·静海月考) 初一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整理“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百家争鸣”、“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这些信息反映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是(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 民族关系的发展 D . 大变革时代
  • 6. (2024七上·青云谱期末) 向阳中学七年级2的同学在学习完“商鞅变法”后,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其中下列情节错误的是(   )
    A . 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 . 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 . 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 . 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
  • 7. (2023七上·静海月考) 1899年,清末官员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后,中国学界形成了研究甲骨文的热潮。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这表明 ( )
    A .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湖到清朝 B .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湖到商朝 C . 甲骨文是我国年代最早、体系较完备文字 D . 甲骨文对我国文字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 8. (2023七上·静海月考) 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是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B . 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 . 是中国古代体系较完整的文字 D . 是中国年代最早的文字
  • 9. (2024七上·景县期末) 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
    A . 造船业 B . 制瓷业 C . 青铜制造业 D . 造纸业
  • 10. (2023七上·静海月考) 李明同学在研究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态时,收集到了下面两幅原始居民的居住场所复原图。下列关于它们的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出现在长江流域②主要的作用是通风、防潮

    ③都体现了原始居民因地制宜的智慧④都对中国古代的建筑 产生了重要影响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1. (2023七上·静海月考) 北京人遗址是中国第一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历史遗存。其入选的理由是(   )
    A . 是已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B . 北京人学会人工取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C . 北京人最早学会种植水稻,建造房屋,进入农耕社会 D . 北京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 12. (2024七下·丰城开学考) 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

    ①农作物的出现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磨制石器      ⑤城市的出现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①③④⑤
  • 13. (2023七上·静海月考) “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有关夏、商、周三代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
    A . 周文王一涿鹿之战,灭商建周 B . 商纣任用贤臣,建立商朝 C . 周幽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 D . 夏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
  • 14. (2023七上·静海月考)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 . 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 B . 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C . 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D . 注重法治,稳定统治秩序
  • 15. (2023七上·静海月考)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以上记载赞美的是(   )
    A . 诸葛亮治蜀 B . 灵渠的修建 C . 都江堰水利工程 D . 秦统一六国
  • 16. (2023七上·静海月考) 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研学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示意图,其中(1)处最恰当的是(   )

    A . 诸侯争霸兼并不断 B . 铁器牛耕土地私有 C . 私学兴起人才辈出 D . 地主阶层壮大崛起
  • 17. (2024七上·朝阳期末)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春秋五霸之首。”“他”(   )
    A . 周武王 B . 齐桓公 C . 晋文公 D . 秦王嬴政
  • 18. (2023七上·静海月考) “现代考古在战国时期的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在河南辉县发掘的1号魏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 . 只有魏国懂得生铁铸造 B . 铁农具得到发展 C . 必须有铁制农具陪葬 D . 最早出现铁制农具
  • 19. (2023七上·静海月考) 1899年,北京的官员王懿荣得了病,在达仁堂买药,发现龙骨上刻着符号,认为这是古文字。该古文字是(   )
    A . 甲骨文 B . 金文 C . 小篆 D . 隶书
  • 20. (2023七上·宁南月考) 史学界一般称商朝为殷商,主要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
    A . 武王伐纣 B . 盘庚迁殷 C . 商汤灭夏 D . 平王东迁
  • 21. (2023七上·静海月考) 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出夏王朝(    )
    A . 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 .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 C . 经济繁荣与对外开放 D . 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 22. (2023七上·静海月考) 中华民族同根同源。每年清明,众多海外华侨踏上寻根之旅,共同祭拜“人文初祖”。“人文初祖”是指(   )
    A . 黄帝 B . 炎帝和黄帝 C . D .
  • 23. (2023七上·静海月考)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该材料的大意是(   )
    A .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B . 交通便利是华夏民族形成的主因 C . 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 . 华夏民族是由各族杂居交融而成
  • 24. (2023七上·静海月考) 我国古代流传着大量有关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其中炎帝和黄帝等是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下列最能为考证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提供证据的是(   )

    A . 北京人的头骨化石 B . 河南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 C . 司母戊鼎 D . 《史记》的描述
  • 25. (2023七上·静海月考) 大禹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总结教训,采取疏导的方法,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我们可以学到的精神有(   )

    ①爱国精神②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③敬业精神 ④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26. (2023七上·静海月考) 钱穆说:“各民族最先历史无不从追记而来,故其中断难脱离,传说,与带有,神话,之部分。若严格排斥传说,则古史即无从说起。”这说明(   )
    A . 传说就是真实史实 B . 古代传说不可信 C . 传说具有一定史实成分 D . 古代史都是从传说而来
  • 27. (2024·潮南模拟) 《万古江河》一书中讲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据此,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 . 学会保留火种 B . 原始农业的兴起 C . 群居生活的出现 D . 打制石器的使用
  • 28. (2023七上·静海月考) 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河姆渡遗址▪猪纹陶钵                                         仰韶遗址▪鱼鸟彩陶壶                   马家窑遗址▪舞蹈纹彩陶盆

    A . 会农业种植 B . 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 . 会制作陶器 D . 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 29. (2023七上·静海月考) 今天我们的餐桌上菜品丰富,米饭更是中国人必不可少的主食,这是勤劳的先民给我 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以下能发现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痕迹的遗址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山顶洞人遗址 C . 河姆渡遗址 D . 半坡人遗址
  • 30. (2023七上·静海月考)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这一结论的直接证据是(   )
    A . 神话传说 B . 文献资料 C . 文学作品 D . 考古发现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计40分):
  • 31. (2023七上·静海月考)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 春秋争霸形势图                                                                                                  图2 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三  江水初荡涌,蜀人几为鱼。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石犀》

    1. (1)  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其中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位于图1的处(填序号)。在各国的变法中,影响最大,成效最大的变法位于图2中的处(填序号)。从图1到图2反映出的变化有哪些?
    2. (2)  材料二中的“商君”是谁?“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涉及到哪些措施?
    3. (3)  材料三中的“李太守”指的是谁?因都江堰的修建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获得什么称号?
  • 32. (2023七上·静海月考)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面一组示意图

    材料二:(西周初年)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荀子•儒效》

    1. (1)  两则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 (2)  封国的统治者叫什么?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侯应向天子履行哪些义务?
    4. (4) 西周的这种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 33. (2023七上·静海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三: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
    2. (2)  材料二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的这一时期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与哪些部落首领的传说有关?
    3. (3)  材料三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标志着什么制度代替了什么制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