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

更新时间:2024-01-26 浏览次数:1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 1. (2023九上·广州期中) 我国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下列生产与施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烧制陶瓷 B . 钢筋绑扎 C . 印刷书籍 D . 铁路铺设
  • 2. (2023九上·广州期中)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在空间站的生活离不开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氧气具有助燃性 B . 液氧与氧气化学性质不同 C .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D . 过氧化氢(H2O2)中含有氧分子
  • 3. (2024·高州模拟) 2023年2月3日美国的某列车脱轨,引发有毒气体氯乙烯、异丁烯等大规模泄漏。下列图标可贴于运输氯乙烯车辆的是(  )
    A . B . C . D .
  • 4. (2023九上·广州期中) 从宏观、微观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汞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B . 一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C . 蒸馏水不能养鱼——水中不含氧分子 D . 温度升高,酒精温度计的液面上升——酒精分子体积变大
  • 5. (2023九上·广州期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产生大量的白雾 B . 蜡烛在盛氧气的集气瓶中能燃烧,瓶壁出现水雾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 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二氧化硫
  • 6. (2023九上·广州期中) 归纳整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 . 物质分类 B . 水的净化方法 C . 地壳中元素含量 D . 构成物质的微粒
  • 7. (2023九上·广州期中) 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够避免实验仪器的损坏与安全事故,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滴加并读取量筒内液体 C . 取块状药品 D . 连接仪器
  • 8. (2023九上·珠晖月考) 2023年10月5日至10月23日,日本再一次不顾国际反对,启动第二轮核污水排海计划,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核污水中有碳-14(质子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等难以去除的放射性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碳-14原子不显电性 B . 碳-1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 . 碳-14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D . 碳-14的中子数为8
  • 9. (2023九上·广州期中) 下列各图中“O”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
    A . B . C . D .
  • 10. (2023九上·广州期中) 来瑞特韦片是目前抗新冠药物的首选,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Ⅰ类新药。2023年3月23日,被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来瑞特韦的化学式为:C31H44F3N5O6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来瑞特韦由31个碳原子、44个氢原子、3个氟原子、5个氮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B . 来瑞特韦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 . 来瑞特韦由5种元素组成 D . 来瑞特韦不属于氧化物
  • 11. (2023九上·广州期中) 2023年2月23日,首台钠离子电池试验车于上海亮相。磷酸铁钠(NaFePO4)是钠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已知NaFePO4中铁元素为+2价,则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 -3 B . 0 C . +2 D . +5
  • 12. (2023九上·广州期中) 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方案

    目的

    检验氢气燃烧的产物

    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探究分子间有间隔

    证明人体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的O2含量多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2023九上·广州期中) 下列是一些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②代表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 B . ②④两种微粒的化学性质相似 C . ①③两种粒子能形成AB型化合物 D . ①②③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种粒子
  • 14. (2023九上·广州期中) 图1是兴趣小组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用数字压强传感器来测定广口瓶中的压强变化,测定的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a点到b点是因为反应产生气体压强增大 B . c点表示瓶内氧气一定完全消耗 C . 若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压入广口瓶的水体积小于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 D . 若图1装置漏气,进入集气瓶中水的量偏大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 15. (2023九上·广州期中) 请根据要求填空:
    1. (1) 纳米铜(填化学用语)。
    2. (2) 氢氧化亚铁的化学式为
    3. (3) NH4Fe(SO4)2中含有的带电的原子团(根)是(写符号)。
    4. (4) 相对分子质量为720的碳单质的化学式为
    5. (5) 宝石的成分复杂,其主要成分是Al2O3 , 铝元素与氧元素的最简质量比为g的Al2O3中铝元素的质量为5.4g。
  • 16. (2023九上·广州期中) 某化学探究小组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沉降过程中常加入A物质,A物质的名称是;A物质的作用是
    2. (2) 操作①的名称是;在此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3. (3) 操作②是除去水中的一些异味和色素,可选用图2装置中的(填序号)。

    4. (4) 区分软水还是硬水可以选择加入进行检测,探究小组同学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检测试剂,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水(填“硬”或“软”)。利用装置I进行操作得到蒸馏水,向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作用是
  • 17. (2023九上·广州期中)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物为紫红色固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目的是,若制取氧气收集完成后,测得氧气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答一点即可)。
    2. (2)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如果要得到平稳剂氧气流,你认为应该选装置。
    3. (3) 收集氧气可以用F装置,F装置的仪器除集气瓶、玻璃片、导管、胶皮管外,还有的仪器名称为;用E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该从(填“a”或“b”)端进入。
    4. (4) G和H是验证氧气性质的部分实验,两实验中瓶底均放少量水,其目的是否相同?(填“是”或者“否”)。
  • 18. (2023九上·广州期中) 2023年3月,我国首次实现“固态氢能”发电并网,“绿电”与“绿氢”转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 (1) 将光伏、风力发出的电用于电解水制氢。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组成的。电解水产物中体积较多的气体是,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反应。
    2. (2) 从微观视角分析电解水反应的实质是
    3. (3) 固态合金储氢装置中释放出氢气,将氢气高压加注到新能源汽车中。高压加注压缩该能源时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填“大”或“小”)。
  • 19. (2023九上·广州期中) 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
    1. (1) I.从地球带上去
      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其过程可用如图1所示实验模拟。

      浸入液氮3min后,试管内产生约占共容积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1min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导致木条熄灭的原因是

    2. (2) 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示意图如图2。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N2(填“大于”或“小于”)O2 , 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 (3) II.在天宫制出来
      早期空间站利用过氧化钠(Na2O2)、超氧化钾(KO2)等物质制氧,其原理表示如下:CO2O2 , 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C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1)。
    4. (4) 工业上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分子筛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如图3:

      分子筛中发生的变化是(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 20. (2023九上·广州期中) 氯酸钾(KClO3)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分解为KCl和O2 , 实验小组同学对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进行探究。

    【实验准备】实验前将不同的催化剂研磨筛选,制成颗粒大小一致的粉末备用。

    【进行实验】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1:按表中数据,分别将不同催化剂与氯酸钾均匀混合,装入试管中加热,记录收集到相同体积气体时所用时间。实验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

    1-1

    1-2

    1-3

    1-4

    1-5

    催化剂

    SiO2

    CaO

    Al2O3

    Fe2O3

    MnO2

    氯酸钾质量/g

    5

    5

    5

    5

    5

    催化剂质量/g

    1

    1

    a

    1

    1

    所用时间/s

    180

    135

    83

    56

    46

    实验2:将两种不同催化剂粉末各0.3g混合制成复合催化剂,比较复合催化剂与其各组分独立使用时的催化效果。分别将0.6g复合催化剂或单--催化剂与1g氯酸钾充分混合后,装入试管中加热,记录收集到相同体积气体时所用时间。实验记录如表:

    时间/s催化剂催化剂

    MnO2

    Fe2O3

    NiSO4

    CuSO4

    MnO2

    22.6

    18.4

     

    57.6

    Fe2O3

     

    33.0

    40.0

     

    NiSO4

      

    38.0

    60.2

    CuSO4

       

    88.0

    【解释与结论】

    1. (1) 实验1-3中a为。经测量,Fe2O3的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继续将该Fe2O3全部重新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中,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Fe2O3在化学反应前后也保持不变。
    2. (2) 实验1-4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 (3) 由实验2的数据可知,催化效果最佳的催化剂组合为
    4. (4) 【反思与交流】

      同学们由实验2得到“某些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比其各组分独立使用时催化效果差”的结论,所依据的3个数据是。(任意填写一组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