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第二中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九年级...

更新时间:2024-03-21 浏览次数:32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文知识积累(15分)
  • 1. (2023九上·兰溪期中) 辨音识字。

    学习犹如一段旅程,本学期的旅途风景异彩纷呈:zhé ①    腰江山的热爱,腐身为泥的深沉;一碧万    ▲(A.qīng B.qǐng)的洞庭湖鸥翔鳞跃,蔚然深秀之琅琊山霏幻景异;周树人犀利痛斥求神拜佛等xuán ②    虚的救国行为,顾颉刚冷静分析怀疑精神在治学中的重要作用;范进醉心功名却中举疯癫,刘备三顾máo ③    庐终获经世奇才……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2. (2)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写字母)。

      一碧万(A.qīng B.qǐng)

  • 2. (2023九上·兰溪期中) 在撰写“我爱我的祖国”作文稿时,小语想用诗文名句来丰富内容,为此他整理了一些材料,请你根据积累帮他补全古诗文名句。

    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家国情怀始终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中华大地诞生了众多有家国情怀的风流人物。伟大领袖毛泽东面对茫茫雪野,豪情激荡,“江山如此多娇,①”;范仲淹登临岳阳楼,感慨万千,“②,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醉翁之意不在酒,③”;李白迷惘中深思,寻求报国之路,“④,直挂云帆济沧海”;刘禹锡虽遭贬谪但达观,“⑤,病树前头万木春”;杜甫感怀故乡,思念亲人,“露从今夜白,⑥”;韩愈景阔情悲,视死如归,“⑦?雪拥蓝关马不前”;苏轼把悲欢离合纳入哲理追寻,“但愿人长久,⑧”。

  • 3. (2023九上·兰溪期中)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沁园春•雪》中“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 . “三年谪宦此栖迟”中的“谪”与“迁客骚人”中的“迁”意思一样,都指古代官员的贬谪或降职,表达此意的还有“左迁”,如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C . 《月夜忆舍弟》中的“舍弟”是一个谦辞,是对自己弟弟的谦称,常见的谦辞还有“家父”“小女”“高邻”等。 D . 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秀才或监生等应考,中试称为“举人”,如范进,他就是在乡试中取得第七名,成为了举人。
二、阅读(47分)
    1. (1) 请根据名著《艾青诗选》的相关内容,并结合上图,填入①②③④处正确的一组诗篇是(  )
      A . ①《北方》②《大堰河——我的保姆》③《鱼化石》④《礁石》 B . ①《大堰河——我的保姆》②《北方》③《礁石》④《镜子》 C . ①《大堰河——我的保姆》②《鱼化石》③《北方》④《礁石》 D . ①《北方》②《大堰河——我的保姆》③《礁石》④《镜子》
    2. (2) 班级开展《水浒传》阅读会,会上组内同学统计了所有好汉上梁山的原因后,对于他们上梁山造反的正义性有了不同的看法,并在读书汇报会上各抒己见。请根据下表,结合原著,发表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好汉上梁山原因调查统计表

      原因

      自身原因

      被俘上山

      革命觉悟高

      被官府陷害

      被自己人陷害

      占比

      34%

      23%

      17%

      15%

      11%

  • 5. (2023九上·兰溪期中) 文学类文本阅读

    回家过年

    刘洪文

    ①过了腊月二十三,家里便有了年味儿。

    ②在厨房蒸馒头的母亲,揭开锅盖高兴地说到:“馒头笑了。”我没看出来,就问她怎么笑的。母亲说:“就是馒头开口了,过年了,讨个吉利,所以要说笑了才行。”

    ③我前窜后跳的,看什么都好玩。邻居家孩子的纸灯笼做好了,是用高粱秸扎成的,外面糊了红纸,还贴了一个倒着的“福”字。我羡慕极了,央求父亲给我也做一个,留到年三十晚上出去捡鞭炮。父亲手太笨,只能用老套路,拿一个空罐头瓶,里面用蜡油粘上一截蜡烛,再在瓶口绑一根电线,一个灯笼就做成了。

    ④关于年的记忆,我总是停留在小时候。而今,我已经有三年没回家过年了 , 不为别的,只想给自己争一口气。父亲的咆哮声依旧在我的耳边回响。

    ⑤“你要是有点能耐,就干出个人样来给我看,别整天窝在家里,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谈什么理想?”

    ⑥我也急了:“好歹我也是个大学生,我就不信了,我要是不混出个人样来,就不再回来见你!”毕业那年,我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整天在家和一帮狐朋狗友混在一起。父亲实在看不下去,和我大吵了一架。

    ⑦我一赌气离开家,想来已三年有余。

    ⑧三年里,我孤身一人,漂泊异乡,尝尽冷暖,对家倍感思念,可我放不下可怜的尊严。

    ⑨我当过保安,做过泥瓦匠,卖过保险,做过推销……可我离那个誓言里的“人样”,依旧遥远。三年来,我除了买两部手机,一部寄给家里,一部自己用,以方便和家里联系外,几乎一无所有。

    ⑩而那部手机除了发发短信,几乎很少打电话。我必须节省钱交房租,买赖以生存的食物。

    ⑪我也许真的就如父亲所说,是个没用的东西!看看身边的同学有的当老板,有的考进好单位,人家的父母春风满面,而我的父母只有长吁短叹。

    今年我决定回去 , 尽管我依旧没个“人样”。大年二十六,我发短信给家里,说了要回家过年。

    ⑬次日早起,我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和老板告了假,拖着长长的拉杆箱朝车站方向走去。路面结了厚厚的冰,让我想起小时候在村边可以溜冰的水塘。

    ⑭长途客车终于来了,我跺了跺冻僵的脚,上了车。

    ⑮车里面很暖,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回家的幸福,让我感觉到这次回家还是值得的,尽管我依旧一无所有,尽管我还是孤身一人。

    ⑯几个小时的车程,很快过去了,正当我昏昏欲睡时,乘务员喊:“小榆树车站到了。”

    ⑰我忙提了行李下车。没想到父母早等在马路边。他们看到我赶紧迎过来接我手里的东西,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⑱父亲的背明显驼了很多,鬓边也多了白发。他不再和我怄气,而是不住地向我问这问那。

    ⑲所谓车站,不过是钉在树上的破旧木板,用墨汁写着站名而已,光秃秃的没个避风的地方。我问母亲冷不冷,她兴奋地摇头:“你回来了,就不觉得冷了!

    ⑳回家路上,不时有人打招呼:“儿子回来了,高兴了吧?”母亲不住地应着:“高兴,高兴!”

    ㉑到家后,父母忙着生火做饭。我闲着没事,翻看父亲的手机,奇怪的是,我昨晚上发的短信居然未读,再往前翻,所有短信都未读。我忙问父亲这是咋回事儿?

    ㉒“他根本就不会用!就能接打个电话!”母亲抢着说。

    ㉓“那往年呢?”我焦急地问。

    ㉔“还不都一样。”母亲唠叨着。

    ㉕我的泪水流了下来•……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你班准备将上面的小说拍成微电影,参加学校艺术节展评。你作为导演,需要完成下列任务。

    1. (1) 你需要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把如图中对小说内容的概括补充完整,让演员对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 (2) 为帮助演员把握人物情感,你需要对下面句子的意蕴进行分析。

      你回来了,就不觉得冷了!

    3. (3) 在拍摄第④段“而今,我已经有三年没回家过年了”和第⑫段“今年我决定回去”的内容时,你将儿时过年的情景、离家及三年异乡生活的镜头交错拍摄,请说说这样拍摄的好处。
    4. (4) 小说中常常留有空白,拍摄时需要将它补充出来。你认为在小说结尾处,应补上什么样的镜头来解释我流泪的原因,请把这处空白描绘出来。
    5. (5) 电影播出后,同学们对文中的“我”没有混出人样,就三年不回家过年的行为产生了争议。对此,你怎么看?
  • 6. (2023九上·兰溪期中)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最可悲的教育,是寒门养贵子

    ①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父母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越来越看中“富养”孩子,就算勒紧裤腰带,也要倾其所有地供养孩子。

    ②但普通家庭再怎么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无法凭空假装富裕。结果是,父母在身后负重前行,子女在人前过得光鲜亮丽,还嫌父母没见识,不懂生活。

    ③真正的富养,富在见识和眼界。可是,在焦虑的现代社会,“富养”早已被人误读,许多父母简单地将“富养”理解为“砸钱”,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

    ④之前去四川支教时,见到一个现象:支教的那个班级里,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只有春节期间才能回来见孩子一面。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他们给孩子买最新的iPad,每个月给他们高于当地生活水平的生活费。结果呢,这些孩子却花大量时间用iPad看小说、玩游戏,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最新的科技产品。他们在物质上贫乏吗?比起周围的孩子,他们的物质条件算是好的,但有了基本的物质,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教育,他们仍然缺乏眼界和知识。

    ⑤真正优质的教育从来不是砸钱就能获得的。家长们不应该为经济不够优渥而焦虑,而应该反省有没有在精神上富养孩子。

    ⑥在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16岁的武亦姝在舞台上表现的自信与从容令人折服。她至少有2000首诗词的储备量,用她的话讲就是:“先抢下来再说,反正我都会的。”但她并不是一个诗词的复读机。她的诗词沉淀,是出于热爱,更是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她父母喜欢阅读,家中藏书很多。

    ⑦电视剧《请回答1988》里面,双门洞的孩子都是“富养”长大的,他们富在精神世界,富在父母给了他们很多很多的爱……孩子们也从父母身上继承了贱兮兮的乐观、穷兮兮的精致,以及好强。虽然生活很清苦,但大家在一起比什么都开心。

    ⑧给孩子很多爱,他才会明白家人永远是最重要的。也许贫困的家庭会让他们过早地感受到成人世界的不易,但也让他们更加懂得感恩父母,进而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

    ⑨富养不是为了满足孩子对富人生活的想象,而是教会孩子在生活的苦难面前竖强、坚韧;体贴父母的不易,引导孩子依靠勤奋和付出改变不如意的现状。让他们明白:唯有精神的成长、意志的坚强,以及勇气的磨炼,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⑩西方精英教育坚持一个育人准则:终身学习和全面成长。这是保证财富代际传承的必要条件。所以,“富养”并不是满足孩子的所有物质要求,而是富在养精神、见识和自我修养。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阐述。
    3. (3) 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 (4) 为了避免“寒门养贵子”的现象发生在自己身上,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 7. (2023九上·兰溪期中) 古诗文阅读

    学校文学社开展“永远的少年——范仲淹”主题阅读活动,请你一起参与下列活动任务。

    材料一:

    睢阳学舍书怀

    宋•范仲淹

    白云无赖帝乡遥,汉苑谁人奏洞箫。

    多难未应歌凤鸟 , 薄才犹可赋鹪鹩

    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

    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

    【注】①此诗是作者年轻求学时所作。②歌凤鸟:楚狂接舆曾以凤凰作歌劝孔子避世。③赋鹪鹩:晋代张华初未知名,著《鹪鹩赋》以自寄,被阮籍叹为“王佐之才”。④化用西晋诗人左思《咏史》中的诗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该诗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材料二:

    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披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敦为英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范仲淹(灵乌赋)

    材料三:

    范文正公微时,尝诣灵祠求祷,曰:“他时得位相乎?”不许。复祷之曰:“不 , 愿为良医。”亦不许。既而叹曰:“夫不能利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

    吴曾《能改斋漫录》

    材料四:

    公以进士解褐,为广德军司理,日抱具狱,与太守争是非。守或怒之,公不为屈,归必记其往复论,编之语于屏上。比去,至字无所容,贫止一马,鬻马徒步而归。

    公服中,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凡万余言,王曾见而伟之。时晏殊亦在京师,荐一人为馆职,曾谓殊曰:“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已为公置不行,宜更荐仲淹也。”殊从之,遂除馆职。顷之,冬至立仗,礼官定议,欲章献太后,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误知,常惧不称,不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殊惭无以应。

    公在杭州,子弟以公有退志,乘间请治第洛阳,树园圃,以为逸老之地。公曰: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乎居室哉。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树第治圃顾何时而居乎

    ——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1. (1) 请根据表格内容,完成词义理解。

      方法

      句子

      方法联结

      释义

      课内迁移法

      , 愿为良医

      然则何时而乐耶

      查阅字典法

      守或怒

      ①靠近,对着;②来到,到达;③临近,临到;④照着字画模仿

      (填序号)

      成语关联法

      章献太后

      讨好、巴结

    2. (2) 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树第治圃顾何时而居乎?

    3. (3) 文言语气词意味丰富,值得品味,请仿照示例,批注下面的句子。

      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

      示例:不以千里称也。

      批注:本句写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也”字蕴含了作者对千里马的无限同情。

    4. (4) 材料四哪些地方体现了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风骨?
    5. (5) 有人评价范仲淹:“范夫子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请结合诗文内容加以印证。
三、写作(55分)
  • 8. (2023九上·兰溪期中) 任务型写作。

    “绝绝子”“YYDS”“躺平”……这些最热门的网络用语,在青少年中甚为流行。有些同学在写作时也喜欢使用这些网络语言。对此,你有何看法?请阐述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有理由据,至少使用一种论证方法,不少于100字。

  • 9. (2023九上·兰溪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为弘扬这种精神,班内将举办“我辈当自强”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任选一项任务完成。

    【任务一】

    以“自强”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写作标准:

    ⑴紧扣“自强”合理选材,中心明确,价值观正确;

    ⑵写清楚事情的过程(困境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冲突,人物采取什么行动面对冲突,结局是什么),细节真实,详略得当;

    ⑶思路清晰,语言连贯。

    【任务二】

    以“自强”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写作标准:

    ⑴围绕“自强”表达明确的观点,价值观正确;

    ⑵论据要能支持论点;

    ⑶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论证合乎逻辑,思路清晰;

    ⑷如果写演讲稿,还要做到:心中有听众。

    ㅤㅤ要求:

    ⑴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

    ⑵自选文体(诗歌除外),题目自拟,文章不少于500字。

    ⑶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⑷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