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部分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12-29 浏览次数:35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微成著(22分)
  • 1. (2023八上·龙湾期中)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历史不可“穿越”,却能在回忆性散文、传记中得以再现。经过学习,我们认识了鲁迅笔下说话抑扬顿cuò①的藤野先生,也认识了身为佃农,任劳任yuàn②的朱德的母亲,还有皮肤藏污纳gòu③眼神却入木三分的托尔斯泰,以及冒着zhì④息的危险,坚持科学研究的居里夫人。

  • 2. (2023八上·龙湾期中) 下面是“疾”字意义的演变图,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例子(填选项)。

    A. 痛心首 B.恶如仇 C.奋笔书 D.积劳成

  • 3. (2023八上·龙湾期中) 古诗文名句积累

    山水入诗文,山有境水有情。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壮美;刘桢的《赠从弟(其二)》中“①,松枝一何劲”是刚劲;王维的《使至塞上》中“②,③”是雄浑;王绩的《野望》中“树树皆秋色,④”是惆怅;崔颢的《黄鹤楼》中“⑤?⑥”是乡愁。

    诗画温州,水如诗山如画。雁荡山“争高直指”,楠溪江“水皆缥碧”,盘云谷中“好鸟相鸣”。古人云:“⑦,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⑧”。温州山水,抚慰人心,让每一个“久在樊笼里”的人“复得返自然”。

  • 4. (2023八上·龙湾期中) 请运用律诗的知识,结合诗句内容,选择填入以下空白处最恰当的诗句是(  )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____,____。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A .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B .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 C . 莫怪分襟衔泪语,十年耕钓忆沧洲。 D .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 5. (2023八上·龙湾期中) 【甲】【乙】两首诗都有“”字,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甲】定林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乙】二月四日作

    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①定林:地名,名胜之地。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二、执卷明盏(31分)
    1. (1) 以下语言最有可能在《红星照耀中国》谁的采访对话中出现?请将序号写在括号内。

      A.“许多人都已饿得半死,我知道那个人的米仓里有一万担大米,可是他却一点也不肯帮穷人的忙。我生气起来,便带领农民攻打他的家。”

      B.“(92天的行程攻略)是我个人的建议......我认为你会觉得这次旅行是非常有趣的。

      C.“一把菜刀走天下,一腔孤勇闯四方。”

      ①贺龙 ②周恩来 ③彭德怀 

    2. (2) 你想在下期公众号中看到更多《红星照耀中国》中哪一个人物的内容呢?快为他投票,并结合名著内容说说你的理由吧!

      我投(填人名)一票,因为 

  • 7. (2023八上·龙湾期中) 新闻阅读

    阅读以下一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在浙江展出

    9月17日起,“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在浙江西湖美术馆展出,对三星堆感兴趣的观众可至现场,一睹文物真容。

    据介绍,本次展览由浙江省博物馆主办,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协办。该展以古蜀王国两个最重要的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出土的典型文物为载体,包括青铜头像、青铜面具、金箔饰物、各类玉器、陶器等,一步步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从古蜀先民的物质生活,到沟通天地的“巫”与祭祀,再到神秘多样的“神”,该展勾勒中国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古蜀历史文化的发展面貌,展现古蜀文明瑰丽奇幻、神秘浪漫的宗教礼仪及文化艺术成就。此外,古蜀先民夸张且大胆的审美思潮、充满寓言性质的神话传说,以及古蜀国由鼎盛转向衰亡的传奇故事,也将伴随着一件件文物走入我们的视野。

    展馆共展出文物 139 件(组),其中一级文物 65 件(组),由序厅、三个内容单元,以及尾厅构成。走进序厅,一件高 262 厘米的青铜立人像矗立于展馆入口,它的神秘与威严,好似在召唤着观众一起探索古蜀文明。第一单元“人间物语——古蜀先民的物质生活”,从古蜀人的生存环境,介绍他们的物质生活,探讨古蜀文明产生的条件。第二单元“群巫之舞——古蜀先民的祭祀大典”,介绍古蜀社会中最为重要的职务——“巫”,帮助观众了解“巫”的人员构成,并介绍古蜀国祭祀活动使用的各种器物。第三单元“神国万象——古蜀先民的信仰之源”。人们在三星堆、金沙遗址发现了大量与太阳、鸟、虎、蛙、蛇等自然景象或生物有关的意象,结合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本单元向观众介绍古蜀人的原始信仰和世界观。

    该展利用“人—巫—神”的故事线将古蜀文明置于古代文明的视角中进行解读,通过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带领人们一步步揭开古蜀谜团,让古蜀文明给观众留下的印象不只有神秘,还有对历史的敬畏之心,让观众感受到包含古蜀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的宽容与博大精深。

    (选自《美术报》,有删改)

    材料二:

    这个展览突然火了!浙博最新通知:延长开放时间,改为现场购票

    中秋假期第一天,浙江省博物馆的浙江西湖美术馆“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览吸引了大量观展游客。

    浙江省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开展后参观人数比较多,我们也在和合作方沟通中。”19日晚,浙江省博物馆发布关于“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最新观展公告:

    针对中秋假期第一天“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观展人数较多的现状以及部分观众的建议,浙江省博物馆对预约、购票、参观等服务做如下调整:

    中秋、国庆假期延长开放时间、增加观展人数。为更好地服务观众,中秋和国庆假期期间,浙江西湖美术馆“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的闭馆时间从17时延长至20时,展览每天预约人数从2000人增加至3500人。其中 9:00—13:00 时间段可预约1300人,13:00—17:00时间段可预约1500人,17:00—20:00时间段可预约700人。

    暂停网上售票,采取线上预约、现场购票的模式。线上预约仅支持预约当天观展时间。观众预约成功后,凭预约码现场购票。针对之前没有购票的观众,请先线上预约,后至现场购票。针对之前已经购票的观众,请进入浙江省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观展。为确保安全,观众进入浙江西湖美术馆时要自觉遵守秩序,有序进入展馆。

    (选自《钱江晚报》,有删改)

    1. (1) 阅读两则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在浙江展出》这则新闻属于消息,采用“金字塔结构”,导语是材料首段。 B . 我们可以在欣赏文物的过程中,领略古蜀先民理性严谨的审美思潮、充满寓言性质的神话传说,以及古蜀国由衰转盛的传奇故事。 C . 同学们选择在周末(非国庆、中秋假期)观看“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览,可以于晚上19:00到馆观展,此时还未闭馆。 D . 小语想和同学小文一起观展,他在线上预约了当天的观展时间后,和小文来到浙江西湖美术馆现场购票,随后排队进入展厅。
    2. (2) 小语和小文观展后,对标题引语展开了讨论,请结合材料内容完成他们的对话。

      小语:我觉得材料一的标题不能激发读者的兴趣,我想换一个。你觉得【甲】《神秘“三星堆”亮相西子湖畔》和【乙】《“三星堆”文物来杭州,观众直呼大开眼界》哪个标题更好?

      小文:我觉得更好(填“甲”或“乙”),因为①

      小语:你说得有道理。新闻中引用别人的话叫作“引语”。材料二中有引语,你找到了吗?

      小文:② “ ”这一句就是引语。

      小语:你找得真准,此话一用,③(分析作用)

    3. (3) 准确性是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作者在下面这两句话的表述上十分严谨,你能选择一句,结合加点加粗的内容进行分析吗?

      【甲】展馆共展出文物139),其中一级文物65)。

      【乙】中秋和国庆假期期间 , 浙江西湖美术馆“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的闭馆时间从17时延长至20时。

      我选句,因为 

  • 8. (2023八上·龙湾期中) 传记阅读

    竺可桢是浙江大学的老校长。中央电视台播放过他的人物传记纪录片,小组打算研究文字稿后,在全班播放纪录片并进行讲解,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都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透过竺可桢留下的诸多文字,人们又能看出怎样一个竺可桢?

    ① ____

    近几年雾霾天气多发,人们知道了PM10、PM2.5的存在,在竺可桢1936年的日记里虽没有这样精确的专用名词,却有关于空气中尘埃数增加造成污染的记录:“作近三年来南京之微尘数,知各月均有增加,1935年倍于1934年,而1934年又倍于1933年。但此项增加只限于空气最下一层。

    让王作跃佩服的是竺可桢的国际视野。当时大部分科学家都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或者更注重国内的发展,竺可桢的眼光则非常开阔。“竺可桢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要研究南北极,他早就意识到全球气候是一个整体,中国的气候会受到全球气候、尤其是两极气候的影响,这种观点在当时即使放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比较新的。”王作跃说,“这也是为什么1952年周恩来总理刚开始考虑原子弹研制问题,就派人去问他的意见,这很有代表性。竺可桢当时就讲得非常有道理,他的建议后来也被原子弹工程印证是很有远见的”。

    许多人初识竺可桢的学术思想,是从初中课本的那篇《向沙漠进军》开始。“这篇东西就是着眼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他是大师,就是有这种视野、这种气派,也有这个能耐。”何亚平说,留美回国后,竺可桢就非常重视搞清楚中国的“家底”,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有些什么资源,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如何,动植物在哪些地方适合种养……解放前这些资料基本上是空白的。“建国后,竺老就倡导建立了自然资源考察委员会,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摸底普查。他的目标很清楚,搞清资源更重要的是为了可持续地发展,竺老实际上是中国关于可持续发展最早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这些为学者们频频竖起拇指的专业眼光,都源于竺可桢的一生勤学。何亚平说,看竺老的日记就能发现,只要有空闲,他多数时间都是在看书。“我印象里,他的读书笔记在日记里占了近三分之一的比重,他读书读得非常细,会做摘录,甚至发议论,同意也好,值得商榷也罢,他会表达他的独立思考。还有一点,因为与他研究气象、物候的专业兴趣有关,他无论到哪都会去找当地的地方志,对各地的历史人文风俗都有比较好的了解,积累了非常丰厚的知识蕴藏。”

    ②一位有意思的老先生

    学术里的竺可桢严谨勤勉,生活里的竺可桢却不是呆板无趣的。

    他的生活丰富多彩,有着他自己的规律——每天起床后,观测天气,记录气温、风向、阴晴云雨,然后做早操或打太极拳。“他爱读书,包括小说名著;喜欢观看电影、戏剧及参加音乐演唱会,又每每在日记中予以评论,有时又从一个地理学家的角度挑剔其中有违科学规律之处。他喜欢从事体育运动,喜欢观赏体育比赛,对比赛情形及优胜者都记入日记。爱游公园,喜爱养花、摄影也爱看相关的摄影展览。”说起竺可桢的喜好,李玉海可以列举无数,与这些爱好相关的记录见缝插针地出现在竺可桢的日记里。

    看起来特别清瘦的竺可桢实则非常重视体育运动,“他希望体育运动能普遍,还鼓励浙大的教师、学生也多运动。”体育运动对于竺可桢的意义不仅在于强身健体,对他来说,自制力、自信力、忍耐心、同情心、互助心这些品质都可以在运动中得到加强。他又非常重视体育道德。“他曾在日记里写过他心目中一个运动会的成功‘更尤视乎参加人数之多寡,秩序之良否’”,李玉海说。 

    ③ ____

    “求是”是竺可桢为浙江大学订立的校训,源自他的母校哈佛大学的校训“求真”。而竺可桢的一生,几乎是把这两个字做到了极致。王作跃的老师许良英先生非常具有批判性思维,爱挑刺,很少对任何人有溢美之词。“但是他评价竺可桢‘很难得’。”王作跃说,“难得”是许先生评价他人的最高级别,上世纪80年代许先生曾与人合作写了一个竺可桢的小传,专门推崇竺可桢“求是”的精神。

    “‘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就是他对‘求是’最精辟的一种解读。”何亚平说,竺可桢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情社会,是非是让位于利害的,甚至有些人只计利害,不管是非。“他坚持了他理解的‘求是’,这对塑造中华民族新时代的品格很有参考价值。”

    为了完成这种品格砥砺,竺可桢常常在日记里自省,因此他的日记给许多人的感觉都是没有傲气,只有谦卑。 

    (选自纪录片《百年巨匠·科技篇》,有删减

    【注释】①文章中提到的王作跃、何亚平、李玉海均为纪录片拍摄受访者。

    1. (1) 文字稿缺少部分小标题,请参考第二部分的标题,为第一、三部分各起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一位有意思的老先生 

      第三部分:

    2. (2) 文章在画线处引用了竺可桢的日记,小组同学发现,这种引用情况,在《美丽的颜色》中也有,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结合上文内容分析画线句的作用。

      引句摘录

      引句分析

      总结作用

      后来她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把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我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

      ——《美丽的颜色》

      示例:这段对居里大人原话的引用,使我们清晰地了解到居里夫妇进行实验的环境艰苦简陋,同时也表现出居里夫人克服困难的自豪与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在传记中引用传主原话,可以

      “作近三年来南京之微尘数,知各月均有增加,1935年倍于1934年,而1934年又倍于1933年。但此项增加只限于空气最下一层。” 

      ——《百年巨匠·竺可桢》

    3. (3) 小组打算在全班看完纪录片后,发放资料加深大家对传主的印象,你认为资料一和资料二哪个更合适?请结合文章和资料内容,说明理由。

      资料一:

      3月14日 星期日 遵义晨雨,下午阴。

      ……下午约同事眷属在寓茶点,到二十余(人),……余来此已四载余,自廿八年春迄今度过五个春天,但始终未见院中樱桃、梨等开花,今年樱已开花,而桃与梨则尚早。又结婚已二载,亦未有一次周年纪念在家,今年是第一次。

      选自《竺可桢日记》

      资料二:

      1937年8月。日寇进攻上海,逼近杭州,浙大被迫举校搬迁。迁校途中,竺可桢提出了“大学教育与内地开发相结合”的办学思想,沿途不忘造福乡里。在湄潭时,看到当地气候土壤很适合茶树,竺可桢就请浙大的茶叶专家教老百姓种茶和炒茶的技术,大大提高了茶叶质量。他又让土木系师生考察并设计解决方案,由县政府组织施工,在赣江边建造长堤,制服了水患。

      选自《浙江日报·最美奋斗者|竺可桢:老校长的求是一生》

三、品文悟蕴(14分)
  • 9. (2023八上·龙湾期中)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三峡》)

    【乙】

    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崩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⑨颓垒,迄⑩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禹:传说龙门是大禹所凿出。②广:开阔、深广。③崇深:高深。④返捍:(河水)折回时摇动着(山崖)。⑤悸:惊动。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⑨浚波:大的波浪。⑩ 至、到。⑪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

    1. (1) 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

      ①两岸连山,略无处。 

      ②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③河中广,夹岸崇深。

      ④常若雾露沾人,深悸魄。

    2. (2) 给划线句子断句,限断2处。

      方 知 慎 子 下 龙 门 流 浮 竹 非 驷 马 之 追 也

    3. (3) 【甲】【乙】两文在写水时都注重运用侧面描写,请在两文中找出一句并分析其作用。
    4. (4) 如果这两篇文章需选入以下一个栏目,最有可能被选入的是下面哪一项?并说明理由。

      A.《国家宝藏》 (文博探索栏目:演绎国宝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 

      B.《地理·中国》 (普及地理学知识栏目:感受大自然魅力,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C.《远方的家》 (大型旅游栏目:行走四方,展示中国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D.《舌尖上的中国》(中国美食栏目:讲述人与美食背后的温情故事)

四、落笔生花(30分)
  • 10. (2023八上·龙湾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学校文学社要出一期“我的家乡我的爱”专刊,请你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投稿。

    我的家乡我的爱

    栏目

    内容选择(任选一项)

    文体选择(任选一项)

    写作要求

    风景名胜

    描绘家乡自然山水

    寄托独特情思

    A.散文

    B.人物传记

    C.通讯/新闻特写

    ⑴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和文体,再根据你的选择谋篇布局,注意表达得体;

    ⑵自拟题目,文章不少于600字;

    ⑶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名人传记

    再现本土名人生平轶事

    展现品格精神

    凡人小事

    记录身边平常之人之事

    了解小我大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