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3-12-25 浏览次数:3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3高二上·双鸭山月考)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作,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眼前,这是我们了解古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的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深入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很多作品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其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唐诗宋词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的教育作用。且以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的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中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体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的作品,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给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增添了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作用。阅读唐诗宋词中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诗人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材料二:

    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晚清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浃而俱化”的境地。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就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能达到二者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

    首先,从唐宋词人的角度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也即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以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

    其次,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做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因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话”。而唯有这样的读词之法——读者尽可能地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

    (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

    1. (1) 下列对唐宋诗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宋诗词是我们学习古典诗歌的唯一阅读对象,作出这一判断并不仅是基于作品阅读价值。 B . 唐宋诗词所包含的“志”与“情”是其流传至今仍然能够对读者产生价值和意义的重要前提。 C . 李、杜、苏、辛的作品是唐宋诗词中的典范作品,它们虽风格各异但对我们都具有深远的教育作用。 D . 人们在欣赏唐宋词时会融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从而对原作做出多样化的解读。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想了解一位诗人的襟怀抱负,可以广泛地阅读他的诗歌,因为读诗就是读人。 B . 古代诗词之所以具有现实价值,是因为它们表达了古今共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 . 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这样才能读深读透。 D . 读者读唐诗宋词时,只要对原作的意蕴做出诠释和解读,就会扩展和拓深原作的意蕴。
    3. (3) 下列关于唐诗宋词赏读的事例,不能证明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心观点的一项是(    )
      A . 柳永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本是写爱情,王国维却将其作为“古今之成大事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之一。 B . 白居易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原意是以“草”的生生不息表达送别的愁情的增生,后人却从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 C . 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之句,表明苏轼心灵进入了宁静的境界,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旷达潇洒。 D . 杜甫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歌咏的是诸葛亮,南宋爱国将领宗泽临终“诵此二语”,感叹自己未竟的抗金事业。
    4. (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证了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不同之处。
    5. (5) 学校“萌芽”诗社准备举办一次古典诗词阅读交流会,请你结合材料内容,从阅读内容与方法两个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 2. (2023高二上·双鸭山月考) 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吴老爹

    台静农

    羊镇的十字街,还是以前那样扰攘着。

    这是好几年以前的事了,十字街右边一家油盐店的吴老爹,现在谁也不知道他了。他十四岁的时候,便来到这油盐店家。据他自己说,他的双亲死得非常早,没有姊妹兄弟,只是独自一人在这人世间。

    他的主人和主母见他谨慎而且忠实,对他也非常好,几十年来,从没有向他发过怒,或向他斥责过。不幸主母死后的二年,主人便跟着死了。主人就将刚十八岁已经结过婚的少主人,托吴老爹好好地同着少主人一起过活。

    可是少主人的性格,并不能像主人那样安分守己地生活。主人的遗产只是他一生辛勤经营的油盐店,主人生前是一年三百六十日地坐在柜台里,守着一两油五文盐的生涯,但是少主人竟没有这样的耐性子,有时候愤然地说:“这生意真不是人做的。”吴老爹起初以为这是少年免不了的毛病,曾委婉地劝他,他也倒听话。

    主人死后第二年,少主母生了一个儿子。吴老爹几乎比少主人还高兴,觉得主人毕竟是有德的。至于少主人的行为,可渐渐地不规矩起来了,下午或晚间总是不在家的日子多。

    吴老爹时常在少主人面前说比方想开导他,但是少主人却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有时还遭少主人的斥责,轻则说“老晕了晓得什么”,重则便说“你是俺老子么”,往往使吴老爹面子下不去,哑口无言地低下头去。

    少主人越闹越不成样子了,成天是不在家的,到了晚上虽然回来一次,但与家事不相关的,却是将钱筒里的钱倒了。少主母几乎天天暗地里哭,吴老爹遇见的时候,总劝她不要过于伤心,少主人一定是这几年走混沌运,命里带的,也没有法子,什么时候运气转了就好了。其实他心里时常盘算,少主人究竟什么时候才交好运呢?

    少主母的儿子却一天长得好似一天,两颊微微红,两手臂同嫩藕一样,非常活泼爱笑。吴老爹更是爱他,几乎成天将他抱在怀里。就是平常少主人给他气受,甚至辱骂他,他见了他的小少爷这闷气便烟一般地消散了。

    有时候他还这样地想:再过几年,少主人转了运,好好地兴家立业。小少爷也渐渐长大了,叫他念书识字,他这样的聪敏,自然就成了出色的人物了。老天再叫我多活几岁,能够看见小少爷受人家尊敬,受人家夸奖,然后死了去,见了主人和主母,他老两口一定很欢喜的。也许主人会笑着说:“老吴到底是有用,难为他带了儿孙都成人了。”

    自从少主人不在家以后,他天天抱了小少爷坐在柜台里面,替少主人支持生意,入款都被少主人掠去赌博,因之也无法添置货物,门面渐渐地艰窘,也渐渐地冷落起来。

    之后,少主母说她有些首饰,想私自变卖了,在生意上添补,吴老爹听了,想了一想,叹了口气,惨然地说:“好罢,那么今晚上就办妥,明天好买油。”

    第三天一个暴风雨的晚间,好久没有回家的少主人忽然回来了。吴老爹一见非常的惊异,因为少主人完全变了相貌了。少主人的脸色好像一张白纸,两眼深陷,下颏瘦削,再也看不出来以前肥红的面庞了。头上戴一破斗笠,披了一件破小袄,下面赤着脚,裤子提在膝盖上,他从也没有梦想到他的少主人居然有了这样的模样。

    少主人一进屋,将斗笠放在门口,很疲乏地坐在一个矮椅上,看看屋里,什么也没有问。少顷,哑声地说:“我还没弄到饭吃呢。”

    这时候吴老爹站在灯的旁边,忽然听少主人这样地说,全身顿时发抖。没吃饭就是了,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话头呢,这分明是街上行乞的口吻。

    “我已经将房子卖了。就是这,还不够还账,明日还要将家具卖掉。我的女人同孩子,我叫他们回娘家过活去。跟着我,我也没有法子。不过……”少主人的声音有些呜咽了,“不过,吴老爹我对不住你,我没有好处给你,反累你老人家受罪!家业丢了,我倒不在乎。只是吴老爹你,我真有些良心不安!”少主人哭了,再也说不下去了。吴老爹也放声哭了。少主母早已晕了。

    “少主人将来怎样呢?”吴老爹哭着问。

    “我么?”少主人已经忍住了眼泪,“我要当兵去!你不要太伤心了,我就要走,他们在那里等着我分账!”说了,戴上了斗笠,开了门匆匆地走了。

    当晚吴老爹迷离地倒在床上,心中空洞,并不觉得如何的悲伤。不过思想异常纷乱,使他不能安静。他知道了他平常的一切的梦,现在是完全破碎了,而且破碎得了无痕迹。他悔恨,他不该信任命运,命运所给予的希望,直是扯谎和欺骗,结果是这样的惨报。

    他不愿再活下去了,生是这样无聊和空虚。转而既要是当下死去,岂不是使活着的人,更难忍受吗?还是活着罢,为着那尚活着的人,为着那尚有未尽的忧苦和劳瘁!

    第二天清早晨,镇北首,大路上,有一个老人戴着破斗笠,穿着草鞋,背了小小的包袱,独自在春雨纷纷的大路上缓缓地走着。

    从这老人迎面走过的三四个穿蓑衣的少年工人,这里面忽然有一个叫着说:“这不是十字街油盐店的吴老爹么?这老头背着包被上哪里去呢?”

    吴老爹好像没有听着后面有人招呼他,仍旧在大路上缓缓地走着。痴立在路旁的这一阵少年,于是都目送着这老人向那不可知的地方走去。

    一九二六年七月十九日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吴老爹在羊镇生活了几十年,离开还没几年就被羊镇的人彻底忘掉了,这足以看出羊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 B . 吴老爹守护的是一家油盐店,老主人对他很好,他也很关心少主人一家,但是他最终选择了放弃油盐店。 C . 少主人开始是听吴老爹的话的,但吴老爹的话总是那么几句,少主人就不再听了,而且有时还训斥他。 D . 少主人最后一次回家显得很匆忙,交代了家里的事情后就离开了,他逃离了这个家,不愿再担负起家庭的责任。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篇描写吴老爹少年时的状况和老主人对待他的态度,展现出吴老爹的悲惨境遇和老主人对他的关爱,为后文吴老爹的做法奠定了情感基础。 B . 小说通过老主人和少主人对待油盐店的态度和做法的对比,表现了社会的变化给人们心灵带来变化的本质,也侧面表明少主人、吴老爹的悲剧是时代悲剧。 C . 面对小少爷时,吴老爹能忘记生活中的烦恼,原因除了小少爷长相喜人、充满童趣外,更重要的是吴老爹在小少爷的身上播种了希望。 D . 小说结尾处用路旁的少年“痴立”“目送”等神态描写来衬托吴老爹的形象,让读者更能深切体会吴老爹此时的孤独寂寞,为文章营造出悲凉的氛围。
    3. (3) 文中画横线处是如何展现少主人“落魄”特征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台静农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鲁迅语),书写乡村悲惨的故事,形成自己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请结合小说《吴老爹》简要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
  • 3. (2023高二上·双鸭山月考)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文本一:

    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饥馑之切吾身,是以仆也。”

    遂解左骖赎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至舍,弗谢而入。久之,越石父怒而请 , 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屈乎不知己,而申乎知己,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屈身之理。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固不如在缧绁之中请鬻于世。”晏子于是入为上客。

    景公使国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戄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文本二:

    太史公曰: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固不如在缧绁之中/请鬻于世 B . 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固不如在缧绁之中/请鬻于世 C . 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固不如在缧绁之中/请鬻于世 D . 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固不如在缧绁之中/请鬻于世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以为仆也”与“由也为之”(《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为”含义不相同。 B . “越石父怒而请绝”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相同。 C .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与“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延”字含义相同。 D . “汝当死罪三也”与“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苏武传》)两句中的“当”字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晏子前往晋国,在沼泽中解救出越石父,替他赎身,然而越石父不但不感谢,反而要求绝交,晏子感到很惊讶。 B . 越石父认为君子不会因对别人有功就轻视别人,也不会因别人对自己有功就自己贬低自己,可见其孤傲不屈的性格。 C . 文章选取晏子以奴隶为知己和智救养马人两件事,写其知人谦逊,体恤下人,表现了齐国名相晏婴的风范和品质。 D . 文本二中司马迁对晏子成礼而去、犯颜直谏的品行,表达了自己的倾慕之情,寄寓了无限的感慨。
    4. (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解左骖赎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②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

    5. (5) 所爱之马暴死,景公大怒。晏子是如何劝谏齐景公的,请简要分析。
  • 4. (2023高二上·双鸭山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

    【注】①泥滑滑:鸟鸣声。②青衿:学子的服装。③白璧招:以白璧招聘。④鸡翘:鸾旗车的俗称,指天子仪仗中载有鸾旗的前导车。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借景抒情,后四句叙事抒情,全诗脉络清晰分明。 B . 首联“断芦”“落枫”“过午”点出送别的时间,“渡口”点明送别的地点。 C . 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泥滑滑”“马萧萧”渲染出了离别的氛围。 D . 颈联写与项判官的交情以及项判官的为人,尾联是临别赠言,全诗感情真挚。
    2. (2) 从诗中可以看出项判官是一位怎样的官员?作者对他有着怎样的祝愿?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5. (2023高二上·双鸭山月考) 情景默写

    名句默写。

    1. (1) 贾谊的《过秦论》中揭示秦王朝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2. (2) 贾谊的《过秦论》中最能体现秦始皇守天下时防范之严的句子是:
    3. (3) 贾谊的《过秦论》中表现陈涉起义的巨大影响力,写农民起义的星星之火顷刻间燃成燎原之势的名句是:
    4. (4) 《五代史伶官传序》在引《尚书》中的话作答时,作者顺势从中引申出“”的道理。
    5. (5)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论述由盛而衰的史实后,连用两个设问句:“?”既引人深思,又寓结论于疑问之中。
三、语言文字运用
  • 6. (2023高二上·双鸭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短短10分钟,被骗430万元”“换脸冒充当红女星带货,赚得盆满钵溢”……这种“换脸”和拟声的骗术,让人①____。如此种种,无不说明换脸术的滥用已经对公共利益构成威胁。

    整治AI换脸,当用“法”打败“魔法”。这个法,是方法、办法的法。除了“不听不信不转账”,最关键的是优化“打法”,升级高招,用更有效的方法“破防”。“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面对骗子的新招数,我们的反诈术、防骗方法更要优化,并做好宣传普及,构筑反诈防骗的全民阵线。这个法,也是法规、法律的法。用法律监督,依法行事。而且,随着制度设计更精准,相关立法更健全,AI换脸空间将越来越逼仄。

    AI换脸术滥用,也促使大家思考一个深层次问题。新技术不断面世,带给了人们便利,但可能被②____之徒非法利用。人们固然不能因噎废食,但也不能忽略它的双刃剑效应。如果缺乏应有规束,AI换脸则可能打开潘多拉魔盒。因势利导,使其趋利避害,这是我们要全力做到的。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义终将压倒邪恶,而对骗子的新招数,我们的反诈术、防骗方法更要优化,并做好宣传普及,大家一起反诈防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 7. (2023高二上·双鸭山月考)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喜爱

    天下之士   致:招致,招引

    B . 惠文、武、昭襄故业      蒙:继承

    追亡逐     北:败逃的军队

    C .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数十伶人之      困:困乏

    D . 于九国之师也      抗:抵抗

    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全,整个

  • 8. (2023高二上·双鸭山月考)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下集响应   ②以天下之民   ③以黔首   ④匈奴七百余里   ⑤嬴粮而从   ⑥外连衡而诸侯

    ⑦序八州而同列    ⑧会盟而谋秦   ⑨一夫呼,乱者四应

    A . ①⑤/④⑥⑦/②③⑧⑨ B . ①⑤⑥⑨/④⑦/②③⑧ C . ①⑤⑧⑨/④⑥⑦/②③ D . ①⑤⑨/④⑥⑦/②③⑧
  • 9. (2023高二上·双鸭山月考) 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B .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C .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D . 崤函之固,自若也
  • 10. (2023高二上·双鸭山月考) 下面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①岂伶人也哉    独:仅仅 ②及凯旋而纳之    凯旋:取得胜利 ③尔其无忘父之志   尔、其、乃:都是第二人称代词 ④抑其成败之迹(推究) ⑤逸豫可以亡身(安乐)     ⑥下沾襟(流泪)

    A . ①②④ B . ①⑤⑥ C . ①④⑤ D . ②⑤⑥
  • 11. 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 .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C . 且陛下春秋 D . 皆为陛下所成就
四、材料作文
  • 12. (2023高二上·双鸭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人是在他人的目光中生活的,人无法认识自己,只能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人必须与他人共同生活,因此人一生都是在他人的评价中生活的。

    ——萨特

    材料二:每一个人首先是,并且实际上确实是寄居在自身的皮囊里的,而不是活在他人的见解之中。

    ——叔本华

    以上材料富含人生哲理,步入高二的你,对此有何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