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3-13 浏览次数: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八上·香洲月考) “……檄谕英国领事义律查缴烟土,驱逐獭,呈出烟土二万馀箱,亲莅验收,焚於海滨,四十馀日始尽。”该场景描述的是( )
    A . 林则徐亲赴虎门销烟 B . 邓世昌黄海海战殉国 C . 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D . 义和团取得廊坊大捷
  • 2. (2023八上·香洲月考) “战争的失败,决定了中国社会走上一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这场战争( )
    A . 使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B . 致使沙俄割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 . 宣告了中国洋务运动破产 D . 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3. (2023八上·香洲月考) “在上海及其附近的松江、太仓一带,丰工纺织业素称发达,但随着上海的开埠,外国棉纱棉布的源源输入,这里的手工纺织业受到沉重的打击。”这一现象的出现可以印证( )
    A . 西方科学技术不断引入 B . 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C . 上海等地地理位置优越 D . 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4. (2023八上·香洲月考) “清工朝的声威一遇到……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与上文表述相对应的侵华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5. (2023八上·香洲月考) 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 )
    A . 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 . 自强求宫初显成 C . 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 .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 6. “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这些“沉重的震撼”推动了( )
    A . 洋务派掀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B . 群众性反帝组织的广泛建立 C . 西方列强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D . 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 7. (2023八上·广州期中)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南京条约》并未结束中国人和欧洲人之间的摩擦,为增加贸易量,欧洲人想要更多的让步,因此,1856年再次爆发战争就毫不奇怪了。斯塔夫里阿诺斯强调的是( )
    A .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B . 鸦片战争的影响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 8. 现代一些学者质疑“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个传统观点,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真正开端。这是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
    A .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彻底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C . 中国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 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迈开第一步
  • 9. (2023八上·香洲月考) 1858 年,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记录了英国人蒙哥马利 ·马丁的陈述: “我曾问过上 海道台,促进我们对华贸易的最好办法是什么”,道台回答说“别再向我们运送那么多鸦片, 我们就能够买你们的产品” 。道台的话反映了( )
    A . 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B . 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 C . 鸦片贸易的危害性 D . 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
  • 10. (2023八上·香洲月考) 这是洪仁为洪秀全提供的治国方略,全篇构划了一幅具有太平天国特色的英美式基督教国家的社会治理蓝图。这使得太平天国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历史面相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治国方略”是( )
    A . 《天朝田亩制》 B . 《变法通议》 C . 《警示钟》 D . 《资政新篇》
  • 11. (2023八上·香洲月考) 19世纪中期,在广东地区流传着“百姓怕官、官怕洋鬼、洋鬼怕百姓”的民谣。该民谣的反映的社会问题是( )
    A . 各种矛盾的交织 B . 清朝统治的崩溃 C . 自然经济的瓦解 D . 革命思想的传播
  • 12. (2023八上·防城期中) “作为一场企图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纵横十数年之后失败了。但它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大海波潮,潮来潮去之后,许多东西都会改变旧日模样。”此历史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B . 三元里人民抗英 C . 太平天国运动 D . 义和团运动
  • 13. (2024八上·永年期末) 有一首歌谣唱道:“不是说天上的星星多么?比不上太平军的战士多啊!不是说天地的恩情厚么?比不上呼王(即洪秀全)的恩情厚啊!”该“呼王”领导的军队( )
    A . 主要由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 B . 在西征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 C . 被外国人率领的洋枪队镇压 D .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武器落后
  • 14. (2023八上·香洲月考) “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烟焰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中( )
    A . 进行了南京大屠杀 B . 成立了中华民国 C . 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D . 进行了北伐和西征
  • 15. (2023八上·香洲月考) 李鸿章开展洋务活动的部分清单,反映出洋务运动促成了( )

    A . 清朝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 B . 列强停止对中国资本输出 C . 中国企业实力超过外资企业 D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16. (2023八上·香洲月考) 李鸿章在呈递给清廷的奏折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基于这一认识,洋务派( )
    A . 筹建新式海军 B . 开办军事工业 C . 兴办民用企业 D . 创办新式学堂
  • 17. (2023八上·常德期中) 如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为挽救国家颓势而进行的一场现代化的探索运动。这场运动追求的目标是( )

    A . 自强求富 B . 变法图强 C . 民主共和 D . 实业救国
  • 18. (2023八上·香洲月考) 《申报》曾登载一时事评论:“知我中国南、北洋水师兵舰不少于日人,枪械不逊于日人……加以叶、聂两军门所统陆勇去岁辽阳之捷,所向无前,使与日人从事疆场,正不知鹿死谁手?”这一评论最有可能出现于( )
    A . 19 世纪 40 年代 B . 19 世纪 60年代 C . 19世纪90年代 D . 20 世纪 30 年代
  • 19. (2023八上·香洲月考) 中日双方对 1894 年 7月 25 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7 点 45 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战史》称:“7 点 52 分,彼我相距约 3000 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
    A .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 .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 .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 .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 20. (2023八上·香洲月考) 下面是清政府各年财政收支盈余图。图中信息能够反映出( )

    单位:万两银了

     

    A . 清政府的财政盈余逐年增加 B . 《马关条约》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扎 C . 晚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D . 近代前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加深
  • 21. (2023八上·香洲月考) 1899年,日本驻华公使照会总理衙门,要求清政府不得将福建割让或租借给其他国家在日本的威逼下,清政府妥协屈服并发表声明:“福建省内及沿海一带均属中国要地,(除日本外)无论何国,中国断不让与或租给,"这一声明发表的背景是( )
    A . 太平天国控制长江沿岸城镇 B . 中国被迫五口通商 C .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 . 英法发动侵华战争
  • 22. (2023八上·香洲月考)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记载,1871-—1880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刊印译书98种235册,译成未印者45种140余册;这些译书绝大多数是西方自然科学书籍,对当时的知识界,尤其是后来的维新变法骨干人物产生了启发和影响。据此可知,这些“西书”的翻译出版( )
    A . 开启了传播西方自然科学之门 B . 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军事文化侵略 C . 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演变 D . 直接使维新变法被提上议事日程
  • 23. (2023八上·香洲月考) 1898年,严复翻译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结合中国的时政分析,出版了《天演论》。该书宣传“物竞天择”的生物进化理论,将进化论的范围扩展到社会演变。严复旨在( )
    A . 阐述技术革新的迫切性 B . 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C . 鼓吹民主共和的必要性 D . 强调民主科学的进步性
  • 24. (2023八上·香洲月考) 康有为和他的主要支持者梁启超对于西方的认识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的观察,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浮于表面。据此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 . 维新派白身经验不足 B . 保守派强烈反对 C . 改革的社会基础薄弱 D . 维新派措施失当
  • 25. (2023八上·广州期中) “戊戌变法实开中国近代改革之先河,冲击封建桎梏,解放思想,刷新风气,启示后人,功不可没。”材料意在强调戊戌变法( )
    A . 缓解了民族危机 B . 是全面的社会变革 C . 促进了思想解放 D .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26. (2023八上·香洲月考) 某人评论道:“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出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出万难,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白立之一日也。”此人评论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戊戌变法
  • 27. (2023八上·香洲月考) 据估计,京津等地的团民多达四五十万人,主要包括农民、小手工业主、筑路工人,甚至还有妇女组织。这表明义和团具有( )
    A . 广泛群众性 B . 强烈革命性 C . 思想落后性 D . 盲目排外性
  • 28. (2023八上·香洲月考) 河北省档案馆珍藏着一幅《诸国钦差驻扎中国全权大臣之布告》,《布告》中有“清政府惩治拳匪祸首、使馆驻军、拆除大沽炮台”等要求。该《布告》发布的时代背景是(   )
    A . 英国炮舰打开国门 B . 百日维新宣告失败 C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D .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 29. (2023八上·萍乡期中) 下图是1901年英国《PUNCH》杂志上登载的一幅名为《甜蜜而忧伤的离别》的漫画。漫画中李鸿章对着手拿借据的英、法、俄、日、德等国的侵略者说:“拿着你们的借据走吧!”该漫画表明( )

    A .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借款 B . 八国联军因没能瓜分中国而“忧伤” C . 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 D . 李鸿章为解决了中外纠纷而“甜蜜”
  • 30. (2023八上·香洲月考) 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准确的是( )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C . 西方列强瓜分狂潮与中国人民反抗 D . 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1 小题 14 分,第 32 小题 14 分,第33 小题12分,共40分。
  • 31. (2023八上·香洲月考) 通信的发展与维护,深刻影响着政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期间,清朝的军情传递依靠快马。广州将领从发出军报,到接收皇帝指示,时间最短需要一个月,皇帝的指示抵达时,对作战往往已毫无用处。甚至有主将利用距离远、时间长的缺陷谎报军情,加剧了皇帝在各地军报中“剿”“抚”不定,战和不决的状况,使清政府极为被动。

    材料二    清朝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李鸿章被派往日本谈判。但是,他作为清朝全权代表,对谈判所列条款并不能做主,需将会谈内容用电报传回清朝,光绪皇帝再用电报批复指示。日本截获电报并破译了电文,掌握了中方谈判底线,使本可讨价还价的地方再无协商的可能。双方最终签署了对中国危害极大的《马关条约》。

    材料三    义和团在席卷华北的过程中,“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肆破坏洋人的象征物。结果在北京战事吃紧之际,朝廷想向东南督抚传达皇帝旨意,只得先快马传到山东袁世凯处,再由袁世凯用电报转发给李鸿章等人。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通信对鸦片战争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折射出清朝政治制度存在哪些弊端? 电报有没有帮助到清政府的谈判?请说明理由。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朝廷要向地方传达皇帝旨意为何如此曲折?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义和团运动。
  • 32. (2023八上·香洲月考) 半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半部广东人的历史。”自鸦片战争以来,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不约而同地与“广东”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广东为泰西入中国之道,濠镜(澳门)一区,自明代已为互市之地。自香港隶属于英,白人之足迹益繁,故广东言西学最早,其民习与西人游,故不恶之,亦不畏之,故中国各部之中,其国民之性质,有独立不羁气象者,惟广东人为最。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 (1) 根据材料一,任选一处历史遗迹,说明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任选两位历史名人为其撰写简介。(要求:从姓名、籍贯、主要事迹或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列举两种了解和认识历史名人的途径。

      示例:林则徐:福建省侯官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3. (3) 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得出“半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半部广东人的历史”这一结论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 33. (2023八上·香洲月考) 中国是怎样进入近代的,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近代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主线,在五四之后其刚萌生为一个学科时就有不同观点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发展主线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中英两国互赠的礼物的特点。
    2. (2) 读材料二,请围绕材料中“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主线”,提炼一个观点,根据近代前期的相关史实,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论文。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鲜明,史论结合、时序清晰,字数不超出格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