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四)

更新时间:2023-12-21 浏览次数:7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3八上·顺德月考)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段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    )
    A .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B .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 . 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 .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 2. (2023八上·顺德月考)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该漫画主要反映了(    )

    A . 清朝阶级矛盾尖锐 B . 中国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 C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 . 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
  • 3. (2023八上·常德期中) 如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为挽救国家颓势而进行的一场现代化的探索运动。这场运动追求的目标是( )

    A . 自强求富 B . 变法图强 C . 民主共和 D . 实业救国
  • 4. (2023八上·香洲月考) “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烟焰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中( )
    A . 进行了南京大屠杀 B . 成立了中华民国 C . 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D . 进行了北伐和西征
  • 5. (2023八上·云浮月考) 《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富要收归国库;《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
    A . 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 B . 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C .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 D . 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 6. (2024八上·太湖期末) 1912年2月12日,在颁发的《清帝退位诏书》中写道:“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诏书中提到的“民军起事”产生的重大意义在于( )
    A . 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B . 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 . 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7. (2023八上·吴江期中) 辛亥革命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时代意识。上述材料表明辛亥革命( )
    A .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 . 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 . 根除了国民封建思想 D . 实现了民族独立的梦想
  • 8. (2023八上·吴中期中) “宋案”发生后,孙中山等终于认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举起了反袁的旗帜。7月,李烈钧正式宣布江西独立,电告讨袁,南方革命党人纷纷响应,与政府军展开作战。9月,南京失守,持续两个月的革命失败,孙中山、黄兴等被迫再次流亡日本。这次“革命”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国民党的力量太涣散 B . 帝国主义支持政府军 C . 袁世凯纠结重兵围剿 D . 领导人战斗意志不强
  • 9. (2023八上·吴江期中)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此段材料反映哪个历史事件( )
    A . 萍浏醴起义 B . 安庆起义 C . 广西起义 D . 黄花岗起义
  • 10. (2024八上·天水期末) 1920年,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推动下,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并创办刊物《机器工人》,用通俗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这反映了( )
    A . 中国共产党斗争策略转变 B . 全国工人运动进入第一次高潮 C . 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D .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 11. (2023·徐州) 如图揭示了( )

    A . 五四运动的背景 B .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C . 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D .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
  • 12. (2023八上·姑苏期中) 以下两组统计数据可用于研究( )

    A . 洋务企业的发展 B .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 C . 辛亥革命的背景 D .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 13.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毛泽东旨在说明五四运动后( )
    A . 民族资产阶级拥护民主革命 B . 中国革命任务发生根本性转变 C .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 .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人新阶段
  • 14.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中共三大

    标志着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B

    八七会议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

    遵义会议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古田会议

    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的开始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1927—1937年的十年间,中国共产党为探索革命道路进行了不懈努力。以下属于该时期的重要成果的有( )

    ①创建了人民军队 
    ②确立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③开辟了井冈山道路 
    ④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6. 为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某同学设计、制作了关于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展阶段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的年代尺,其中填写在空白处的关键词最合适的是( )

    A . 焕然一新 B . 星星之火 C . 中流砥柱 D . 危在且夕
  • 17.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渐渐诞生。"这里的“统一”是指( )
    A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 . 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 C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 .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 18. “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这首军歌应当属于( )
    A .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B .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C .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D .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 19. (2023八下·长沙期末) 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的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写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中国人高兴的原因是( ) 
    A . 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B . 毛泽东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 C . 和平建国曙光初现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 20. 毛泽东于1949年创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这首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最大意义在于( )
    A . 标志着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B .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C .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 .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3八上·吴中期中)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英输华货物总值表 (1837﹣1846年)

    年代

    1837﹣1839年​

    1845年​

    1846年​

    英输华货物总值​

    年均不到100万英镑​

    约179万英镑​

    约239万英镑​

    ​材料三:“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

    材料四:恩格斯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1. (1) 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2) 请你辨析表格中的材料,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绅士”指谁?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战争中?
    4. (4) 恩格斯所说的是哪一国家?它从中国夺走了多少土地?
  • 22. (2023八上·文登期中) 近代中国饱受外来欺凌,但先进的中国人从未沉沦,他们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救亡图存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惠,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

     ——雷颐《取静集》

    材料二:甲午战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唯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 ——马勇《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

    1.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师夷长技的主张”得以实施是在什么运动中?材料中“为生存计”说明这一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例举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例。
    2. (2) 材料二中“甲午战败”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的影响是什么?
    3. (3)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逐渐病入膏肓,为挽救危难,不少“名医”寻找济世良方,展开一场“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的救治行动,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结合所学,说出下列一场场救治行动各指什么运动?①自我疗伤: 洋务运动  

      ②温药慢治:③猛药重治:④思想疗法:

  • 23. 中国人的“近代化探索”,在历史发展中,遭遇了各种挫折,却依然在艰难中前行。

    材料一 请阅读下列图片并回答问题: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一部分人,这部分人对西方的社会制度、文化有很深的了解,后来他们发动了中国近代史上非常著名的变法运动---戊戌变法。

    材料三 著名作家孙贵重编写的《共和之父孙中山》详实的描绘了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一生中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 清晰地勾勒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 (1) 这些企业是在什么运动中创办的?请说出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2. (2) 材料中的“一部分人”指的是哪一派别的人?戊戌变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 (3) 回顾所学知识,请说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 (4) 请说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什么?
    5. (5) 在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探索中经历的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有“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材料二 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出了生动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间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材料三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材料四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材料五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项目

    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拥有军队

    约430万人

    约127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少数火炮

    拥有人口

    约3.39亿

    约1.36亿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材料六  1949年8月,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1. (1) “挖蒋根”是指什么?该事件有何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思考为什么选择大别山作为战略进攻的地点。
    3. (3) “三个战役”分别指哪些战役?毛泽东为什么说“值得”?.
    4. (4) 材料四反映了哪一战役?“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什么?.
    5. (5) 依据材料五、六说出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