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成都市中考《道德与法治》曾经考过“重建社会信任需要正能量”,现在“诚信”主题再次回归,所选材料首先回顾了多年来党和国家对诫信建设的重视,接下来围绕着国家对于诚信建设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展开,主线清晰,并且选取了新的角度——保护个人隐私,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可谓是新瓶装旧酒,既有熟悉之感,又有新鲜之意。这体现了社会对诚信的高度关注。
① ?通俗地讲,“诚”就是不自欺,“信”就是不欺人。
② ,从古到今,就有很多关于诚信的箴言代代相传,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人无信不立”等。
诚信不仅可以使人留住尊严,③ ,可以让人行得坚实、无愧于心。反之,缺失诚信的人,只能永远屈辱地活着,永远得不到他人的推崇,永远都不会④ 。由此可见,诚信对于人生尤为重要。
诚信,是初春天空的朝霞,光芒万丈。
1 ,, 。
2 ,, 。
A.本书记录斯诺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客观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B.在本书中,刻画了众多革命者形象,但并未介绍“红色中国”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C.本书的意义在于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并做出客观评价。
游月陂
程颢①
月陂②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③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④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⑤何足计⑥ , 但逢佳节约重陪”。
【注释】①程颗:(1032—1085),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府(今河南洛阳),生于湖北黄陂。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②月陂(bei):月形的池塘。③中天:耸入云中。④樽:古代盛酒的器具。⑤无端:没有头绪。⑥计:算计、计较。⑦重陪:再来陪赏。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争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盖竹柏影也。
影子。
D . 庭院中如果(有)积水就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一起横在水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轼请曰:“轼若为滂① , 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二年,殿试中乙科。
徙②知徐州。河决③曹村,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④ , 吾侪⑤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注释】①滂:范滂,字孟博,东汉人,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②徙:调任。③决:决口,洪水冲开堤岸。④涂潦(lioo):泥水。⑤吾侪(chái):我们。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成都糖画
①“穿过童年的青石板,有个糖画摊,竹签串起那一串甜,甜甜的童年跑到街对面,抿一抿嘴,岁月已走远……”一首锦江区文化馆原创歌曲《成都糖画》唱出了成都人和糖画的不解之缘。
②糖画,又叫“糖饼儿”,民间有传说称糖画源于唐朝的四川,且与梓州射洪人陈子昂有关,但缺乏相关文献佐证。另有一说是进入清代以后,随着大规模的移民入川,糖画才和其他民俗技艺一起从外乡传入四川。
③作为民间传统艺术的糖画,在其创作过程中,艺人端坐于糖画摊前,执勺在手,经过短暂构思,飞快地将勺中的糖液挥洒在光洁如镜的大理石板上。凝固的糖液形成神奇的图画,类似于国画中的白描和西洋画中的速写,又有中国民间剪纸的神奇韵味。其中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戏剧人物……皆晶莹别透,栩栩如生。待新鲜的糖画凝固后,艺人用一根竹签把它粘合提拿起来,就完成了一幅作品。这样的作品既可观赏又可食用,融物质与精神文化享受于一体。
④2008年,国务院公布了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糖画作为民间美术名列其中。然而,和其他一些非遗项目面临的问题相似,成都糖画也面临着较大的困难。A糖画艺术和实物保存难。在第四届成都国际非遗节上,糖画协会20多位艺人用900多斤新型糖浆创作出的15幅精巧秀丽的艺术品,也仅能保存三四个月不变质。B糖画原料、制作工艺和摆摊设点、走街串巷的营销方式和过去百姓的生活最为贴近,已成为传统文化和百姓传统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但为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生活的需要,糖画无论在原材料、制作工具、展示方式、包装方式、宣传和营销方式等方面都需要创新和改变。C优秀传承人后继乏人。因为做糖画前期投入的学习成本高,回报小,很多人只将其作为副业,有空时就去摆摆摊,没空了就歇业,年轻人更愿意选择其他工作,很难把糖画作为主业。
⑤尽管如此,糖画触手可及的美好,以及蕴含着的形态万千的中国元素,都仍然具有无穷魅力。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①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②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城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他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的。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似的。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的吊出两根玉著,他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溃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③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上午的课全是用英语讲授,下午的课全是国语讲授。上午的课很严,三日一问,五日一考,不用功便被淘汰,下午的课稀松,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每到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学生们便不踊跃,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表。有时候逗先生开玩笑。国文先生呢,大部分都是年高有德的,不是榜眼,就是探花,再不就是举人。他们授课不过是奉行故事,乐得敷敷衍衍。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
④有一天,老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地进了课堂。这一堂是作文,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当然照例要吸溜一下鼻涕,就在这吸溜之际,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辨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⑤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他的怒骂。
⑥但是从这一次起,老先生算是认识我了。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⑦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提高了不少。
⑧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介绍作者,而且介绍得很亲切,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已经理会到原文意义的一半了。
⑨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地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说:“你拿了去细细地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⑩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偶尔和同学们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原文有删改)
①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的吊出两根玉著,他用手背一抹。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②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在科文学中,我们随着鲁迅认识了没有民族偏见、认真严谨的藤野先生;随着朱德见到了他勤劳、朴实、慈爱的母亲……他们就如黑夜里的星光,带给鲁迅和朱德慰藉和希望,指引着人生的方向。关注你身边的真人真事,抒发真感情,以“你是我的星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