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1-04 浏览次数:20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 1. (2023九上·通道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走进苏州园林,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木,及深邃的文化背景,绝对是诱发你灵感的好地方。尽管人工雕(zhuó)的痕迹较浓,缺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那种截然不同、有着天壤之别纯属自然的异域景观,但苏州绝对是不寂寞的。她的变迁,她的历史,她的古往今来的历史人物,她的具有旅游价值的景点等等,正是她的永恒的媚力所在,无时无刻不攒动着关注她的人们的心,被她所诱,被她所惑,为她而叹。在我眼里,小家壁玉般的苏州虽不及大家闺秀般的杭州来得气派,也缺乏像上海那样的大手笔,但从文化底(yùn)来讲,苏州是有底气的。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雕zhuó         ②底yùn

    2. (2) 找出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3. (3) 把上文中的画线句改为肯定句式。
  • 2. (2023九上·通道期中)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园春(qìn) 莽(máng)妖(ráo) 腰(zhé) B . 哑(sī) 汹(yǒng)舟(ná) 烂(fǔ) C . 婷(pīng) 鲜(yán)冕(guàn) 喃(ní) D . (rùn) 红(yùn)忧(qi) 摇(yì)
  • 3. (2023九上·通道期中)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龙湾游船项目是第一个佛山夜间水上观光旅游项目。(把“佛山”放在“第一个”前面) B .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方面,中国始终是贡献者、参与者、引领者。(“贡献者”与“参与者”互换位置) C . 在备战中考的过程中,同学们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切忌不要打疲劳战。(删掉“切忌”或“不要”) D . 长期吃外卖快餐的人容易生病,主要是因为油盐摄入过度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在“容易”前加上“之所以”)
  • 4. (2023九上·通道期中)  下列语句的复句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 )
    A . 这种风气蔓廷开来,我们的人民事业将是十分危险的。(因果复句) B . 与其我们被困难吓倒,不如我们把困难搬掉。(并列复句) C . 尽管山路十分艰险,我们也应该坚持向上攀登。(转折复句) D .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克服眼前的困难。(假设复句)
  • 5. (2023九上·通道期中)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青松傲雪挺拔,它的坚韧让世人____;雄鹰搏击蓝天,它的价值得以完美展现;邓稼先毅然回国,功成“两弹”,他的伟绩____。钟南山耄耋之年,披甲逆行,悬壶济世,他的形象光彩夺目; ____人生的长度无法由人做主,____人生的厚度可以因找准自己的位置而增加。

    A . 惊诧    家喻户晓     虽然     但是 B . 敬仰    家喻户晓     因为     所以 C . 敬仰    举世瞩目     虽然     但是 D . 惊诧    举世瞩目     因为     所以
  • 6. (2023九上·通道期中)  对艾青诗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的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B . 《黎明的通知》以诗人的口吻呼唤人们,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所有的“城市和村庄”做好准备,迎接“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的到来。 C . 《复活的土地》这首诗中,诗人期待我们的民族能够重新奋起,充满战斗的决心。 D . 《烧荒》写于1958年,艾青被垦荒军人高涨的生产热情所感动,在诗中赞扬了人们的热情,抒发了对未来的希望。
  • 7. (2023九上·通道期中)  小雅读到一句话:“风可以吹起一张纸片,却吹不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服从。”由此,她联想到刚读完的两部作品:《水浒传》和《简·爱》,觉得它们都包含着作者关于“反叛或归驯”的思考,你认为呢?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作品内容就这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林冲(《水浒传》) 简·爱(《简·爱》)

  • 8. (2023九上·通道期中) 综合性学习。班级开展“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

    【材料一】“自强不息”一词出自《周易》,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

    【材料二】因为儿时的一场疾病,湖南90后女孩江梦南患上了极重度神经性耳聋。但是她没有向命运妥协,而是克服种种困难,考取了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坚强少女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她因此入选了“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古老民族,更是自强不息、朝气蓬勃的青春民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

    1. (1) 仿照示例,写出下表中诗文名句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内涵。

      诗 文 名 句        内涵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不畏艰难,求索不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自信自立,乐观积极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②

    2. (2) 假如【材料二】中的江梦南来到你们学校作了一次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见到她后,请你以班长的身份写出你想说的话。
    3. (3) 请结合学习与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 9. (2023九上·通道期中) 古诗文默写。
    1. (1) 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既展现自己乐观、自信的品格,又表现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2. (2)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用“”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3. (3) 杜甫客居他乡,在《月夜忆舍弟》一诗中写道:“”,他借月亮表达对家人的思念,连月亮也觉得家乡的更亮。
    4. (4) 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一句,以“云”的迷蒙,道出对前路的茫然。
二、阅读与理解。(38分)
  • 10. (2023九上·通道期中)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
    2. (2) 全诗中,诗人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 11. (2023九上·通道期中)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①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注释】①羌酋:羌族部落首领。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是进亦忧 微斯人 既葬

    2.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 或异二者之为 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 吾谁与归 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C . 以母在时方贫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 . 皆能道其名字 虽有至道(《虽有嘉肴》)
    3. (3) (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B .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C .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D .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段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

    5. (5) (甲)(乙)两篇文章都体现了范仲淹远大的政治抱负: (用甲文语句回答);(乙)文体现了范仲淹至孝、 、泛爱、 的品质。
  • 12. (2023九上·通道期中) 阅读下面《沁园春·雪》文段,完成问题。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 (1)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的朗读节奏应是( )
      A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 (2) 文中“惟“与“顿”的词性都是( )
      A . 副词 B . 助词 C . 连词 D . 介词
    3. (3)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几句的描写角度是( )
      A . 实写雪后之景,展现出绚烂多彩的美丽图景。 B . 联想到以往雪后之景,展现美丽的图景。 C . 通过回忆,写过去的雪后之景,展现出美丽的图景 D . 是想象,虚写雪后之景,展现出绚丽的美景。
    4. (4) 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 .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 . 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 . 这首词的上下阙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 13. (2023九上·通道期中)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器成还须久为功

    ①2018年9月19日,故宫博物院南大库的家居馆对外开放,许多参观者第一次欣赏到宫廷紫檀家具的绝美。紫檀虽美,但它“五年一年轮,千年孕一木”,成材实属不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与树人往往类比,因为正像树木成材一样,年轻人成长也需要过程,只有经历了打磨和历练,才能积淀下精华。

    ②反观当下,不少现象不免有些违反常识。如对超速的渴望正涌动成一股潮流。“我报名了翻译速成班,一个月就能拿下口译资格证”“我加了个减肥群,10天极速变苗条”“我刚买了明星快速养成手册,正在琢磨如何一夜成名”……急于工作,急于恋爱,急着看成效,似乎成为唯恐落后于时代节拍的紧箍咒。

    ③其实,神速未必变成神话,拼搏进取的姿态固然可取,但如果心浮气躁占了上风,就难免落入急于求成的窠臼。

    ④对速度的追求应鼓励,但对速成应怀有警惕之心。事物发展自有其规律,人才成长也有其过程,一旦超出科学的界限,所谓的速成只会营造海市蜃楼般的幻影。创业风口光景无限,但若缺乏优质产品,竞争过后只会留下一片狼藉;高薪职业令人羡慕,假如核心能力缺位,终非长久之策。有人向往钢琴演奏的古典优雅,可练习枯燥,每个指法要经过千百次重复方能形成记忆;有人向往芭蕾舞者的风度翩翩,可完美舞姿的背后隐藏着练功中数不胜数的伤痛。由此看来,所谓的短期速成钢琴特长生无非是商业招数,轻信这些并不会等来奇迹发生。

    ⑤速成背后,是偷懒、投机心态在作祟。从自身角度出发,心不能沉、气不能静,浮于表面不下苦功夫,想钻空子不坐冷板凳,都会导致自我管理缺失缺位,信心发生动摇。现代社会选择自然是更多样了,实现选择的资源也更为丰富,从这个角度讲,所谓速成有一定市场。但看树知人,但凡能速成的恐怕很难让你优势独具。目光游移、辗转腾挪倒不如一门深入、攀登高峰。

    ⑥“10年法则”认为,每个领域的大师都需要10年左右的勤学苦练;“1万小时定律”指出,从平凡到超凡的跨越,需要经历一万个小时的稳扎稳打。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少年时被称为“天才琴童”,但“左手要长在琴上,右手的血脉要流入弓里”又需要怎样的艰苦付出?

    ⑦器成还须久为功,卓越从来都不是速成的,持之以恒才是关键。季美林先生曾描述他在北大种莲的经历,几颗莲子经过两年扎根池底的力量积蓄,终于在第三年“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并在第四年“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绽放出“红艳耀目的荷花”。

    ⑧愿年轻人都能做一池“季荷”,生生不息,静待花开。

    (邝西曦/文,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16日,有改动)

    1. (1) 从全文看,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2. (2)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请简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 (4) 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三、作文。(50分)
  • 14. (2023九上·通道期中) 写作

    成长路上,我们不断迎接挑战,努力完成各式各样的作品。这些作品或有形或无形,都是我们成长的印迹,也许其中就有自己心中最好的作品,也许最好的作品还在追寻的路上。

    上述文字给你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以“最好的作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