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

更新时间:2024-09-27 浏览次数: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2023七上·温州月考)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 .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B . 加满液体 C . 测圆柱体底面直径 D . 测液体体积
  • 2. (2023七上·温州月考) 中学生小应做出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 大拇指指甲宽度为1.1毫米 B . 一只鞋底的面积为180平方厘米 C . 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20立方分米 D . 让人感觉舒服的洗澡水水温接近90℃
  • 3. (2023七上·温州月考)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 .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B .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 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D . 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 4. (2023七上·温州月考) 图为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草履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的藻类植物 B . 草履虫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C . 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 D . 草履虫属于高等生物,它的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 5. (2023七上·温州月考) 下列物态变化的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B . 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熔化 C .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D . 水的沸点会低于或高于100℃
  • 6. (2023七上·温州月考) 西湖莼菜羹被列为杭州名菜。莼菜是一种水生植物,叶片呈椭圆形,色暗绿,夏季抽生茎开暗红色小花,能结果,内有卵形种子,果实有果皮包被,据此推断莼菜属于(    )
    A . 藻类植物 B . 被子植物 C . 裸子植物 D . 蕨类植物
  • 7. (2023七上·温州月考) 如图是某同学建立的生物分类图,其中①~④各代表一种生物,下列各组生物中不能用该图来分类的是(      )

    A . ①酵母菌、②银杏、③葫芦藓、④水绵 B . ①变形虫、②水杉、③大豆、④衣藻 C . ①扬子鳄、②油松、③肾蕨、④海带 D . ①草履虫、②侧柏、③墙藓、④紫菜
  • 8. (2023七上·温州月考) 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花气袭人知骤暖”——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 B . “下雪不冷化雪冷”——雪融化时要吸收热量 C .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 .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9. (2023七上·温州月考) 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①点燃酒精灯,酒精燃烧;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③再过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则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 ①中酒精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 . ②中蜡烛熔化属于化学变化 C . ②③的现象能说明所有金属部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 D . ①③中的现象体现出物质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
  • 10. (2023七上·温州月考) 杭州四季美不胜收,临平山绿道边的月见草绽放,蝴蝶轻舞,还能看到戴胜等鸟类。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 图示生物①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等组成 B . 图示生物①和②的区别在于有无生命,②和③的区别在于有无脊柱 C . 图示生物①②③都具有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 D . 图示生物①②③的结构层次均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
  • 11. (2023七上·温州月考) 我们常常借助“模拟实验”开展研究。下列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      )

    A . 甲:用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探究地球形状 B . 乙:用橡皮泥一分为二探究细胞分裂的特点 C . 丁用空气和二氧化氮的扩散实验探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 丙用芝麻和黄豆混合实验探究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 12. (2023七上·温州月考) 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钱拉过去,如图乙所示。下列选项中的实验,其原理与上述实验一致的是(      )

    A . 酒精与水混合 B . 铅柱粘合 C . 红墨水分散到水中
  • 13. (2023七上·温州月考) 冷水泡苋菜水仍清澈,热水泡苋菜就能得到红色汤。如图表示热水温度与汤变红程度的关联。控制色素进出细胞的结构和它能耐受的最高温度分别是(      )

    A . 细胞膜70℃ B . 细胞膜60℃ C . 细胞壁70℃ D . 细胞壁60℃
  • 14. (2023七上·温州月考) 一架天平的称量范围是200g,有四位同学用这架天平测质量约为150g的物体,测量的结果为145g,他们加减砝码的步骤不同,其中正确的是(数值表示加砝码的质量,“↓”表示放入砝码,“↑”表示拿掉砝码,砖码盒中有100g一个,50g一个,20g二个,10g一个,5g一个)(      )
    A . 100g↓、20g↓、20g↓、5g↓ B . 100g↓、50g↓↑、20g↓、20g↓、5g↓ C . 100g↓、50g↓↑、20g↓、10g↓、5g↓ D . 50g↓、100g↓、50g↑、20g↓、20g↓、5g↓
  • 15. (2023七上·温州月考) 用图像能简洁直观地表达出物质的特性,下列对图像反映的物质特性描述错误的是(      )

    A . a物质是非晶体,b物质是晶体 B . 该物质的凝固点是T℃ C . a物质的比热大于b物质的比热 D . a物质的密度大于b物质的密度
  • 16. (2023七上·温州月考)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实验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放大镜观察碾碎的蔗糖

    看到白色小颗粒

    分子体积很小

    B

    将黄豆和芝麻分别倒入量筒并反复摇晃

    总体积小于黄豆与芝麻的体积之和

    分子间有间隙

    C

    点燃镁条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

    凡是发光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

    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

    烧怀内壁出现小水珠

    蜡烛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 . A B . B C . C D . D
  • 17. (2023七上·温州月考) 为了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对同种物质密度的影响”,小应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0℃时,冰块的密度比水大 B . 当0℃时,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质量变小 C . 当水从0℃上升到4℃的过程中,其密度逐渐增大 D . 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会随状态而发生改变
  • 18. (2023七上·温州月考) 江、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两个“凝成”所指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
    A . 汽化  升华 B . 液化  凝华 C . 凝固  凝华 D . 升华  熔化
  • 19. (2023七上·台州月考) 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因为健康人的骨髓中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可不断产生各种新的血细胞(如图),该过程经历了细胞的(      )

    A . 生长 B . 分裂 C . 分化 D . 包括ABC
  • 20. (2023七上·温州月考) 在研究物质密度时,小应对某种固体的密度和体积的关系作出如图实线所示的图像。有关该图像说法如下:①该固体的密度为2.0X103kg/m3;②图中所围S的面积表示相应体积该固体的质量;③该固体的密度不随体积的增大而变化;④当该固体的体积为3cm3时,它的质量为2g。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 21. (2023七上·温州月考) 2021年7月1日,中国邮政银行发行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

    1. (1) 如图所示,小文测得邮票的长度为厘米。
    2. (2) 小文想用累积法测一枚邮票的厚度,于是他将多邮票加后进行测量,4次记录的数据分别为2.81cm、2.80cm、2.75cm、2.82cm,则这叠邮票的厚度为厘米。
    3. (3) 哈尔滨市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城市,冬天的温度经常达到-20℃左右当地某居民在秋冬两季看到温度计上某两次的示数如图甲、乙,其中图乙的读数是,温度计是根据原理制成的。
  • 22. (2023七上·温州月考) 俗话说“一天一苹果,疾病远离我”,苹果口感好而且养丰富,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0.15(填单位),将苹果放在纸箱里,在外就能闻到果的香味,这说明
  • 23. (2023七上·温州月考) 某一农场内的动植物有葡萄、甘蔗、牛蛙、羊、鱼、蚱蜢。用甘蔗叶喂羊,羊粪作为植物的肥料。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1. (1) 小科将牛蛙、羊、鱼、蚱蜢四种动物进行分类,他把牛蛙、羊、鱼分为一类,蚱蜢分为另一类。他的分类依据是。羊的生殖和哺育特点是
    2. (2) 甘蔗中榨出的糖分主要来自于细胞结构的中。
  • 24. (2023七上·温州月考) 皮肤是人体的保护屏障,它有许多功能。
    1. (1) 表皮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紧密。表皮主要起保护身体、防止细菌入侵的作用,它是由组织构成的。
    2. (2) 当人的手触摸到高温物体,会很快缩回来,这个过程中人体内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是组织。
    3. (3) 某同学在参加百米赛跑时不慎摔倒,擦破了皮肤,流了些血,并感到有点疼痛。当皮肤流血的时候,说明已经伤到部位(填“真皮”或“皮”)。
    4. (4) 通过以上阅读,你认为“皮肤”应属于哪一个结构层次?
  • 25. (2023七上·温州月考) 如图所示为部分种子植物的分类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与茄亲关系最远的植物是
    2. (2) 小金认为图中出现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科”,这个说法是(填“正确”或“错误”)的。
    3. (3) 紫菜不会在这张图上出现,原因是
  • 26. (2023七上·温州月考) 请回答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问题:
    1. (1) 下图中几个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标号)。

    2. (2) 如果要把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向移动;
    3. (3) 你的显微镜只有四个镜头(右上图),想在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4. (4) 因口腔上皮细胞的透明度较高,观察时应将视野调,方法是
  • 27. (2023七上·温州月考) 小应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他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 (1) 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分钟。
    2. (2) 从图像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盐水的凝固点为℃。实验验证了小应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了(填“高”或“低”)。
    4. (4) 实验中小发现水凝固时间较长,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他一种缩短盐水凝固时间的方法:
    5. (5) 如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 28. (2023七上·温州月考)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除了在北京中国科学技术馆(116°E、39°N)设置主会场外,同时在广西南宁(108°E、22°N)、四川汶川、香港和澳门设置分会场。航天员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多个有趣的实验,如图所示。

    1. (1) 对于身处主会场的小金来说,南宁分会场的小胡位于他的方向。
    2. (2) 心肌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少了(填细胞结构)。
    3. (3) 泡腾片遇水发生反应,生成并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状如沸腾。泡腾片的这种性质属于(“物理”或“化学”)性质。
  • 29. (2023七上·温州月考) 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

    ⑴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杯中;

    ⑵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加热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⑶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分别达到42℃,甲、乙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Q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温度/℃

    10

    18

    26

    34

    42

    ⑷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 30. (2023七上·温州月考) 小应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水沸腾”的实验。

    1. (1) 他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下表数据可知,本实验中水沸腾的温度是℃。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99

    2. (2) 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关系如图乙中a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选填“b”,“c”或“d”)。
    3. (3) 学以致用:在日常煮鸡蛋时,有以下两种方法可供选择。

      方法一:水烧开后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

      方法二: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大家都认为“方法二”比“方法一”更合理,理由是

三、实验探(共32分)
  • 31. (2023七上·温州月考) 无色无味的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它的比热大,所以生活中有许多用途,如冬天给小孩喂牛奶前,人们经常会把冷牛奶放在大保温杯的热水中加热(如图所示)。

    1. (1) 请写出水的一条物理性质
    2. (2) 牛奶温度升高是由于保温杯内热水向其传递了
    3. (3) 根据图乙上E、F,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是
  • 32. (2023七上·温州月考) 为了探究“赤霉素对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响”,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生长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测量高度后,置于按科学标准配制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及光照等条件下培养;②每天用清水配制的赤霉素溶液喷洒植株;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发现平均高度增加了。

    实验结论: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的作用。

    1. (1)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信度不高,因为甲没有设置。请你帮助设计实验:

      ①取与甲同学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与实验组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

    2. (2) 如果20天后,出现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赤莓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实验结论。
  • 33. (2023七上·温州月考) 大鲵,俗称娃娃鱼,它是与恐龙同时代的古老物种,有“水中活化石”之称,在我国的野生数量急剧减少。资料显示:大鲵在野生环境下15年左右才能成熟,可达几十公斤,爬行缓慢,容易被捕捞。如果受到噪声刺激,它的受精卵就无法正常发育。

    我国一个科研团队想要探究哪种养殖模式有利于大鲵的繁殖。他们选择:数量相等、大小相似(重量约2.5千克)、性别为1:1的大鲵作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三种不同养殖模式,测试大鲵的生长及繁殖效果等,获得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分析数据回答问题:

    组别

    养殖模式

    性别

    数量(尾)

    均重(千克/尾)

    产卵(精)率

    孵化率

    A

    工厂化养殖

    5

    2.5

    60%

    27.37%

    5

    2.72

    80%

    B

    仿生态养殖

    5

    2.66

    100%

    58.17%

    5

    2.76

    80%

    C

    原生态养殖

    5

    2.58

    75%

    56.16%

    5

    2.68

    50%

    1. (1) 分析表格,你认为实验团队是通过比较判断繁殖效果好坏。
    2. (2) 本实验的变量是,对照组是
    3. (3) 根实验分得出的结论:
  • 34. (2023七上·温州月考) 同学们有当过“管长吗?不知道会不会好奇样管里的红色液体(如图所示)是什么?某科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红色液体叫核酸保存液。为了测核酸保存液的密度,该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如图所示的探究活动。

     

    1. (1) [探究准备]为了测量核酸保存液的质量,小科同学通过平衡螺母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如图所示),该过程中的错误操作是。小科纠正错误后继续探究。
    2. (2) [探究过程]①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用量筒量取适量核酸保存液,记录其体积V;

      ③将量筒中的核酸保存液全部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核酸保存液的总质量m2.

      [探究结果]核酸保存液的密度是
    3. (3) [探究反思]小科同学认为采用该方法测量得到的核酸保存液的密度会(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 (4) [评价交流]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小科同学建议先将步骤③改成“将量筒中的部分核酸保存液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核酸保存液的总质量”,并记录。再通过相关数据得到更加准确的密度。
      [探究总结]兴趣小组采纳小科同学的建议完成核酸保存液的密度测定。
四、解答题(共12分)
  • 35. (2023七上·温州月考) “乌鸦喝水”的战事大家很熟悉。
    1. (1) 乌鸦是常见的鸟类。小应观察了包括乌鸦在内的五种动物,设计制作了如下的二歧分类检索表去分辨,其中乌鸦对应的是。(填数字序号即可)

      ①R        ②S        ③P        ④Q        ⑤M

    2. (2) 一只容积为3X10-4m3、质量m0=0.5kg的瓶子里装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的小石块(该石块不吸水)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块相同的小石块后,水面升到瓶口,求:石块的密度。
  • 36. (2023七上·温州月考) 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小金在长白山游玩的时候,捡到了一种能够浮在水上的石头,被称为浮石,如图所示。小金对该石头非常感兴趣,对它展开了如下探究:

    1. (1) 小金通过观察发现,浮石有气孔,他想该中有动植物化石,请你对该猜想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 (2) 用天平测浮石的质量:小金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后续测量步骤均正确且移动了游码,则测得的浮石的质量与实际值相比,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改进后重新测得浮石的质量为12.5克。
    3. (3) 用量筒测量整块浮石的体积:小金在浮石的外面包裹一层薄薄的保鲜膜,再用细棒将

      浮石压入水面以下,测得浮石的体为15厘米(保鲜与细棒的体积忽略不计)。浮石的外面包裹保鲜膜的目的是

    4. (4) 若该浮石固体部分的密度为2.5克/厘米3 , 请计算这块浮石中气孔的体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