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派 | 主张(部分) |
儒家 | 以仁爱思想使社会和谐,以德治理念使人民诚服。 |
墨家 | 以兼爱和自律为手段,推进社会治理。 |
道家 | 反对统治者不必要、不适当的作为以及过多的指令与干涉。 |
法家 | 以制度和法律为手段来稳定社会秩序。 |
姓名 | 和帝 | 殇帝 | 安帝 | 顺帝 | 冲帝 | 质帝 | 桓帝 | 灵帝 | 少帝 |
即位年龄 | 10 | 1 | 13 | 11 | 2 | 8 | 15 | 12 | 17 |
在位时间 | 18年 | 半年 | 19年 | 20年 | 半年 | 1年 | 22年 | 23年 | 半年 |
寿命 | 27 | 2 | 32 | 30 | 3 | 9 | 36 | 34 | 18 |
材料一:孔子在政治上虽然不得意,但在学术和教育上则有更伟大之成就,更深远之影响。中国此后全部学术史,即以孔子及其所创之思想为主要骨干。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第2版)》
材料二:春秋战国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政治上,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富国强兵,纷纷招贤纳士;经济上,铁器牛耕使用并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上,原来被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社会的动荡不安,秩序的深刻变动,使得过去的知识和思想不再拥有权威性,知识分子开始深刻思索社会问题,各自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了诸子论道、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自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教师用书
材料一:商鞅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进行变法,从经济上和政治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强化了秦国的统治力量。公元前340年,商鞅大破魏军,迫使魏国交还部分秦国过去被掠夺的西河地,一步步发展壮大。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三卷》
材料二:秦统一前,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秦的统一,标志中国进入了“大一统”的政治时代,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秦朝是第一个也是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统一的时代。
——摘编自许斌主编《中国历史教学设计与指导》
意义。
汉武帝大事纪
公元前141年 | 汉武帝刘彻即位。 |
公元前138年 | 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
公元前136年 | 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
公元前133年 | 汉匈关系破裂,西汉开始大规模攻打匈奴。 |
公元前127年 | 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实力。 |
公元前123年 | 大破匈奴,但因连年出击匈奴,府库空竭,武帝令百姓买爵赎罪,出售武功爵。 |
公元前119年 | 盐铁官营,恢复算缗钱,打击商人势力。 |
公元前113年 |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
公元前106年 | 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每州部设刺史一人,监察地方。 |
公元前104年 | 营造建章宫,因大宛国拒绝献汗血宝马,令李广利伐大宛。 |
公元前99年 | 作“沉命法”,规定凡二千石以下至小吏察捕不力皆处死刑。 |
公元前89年 | 求仙东莱不成,追悔已往之过,后悔征伐,下令禁止酷刑,减轻赋税,鼓励农民努力耕种,养马免徭,自此不再用兵。 |
请选择上述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围绕“汉武帝的功与过”,结合所学自行拟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