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交通技术革新②交通运输网络化③先进的管理④高效的工业生产
①与欧洲本土物流企业合作②在欧洲建仓库③在欧洲建工厂④在欧洲大量建设机场
①人口规模②产业发展③建城历史④生态环境
材料二如下图所示,我国北方地区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白色地膜覆盖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的水热条件,提高土壤肥力。在同等覆盖面积下,地膜越薄,使用成本越低。但超薄地膜老化快、易破碎、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会危害作物根系发育,阻碍土壤水分运移,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材料一过去,乌鲁木齐与塔城之间并无直通铁路相连,彼此的运输往来主要通过航空或公路实现。2019年5月30日,克塔铁路开通运营,东起克拉玛依,西至塔城,与国家一级口岸巴克图口岸相连,可通往中亚乃至欧洲;向东可直达乌鲁木齐,经过新疆东部,内蒙古额济纳、包头等区域。塔城市结束了不通火车历史,融入了新疆铁路网。克塔铁路运营后,不仅方便当地群众出行,也为疆内外旅客前往塔城地区观光、旅游、经商等提供便利。
材料二克塔铁路经过著名的“魔鬼风区”,该风区多大风,尤其是冬季的偏东风,常形成强大的风吹雪(是指风挟带雪粒运行的天气现象)。风吹雪不利于积雪形成,但严重威胁当地的交通安全。当时在克塔铁路“魔鬼风区”段规划了南、北两个方案(图1),但最终选择了北方案。图2示意南、北方案AB段冬季强风风速分布和12月累计积雪天数对比。
为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以色列政府从2001年开始推行海水淡化计划,鼓励企业实行“电水联产”模式,即企业在建设海水淡化厂时,兴建以地中海丰富的天然气为能源的发电厂,且并入国家电网(由进口煤炭发电支撑,成本较高)。目前地中海沿岸地区已建成5家这样的海水淡化厂,每年生产的淡水相当于全国淡水用量的1/3,且被统一纳入国家供水网络优先利用。以色列政府于2022年启动淡化水反注太巴列湖工程,打造淡水“蓄水库”,以缓解最大水源地太巴列湖水位迅速下降的状况。下图示意以色列地中海沿岸地区海水淡化厂及供水网络的分布。
目前我国果蔬和薯类从田间到餐桌的损耗率高达15%~25%,每年损失近2亿吨,主要发生在农产品出村的“最先一公里”内。我国A电商企业近年来持续投入资金与技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打造农产品产地仓(在农产品产地就近建设的农产品集运加工中心)和冷链物流为一体的“最先一公里”数字化仓配体系,实现果品90秒钟变为商品,48小时内从田间直抵餐桌。下图示意A公司五大数字化产地仓及其辐射范围。其中西安的产地仓已成为西北五省区(陕、甘、青、宁、新)中农产品数字化集运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