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问题]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①:CO;猜想②:CO2;猜想③:CO和CO2
从定性观察角度判断
从定量计算角度判断
用电子天平测定表格中的四个数据:
反应前的质量 | 反应后的质量 | |
A(试管+固体) | m1 | m2 |
B+C(广口瓶+溶液) | m3 | m4 |
操作序号 | 操作内容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① | 分别向1、2、3号试管中加入2mL1%的淀粉溶液;向4、5、6号试管中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 | |||
② | 两两混合、充分摇匀 | 1号4号 | 2号和5号 | 3号和6号 |
③ | 加碘液后摇匀 | 1滴 | 1滴 | 1滴 |
④ | 水浴保温处理5分钟 | 0℃ | 37℃ | 70℃ |
⑤ | 观察并记录现象 |
请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
实验1:在直杠杆水平平衡时(如图甲所示)进行实验记录多组数据得出:F1×s1=F2×s2(注:s1和s2分别表示支点O到F1和F2的作用点的距离)。在直杠杆倾斜平衡时(如图乙所示)进行实验,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该结论适用于所有平衡时的杠杆吗?
实验2:科学研究小组用一侧弯曲的杠杆进行如图丙所示的实验,移动钩码,改变钩码数量,记录数据如表,分析表格数据发现上述结论并不成立,但发现一个新的等量关系,即: ▲
实验次数 | F1/N | s1/cm | F2/N | s2/cm | l2/cm |
1 | 1.0 | 10.0 | 0.5 | 21.3 | 20.1 |
2 | 1.5 | 20.0 | 1.0 | 31.7 | 29.8 |
3 | 2.0 | 30.0 | 2.5 | 25.5 | 24.0 |
s和l(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这两个量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哪个量才是有价值的呢?研究小组的同学观察到:支点到F1的作用点的距离(s1)与支点到的作用线的距离(l1)是相等的。研究小组的同学又进行了实验。
实验3:
①移动钩码,使杠杆倾斜或匀速转动并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②记录F1、s1、I1和F2、s2、I2。
③ ▲ , 多次记录杠杆处于平衡时的F1、s1、I1和F2、s2、I2。
④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弯杠杆的平衡条件。
最后,通过科学思维,得出所有杠杆的平衡条件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利用此平衡条件可以解释许多杠杆应用,如用图1方式提升物体比用图2方式省力。请回答
电动机额定功率 | 20千瓦 | 电池类型 | 磷酸铁锂电池 |
能耗 | 12千瓦时/百公里 | 电池质量 | 200千克 |
最高时速 | 120千米/时 | 单位质量电池所包含的能量 | 0.2千瓦时/千克 |
草系鱼缸中的植物利用水中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6CO2+12H2OC6H12O6+6O2+6H2O),为其中的鱼类提供氧气。但水环境是一个二氧化碳相对匮乏的环境,某项目小组为鱼缸设计了二氧化碳和氧气补给器,下表为产品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 优秀 | 合格 | 待改进 |
指标 | 反应安全,气体能直接排出且可控制气流速度。 | 反应安全,气体能直接排出,但不可控制气流速度。 | 气体无法排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
小组讨论时小科选择方案乙(图乙),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项目设计:如图所示为设计的电路图,其中L1、L2为完全相同的两个电磁铁,压敏电阻R1的阻值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可感知水量;热敏电阻R2的阻值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可感知水温。一开始开关S闭合,水加热后,开关S会自动断开,且不会自动闭合。水温到达至设定温度,电路进入恒温状态。
项目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