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莫高窟安然步入下一个千年
①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较完整、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美的佛教艺术遗存。然而,窟内西壁上几尊面貌已模糊的塑像,又昭示着另一段悲恸彻骨的历史。
②明清之际,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嘉峪关外繁盛难续,莫高窟几乎被人遗忘。1900年,道士王圆箓偶然在此发现了藏经洞,包括公元4到11世纪期间形成的大量古代文献和艺术品。然而,奇珍亮相,遭遇的却是疯狂劫掠——
③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从王道士手中低价买走29箱奇珍;一年后,法国人伯希和掠走6400多件经卷写本。此后,日、俄、美等国“探险家”闻风而至,将数万件珍宝几乎掳掠一空……1924年,美国人兰登•华尔纳用化学溶剂把壁画粘到纱布上,整块整块剥下运走……数十年间,莫高窟遭受巨大劫难。著名学者陈寅恪悲愤地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④新中国成立后,敦煌文物保护迎来了春天。1950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扩建为敦煌研究院。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一代又一代“莫高窟人”坚守大漠,誓与时间“掰手腕”,赢下这场“守护战”!
⑤为了赢下这场“守护战”,今天的敦煌文物保护,正在现代科技加持下尽速推进。
⑥先用软毛笔除尘,再将黏合剂用针管一滴滴点于壁上,在第55窟的二层脚手架上,壁画修复师黄伟正弓着身子,屏气凝神为一幅宋代壁画“治病”。这幅壁画的局部产生了鳞片状的起甲病害,若不修复,颜料层将有脱落风险。再如“酥碱”,壁画后的泥层酥松粉化,就像人患了骨质疏松……
⑦要“祛病健体”,先得找准“病根”。研究人员模仿古法制作壁画模拟试块,摸清了画中盐分吸附水分的物理过程;为抗击风沙磨蚀,先后尝试化学固沙、围栏防沙和滴灌技术生物固沙;为探索“疗法”,设计80余种壁画脱盐材料配方,自主研发气压注射器……经年努力,成套古代壁画保护关键技术得以建立,修复了数千平方米壁画,也促成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出台。
⑧如何实现敦煌石窟的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20世纪80年代末,时任敦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樊锦诗首次提出了“数字敦煌”构想。
⑨首先制定数字化方案。对数字化洞窟进行内容、相关资料调查,测量和计算壁画面积、尺寸、空间距离,记录洞窟现状,并指导数字化工程实施。
⑩同时需要进行图像采集,铺设轨道,设计灯光,色彩管理,利用自主研发反光箱对采集对象进行正摄影像散点拍摄,并在采集过程中实时检查图像质量。75DPI分辨率可以满足对于文物的基本资料存储,但若实现数字化需要达到300DPI。
⑪对图像进行数据采集后要对图像进行加工。工作人员对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设置,然后对图像进行加工处理形成以单个壁画为单位的融合图像,最后通过获取到的洞窟三维点云数据生成的强度影像图,利用定位与纠正得到形变在毫米级别的高精度图像。
⑫最后是数据存储,将采集原始图像、图像处理过程文件和最终文件按照档案存储要求存储在服务器制定位置,并将数据验证贯穿始末,保证数据档案完整性。截至目前,敦煌研究院已形成海量数字化资源,相当于为莫高窟创造了一个虚拟的“孪生世界”。
⑬“过去30多年,我们每年都会对壁画重点部位进行拍照比对,令人欣喜的是,壁画变化非常小,几乎看不出来。”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笑容笃定,“相信有了新的保护技术,有了越来越好的保存环境,莫高窟一定能青春永在,安然步入下一个千年……”
富春山不着急
①富春江上,舟行,慢慢。人在上面,什么都不用想,心甘情愿被眼前的山色催眠,渐渐入梦。梦里的富春山,有人进来,有诗文进来,有画进来,它们跟山水交融,自然也都是慢慢的。
②富春山,从来都不着急。
③那是南朝,骈文大家吴均从富阳到桐庐,行船在富春江上,看着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风景,发出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很松软的山,没有北方山脉的凌厉,它们高低都有度,有平缓柔和的曲线。水也是安静的,急流猛浪也有,但终究会归于平和,映出山色、云朵和树的姿态。想来吴均那个年代,这一带人的踪迹应该更少,林木茂密,于是会有“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的感觉。这葱郁的、带着寒气的树丛中,人只是过客,主角是鸟,是蝉,是猿。万物有灵而自在。那些被世俗价值驱动一心向上的人,那些不甘人后拼命向前的人,那些一腔热血在现实中屡屡碰壁的人,那些因怀才不遇而委屈不平的人,眼睛一落到富春山上,就都安静下来。
④那是元代,富春江畔行来一个道士模样的老头,他是黄公望。正是因为他,富春山成了后世人念念不忘的名字。一幅《富春山居图》,在黄公望之后,在多少人手中辗转,经历了多少波折。然而在这幅画卷呈现的山水本身面前,那些传奇和故事就都慢慢淡去,留下的,是画家那份难再复刻的从容。
⑤黄公望也是不着急的。在画《富春山居图》的时候,他已经七十八岁。在这之前,他读书、做官,遭遇过牢狱之灾,游历过名山大川。走到富春江这一带,眼睛再也挪不开,兴之所至,就提起笔,开始画。一画便是三四年。其间,黄公望大多数时间并未画画,而是游荡于富春江的山水间,对着山石草木,整日整月地发呆。据说富春山中有块石头叫“雨淋岩”,就是黄公望不顾风雨发呆的地方。初稿既成,又是三四年,他画完了《富春山居图》,也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了一个悠长圆满的句号。
⑥小时候听家里老人讲,有的人一辈子的成就,可能就体现在一首诗、一篇文章上。这是《富春山居图》如此动人的原因:它和黄公望是一体的。那些在山中发呆的时间,那些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走过的地方,全化作画上这温润淡远的笔墨。
⑦黄公望晚年称自己为“大痴”。真正的大艺术家,都有份痴气。他在自己的另一幅画上题:“书此以记岁月云。”极平淡的一句,却敌过千钧之力。是啊,画作完成之后,要感谢的只有时间,那些不着急的、发“痴”的时间。
⑧又是几百年过去了。富春山已经成为人人向往的景点。人们慕名而来,想在行船中见到《富春山居图》中的画景,想在黄公望的“小洞天”感触画家的气脉,想让清流宛转的富春江抚平自己的焦虑。大家怀着巨大的期待而来,却在真实的风景前感到困惑和失望:黄公望画的真是眼前这些山吗?为什么我觉得这景没有那么美?面对这些失望和疑问,富春山从来不解释。这是快节奏的年代,人们怀着明确的目标而来,即便身处山水中,也难得心安。像黄公望那样一块石头都能看几个月的人,太少了。那又解释什么呢?
⑨后来,是富春山的一个游客回答了这个问题:黄公望画的,不是眼前的山水,而是心中的理想。这个人叫王柳云,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女人,因为“清洁工画家”的身份而被媒体报道。她最喜欢的画家是黄公望,最喜欢的画就是《富春山居图》。白天,她是写字楼里的清洁工;晚上和休息日,她是画家,在颜料和画布里创造自己的世界。她说,在遇到绘画之前,她在生活中一直被贬低、被斥责。直到后来,她发现,在画画的时候,她可以把这些糟糕的过往全部抛开,心里想的只是山坡的颜色,花瓣的形状,人物的姿态。这些想法很难被周围人理解,但在那个更加宽广的艺术世界里,黄公望好像一直在鼓励着她。王柳云也去了富春山,虽然没有找到画中风景,却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属地。
⑩这是富春山,是“自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是黄公望的雨淋岩,也是王柳云的心之所往。那些真正有热爱、有耐心的人,无所谓时间和年龄,无所谓财富和境遇,即使不在富春江畔,也能在心里为自己创造出一所静谧永恒的“富春山居”。
(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这周学道虽也请了几个看文章的相公,却自心里想道:“我在这里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当权,须要把卷子都要细细看过,不可听着幕客,屈了真才。”主意定了,到广州上了任。次日,行香挂牌。先考了两场生员。三场是南海、番禺两县童生。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齐楚的,䍀缕破烂的。落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去。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金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数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周学道道:“这也未必尽然。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细看。”范进磕头下去了。
那时天色尚早,并无童生交卷。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一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又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正要再看看,却有一个童生来交卷。因取过笔来,在卷子尾上点了一点,做个记认。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胡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过来,填了第二十名。将各卷汇齐,带了进去。发出案来,范进是第一。谒见那日,着实赞扬了一回。点到二十名,魏好古上去,又勉励了几句“用心举业,休学杂览”的话,鼓吹送了出去。
不屑一顾————
金城北楼①
(唐)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 , 体道③犹思塞上翁④。
为问边庭更⑤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③体道:体悟道理。④塞上翁:《塞翁失马》中的边塞老头。⑤更:经历。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许浑,字仲晦,润州丹阳人,圉师①之后也。大和六年李珪榜进士② , 为当涂、太平二县令。少苦学劳心,有清羸之疾,至是以伏枕免③。久之,起为润州司马。大中三年,拜监察御史,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尝分司朱方④ , 买田筑室,后抱病退居丁卯涧桥村舍,暇日缀录所作,因以名集。
浑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故为格调豪丽,犹强弩初张,牙浅弦急。至今慕者极多,家家自谓得骊龙⑤之照夜也。早岁尝游天台,朗诵孙绰古赋,傲然有思归之想。志存不朽,再三信宿⑥ , 彷徨不能去。以王事不果 , 有负初心。后昼梦登山,有宫阙凌虚,问,曰:“此昆仑也。”少顷远见数人方饮招浑就坐暮而罢。一佳人出笺求诗,未成,梦破。后吟曰:“晓人瑶台露气清,庭中惟见许飞琼⑦。尘心未断俗缘在,十里下山空月明。”他日复梦至山中,佳人曰:“子何题余姓名于人间?”遂改为“天风吹下步虚声”,曰:“善矣。”浑才思翩翩,仙子所爱,梦寐求之,一至于此。昔子建赋《洛神》,人以徒闻虚语,以是谓迂诞不信矣。未几遂卒。有诗二卷,今传。
——《唐才子传•卷七》
【注释】①圉师:即许圉师,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进士出身,博学多才,曾官至左相。②李珪榜进士:科举考试以状元命名榜单,表明当年殿试状元是李珪。③以伏枕免:伏枕,指伏卧在枕上,后多指因病弱、年老而长久卧床;免,指自免,即辞官。④朱方:地名,治所在今江苏省丹徒县东南。⑤骊龙:古籍载骊龙“颔下有珠”,散发夜光。⑥信宿:连住两夜。⑦许飞琼: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
少顷远见数人方饮招浑就坐暮而罢
昔子建赋《洛神》,人以徒闻虚语,以是谓迂诞不信矣。
细节是读者与小说之间的纽带。小说用细节唤起读者的经验,读者以自己的经验去感受细节。①好的细节也一定是对生活进行过高纯度____的,不仅真实还要精彩,超越普通读者的经验,____出深潜于生活表象下的真相。
②《红楼梦》中有太多令人拍岸叫绝的精彩细节,有的是语气神态,有的是眼神动作,寥寥数语却意味深长、耐人品咂。鲁迅的小说也有着很多____的精彩细节,如《故乡》中豆腐西施杨二嫂尖锐张狂的言语和动作表情,闰土那一声恭敬的“老爷”,《祝福》中眼睛“间或一轮”的祥林嫂……好的细节是小说招展的旗帜,让人感动和沉醉,赋予小说____的魅力。
③细节描写的特点在于细[A]细小动作[B]细微表情[C]为塑造具有真实性[D]个性化的人物服务。不仅鲜活的细节增加文本的生动性,而且让小说具有真实感。细节不仅会说话,还会唱歌。细节不仅能真实呈现,还会眉目传情地暗示和召唤。
④外国文学有四大著名吝啬鬼形象,包括夏洛克、葛朗台、泼留希金、阿巴贡。这四个吝啬鬼,虽然共同的特征是吝啬,但我们从不会将其形象混淆,因为他们都是独具个性和特色的吝啬鬼。而这都是通过细节来刻画的。
细节描写的特点在于细[A]细小动作[B]细微表情[C]为塑造具有真实性[D]个性化的人物服务。
不仅鲜活的细节增加文本的生动性,而且让小说具有真实感。
有人在网络问答平台“知乎”上问:“一个人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有人回答:“对生活的预期远大于对生活的了解。”这一回答获得网友的高声附和和赞同。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陷入情绪的深渊,就是因为对生活有过高的预期。
其实,有时候适当降低预期,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与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