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重点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4-12-28 浏览次数:2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 1. (2023九上·江西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少年时代,我们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品尝生活的甘美,也经历着成长的苦和无奈。闰土的少年伙伴“我”,回到故乡,举目所见,皆是一派 ① (xiāo)索、失败、疮痍累累的景象;远去美洲的于勒曾是若瑟夫一家人幻想中的救世主,但当这家人在船上再次遇上于勒时,于勒已经变成一个 ② 的水手,成为家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对象;十来岁的少年杜小康,家庭变故的突如其来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1. (1) 文中加点字“涩”的读音正确的是( )
      A . shāi B . shài C . D . shè
    2. (2) 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3. (3) 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
      A . 江河日下 B . 一蹶不振 C . 命运多舛 D . 穷困潦倒
    4.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十来岁的少年杜小康,家庭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 B . 十来岁的少年杜小康,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 C . 十来岁的杜小康少年,家庭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 D . 杜小康十来岁的少年,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
  • 2. (2023九上·江西期中)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写诗,还要注意节奏,诗歌的节奏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②写诗,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高度凝练的语言营造出丰富的意蕴空间,令人难忘。

    ③诗歌是情感的抒发。

    ④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更多的时候二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⑤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将这种情感分行写出来,就有了诗的模样了;如果再适当融入联想和想象,就有诗的味道了。

    A . ④②①⑤③ B . ⑤④②①③ C . ③②①⑤④ D . ③⑤④②①
  • 3. (2023九上·江西期中) 下列句子中敬辞或谦辞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令尊年过六旬依然亲自下地干农活,作为他的孩子,我感到既自豪又羞愧。 B . 您当年送我的那枚南京雨花石,很漂亮,我一直惠存着,它象征着我们纯洁的友谊。 C . “各奔天涯何处是,唯愿君安好”,我就留步不送您了。 D . 贤弟啊,愚兄想听听你的高见。
二、古代诗文阅读(22分)
  • 4. (2023九上·江西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小重山

    [南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 , 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释】①寒蛩(qióng):深秋的蟋蟀。②千里梦:指赴千里外杀敌报国的梦。③月胧明:月光不明。胧,朦胧。④功名:指驱逐金兵、收复失地、建功立业。⑤旧山:家乡的山。

    1. (1)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片前三句用词人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却被寒蛩惊醒。 B . “旧山松竹老”用“松竹”喻中原父老,他们在金人的统治之下,顽强挺立,渴望早日复国,可如今他们都已老了,暗示了南渡时间之长。 C . “阻归程”表面指道路阻隔、难以归去,实指词人对当权派屈辱求和、阻挠抗金的不满和谴责。 D . 下片抒发词人虽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但仍对抗金事业充满信心的爱国情感。
    2. (2) 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5. (2023九上·江西期中)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范文正公读南都学社,煮粟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小啖之。留守有子居学,归告其父,以公厨室馈,公置之,既而已败矣。留守子曰:“大人闻公清苦,遗以食物而不下筯 , 得非以相浼为罪乎?”公谢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啖此粥也!”站数。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获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 , 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啖:吃。②败:食物腐坏。③筯,通“箸”,筷子。④浼:牵连、牵扯。⑤遽:突然。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书 毕

    2. (2)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啖此粥也!

      ②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3. (3) 结合两段选文,说说你得到了哪些感悟。
  • 6. (2023九上·江西期中)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
    1. (1) 《咸阳城东楼》中暗写唐王朝日薄西山、已处于风雨飘摇中的诗句是:
    2. (2) 李商隐的《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
    3. (3) 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感叹是诗人尝遍辛酸后无可奈何的复杂况味。
    4. (4) 倚东风,
    5. (5) 商旅不行,
    6. (6)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 7. (2023九上·江西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涵养几分静气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这就是“心静”的力量。

    ②“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句句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1. (1) 下面对文中“静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静气是心绪不受浮世所扰,在喧闹中保持静默不说话的习惯。 B . 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举出毛泽东为锻炼意志到喧闹的地方读书的例子,具体清晰地论证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自律的论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C . 静气是临事不惧,处变不惊,气定神闲的从容不迫的气度。 D . 静气是一种“淡泊”的心态,是心无杂念,淡泊浮名,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修养与境界。
    2. (2) 文章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3) 阅读全文,请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涵养静气”。
  • 8. (2023九上·江西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教育报》2021年2月1日讯 为保护学生的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湎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给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通知》强调,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手机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通知》指出,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各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家长应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材料二】

    某社会调查小组在光明中学做了关于“初三学生使用手机的不良影响”的调查统计,其具体数据见图:

    【材料三】

    意大利是欧洲第一个禁止学生上课时使用手机的国家,早在2007年就颁布了一道全国禁令,一旦发现学生在校违规使用手机,校方可对学生处以没收手机或取消期末考试资格等惩罚。2018年7月,法国民议会通过法案,明确规定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学生禁止在校内使用手机,无论是上课时间还是课间休息,甚至有的校外进行的教学活动,都禁止使用手机。

    【材料四】

    某中学张校长认为,要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序稳妥积极推进,防止机械地“一刀切”。禁止学生带手机,可能会让极个别心理特殊的学生无法接受,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所以要采取“堵”和“疏”“管”和“控”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1.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用新闻报道《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出台的原因及要求。 B . 材料二采用列图表的方法说明了光明中学初三学生使用手机对视力影响最大。 C . 材料三表明,法国明确规定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学生,一律禁止在校内外使用手机。 D . 从相关阅读材料可以发现,意大利、法国对学生的手机管理比中国要求更严格。
    2. (2)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就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给学生至少提两条合理建议,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9. (2023九上·江西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残 匾

    赵明宇

    ①吴家诊所位于元城古槐胡同,是吴家的老宅子,青砖灰瓦,低低矮矮。到了阴雨天,瓦垄间长满绿绿的苔藓,墙头上爬着凌霄。院落不大,被一棵树冠如伞的国槐笼罩着,显得格外幽静。

    ②诊所门橱上一块红色大匾,上书四个金色大字:妙手回春。这块匾,是前任县长刘大琨送的。那年,刘大琨的爹得了一种怪病,脑袋不停地摇摆,止不住,去市里大医院也没治好,就把吴子皋请去了。吴子皋亮出一套绝活,点燃酒精灯,取一根银针在酒精灯上烧红,扎病人颈部。那动作快如闪电,眨眼之间,扎了三针,刘大琨老爹不停摇摆的脑袋终于安静下来。刘大琨在一旁看呆了,说吴大夫,真是神医。

    ③吴子皋微微一笑,雕虫小技,不足称道。老爷子是血管痉挛所致,以后多按摩颈部,睡觉平躺,脖子下面枕一个装满黄豆的小袋子即可。

    ④刘大琨身在官场,却喜欢书法,情不自禁地写了一幅字,让人刻在沉船木上,制成匾额,送给吴子象。

    ⑤药香袅袅中,那块匾愈发显得幽古。

    ⑥吴子皋天赋异禀,着装打扮也与众不同,他留长须,穿唐装,端坐在太师椅上,慈眉善目,稳若泰山,一手持着胡须,一手为患者把脉。时而微闭双日,把脉的手指偶尔弹跳几下;时而睁开眼睛,让病人吐舌头,看舌苔,接下来开药方。开药方更是怪,是用毛笔蘸着墨浆,写在一张草纸上,让病人拿着去隔壁的药房抓药。病人禁不住要问,吴大夫,俺得的啥病?吴子皋不抬头,一字一顿声若洪钟地说,我只看症,不看病,你要相信大夫,按时吃我开的药,三五个疗程,自然就会好的。

    ⑦被家人搀扶着来的病人,吃了药再来,不用家人搀着了,枯黄的脸色变得红润。再抓几副中药,回家继续熬着喝,吃饭香甜,睡觉踏实,能在大街上转悠了,不由得面带喜色,见人便说,这个吴大夫,真是有两下子。

    ⑧每天一大早,吴家诊所排满了人,骑车来的,开车来的,蹬三轮来的,等着吴子皋叫号:

    ⑨吴子皋的儿子原本是学医的,名牌医科大学毕业,在县医院做主治医生。有了刘大琨这层关系,就是上了仕途,到县卫生局做副局长。去年,刘大琨荣升副市长,安置吴子皋的儿子到一个重要单位担任局长。儿子比老子有能耐,在新城区买了两套房子,让父亲搬到楼房去住,在街上开个像模像样的诊所。吴子皋拒绝了,说你做你的官,住你的豪宅。我是个大夫,在老宅住习惯了,哪里也不去。再劝,吴子皋就不高兴了,说离开老宅子就丢了魂儿。

    ⑩人丢了魂儿,可不是小事儿。儿子只好依他。

    ⑪吴子皋是个怪人。病人跟他套近乎恭维他心地善良,面目慈祥,定然能长寿。他瞪了病人一眼说,现在,你是我的病人,怎么给我看起病来了?

    ⑫也有请他吃饭的病人家属,说吴大夫,晚上我在元城酒家订了包厢,你给个面子吧。他挥挥手,说几包草药不值一顿饭钱。病人家属心中感激,再来,带了一瓶名酒,或者一条名烟,他便不客气了,阴着脸,嘴里吐出四个字:赶快拿走。

    ⑬那断然拒绝的神色,让病人家属对他敬重有加。

    ⑭日子像流水一样缓缓流淌着,花开花落,秋去冬来。

    ⑮儿子出事了。一开始,家里人瞒着吴子皋,但是时间一长,吴子皋还是察觉出了端倪。

    ⑯这天,吴家诊所大门紧闭,吃了闭门羹的病人在门前叽叽喳喳地小声议论,无奈地猜测一番,摇着脑袋走了。

    ⑰第二天,病人又来。这事儿对于吴子皋来说,实在是打击太大了,大家担心吴子皋想不开。只见诊所大门开着,进了院子,掀开门帘,吴子皋没任何异样,依然端坐在太师椅上,留长须。穿唐装,微闭双目,一手持着胡须,一手为患者把脉。

    ⑱来人排号看病,提着一兜中药出门,还是不放心,禁不住向后扭头,发现那块红底金字的匾,被砍丢半块,只剩下“回春”两个字。

    ⑲那被砍过的痕迹,豁豁牙牙的,露着白茬。

    ⑳病人心里一惊,暗说,这个吴大夫,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减)

    1. (1) 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循古诊疗——②——清廉从医——③

    2. (2) 简析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 (3) 如何理解第⑨段中“离开老宅子就丢了魂儿”的含义?
    4. (4) 品析第⑰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吴子皋没任何异样,依然端坐在太师椅上,留长须。穿唐装,微闭双目,一手持着胡须,一手为患者把脉。

四、名著阅读(10分)
  • 10. (2023九上·江西期中) 下面有关《儒林外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描写的是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 . 《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成功地运用了讽刺艺术,喜剧性与悲剧性高度和谐统一,将生活之丑转化为艺术之美。 C . 王冕是《儒林外史》中一个正面形象,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为同情劳动人民、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 D . 范进是《儒林外史》中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原是穷秀才,为人老实,受人欺侮,中举后能同情百姓,为民请命。
  • 11. (2023九上·江西期中) 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一个复杂而立体的人物形象,他有吝啬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慷慨与不乏人情味的一面。他临死的时候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根手指头的意思是(     )
    A . 灯盆里点了两茎灯草,太费油 B . 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C . 两位舅爷不在跟前,非常挂念 D . 还有两笔银子,未曾吩咐明白
  • 12. (2023九上·江西期中) 有人说,“好好的一个匡超人,一脚踏进儒林便成了畜生”。请分析匡超人的这种变化过程。
五、写作(50分,含卷面书写5分)
  • 13. (2023九上·江西期中) 有诗人曾这样吟咏初生牛犊——

    牛犊初生/生命的华彩流溢/眼眸里/写满对世界的惊奇/对着远方咂嘴/山那边的青草总是更丰美/未缚缰绳/任性的蹄子追风撒欢/不惧虎豹/犄角未长的头颅高高昂起……

    请以“初生牛犊”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⑤全文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