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朋普中学2023-2024学...

更新时间:2024-01-25 浏览次数: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 积累与运用
  •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1-4题。

    春夏秋冬四时转换,每个季节蓄的美自然不同。春天最美的是清晨,小花悄悄地绽放,贪婪地        着甘露,鸟儿早早起床,       地卖弄清脆的喉咙,把人们从梦中叫醒,使人们精神抖擞。夏天最美的是夜晚,不管白天是下了一场       的大雨,还是持续了一整天的燥热,等到夜晚来临,晚风轻拂,在宽敝的庭院中乘凉的人们抬头一望,夜空中的繁星向大地眨着眼睛,瞬间,人们心中便有了落,都沉浸在那片柔和与天真之中。秋天最美的是午后,阳光倾洒下来,全无夏日骄阳的咄逼人,温暖而舒适。澄澈的碧宵如洗过一般,更是让人心旷神怡。冬天最美的是雪飘的时刻,空中的雪花如鹅毛般自由飞舞,一时,整个世界停止了喧闹,就连平时       的街区也安静下来,天地之间仿佛只剩雪花飘落的轻柔,一片静谧通过欣赏四季不同的美,使人们走进自然,体悟自然的生命和灵性,陶冶情操,热爱自然。

    1. (1) 文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贮蓄(chù) B . 着落(zháo) C . 咄咄逼人(duō) D . 一霎(chà)
    2. (2) 文中下划线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抖擞 B . 宽敝 C . 澄澈 D . 静谧
    3. (3) 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吮吸    呼朋引伴   倾盆   人声鼎沸 B . 吸取   花枝招展   淅沥   人迹罕至 C . 吸取   花枝招展   淅沥   人声鼎沸 D . 吮吸   呼朋引伴   倾盆   人迹罕至
    4. (4) 对文中画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成分残缺 B . 不合逻辑 C . 语序不当 D . 句式杂糅
  • 2.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全民阅读率的上升,显然是一件好事。

    ②因此,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

    ③但有必要思考的是:现在提升的到底是整体式阅读还是碎片式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

    ④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

    ⑤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区分,但就我们眼中所见而言,高质量阅读,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A . ②④①③⑤ B . ①③④⑤② C . ②④⑤③① D . ①④⑤③②
  • 3. 名句默写。
    1. (1) 水何澹澹,
    2. (2) 夕阳西下,
    3. (3) ,闻道龙标过五溪。
    4. (4) 正是江南好风景,
    5. (5) 《论语》中阐明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6. (6) 《论语》中告诫我们时光易逝,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二、综合性学习
  • 4. 学习与探究

    班级准备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题。

    1. (1) 新学期、新同学、新气象,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增进了解,尽快地融入集体中,七年级(6)班决定组织一场交流会。为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请你给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语。
    2. (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上网交友的人越来越多,上网交友成为一种时尚,青少年学生更是留恋于网络。对于网络交友的利与弊,人们的看法不一。为此,交流会结束后,七年级(6)班召开了“网络交友的利与弊”辩论会。作为反方的一员,请你反驳正方的观点。

      正方:网上交友倡导“平等、自由”的原则,跳出了世俗的交友观的束缚,拓宽了我们的交际范围。而且在网络上能够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你在心烦时,可以向他倾诉;在现实中不敢说的话,不好意思说的话,在虚幻的网络世界里可以畅所欲言。

      反方:

  • 5. 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实有伟大的神力。

    1. (1) 以上选段节选自鲁迅的《》(作品名称)中的《》(具体篇名),选文中的“她”是
    2. (2) 谈谈选文中的“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 6. 书法临写与鉴赏
    1. (1) 请仔细观察左边的字帖,从中挑选出八个不同的汉字,并用正楷将它们书写在田字格中。

    2. (2) 《曹全碑》属东汉末隶书完全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是现存中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作品之一。其结字匀整,用笔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风致翩翩,美妙多姿,是汉隶秀美风格的代表。下列属于《曹全碑》的是图。

三、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1) 请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你任选角度赏析这一名句。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咏雪》)

    【乙】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①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②家禽。”

    (选自《世说新语·杨氏之子》)

    【注释】①孔君平:孔坦,字君平,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②夫子:对对方的尊称。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未若柳絮风起 因:

      ⑵九岁,甚聪 惠: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⑵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 (3)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B . 甲文“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传为咏雪佳句是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拟人精彩传神。 C . 乙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一句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D . 甲乙两文都运用语言描写,刻画出儿时谢道韫和杨氏之子的聪明。
    4. (4) 我国古代出现过众多聪颖、机智、勇敢、守信的少年,除《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方,你还知道哪些古代杰出少年的故事?(写出两个即可)
  • 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济南之春

    简墨

    ①地气一动,人们就开始常说一句话了:济南春脖子短。

    ②哦,惊蛰了,开始了——是谁,失手打翻了一杯隔夜的茶?某些不明所以的东西到来,白色的烟团包围了四野,各处弥漫着蠢动的腥涩。早晨一睁开眼睛,就见空地上无端多了些湿漉漉的印子,小小地凸起着,像鱼儿吐的小泡泡,这儿一团,那儿一簇——是蚯蚓活动筋骨的痕迹。然后,迎春和连翘不知道谁仿效谁,模样差不多,争着挑出了黄灯笼。然后,很多很多的爱和力量苏醒了,整个大地,寂静中充满响动。

    ③城内城外的小山们就不用说了,积攒了一冬的绿啊,这时说什么也憋不住,一股脑儿全都倾倒在山坡上,没有了疆域。浆果、灌木、蕨类,草木你推我搡,绞出了汁子,连石头也被这绿泡软了,就要兴致勃勃他开出花来。而满城的柳,那是满城的绿啊,如烟似雾,没边没沿地蒸腾、洇染开来。到小阳春,柳絮都飞起来了,柳树的心都飞起来了,它们捉对儿,成球、成团,追逐嬉闹,如同一群白衫少年——它们飞奔在半空里,不肯再回到凡间。这时候,你被柳絮烦恼着,也欢喜着,走在柳絮里,像走在梦里,一切都不真实起来。

    ④就这样,随着雨一次次的返回,大地寒气散尽,变得整个儿香喷喷的,遍地花开。在街上走着,会生出一种小醉的感觉,精力集中不起来,脑子也有点蒙。花都开得发酵了,像给大地吃上了一种什么药。这种日子,在屋子里根本呆不住——你会一整天一整天,泡在户外,舍不得回家。

    ⑤这叫你的眼睛和鼻子也闲不住。因为自从迎春和连翘开了门,花朵们的拜访就从来没断过——黄花朵还真是一种急性子的颜色啊,率领着颜色家族众姊妹,用百米赛的爆发力,一刻也不停地前进。她们的洁净叫人简直想一朵一朵、一瓣一瓣展开,在上面书写诗篇。她们又多有耐力啊,所谓开到荼蘼,也还是向前奔着——春至而梅、而樱、而海棠;春深则桃、则李、则丁香;即便春去,还蜀葵,还茑萝、还蔷薇……花朵开了又开,开了又开,将身体里的呼号都给喊了出去。那些大都有着草字头、木字边姓氏的小号们,一百万一千万支地演奏香气。

    ⑥与香气结伴而来的,是一群群的蜂子和鸟儿——鸟儿用不同的语言对歌,在枝头跳来跳去,从早到晚都能听见它们的歌唱。头角黑黑、遍身黄嫩的蜂子,腿子肥嘟嘟的,金粉闪耀,裙摆被阳光照透。

    ⑦在这个季节的尾巴上,济南大大小小的池塘湖泊里,莲叶平水冒出,小小的叶子,羞涩地抿着嘴唇,打个哈欠就长成了半大小伙儿。他们舒展开来,平铺下身子,躺在水水的软床上,恨天恨地地等待起来。其实,不必着急,到不了小夏天,白腰雨燕低低地掠过水面的时候,他们这些“绿衣人”所盼望的伴侣——“粉衣人”,就来到身边了,垂着眼睛,红着面孔。在花下,人们的说话声也温柔起来;过了恋爱年龄的人,又想恋爱一次。而对着莲微笑的人、出神的人,也一样,都是有福之人。

    (选自《北京文学》,有删改)

    1. (1) 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2. (2)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3. (3) 除了从视觉绘景外,作者还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济南的春景?请举一例。
  • 1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陪父母看戏

    刘玉新

    ①自从春晚走进了电视,就很少现场看戏了。

    ②那天夜晚,是个意外的惊喜。中央民族歌舞团来到了长阳,我的印象里除了10年前央视“新视听”栏目组来清江“飙过一次山歌”,中央一级的歌舞剧团在清江演出并不多见。

    ③于是,我决定一定要陪父母看场戏。年近八旬的父母长年在地里劳作,少有机会现场亲眼看到这么高级别的歌舞表演。他们一听说,立马答应去看。

    ④当我们入座的时候,剧务人员正在调试灯光和音响,礼堂的楼上楼下很热闹。父母是第一次坐在这么好的礼堂看戏,看得出来,他们有些局促也有些紧张,戏还没开始,就生怕挡住了别人,很在意前后左右的议论。

    ⑤我心里明白,歌舞类的表演隔这么远,既看不清演员的长相,也看不清动作的细节,只能凭感觉看看舞蹈队形,听听演唱的歌声。并不像坐在客厅看电视,那么清楚,甚至还可看到特写的镜头。

    ⑥现场看戏,或许找的就是这种感觉,舞台的感觉,色彩的感觉,声音的感觉,真实地让人觉得触摸到了节目的厚度、高度和宽度。

    ⑦这种感觉,我曾带着父母游览车溪的时候有过。在车溪看民俗表演,母亲一听就特别熟,不仅喜欢看,还时不时地跟着哼几句。那天,母亲算是又找到了年轻时在大队戏台上的感觉。几十年过去了,她没想到,当年的山歌小调如今还有人专门表演,那调门、那身姿、那行头比过去更好,舞台的背景更漂亮,加上现代化的声光色电,看一场演出就像是过年看大戏。

    ⑧为了找到感觉,我特意又带父亲参观了王家坝人民公社,从墙上的语录到食堂门口的记账黑板,从过道张贴的大字报到红卫兵演出的戏台子,父亲一边看一边点头,那是他曾经有过的生活,再现的场景让他触景生情了。他看着我,虽然没多说话,但那意思分明告诉我,生活的积淀值得记忆,记忆的点滴需要回味。

    ⑨看着两个老人津津有味地看戏,我的思绪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小时候,我们常常追着赶着父母去看戏看电影。最小的一个,不是母亲从怀里朝上举着看,就是骑在父亲脖子上看,至于他们看没看,若干年后才懂得,他们看戏只是顶了个名。一大堆孩子,管了小的又怕丢了大的,一门心思都在孩子身上,哪还有精力去看台上究竟演了些什么呢?

    ⑩印象最深的是我六岁那年,资丘举办白求恩展览,其诱惑力不下于看戏,我死缠烂打要跟着父亲去,父亲没法子,只好连夜带着我赶路。人山人海,没地方坐下,更没地方睡觉。我几乎是被父亲拎着胳膊一路踮着脚小跑去的。一路所过,我看到的尽是别人的后脑壳和脚后跟,来回六十多里路,当我一头趴在自家堂屋的时候,我浑身的筋骨都散架了。后来才知道,那次一个几千人的小镇居然接纳了十万之众,难怪人多得无立足之地呢,后来也才知道父亲比我更吃亏。

    ⑪现在,我们长大了,不再需要举着顶着了,也不会死缠烂打了,但父母也老了。来的路上,我们一人搀扶一个,不是他们已走不动,而是从小就传递给我们的一种爱意,自然而然地延续了下来。或许就像小时候举着托着我们看戏一样,搀扶成了一种亲近,搀扶成了一种守护,搀扶也成了一种感情上的无言交流。

    ⑫趁着台上换场的时候,我拧开矿泉水瓶盖,递到父母手中,解解渴,也驱驱热气。交谈中,父母都说节目好看,到底是中央民族歌舞团的表演,水平就是不一样,来得值!

    ⑬节目一个一个地演,我看到父母看得很专注,生怕漏掉一个细节。散场的时候,我们搀扶着父母靠边等候,等别人都出了礼堂,我们才退场。

    ⑭天空蔚蓝,一轮明月照得泉溪河的水面上波光点点。风拂过小桥,人走在上面,很凉爽很舒服。以后还有好戏看,我依然要带上父母,就像小时候回家伏在父母的肩背上,醉在月色里,醉在好戏里。

    1. (1) 按照事情发展脉络,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在礼堂陪父母看戏→→回忆父亲陪“我”看展览→

    2. (2)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的句子。

    3. (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⑦⑧两段有何作用。

    4. (4) 本文第⑭段写到“醉在好戏里”,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好戏”的理解。
四、写作。
  • 11. 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作家乔叶在《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中说:“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是知识,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2023年即将过去,步入初中生活的你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呢?你对成长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以“我的成长故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那一次,我真》

    要求:①若选题目二,须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抄袭套写,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