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

更新时间:2024-03-21 浏览次数:1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共 50 分)
  • 1. (2023高二上·天津市月考) 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调查沿河岸分布的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宜采用五点取样法 B . 研究某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可采用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 C . 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用于标记的颜色最好鲜艳,以便容易找到 D . 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不能用样方法
  • 2. (2023高二下·忻州期末) 生物的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分析下列各项所描述的种群特征,其中能直接决定生物种群密度的是( )
    A . 某地男性人口占比51.73%,女性人口占比48.27% B . 某岛屿上社鼠中的雌鼠在9~11月份生存能力低于雄鼠的 C . 大型海鸟信天翁每隔两年繁殖一次且每窝只产一个蛋 D . 某湖泊中鲫鱼的幼年、成年、老年个体数的比例为1:1:1
  • 3. (2023高二上·天津市月考) 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 乙两个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 “S”型曲线 B . t₃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 . 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的时刻分别为t₄和t₆ D . 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为弱→强→弱
  • 4. (2023高二上·天津市月考)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活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常采用台盼蓝染色法区分活细胞与死细胞。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为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进行该实验时需要设置对照组 B . 为从培养液中吸取足量酵母菌,可静置一段时间后直接从试管底部吸取 C . 计数时,应计数蓝色细胞的数目 D . 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 5. (2023高二上·天津市月考) 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B . 气候因素和自然灾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C . 传染病对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与该种群的密度大小有关 D . 森林中林下植株种群密度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林冠层的郁闭度越大,种群密度越大
  • 6. (2023高二上·天津市月考) 如图是某种昆虫受双因子影响下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相对来说,环境温度越高,该昆虫生活所需要的最适相对湿度可能也越大 B . 从图中可知,该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是温度和湿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C . 该昆虫在相对湿度为90%和温度为32.5℃的自然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 D .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除图中所示的非生物因素外,还应该有生物因素
  • 7. (2023高二上·天津市月考) 研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的规律,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有害生物的防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对于濒危动物的保护,要采用合理可行的方法来提高濒危动物种群的K值 B . 可通过减少有害生物获得食物的机会等方法降低种群的K值, 以达到防治有害生物的目的 C . 引进灰喜鹊防治松树林中的松毛虫,既能将松毛虫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又不污染环境 D . 渔业上,高强度的捕捞(捕捞量大于 K/2)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
  • 8. (2023高二上·天津市月考) 生态学家对某地云杉林中四种林莺的生态需求进行了研究,四种林鸢主要觅食树皮和树叶上的昆虫,觅食部位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标记重捕法是生态学家在此研究过程中的首选方法 B . 该地所有云杉与林莺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C . 林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三级消费者 D . 栗颊林莺与黄腰白喉林莺之间的竞争强度较弱
  • 9. (2023高二上·天津市月考)  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 . 可采用样方法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 . 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 . 用B装置收集的小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 10. (2024高二下·泸县开学考)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因此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有形态适应、行为适应、生理适应等。以下关于群落中植物对环境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荒漠生物群落中骆驼刺为适应缺水的环境植株才几厘米高,但根可长达 15m B . 草原生物群落中的植物为抵抗干旱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 C . 落叶阔叶林群落中的植物为顺利度过寒冬树叶枯落,芽具有鳞片,树皮厚 D . 森林生物群落中的阴生植物为适应弱光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叶绿体体积小
  • 11. (2023高二上·天津市月考) 我国古文、古诗词中记载了很多的生物学现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利用根瘤菌和绿豆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进行肥田 B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描述了群落的季节性变化 C . “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可保证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 . “施于中谷,维叶萋萋”中叶子繁茂的葛藤遍布全谷,表明葛藤是优势种
  • 12. (2024高二下·钦州月考) 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有差别。为了调查群落中物种数的多少,通常采用最小面积的方法来统计。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某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最小样方面积。如图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及落叶林中样方面积与物种数的关系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图中可以看出,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大,其最小面积越大 B . 统计热带雨林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以用标记重捕法 C . 样方面积太小,不能完全反映群落的物种数,所以样方面积越大越好 D . 随着样方面积不断加大,样方内物种数越来越多
  • 13. (2023高二上·天津市月考)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从池塘边到池塘底部的生物高低错落有致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B . 池塘中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异养生物一定是消费者 C . 池塘中的细菌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D . 池塘中的动物、植物等生物构成池塘生态系统
  • 14. (2023高二上·天津市月考) 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时间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物种丙比物种乙高大很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甲一定会消失,物种丙会增加 B . 在用样方法取样时,物种丙的样方面积一般大于物种乙 C . 第20~40年,该群落中甲、乙、丙的相对多度发生改变,会导致群落的类型发生改变 D . 第 30~40年,物种乙的种群密度一定在减小
  • 15. (2023高二上·天津市月考) 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A .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 . 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C .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D . 群落中生物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 16. (2023高二上·天津市月考)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食物网包含6个生物种群,但缺少分解者 B . 图中丁和丙、戊和丁之间都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 C . 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D . 若乙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丙的数量在短期内也会减少
  • 17. (2023高二上·天津市月考)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图解,N₁、 N₂、N₃表示同化能量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N₁ B . 图中A表示“未利用”,指未被生物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C . 人为输入的条件下,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D . 将动物粪便作为肥料还田,植物可从中吸收有机物,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 18. (2023高二上·天津市月考) 放牧强度可影响人工草地的能量流动。下图表示某亚热带人工草地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牧草净初级生产量的变化。其中 G₀为不放牧, 为放牧强度逐渐增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5~10月最适放牧强度为 G₂,可被初级消费者利用的总能量最多月份是6月 B . 据图推测, 8月份不放牧草地物质循环速率通常快于放牧草地 C . 8~10月不放牧草地净初级生产量较低的原因可能是缺少动物粪尿的施肥作用 D . 为保持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草地要合理利用,控制载畜量
  • 19. (2024高三上·岳阳开学考) 南宋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下列有关该稻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水稻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 . 青蛙的摄食量减去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是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C . 该生态系统能帮助人们合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部分 D . 青蛙在该生态系统中可属于第三营养级
  • 20. (2023高二上·天津市月考)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及科学探究方法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模型建构——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 B . 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C . 林德曼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 D . 高斯通过草履虫培养实验建立了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模型
  • 21. (2023高二上·天津市月考)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B . 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 . 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 .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 22. (2024高二上·嘉峪关期中) 甲、 乙、 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蝌蚪, 群落逐渐增加三者之间无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 乙、丙各 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池塘编号

    捕食者数量/只

    蝌蚪存活率/%

    1

    0

    87

    7

    40

    2

    2

    58

    30

    25

    3

    4

    42

    32

    11

    4

    8

    32

    37

    10

    A . 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 . 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 . 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 . 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 23. (2023高二上·天津市月考) 在自然界,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下图所示的模型。请分析该图所示二者数量变化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猎物种群和捕食者种群数量随时间而变化

    对这种现象合理的解释或概括是( )

    A . 与种内竞争无关 B . 二者总是此消彼长 C . 与植物种群数量无关 D . 二者相互制约、互为因果
  • 24. (2023高二上·天津市月考) 在自然界,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下图所示的模型。请分析该图所示二者数量变化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猎物种群和捕食者种群数量随时间而变化

    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并不都符合该模型,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

    A . 该捕食者种群有多种猎物 B . 该猎物种群有多种捕食者 C . 猎物逃避捕食者的能力明显提高 D . 捕食者种群数量过小,不足以制约猎物种群增长
  • 25. (2023高二上·天津市月考) 斑子麻黄是雌雄异株植物,下图为某山坡不同样地(分别记作: 各样地的面积相等)斑子麻黄种群调查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海拔越低则斑子麻黄种群密度越大 B . S₂样地斑子麻黄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 . 海拔越高则斑子麻黄种群性别比例偏离1:1越明显 D . 调查斑子麻黄种群性别比例需要统计样方中该物种的全部个体
二、非选择题(每空 2 分, 共 50 分)
  • 26. (2023高二上·天津市月考) 图1表示两种类型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2是某生态学家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监测结果(λ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如图1中的甲曲线所示,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法。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这种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

      模型。在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2. (2) 图2中鲫鱼种群在t3后种群数量变化类似于图1中曲线的增长类型,鲤鱼种群在t₃时的数量(填 > <或 = )t₂时的数量。
    3. (3)  “植物A→动物B→动物C”是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调查动物B种群密度:在1hm²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 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

      只/hm²。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

  • 27. (2023高二上·天津市月考)  为研究河流中石块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统计裸石上不同时间新增物种数目(图1)、自养类群和异养类群的个体数量(A和H 分别代表自养和异养类群的优势种)(图2)。

    1. (1) 裸石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
    2. (2) 由图1可知,演替的前120天,生长在裸石上的物种总数(增加/减少),之后,演替趋于稳定。
    3. (3) 由图2可知,演替稳定后,优势种A的环境容纳量与演替初期相比(变大/变小)。
    4. (4) 已知自养类群为异养类群提供有机碳,演替达到稳定后,两者的数量金字塔是(正/倒)金字塔形,能量金字塔是(正/倒)金字塔形。
  • 28. (2023高二上·天津市月考) 如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乙和图丙表示野兔和灰鼠从不同牧草中获取食物比例在进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中有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有
    2. (2) 图甲中没有标示出的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3. (3) 图甲中麻雀和蝗虫的关系是。若图甲中因气候原因出现蝗灾时,鹰的数量将(填“增加” “减少”或“不变” )。
    4. (4) 根据图乙和图丙分析,两种生物对环境适应能力越来越弱的是
    5. (5) 若鹰增加1千克,至少需要消耗牧草千克。
    6. (6) 如将麻雀的食物比例由牧草:蝗虫=1:1,调整为2:1,该生态系统能承载麻雀的数量将(增加/减小)。
  • 29. (2023高二上·天津市月考)  对某小型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甲、乙、丙、丁为不同营养级,GP为同化量,R为呼吸消耗量,单位为:

    请分析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表格中X的含义是该生态系统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2. (2) 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分析表格可知,该生态系统有机物的总量呈现趋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