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社会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暨阳初中教育共同体2023-2024学年社会...

更新时间:2024-03-15 浏览次数:1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 1. (2024八上·诸暨月考) 1842年,魏源撰写《圣武记》,历述清王朝过去武功上的胜利,用意在与当时军事上的颓势相对照。这一“颓势”出现于( )
    A . 虎门销烟 B . 鸦片战争 C . 黄海海战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 (2024八上·诸暨月考) 有历史学家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英国发动战争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
    A . 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B . 用武力保护鸦片走私的公正合法性 C . 变中国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D . 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 3. (2024八上·诸暨月考) 西方列强除了控制沿岸港口外,还控制了一些大的内河航道,他们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1500里长的、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上述材料所描写的景象最早开始于( )
    A . 鸦片战争后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4. (2024八上·诸暨月考) 阅读下表,分析各省区上奏捐输的银两主要用于( ) 

    各省区捐输情况表(部分)(注:道光帝 1820-1850年在位) 

    地区

    上奏人

    上奏时间(道光)

    银(两)

    福建

    保昌

    二十年十二月十七日

    20000

    浙江

    刘韵珂

    二十一年十月初四日

    1200000

    广东

    奕山

    二十二年十月十九日

    1800000

    A . 虎门销烟的开支 B . 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 C .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费开支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
  • 5. (2024八上·诸暨月考) 某校兴趣小组整理了以下历史信息:

    ①虎门销烟

    ②火烧圆明园

    ③《马关条约》

    ④义和团运动。

    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 . 侵略与反抗 B . 近代化的探索 C . 内战烽火 D . 殖民扩张
  • 6. (2024八上·诸暨月考) 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 . 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 C . 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D . 都是为巩固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
  • 7. (2024八上·瑞安期中) 1875年,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时曾宣言:“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可见,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是( )
    A . 游历西洋 B . 兴办洋务 C . 学习科技 D . 救国图强
  • 8. (2024八上·诸暨月考) 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一批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此次“变法”的历史背景是( )
    A . 中国领土完全被帝国主义瓜分完毕 B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 . 清朝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9. (2024八上·诸暨月考) 在戊戌变法的高潮时期,“上自朝廷,下至士人,纷言变法” ,一度出现了“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政治局面 。可见戊戌变法( )
    A . 为中国的近代化拉开序幕 B .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 . 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D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10. (2024八上·诸暨月考) “北地终招八国兵,金城坐被联军毁。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换奴颜事洋鬼。”

    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

    ①火烧圆明园

    ②义和团运动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辛丑条约》的签订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1. (2024八上·诸暨月考)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从“夷物”到“洋务” 、从“臣民”到“国民”的历程 。下列主张体现了由“臣民”到“国民”转变的是( )
    A .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 “师夷长技以自强” C .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D . “民族、民权、民生”
  • 12. (2023八上·江北期中) 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思想。以下史实与结论逻辑正确的是( )
    A . 史实:《北京条约》签订——结论:大大加深了中国殖民地化程度 B . 史实: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结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C . 史实:邹容发表《革命军》——结论: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 . 史实:洋务派开办近代民用企业——结论:对外国资本入侵起一定抵制作用
  • 13. (2023八上·仙居期中) 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此“机关刊物”指的是( )
    A . 《知新报》 B . 《民报》 C . 《时务报》 D . 《国闻报》
  • 14. (2024八上·诸暨月考) 1911年,《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
    A .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 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 . 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 . 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 15. (2024八上·诸暨月考)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这是因为( )
    A .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 . 完成了近代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C .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 .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 16. (2024八上·诸暨月考) 下面是1918年沈伯尘针对时弊创作的漫画,该作品( )

    A . 揭露了晚清政府的腐败 B . 描绘了二次革命的过程 C . 反映了军阀割据的危害 D . 记录了辛亥革命的历程
  • 17. (2024八上·诸暨月考)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三者共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②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③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④都有广泛群众基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8. (2024八上·诸暨月考) “民国八年,中国的集体意识,是在这一年觉醒的。”这里的“觉醒”事件是指(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 19. (2024八上·诸暨月考) 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开展的一系列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自我疗伤”和“开颅洗脑”分别指( )
    A .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B . 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C . 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 D . 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 20. (2024八上·诸暨月考) 某校八年级同学在国庆节组织观看了《建党伟业》这部影片,下面是同学们记录的观影笔记,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这部影片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 影片叙述了从武昌起义到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期间的故事 C .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选举毛泽东担任中央局书记 D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 21. (2024八上·诸暨月考)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近代以来全部历史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主题,源自1840年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遭受的前所未有的民族劫难。 

    ——《近代史研究》2021年第4期

    材料二: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为什么说1840年是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开始?
    2. (2) 指出材料所述运动的名称。为什么说它是“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
    3. (3) 请结合相关史实说明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 22. (2024八上·诸暨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

    年代

    英输华货物总值

    1837-1839年

    年均不到100万英镑

    1845年

    约179万英镑

    1846年

    约239万英镑

    材料三: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

    材料四:

    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1. (1) 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 (2) 请你辨析材料二中的表格,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绅士”指谁?
    4. (4) 材料四的事件发生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它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材料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 23. (2024八上·诸暨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

    ——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摘自《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1898年6月16日光绪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康:四夷交迫,分割洊至(相继而至),覆亡无日。

    皇帝:今日诚非变法不可。

    康:所谓变法者,须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谓之变法。今所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是变事耳,非变法也。

     ——改自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

    1. (1) 材料一,概括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的变化特点,并简述与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近代化所起的作用。
    2. (2) 据材料二,写出“今日诚非变法不可”的直接原因。
    3. (3) 据材料二,康有为认为“变事”与“变法”之间有怎样的本质区别?
  • 24. (2024八上·诸暨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其美的革命活动】 

    陈其美,字英士,1878年出生在浙江吴兴。1906年,陈英士赴日留学,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他率沪军攻入浙江杭州。1915年,袁世凯意在称帝,10月,陈英士主持中华革命党上海总部,兼任东南军司令长官,开展反袁活动。1916年5月18日,陈英士在上海被暗杀。孙中山赞扬他是“革命首功之臣”。

     


    材料二:【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毛泽东曾说:“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1. (1) 其美的革命活动中,涉及了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哪些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2. (2) 根据图B、图C的信息,谈谈对毛泽东这句话的理解。
    3. (3)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 25. (2024八上·诸暨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卡1:
     

    资料卡2

    六月三日,北京学生大批被捕的消息传来,上海的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出现了大规模的工厂罢工和商店罢市。那时,上海的产业工人近二十万人,加上交通运输工人、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共达五十万人。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写出学生在图中A处的主要活动,并指出他们在五四运动中发挥怎样作用?
    2. (2) 根据资料卡1、2,说说五四运动的中心和主力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根据资料卡1、2和所学知识,印证以下两个观点。

      ①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②五四运动中,各族各界群众以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