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 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材料二 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 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 是当务之急”。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材料三1895年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后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 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材料一 ……袁世凯借机要挟民主革命派和清廷,大耍手腕,窃取了大总统的职位,不 久又搞复辟,由于他倒行逆施,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只当了 83天皇帝就见上帝去了。可见逆历史潮流而动,肯定是短命的。
——毛泽东
材料二 夫去满洲一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 愈不聊生矣!
——孙中山《建国方略》
材料一 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了。 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
——摘编自《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材料二 维新派反复强调“兴民权” “开议院”的重要性,认为日本和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是国家赖以富强的根本。……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又专折奏请立宪法、开国 会,认为"此实治国之大经,为政之公理”。
——摘编自杨立强《清末民初资产阶级与社会变动》
材料三 “民国”取代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 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