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4-03-06 浏览次数: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 25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
  • 1. (2024八上·期中) 下图是英国输(入)华商品总值示意图,图中数据上升的原因是( )

    A . 英国对中国输出大量的鸦片 B . 英国商人在中国开设工厂 C . 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 D . 中国大片领土被割让
  • 2. (2024八上·期中)  从《南京条约》开始,西方列强“揭开了对华事务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与欧洲‘掠夺成性的

    蛮夷 ’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法律、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开端 ”。材料反映了( )

    A . 中国主动接受近代外交条约体制 B . 中西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关系 C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 D . 列强以条约的形式确立殖民秩序
  • 3. (2024九下·汕尾模拟) 2023年4月,海南海口,猴首、虎首、牛首、猪首共计4件圆明园兽首铜像亮相“ 中国海外文物回

    流成果展 ”。这些文物被是被哪支军队在何时劫掠出国的( )

    A . 英法联军 1900年 B . 八国联军    1860年 C . 英法联军 1860年 D . 八国联军    1900年
  • 4. (2024八上·期中) 黑瞎子岛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2008年10月,靠近中国的半个黑瞎子岛正式回归中国, 这百余平方千米的土地也就成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最东边的领土。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地

    区是沙俄通过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割占的( )

    A . 中俄《北京条约》 B . 中俄《瑷珲条约》 C . 中俄《改订条约》 D .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 5. (2024八上·期中) 右侧是初二年级历史猜谜活动中设计的某一历史人物的主要经历卡片。该历史人物是( )

    A . 杨秀清 B . 韦昌辉 C . 石达开 D . 洪秀全
  • 6. (2024八上·期中) 史学家范文澜说:“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 ”他所分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
    A . 背景 B . 过程 C . 结果 D . 失败原因
  • 7. (2024八上·潮南期末)  洋务派代表之一左宗棠在给朋友的手札中指出:“轮舟为海战利器,岛人每以此傲我,将来必须仿制,为防洋缉盗之用。”后来,他创办了福州船政局。材料反映出他的创办意图是(  )
    A . 自强 B . 求富 C . 开启民智 D . 宣传变法
  • 8. (2024八上·期中) 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了晚清统治集团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自救运动后,绘制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

    A . 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B . 反映了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C . 肯定了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 D . 讽刺了晚清官员的盲目排外
  • 9. (2024八上·雨花台月考) 2018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宣布:“经过为期两个多月的水下考古调查,以确凿证据证实大连庄河海域一艘沉船是124年前沉没的经远舰。”此次打捞出水的部分残件为研究经远舰提供了(   )
    A . 文献史料 B . 口述史料 C . 实物史料 D . 档案文书
  • 10. (2024九下·湛江期中)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中省略号处的论点最有可能是( )

    论       据

    论  点

    战争的失败,使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

    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甲午中日战

    争…

    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梁启超

    A . 开启军事近代化 B . 破环了社会经济 C . 促进了国人觉醒 D . 打击了清朝统治
  • 11. (2024八上·期中) “当我读到他们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的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 ”材料中的“他们 ”指的是( )
    A . 曾国藩、李鸿章 B . 康有为、梁启超 C . 孙中山、黄兴 D . 蔡元培、辜鸿铭
  • 12. (2024八上·期中) 戊戌变法不但在政治变革上是一次历史的超越,而且在思想文化上也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从此,中国古老的封建文化的统治地位,在“西学”和新学的冲击下,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材料主要反映了戊戌变法(    )
    A . 是一次伟大政治变革 B . 促进了思想解放 C . 意在宣传西方的思想 D . 摧毁了封建制度
  • 13. (2024八上·期中) “经过四次的御前会议,慈禧太后乃于五月二十五日向各国同时宣战。到七月二十日,几万义和团战士拿着他们的引魂幡、混天大旗、雷火扇、阴阳瓶、如意钩、火牌及其他法宝,仅杀了一个德国公使,连东交民巷的公使馆都攻不破。 ”材料旨在强调( )
    A . 慈禧太后对八国联军正式宣战 B . 义和团战士具有一定的封建迷信 C . 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D . 当时只有德国公使进驻东交民巷
  • 14. (2024八上·期中)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
    A .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 .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 .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D .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 15. (2024八上·期中) 中山市迪茵公学历史组公众号“史海藏修 ”拟推出如下研究内容。该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场景 

     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时场景 

     《辛丑条约》签订时场景

    A . 近代化早期探索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C . 民族危机的加剧 D . 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 16. (2024八上·期中) 解读下列内容,最合适的主题名称应是( )

    成立兴中会,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发动武装起义,发展革命组织,宣传革 命思想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

    立民主共和制。

    A . 禁烟第一人林则徐 B . 戊戌变法的康有为 C . 洋务运动的李鸿章 D .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 17. (2024八上·期中) 清宣统帝退位诏:“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 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 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 ”诏书中所提及的“ 民军起事”是指( )
    A . 戊戌变法 B . 武昌起义 C . 广西起义 D . 五四运动
  • 18. (2024八上·期中) 孙中山在1916年说道:“何以不曰中华共和国,而必曰中华民国?此民字之意义,为仆研究十余年之结果而得之者。国民者,民国之天子也。”由此可见,孙中山强调(   )
    A . 民主主义 B . 民族主义 C . 民权主义 D . 民生主义
  • 19. (2024八上·期中) 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蔡元培书写挽联纪念: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下列属于孙中山“未竟之功”的是(   )
    A . 使民主共和成为历史潮流 B . 创建资产阶级性质政党 C .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 .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20. (2024八上·期中) 中华民国17年,南京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生前大力提倡的“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规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民国17年是公元(   )
    A . 1929年 B . 1928年 C . 1930年 D . 1927年
  • 21. (2024八上·期中)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新局面,为以后的独裁者准备了一个紧箍咒。虽然其本身的原则和制度由于后来统治者的破坏未能实行,但正是在这种破坏中暴露出他们独裁者的嘴脸,而一个一个被唾弃。这段话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A . 遭到破坏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B .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得到认同 D .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 22. (2024八上·期中)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B . 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C . 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 D . 袁世凯复辟帝制
  • 23. (2024八上·期中)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 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 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 .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 . 义和团运动时期 C . 辛亥革命时期 D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24. (2024八上·期中) “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早年留学日本。1915 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这段话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
    A . 康有为 B . 鲁迅 C . 陈独秀 D . 毛泽东
  • 25. (2024八上·期中) 202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教材是“ 国之重器 ”尤其是中小学教材,更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母乳”。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地小学一、二年级的国科书都改成了白话文,这一现象出现是因为( )
    A . 洋务运动的开展 B . 戊戌变法的倡导 · C . 辛亥革命的胜利 D . 新文化运动推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26小题 12 分,第 27 小题 13 分,共25分。
  • 26. (2024八上·期中) 2023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之年,在此让我们重温那段屈辱历史,砥砺前行。阅读

    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 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三,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

    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节选

    材料二 在地球的某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宮……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宮, 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

    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雨果《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材料三 □□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有利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在中

    国开设工厂,如英国增裕面粉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

    1. (1) 材料一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材料一中第三条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危害?此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材料二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次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 (3) 材料三中“ □□战争 ”最有可能是哪场战争?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此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对近代中国的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4) 从以上材料反映的屈辱历史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27. (2024八上·期中)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简表(部分)

    类别

    年份

    学堂名称

    地点

    创办人

    外语学堂

    1862

    京师同文馆

    北京

    奕诉

    1863

    上海广方言馆

    上海

    李鸿章

    军事学堂

    1887

    广州陆师学堂

    广州

    张之洞

    1890

    南洋水师学堂

    南京

    曾国藩

    技术学堂

    1867

    福州船政学堂

    福州

    左宗棠

    1887

    台湾西学堂

    台湾

    刘铭传

    ——摘编自王哲《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兴起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二

    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 ”推进到了“西政 ”,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 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 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

    达300多个。 ——摘编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三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任职期间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的教育思想,促进了新思潮、新思

    想在北大的传播,使北大最终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和中心。

    ——路伟《论蔡元培的民主思想》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 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中国人就开

    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1. (1) 请列举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为“ 自强”“求富 ”而创立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一例。根

      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对西学认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所起的作用。综合以上材

      料,谈一谈你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历程的看法。

    4. (4) 纵观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