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皖豫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二...

更新时间:2024-03-20 浏览次数: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高三上·安徽月考) 图 1 为中华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上排依次出自浙江良渚遗址、山西陶寺遗址、河南殷墟遗 址,下排依次出自四川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这可以印证中华早期文明( )

    A . 审美观念趋同 B . 多元一体 C . 南北交流频繁 D . 领先世界
  • 2. (2023高三上·安徽月考) 汉朝重视户籍登记管理。据张家山汉简《奏谳书》记载,汉初颁布的“自占书名数令”中有 “诸无名数者,皆令自占书名数。令到县道官,盈卅日,不自占书名数,皆耐为隶臣妾,锢,勿令以爵、赏免,舍匿者与同罪”的规定。据此可推知,汉初( )
    A . 户籍制度完备 B . 基层管理日趋严密 C . 法律极为严格 D . 统一局面得以巩固
  • 3. (2023高三上·安徽月考) 表 1

    表1为唐代兵部尚书来源数量统计表(单位:人)。据表可知当时( )

    A . 门阀士族控制人事权 B . 世袭成为选官主流 C . 世家大族文化素养高 D . 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 4. (2023高三上·安徽月考) 蹴鞠运动在我国由来已久,白居易在《洛桥寒食日作十韵》中描写了洛阳市区“上苑”“中 桥”一带市民蹴鞠的情形;宋代《东京梦华录》中亦有“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鞠,踏索上竿”的记载。据此可知( )
    A . 唐宋时期社会风气相对开放 B . 经济发展助推市民文学进步 C . 蹴鞠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欢迎 D . 体育活动丰富文学创作题材
  • 5. (2023高三上·安徽月考) 1584年利玛窦在广东肇庆知府的支持下,刻印了《舆地山海全图》(图2),这是第一次在中 国刻印的西洋式世界地图。从16世纪下半叶起到17世纪,根据这一地图绘制的各种地图 不断出现,现在可以看到的就有十二种。此现象说明( )

    A . 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 B . 夷夏观念被抛弃 C . 有识之士世界观的转变 D . 新思潮开始萌发
  • 6. (2023高三上·安徽月考) 严复在翻译孟德斯鸠政体学说时,用“德”翻译共和制的原则“virtue”,用“礼”翻译君主制的原则“honour”, 用“刑”翻译专制的原则“fear” 。 此做法反映出他( )
    A . 坚持中体西用思想 B . 固守中国传统文化 C . 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D . 推崇西方共和体制
  • 7. (2023高三上·安徽月考) 表 2

    晚清时期,不少华商轮船“悬挂洋旗为护符”以避免政府勒索。20世纪初,这一现象发生了 明显变化。表2反映了1907—1908年广东税关调查船舶国籍变更情况。20世纪初华商轮 船改变国籍,该现象可用来说明( )

    A . 民族资本主义实力大增 B . 群众性爱国运动影响扩大 C . 近代国家利权得到维护 D . 清政府剥削程度日益减弱
  • 8. (2023高三上·安徽月考) 1937年7月31 日,《盛京日报》(日本舆论宣传工具)宣称,“今日外蒙与新疆,悉为苏俄所掩有……现在苏俄虽困于内讧,其赤化世界之雄图未曾放弃”,认为中国联苏容共,向欧美帝国主义国家求援,伤害了亚洲同胞的感情。这一言论意在( )
    A . 掩盖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B . 抨击中共联络苏联的做法 C . 控诉国民政府的退让政策 D . 揭露欧美控制中国的行径
  • 9. (2023高三上·安徽月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农村交易主要包括物物交换、人民币、银元、铜元等形式,部分地区 还流通商人土票。到1952年底,据人民银行总行估算,农民持有的人民币已达11万亿元,约占当时人民币流通总量的40.4%。这一变化( )
    A . 推动农民摆脱封建束缚 B . 利于巩固人民政权 C . 摧毁国民党的农村势力 D . 利于捍卫经济主权
  • 10. (2023高三上·安徽月考) 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重庆钢铁公司等六家四川地方国营工业企业实行改革,允许 企业在向国家上缴完应该缴纳的利润额度后,对新增利润按比例与国家分成;企业完成国家计划后可自行安排生产、计划外产品可自行销售。该做法旨在( )
    A . 加速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进程 B .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保障地方企业收入逐年提高 D . 提高国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 11. (2024高二上·景德镇期末) 雅典年轻人的军事训练主要是18岁到20岁这两年的军校训练。这个时期,男孩们必须 学会军事演习、防卫方法以及进攻策略,探究城邦的地形特征,开始在骑兵、步兵和海军演 习方面进行专业训练。这反映古代雅典( )
    A . 热衷对外扩张 B . 公民意识强烈 C . 军队战斗力强 D . 城邦利益至上
  • 12. (2023高三上·安徽月考) 图3为1500—1799年,从欧洲出发,前往亚洲海域贸易前三名国家的船只数量变化图。 根据该图,甲、乙、丙三国分别是( )

    A . 荷兰、西班牙、英国 B . 西班牙、英国、荷兰 C . 葡萄牙、荷兰、英国 D . 英国、葡萄牙、荷兰
  • 13. (2023高三上·安徽月考) 19世纪中叶,因为高昂的会费,英国参加工会的工人不到总数的1/10,主要诉求为提高工 资、加强互助、救援失业和生病工人。工会领导人认为工人同资本家利益一致。这说明当时( )
    A . 英国各种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B . 工人运动具备和平夺权条件 C . 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D . 英国工会被资产阶级所控制
  • 14. (2023高三上·安徽月考) 图4是1870年到1913年的运输设施状况统计表(1870年的量=100)。据图4可知,这一时期( )

    A . 欧洲铁路运输事业领先世界 B . 科技革命助推世界经济发展 C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 . 欧美主导世界经济贸易发展
  • 15. (2023高三上·安徽月考) 二战中,通过偷听人们“无心之语”窃取情报的间谋活动频频发生。为此,苏联在1941年 创作了海报《闭上你的嘴!》(图5)。海报中母亲的儿子在前线战斗,她目光凝视,神情严 肃,手指抵唇,警告人们:不要多说话。该海报的设计深意是( )

    A . 通过母爱鼓舞前线斗志 B . 规范国内舆论秩序 C . 号召人民共担卫国责任 D . 激励群众积极参战
  • 16. (2024高一下·株洲期末) 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指出:“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 它用一文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1967年,戴高乐责令法国央行将法国所持的美元全部兑换成黄金。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
    A . 法国摆脱美国控制 B . 国际贸易体系弊端暴露 C . 西方阵营渐趋分化 D . 欧洲一体化的程度提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大题,共52分。
  • 17. (2023高三上·安徽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和厚重的“历史符号”,为人类文明交流互动 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规模宏大的莫高窟中保存的精美壁画、雕塑,融汇了中国、印度、 中亚乃至希腊文明等多种元素。1988—1995年,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汉文、西夏文、回鹘文和蒙古文等元代印本共39件,根据其中一些有明确信息可考的印本得知,其刻印地主要位于元大都和杭州等地,而且大都是元代后半期之物。这批印本以佛经为主,内容丰 富,种类多样。另外北区还出土了丝绸类纺织品,如莫高窟北区第51 窟出土一件褐地龟 背纹妆花(南京云锦织造工艺中最复杂的一个品种)纱残片,经学者鉴定为元代织物。

    ——摘编自刘拉毛卓玛、杨富学《元代印本在莫高窟的发现及其重要性》 

    材料二1983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的正式成立,开启了敦煌吐鲁番学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学者以强烈的学术、文化自觉,积极投身到包罗宏富的敦煌吐鲁番学研究之中,奋勇直追、发愤图强,经过40年的努力,逐渐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旧有状况,形成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崭新局面。敦煌吐鲁番学得以不断赓续发展,成为源于中国且实至名归的国际显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9月5日第002版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研究元代敦煌历史可以采用的史料。
    2. (2) 总结材料一反映的元代后期敦煌的历史事实。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学者积极投身于敦煌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 18. (2023高三上·安徽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发展看似无序,但从长时段来看,会发现历史的进程是有自身规律的。总会有一种政治力量自觉不自觉地推动历史向着一定的方向发展,或者前进,或者后退。

    依据材料,自提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 19. (2023高三上·安徽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犹太人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从战败国得到持续性赔偿的战争受害者群体,这得益于二战后德国政府和企业对犹太人受害者及其遗属赔偿覆盖的不断扩大和完善。1952年,联邦德国和以色列签订《卢森堡条约》,联邦德国以犹太移民安置费用的名义向作为犹太人民合法代表的以色列政府支付价值30亿马克的赔偿。德国对以色列的赔偿超越了“战胜国以武力强加给战败国的义务”传统模式,开创了一种“战败国自愿赔偿战争受害者”的全新战争赔偿模式。这一赔偿不仅缓解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的财政困难,推动了以色列经济的现代化,而且开创了德国与以色列之间独一无二的“历史责任驱动型” 国家关系。对犹太人来说,这是他们两千多年的流浪岁月里首次从迫害者那里得到赔偿。对德国来说,《卢森堡条约》是“西德进入民主国家价值共同体的门票”,恢复了德国的政治声誉和道德信用。1956年联邦德国通过立法正式将“纳粹受害者”这一庞大的群体列入二战赔偿的对象。截至2020年所有二战期间在欧洲“犹太区”生活3个月以上,或在德国占领区和纳粹仆从国以难民状态生活4个月以上的犹太人及其子女,均可以向德国政府申请赔偿。21世纪初包括东欧强制劳工、强制绝育者、战争孤儿等“边缘受害者”群体成为德国二战赔偿的焦点对象。

    材料二 经历与犹太人半个多世纪的赔偿拉锯战之后,德国政府和学者逐渐意识到赔偿 不可能完全消除战争创伤,不再执着于寻求犹太人的宽恕。2018年3月,德国政府向联邦 议院报告纳粹受害者赔偿支出时承认了这一点:“联邦政府为受到纳粹主义不公正待遇的 不同群体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文本和法外规定。所有参与立法和执行赔偿法的人都始终意 识到,字面意义上的完全‘赔偿’是不可能的。纳粹暴政的幸存受害者所遭受的痛苦无法 用金钱或其他利益来抵消。”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孙文沛《二战后德国对犹太人赔偿的路径调整与效果评估)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德国对犹太人赔偿对象不断扩大的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德国扩大赔偿对象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对犹太人大范围赔偿的影响,并谈谈你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