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商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模拟检测试题文综...

更新时间:2024-03-20 浏览次数: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高三上·商洛月考)  战国前期的曾侯乙古墓出土的《天文图》为目前已知的中国和世界最早的一张具有二十八星宿的天文图(如图所示),该图绘在古衣箱盖上,中心书写篆书“斗”字,“斗”字按顺时针排列二十八星宿的名称。该考古发现可实证我国( )

    A . 系统性天文观测历史悠久 B . 天文学萌芽缘于数学进步 C . “书同文”在战国时已实现 D . 早期国家王权依附于神权
  • 2. (2024高三上·商洛月考)  汉初,郡国须收集各地所产之物(方物)输送至国库。汉武帝时,朝廷以“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和“便远方之贡”为由,派均输官直驻郡国,他们负责验收方物,督促郡国附缴相应运费,然后将方物运至中央。汉武帝此举( )
    A . 实现了对地方官的直接控制 B . 旨在消除豪强对朝廷的欺瞒 C . 侵夺了地方富商大贾的利益 D . 有利于保障中央政府的财力
  • 3. (2024高三上·商洛月考)  据文献记载,宋太祖第一次前往相国寺时,曾向僧人请教礼节,僧人主张“见(现)在佛不拜过去佛”,欧阳修认为此言“虽类俳优,然适会上意”,帝王礼佛不拜由此成为宋代定制。由此可知,北宋时期( )
    A . 帝王采取文化专制政策 B . 佛教发展受制于现实政治 C . 宫廷礼制深受佛教影响 D . 官方哲学吸收了佛教因素
  • 4. (2024高三上·商洛月考)  明代密疏制度要求奏章直达御前并由皇帝亲批,无须内阁票拟,皇帝也无需与他人商议密疏内容。皇帝除下诏鼓励阁臣以密疏言事外,还对应进密疏而没有进密疏者予以批评。据此可知,明代密疏制度( )
    A . 受到阁臣意见的影响 B . 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C . 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D . 使中央决策方式发生异变
  • 5. (2024高三上·商洛月考)  左宗棠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调任陕甘总督。其间,他就当地清军训练情况上奏朝廷称:“呼名应点,合队列阵,弓箭,藤牌,鸟枪,抬枪次第行走,既毕,散归不复相识。”左宗棠此言意在( )
    A . 抨击八旗子弟奢靡腐化 B . 建议调整地方征兵制度 C . 强调洋务强军的重要性 D . 提醒中央关注边疆危机
  • 6. (2024高三上·商洛月考)  1928年前建设的中国铁路,大部分集中在长江以北、平汉地区。而 1928年至 1937年国民政府所规划新建的铁路,分布在长江以南的铁路就有 1947.2公里,占总数的51.39%,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有 331.2公里,占总数的8.7%。这一规划建设(     )
    A . 旨在“围剿”陕北地区的红军 B . 消除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C . 利于促进各地经济均衡发展 D . 巩固了国民党的势力范围
  • 7. (2024高三上·商洛月考)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毛泽东意在说明( )
    A . 持久抗战对中国的重要性 B . 战略决定抗战全局走向 C . 走群众路线是抗战的法宝 D . 民心向背决定抗战策略
  • 8. (2024高三上·商洛月考)  如图所示为1953—1978年的部分年份中,所统计的中国中小学教师学历未达标率(中学和小学分开统)。影响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中,作用最显著的是( )

    注:按照1977年的相关规定,高中教师应达到本科毕业水平,初中教师应达到大专水平,小学教师应达到高中或中师水平。

    A . 政治运动 B . 经费投入 C . 学校体系 D . 教师地位
  • 9. (2024高三上·商洛月考)  在古希腊建筑中,确实有以男子雕像代多立克柱子,以女子雕像代爱奥尼式柱子的。这种艺术追求贯彻在柱式风格的推敲中,多立克刚毅雄伟,而爱奥尼柔和端丽。这反映出古希腊( )
    A . 男女社会地位平等 B . 科技文化繁荣发达 C . 建筑凸显人文精神 D . 将神话故事人性化
  • 10. (2024高一下·大名月考)  15世纪后期哥伦布与意大利天文学家托斯卡内利的书信显示,托斯卡内利向哥伦布提供了包括美洲大陆的世界地图,并确认“向西航行可抵达中国”。因此,哥伦布最初向西航行抵达美洲大陆,并非“瞎猫撞上死耗子”,只不过没有继续西行抵达终极目标而已。由此可知( )
    A . 当时的地图准确反映世界地貌 B . 地圆学说在欧洲得到广泛传播 C . 哥伦布发现美洲属于计划之内 D . 地理知识进步助推新航路开辟
  • 11. (2024高三上·商洛月考)  1789年10月,“社会俱乐部”在法国成立,其主要创立者为修道院院长和新闻记者,他们通过机关报《铁嘴报》宣传消灭包括国王在内的一切压迫者的思想。他们将政治平等、平分财产、消灭私有制、使每个劳动者都拥有自己的土地作为俱乐部的宗旨。由此可知,该俱乐部( )
    A . 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 B . 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 C . 重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 D . 否定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 12. (2024高三上·商洛月考)  据2023年6月28日英国新闻网站报道,欧盟领导人将在本次峰会上确认与美国不一致的对华政策,对中国采取“多层面”战略,将其定义为“同时是伙伴、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这反映出( )
    A . 欧盟重视外交的独立自主 B . 美国单边主义受到抨击 C . 欧盟与美国政策分歧较多 D . 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二、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13. (2024高三上·商洛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推行农业现代化是罗斯福政府的重要任务。1929年,“已经处于萧条状态的农业”收入下降到令人震惊的程度。在这一时期,受到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苏联的发展等因素影响,美国政府给予农场主大量补贴以供其购买机械。1930—1940年,拖拉机的数量从92万台增长到156.67万台。1930年,用上电的农户约占农户总数的10%,而这一比例到1940年、1945年和1948年分别为34%、50%和近90%。罗斯福政府还设立了土壤侵蚀局,成立了一支自然资源保护团来防止肥力衰竭和土壤侵蚀。

    ——摘编自【美】拉尔夫·德·贝茨《1933—1973:美国史(上卷)》等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倡科学种田,通过兴修水利、培育和推广良种等措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与此同时,我国致力于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科学研究工作,培育出一批成熟期不同的水稻良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水稻高产途径,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1964年,袁隆平开始进行水稻优势利用的研究。1973年,他成功自主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有效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截至1989年,中国已向世界上20多个国家(地区)转让了这一技术。

    ——摘编自许嘉璐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和20世纪50—70年代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异同。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和20世纪50—70年代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农业现代化进程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
  • 14. (2024高三上·商洛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其演进过程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

    角度

    内涵

    从中华民族发展趋势看中国的民族关系

    中国历史发展脉络表明,各民族之间交流越来越频繁,交往越来越密切,交融越来越明显,关系越来越紧密。

    从统一和分裂看中国民族关系

    无论是统一还是分裂时期,民族交融都在发展。

    从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看民族关系

    从中国历史上先后实行的民族政策看,多种类、多层次的管理制度与多种类型的社会经济文化体制并存,保证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有差异的民族共聚于一个国家之内,内聚成了中国统一的格局。

    从历史传统看民族关系

    各民族互相吸收、互相依存、逐步接近,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摘编自史金波《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刍议》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结合具体历史阶段得出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 15. (2024高三上·商洛月考)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治维新开始以后,旧封建士族(武士阶层)在政治和财政上都成为新政府的负担,甚至危及新政权的存亡。为此,明治政府推行“秩禄处分”,由政府发放禄券,代替原有的家禄,由政府逐步收买、偿还这些禄券。1870—1877年,政府分三个阶段向310971位武士发放了价值1.13亿日元的金禄公债证书,一次性赎买武士阶层的家禄特权。1876年,明治政府修改了国立银行条例,规定个人可以用“秩禄处分”中的金融公债为资本金设立银行,将武士阶层手中的政府公债转化为银行资本金,将士族引向新的产业发展道路,使旧幕时代的食禄阶层转化为新的自立阶层。这既以和平方式解决了士族问题,同时又将其转化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该政策仅着眼于经济方面,而没有对士族意识进行改造,为尔后日本的军国主义留下了思想上的根源。

    ——摘编自臧佩红、米庆余《近代日本的“秩禄处分”与“士族授产”》

    1. (1)  根据材料,概括明治政府对士族阶层改造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明治政府对士族阶层的改造。
  • 16. (2024高三上·商洛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中国开始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物资援助,拉开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序幕。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后,随着对外关系的发展,中国对外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1964年,中国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带条件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1949―1979年,中国政府对外援助(包括军事援助)的财政支出共计483.04亿元,占年均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5%,远高于同期的美苏两国。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对外援助》

    材料二 1979年7月7日,邓小平指出:“应当肯定我们过去援助第三世界是正确的。……具体办法要修改。”此后,中国逐渐压缩对外援助规模,1980—1981年,外援支出仅占我国财政支出的06%。1980-1985年,中国累计向联合国系统提供了5031万美元的捐款。1985年,中国加入非洲开发银行,对其进行融资和捐款。1993年开始,由政府部门委托有资质的企业具体执行援外项目,大量援外承建机构通过转制改革转型成为企业,变成市场主体。对外援助政企分开、注重政治与经济双重效应的机制逐步确立。1995年,中国开始对外提供优惠贷款,为受援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的生产、建设项目等提供资金支持,这符合国际发展援助的主流。

    ——摘编自唐丽霞《新中国70年对外援助的实践与经验》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外援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对外援助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 17. (2024高三上·商洛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宣帝时,先零羌与匈奴联合,大举攻汉。赵充国以七十六岁高龄统兵出征,他提出“帝国之兵,以全取胜,是以贵谋而贱战,战而百胜,非善之善者”。属将金城率骑兵进湟水,首战告捷,控制战略要地。而后,晓谕群羌,“大兵诛有罪者,明白有别”。同时,释放俘虏,使诸羌“宣天子至德”。“诸羌先后降者万七百余人”。先零羌败退至南山和青海湖以西据险以持并指日而待。赵充国罢骑屯田,“所降复得五千余人”。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秋,诸羌“共斩先零大豪犹非、杨玉首”,余羌悉平。赵充国请旨在归降诸羌中封王、侯、君,置金城属国,并设属国都尉治理之。属国都尉下设千人、司马、侯,千人以下首领一般均由羌人自己担任。在地方行政建制上,设破羌县和河关县以加强管辖、扼束羌人。

    ——摘编自苏药《简论赵充国安羌定边的战略与策略》

    1. (1)  根据材料,概括赵充国安羌定边的主要战略。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充国安羌定边战略的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