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

更新时间:2024-04-09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 1. (2023高二上·宝安期中) 右图表示人体内四种液体之间的不完全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若乙为细胞内液,则其含量少于甲、丙和丁三种液体之和 B . 若乙表示的是肝脏细胞内液,则甲比丁中的蛋白质含量高 C . 若乙是神经细胞内液,则甲中可含有神经递质、受体、葡萄糖等 D . 若乙是红细胞的细胞内液,则需要补充的箭头是“丙→甲”
  • 2. (2023高二上·宝安期中) 阿司匹林是常见感冒药,具有镇痛和降温作用,但长期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容易导致胃液酸性增强,并引起肝损伤使血浆中转氨酶增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阿司匹林通过作用大脑皮层的痛觉中枢而达到镇痛效用 B . 血浆中HCO3-、HPO42-能缓解服药引起的胃液酸性增强 C . 阿司匹林通过促进出汗、皮肤血流量增加而起到降温作用 D . 转氨酶进入血浆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导致组织液减少
  • 3. (2023高二上·宝安期中)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类突发且发展迅速的脑缺血性或脑出血性疾病。研究表明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脑卒中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与肺和肾两种器官密切相关 B .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可能是脑卒中患者死亡率高的诱因 C . 血液中含氧不足可能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重要原因 D . 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可能会纠正患者酸碱失衡的状态
  • 4. (2023高二上·宝安期中) 上课时老师忽然提问某个同学,这种情况下,该同学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会发挥作用。下列有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它们分别是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B . 它们能调控躯体运动,一般不受意识的控制 C . 该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出现不自主的眨眼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脑干 D . 该同学在突然听到老师提问时,瞳孔和血管都收缩,心跳加快
  • 5. (2023高二上·宝安期中) 如图表示人动脉血压维持相对稳定的一种反射过程。动脉血压正常时,过高过紧的衣领会直接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引起后续的反射过程,使人头晕甚至晕厥,即“衣领综合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窦神经受损时,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仍可产生兴奋 B . 动脉血压的波动可通过神经调节快速恢复正常 C . “衣领综合征”是反射启动后引起血压升高所致 D . 动脉血压维持相对稳定的过程体现了负反馈调节作用
  • 6. (2023高二上·宝安期中) 在人的内耳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淋巴液叫内淋巴液,以含高浓度K+与低浓度Na+为特点。当声波传至内耳时,内淋巴液中的毛细胞受到刺激并打开细胞膜上的K+通道,引起K+内流产生动作电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内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是毛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 B . 内淋巴液中的毛细胞在静息时,细胞膜外的K+浓度高于细胞内 C . 毛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主要通过K+协助扩散内流完成 D . 若增加内淋巴液中的K+浓度,毛细胞动作电位的峰值将降低
  • 7. (2024高二上·盐田期中) 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而获得诺贝尔奖,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神经递质、醛固酮均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B . 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 . 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 . 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不受神经冲动的影响
  • 8. (2023高二上·宝安期中) 尾悬吊(后肢悬空)的大鼠常被用作骨骼肌萎缩研究的实验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甲组不悬吊;乙组悬吊;丙组悬吊+电针插入骨骼肌刺激。4周后结果显示:与甲组相比,乙组大鼠后肢小腿骨骼肌出现重量降低、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小等肌萎缩症状;丙组的肌萎缩症状比乙组有一定程度的减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尾悬吊使大鼠骨骼肌的肌蛋白降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 B . 乙组大鼠后肢骨骼肌萎缩与神经—肌肉突触传递减弱有关 C . 对丙组大鼠施加的电刺激信号需经反射弧调控骨骼肌收缩 D . 长期卧床病人可以通过适当的电刺激可能缓解骨骼肌萎缩
  • 9. (2023高二上·宝安期中) 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接触的部位。某科研小组在研究突触作用关系时,进行了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如图2、3。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给予轴突3足够强度的刺激,电流计上的指针不发生偏转 B . 刺激轴突1后,神经元M发生Na内流,但没有动作电位产生 C . 轴突2通过促进轴突1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神经元M发生Cl内流 D . 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能改变轴突2和神经元M的离子通透性
  • 10. (2023高二上·宝安期中) 科学家以果蝇为实验材料揭示了AC—DN1P—PI神经介导的高温促进夜间觉醒的调控过程,如图所示。高温使阳离子通道蛋白TrpA1被激活,AC神经元产生兴奋,通过神经传导最终抑制PI神经元兴奋,从而促进夜间觉醒,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高温引起夜间觉醒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B . 神经递质CNMa与其受体结合不会使PI神经元发生电位变化 C . 干扰AC神经元中TrpA1的合成会使高温促进夜晚觉醒的作用减弱 D . 用药物抑制CNMa的合成和释放,可降低高温环境中的睡眠质量
  • 11. (2023高二上·宝安期中) 某同学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探究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发现冷水刺激引起大鼠毛细血管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升高;同时大鼠胃黏膜损伤,影响机体对致病微生物的抵御能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B . 该大鼠在冷水中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能维持相对稳定 C . 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D . 葡萄糖在内环境中氧化分解提供能量,有利于大鼠在冷水中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 12. (2023高二上·宝安期中) 图中神经元A、B与痛觉传入有关,当反射弧中的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时,产生的神经冲动沿A神经元传至轴突末梢,释放P物质与B神经元上的P物质受体结合,引发B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并传至痛觉中枢,产生痛觉。神经元C能释放内啡肽,内啡肽是一种抑制疼痛的神经递质。吗啡是一种阿片类毒品,也是麻醉中常用的镇痛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内啡肽可抑制A神经元释放P物质,导致B神经元不能产生动作电位,阻止痛觉产生 B . 痛觉中枢兴奋后,会导致C神经元释放内啡肽,从而抑制疼痛,这属于负反馈调节 C . 据图推测,吗啡可与P物质受体结合,进而影响B神经元的功能,发挥镇痛作用 D . 长期使用吗啡会成瘾,一旦停止使用吗啡,则P物质的释放量会增加,从而出现强烈的痛觉
  • 13. (2023高二上·宝安期中) 小鼠甲状腺的内分泌机能受机体内、外环境因素影响,部分调节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TRH遍布全身血液,并定向作用于腺垂体 B . 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的TH对TSH的分泌起促进作用 C . 饮食缺碘会影响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功能,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 D . 破坏小鼠的下丘脑组织细胞后,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
  • 14. (2023高二上·佛山期中) 人在长期恐惧、焦虑的情况下,会出现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与肾上腺素、钠尿肽和细胞因子的调节有关。当心脏血输出量过多时,心房细胞就会产生钠尿肽,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促进肾脏排钠、排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钠尿肽会抑制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和Na+的重吸收的作用 B . 人在恐惧时,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会增加,导致血糖升高,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 . 长期恐慌、焦虑可能会使机体产生激素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使人体免疫力下降 D .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引起心脏血输出量增加,进而引起钠尿肽分泌增加,该过程体现了激素的协同作用
  • 15. (2023高二上·宝安期中) 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右图所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 曲线①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B . 随着曲线②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变慢 C . 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血糖浓度能保持动态平衡 D . 在低血糖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的神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
  • 16. (2023高二上·宝安期中) 过度紧张、焦虑等会引起头发变白,也会导致脱发。利用黑色小鼠研究得出的相关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肾上腺分泌G的过程存在分级调节 B . 过度紧张焦虑会对HFSC和MeSC增殖分化造成影响 C . NE经过程①和②影响MeSC的调节方式和作用效果相同 D . 通过影响神经、体液调节,过度紧张焦虑可引起白发、脱发
  • 17. (2023高二上·宝安期中) 机体内血糖浓度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某实验小组探究了三种激素单独或联合作用调节血糖的效应,实验前血糖浓度为5.0mmol/L,血糖浓度随激素处理时间的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激素单独作用时,0.5h内升高血糖最快的激素是肾上腺素 B . 3h时,三种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大于各自效应的总和 C .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表现出相抗衡的关系 D . 血糖浓度受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调节,不受甲状腺激素调节
  • 18. (2023高二上·宝安期中) 下图是生长激素(GH)分泌调节及作用机制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在应激刺激下,GH分泌过多可通过刺激肝脏细胞释放IGF-Ⅰ间接调节GH的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B . 物质A是一种神经递质,其作用于GHRH神经元时,导致该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C . 若垂体分泌的GH过多,则不仅可以促进机体生长,还可以导致血糖浓度下降 D . 人体进入青春期后,由于性激素的分泌增加导致身体迅速长高
  • 19. (2024高二上·盐田期中) 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若骨髓受到损伤,则会影响B细胞的产生,但不影响T细胞的产生 B . 淋巴细胞或其他细胞分泌的溶菌酶、抗体、淋巴因子等均属免疫活性物质 C . 被病原微生物侵染后,免疫细胞清除病原体可导致脾、扁桃体和淋巴结肿大 D .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
  • 20. (2024高二上·盐田期中) 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能够非特异性地识别靶细胞,并通过其内溶细胞颗粒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属于免疫监视功能 B . 颗粒酶和穿孔素的本质为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 C . NK细胞识别并杀死靶细胞属于第三道防线 D . NK细胞、巨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都是免疫细胞
二、综合题,共60分
  • 21. (2023高二上·宝安期中) 肾上腺是位于肾脏上方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激素参与应激反应和其他多种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图表示情绪压力刺激下肾上腺分泌激素的调节过程。请回答:

    1. (1) 当有情绪压力时,最初的反应是肾上腺素的产生和释放。该反射过程中,下丘脑属于

      ①为传出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中的神经。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导致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出汗,皮肤苍白,表现为急性的应激反应。

    2. (2) 初始反应后大约10秒,HPA轴(下丘脑-③-肾上腺轴)随之启动,用于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该路径中,②的名称是, ③是。皮质醇(糖皮质激素)是身体的主要压力激素,主要通过增加血液中的

      使体内细胞有足够的能量来应对长时间的压力。醛固酮(盐皮质激素)在调节水盐平衡中的作用是

    3. (3) 若长期处于慢性压力之下,会让人体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原因是 HPA 轴被持续激活,④过程不能发挥作用。④是调节。
  • 22. (2023高二上·宝安期中) 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机体往往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大量出汗、口渴等生理反应。马拉松长跑需要机体各器官系统共同协调完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听到发令枪声运动员立刻起跑,这一过程属于反射。长跑过程中,运动员感到口渴的原因是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兴奋,进而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2. (2) 长跑过程中,是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该器官代谢增强使血液中的CO2浓度增大,刺激位于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加深加快,该过程属于调节。同时,机体皮肤通过大量出汗、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长跑结束后,运动员需要补充水分,研究发现正常人分别一次性饮用1000mL清水与1000mL淡盐水,其排尿速率变化如图甲所示,图中表示大量饮用清水后的排尿速率曲线是
    3. (3) 比赛选手在准备起跑阶段,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这体现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联系是
    4. (4) 兴奋剂是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它具有增强人的兴奋程度、提高运动速度等作用,其作用位点往往是突触,试分析兴奋剂的作用机理:(写出2点)。
  • 23. (2023高二上·宝安期中) 我国科学家首次通过实验揭示了“恶心-呕吐”的生理机制,绘制出了当胃肠道遭受毒素入侵后,从肠道到大脑的防御反应神经通路(如下图)。研究结果显示,脑干孤束核中有多种神经元,其中只有表达速激肽基因的神经元 (M 神经元)才能接收到迷走神经传来的信息,并通过释放速激肽(一种神经递质)来传导信息,最终激活“呕吐中枢”,通过调节负责膈肌和腹肌同时收缩的神经元,引发呕吐行为。

    1. (1) 食物中的毒素与肠嗜铬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引发Ca+方式进入细胞。
    2. (2) 作为小分子物质,5-HT需通过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的原因是:。5-HT引发下一个神经元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
    3. (3) 食源性细菌被机体摄入后,会在肠道内产生毒素,刺激机体的“厌恶中枢”在产生与“恶心”相关的厌恶性感觉,引发的呕吐行为可将摄入的有毒食物排出消化道。结合上述信息可知,由变质食物引发呕吐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
    4. (4) 如图2是研究人员绘制的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①和②表示神经元的相关结构(甲、乙、丙、丁是神经元上的4个位点),a、b结构未知。现欲通过实验探究图2中a或b为效应器抑或感受器,实验小组同学以微电流计为实验仪器,以结构乙和丙两点之间的膜外侧为微电流计两个电极搭载的位点进行实验:刺激位点甲,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次,则a为感受器,b为效应器;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次,则a为效应器,b为感受器。

    5. (5) 临床研究发现,化疗药物会激活癌症患者体内与上述相同的神经通路。科研人员欲根据实验揭示的“恶心-呕吐”的生理机制,研发针对化疗患者的抗恶心药物,请根据上述图文信息,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合理的研发路径:
  • 24. (2023高二上·宝安期中)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快速补充胰岛素是救治病人的关键措施,而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式对治疗效果存在影响。研究发现,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效果如下表:

    组别

    血糖达标时间(h)

    血酮体转阴时间(h)

    低血糖发生率

    静脉输注

    8.47

    31.92

    19.05%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

    6.73

    14.92

    7.14%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糖尿病病人往往表现出多食、多饮和多尿,其中多尿的原因是
    2. (2) 表中研究不同给药方式的治疗效果,两组注射的胰岛素应保证,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效果较好的胰岛素给药方式是。在治疗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是。利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那么低血糖(填“利于”或“不利于”)酸中毒症状的缓解。
    3. (3) 酮体是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的统称,糖尿病患者出现酮症酸中毒的原因是。为验证某种口服新药发挥降糖效果,缓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研究小组应利用的模型小鼠进行实验,并检测相应指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