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素养评估

更新时间:2024-01-15 浏览次数:3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2022·镇江中考)当英国获得“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值百抽五,中国不能自由变更”的特权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签约的清朝大臣却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外交成功。与此相关的条约是 (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2.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增开营口、烟台、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淡水、台南、汕头、琼州十处通商口岸。藉此,外国侵略势力得以 ( )
    A . 打开中国门户 B . 渗透南部沿海广大区域 C . 开始染指台湾 D . 波及东部沿海并深入内地
  • 3. (2022·黄山期末)如图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的内容节选,它出自( )

    一、农民革命中的各阶级、阶层

    ……

    三、向南京进军

    ……

    六、天京城内的大变乱

    A . 第三章 鸦片战争 B . 第五章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C . 第六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 第十八章 义和团运动的勃兴
  • 4. (2022·忻州月考)阅读能力是学习历史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是某同学课前搜集的洋务运动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反映出洋务运动 ( )

    ◇倭仁(顽固派):“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李鸿章:“官绅禁用洋人机器,终不得放手为之……文人学士动以崇尚异端、光怪陆离见责。”

    ◇欧格纳:“中国开局设厂……将有大害于英国工业……英国应阻止华人开局设厂。”

    A . 军事工业失败的必然性 B . 革新发展的困难和阻力 C . 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本质 D . 受到外国资本家的排挤
  • 5. 1899年,美国认为“外交上从来没有比此更辉煌和更大的胜利”“它保护了现在的利益,保护未来的利益”。这主要是由于 ( )
    A .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C . 美国防止了列强瓜分中国 D . 日本被迫放弃辽东半岛
  • 6. (2022·石家庄期末)在这场运动中农民阶级提出“扶清灭洋”口号,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这场运动 ( )
    A . 抵制了英军对广东地区的侵略 B . 解除了湘军对天京的包围 C . 打击了八国联军的嚣张气焰 D .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性质
  • 7. (2022·重庆期末)某同学制作了“孙中山的革命之路”手抄报,以下是他梳理的时间线索图,①处应填 ( )

    A . 上书李鸿章 B . 领导广西起义 C . 发动“二次革命” D . 成立中国同盟会
  • 8. (2022·菏泽期中)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两次伟大实践。在历史课上,学生们分组讨论研究这两次伟大的实践。学生们可以得出二者的共同主张是 ( )
    A .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挽救清政府 B . 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 C . 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 . 用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来救中国
  • 9. 革命打倒了皇帝,却没有也不愿连根刨除君主专制的经济根基;革命推翻了一个“洋人的朝廷”,却没有也不敢把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统统赶出中国。这里强调的是革命的 ( )
    A . 必然性 B . 偶然性 C . 进步性 D . 局限性
  • 10. (2022·泰安期中)下图是陈独秀关于辛亥革命的言论。他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 )

    文明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欧美社会国家的文明制度,连影儿也没有,所以口一张,手一伸,不知不觉都带君主专制的臭味。

    A . 旧思想根深蒂固 B .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 . 革命果实被窃取 D . 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 11. 如图所示内容为五四运动后期上海工人开展罢工的部分情况。这说明了 ( )

    6月5日上午 沪西日商内外棉五厂的男女工人首先发难,奋起罢工

    6月5日起 在沪的日商、英商、法商等外商工厂的工人纷纷罢工

    6月11日 北京政府撤销曹、章、陆职务的消息传到上海,各界纷纷庆祝

    6月12日 上海各商家开门营业,上海各工厂、交通企业也大都开工复业

    A .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 . 列强在华种种特权受到制约 C . 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D . 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完全胜利
  • 12. (2022·内江中考)1922年7月,中共二大宣言指出:“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中共提出了 ( )
    A . 民主革命纲领 B . 党的中心工作 C . 抗日民主政权 D . 工农武装割据
  • 13. (2022·滨州中考)如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据此可知,这位历史人物是 ( )

    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1924年

    创办兴中会

    建立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发动二次革命

    创办黄埔军校

    A . 孙中山 B . 李大钊 C . 陈独秀 D . 蒋介石
  • 14. (2022·沧州期末)学校举办“党的奋斗历史”图片展,以下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

    A . 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B . 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政策 C . 解放区土地改革推进 D . 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建设
  • 15. (2020八上·苏州期末) 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多次失利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广大干部、战士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广大干部、战士“觉悟到”的这个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    )
    A . 中共一大 B . 八七会议 C . 古田会议 D . 遵义会议
  • 16. (2022·重庆期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谨以极大的热忱向我全国父老兄弟诸姑姊妹宣言,……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蒋介石庐山谈话指出“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无不开诚接纳”。以上材料表明 ( )
    A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B . 中日民族矛盾成社会主要矛盾,国共阶级矛盾已经消失 C . 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初步形成 D . 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险,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 17. “过去一个星期的恐怖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日本兵是如此野蛮的。”这是在南京传教的美国人马吉牧师于1937年12月19日写给家人信里的一句话。由此可知 ( )
    A . 国民政府移都重庆 B . 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 C . 中国抗战的长期性 D . 日本侵略者的凶恶及残暴
  • 18. 抗战期间八路军某刊物报道:“八路军在抗战一年半中,在蒋委员长与战区司令长官的领导之下,在朱彭总副司令及各部、各级长官与共产党员的领导之下,协同各部友军,进行了英勇的抗战。”与报道相一致的“英勇的抗战”是 ( )
    A . 百团大战 B . 平型关大捷 C . 徐州会战 D . 淞沪会战
  • 19. (2022·广东中考)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1942年1月起,历时半年,广东党组织从香港秘密营救了何香凝、茅盾等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共300多人,连同其他方面的人士共800多人。这场营救 ( )
    A . 配合了八路军的百团大战 B . 粉碎了日军对根据地封锁 C . 打击了国民政府投降政策 D .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20. “中国抗日战争业已结束,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并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上述文件内容可能出自 ( )
    A . 中共七大 B . 国民党一大 C . 重庆谈判 D . 中共一大
  • 21. (2022·宁波中考)消息传到重庆时,已是8月15日的晚上。据当时的美国记者记录:“突然,整个城市爆发出一片欢呼声和爆竹声。……不到一小时,整个城市就变成了一座巨响和狂欢的火山。”据此推测该消息是 ( )
    A . 平型关大捷 B . 日本投降 C . 签署“双十协定” D . 胜利渡长江
  • 22. 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
    A . 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B . 淮海战役,民众支援取得胜利 C . 平津战役,北平以和平方式解放 D . 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 23. 晚清时期的黄浦江畔,入夜则灯火辉煌。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店铺昼夜不息,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也相继传入上海。材料表明 ( )
    A . 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 B . 人们受教育程度提高 C . 中国社会生活近代化 D . 社会陋习已彻底革除
  • 24. (2022·株洲期末)下图列举的是近代上海租界的生活情形。这些“生活情形”的出现,表明 ( )

    ①近代中国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                   ②中西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

    ③西方文明成果影响中国                                                         ④中国日益独立、文明、富强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25. 国画大师徐悲鸿于1943年绘制《会师东京》(如图)这幅巨作,其目的是 ( )



     
     
    A . 唤醒国人反抗的斗志 B . 表达抗战必胜的信心 C . 揭露民族的精神弱点 D . 开辟国画技法新时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 26. (2022·张家界中考)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爱国行为不仅表现在反侵略反封建的英勇斗争上,而且表现在对中国出路的艰辛探索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强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不屈斗争简表

    列强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不屈斗争

    鸦片战争

    关天培在虎门、陈化成在吴淞壮烈殉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甲午中日战争

    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____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枣宜会战中,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____壮烈殉国。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____血洒疆场

    材料二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思维导图

    材料三 某教师对“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一课的课堂小结

    1. (1) 请写出表格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英雄人物。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对待英雄,我们应当提倡怎样的社会风尚?
    2. (2) 请指出思维导图中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的名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主张建立怎样的政治制度?根据思维导图,指出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3. (3) 请指出“井冈山道路”的含义。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给我们哪些启示。
  • 27. 民主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解决好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材料四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节选自部编版历史教材

    1. (1) 据材料一,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的依据。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荣氏企业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3. (3) 据材料三,指出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4.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区“土地占有状况”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 28.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近代以来,却对中国连续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逐步形成了以守卫本土为主要内容的主权线和侵犯邻国朝鲜、中国的利益线,这“二线论”为标志的“大陆政策”,实际上是以“灭亡中国”为首要的战略目标,进而称霸亚洲和世界。

    ——岳思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材料二 对于抗日战争何时开始,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说过:“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显然,自1931年算起,到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整整14年,而不是8年。

    ——摘编自中国干部学习网

    材料三 如图。

    材料四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五 中国人民经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浴血奋战,并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配合,在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之后(总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摘编自人教网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日本一些史学家所述“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这一观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
    3. (3) 在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战,战略上相互配合,共同抗击日军的侵略。请你从材料三图中A、B、C、D、E代表的历史事件中找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中取得胜利的战役各一例: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注意按顺序写出序号和事件名称)
    4. (4) 根据材料四,说明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5. (5) 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6. (6)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发表伤害中国乃至亚洲人民感情的言论,请你就中日关系如何健康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