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海淀区重点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思想...

更新时间:2024-03-19 浏览次数: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共40题,每题1.5分)
  • 1. (2024高一下·丰台期中)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科学谋划了未来 5 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①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②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③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④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 以人民为中心 

    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 守的是人民的心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 暖民心 

    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部分的这些表述共同说明(    ) 

    ①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解决 

    ②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最鲜明的价值取向 

    ③共产党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④为民造福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3. (2024高一上·大兴期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②接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

    ③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④马克思主义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物质力量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4. (2024高一下·北京市期末) 近些年来,从“教育资源地图”到“养老服务地图”,从“办税服务地图”到“空气质量地图”,经过不断创新探索,今天的“北京 12345 服务导图”已经成为涵盖 24 大类 138 个图层的“民生地图”,直观展示包含医疗卫生、文体旅游、交通管理、民政事务等政府部门掌握的公共服务点位信息,让市民查询更快捷。一个个新增的“民生地图”表明(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   
    ②新技术助力政府的便民服务不断升级

    ③国家把更多管理权交给社会和人民     
    ④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持续提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

    ①为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

    ②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④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和真品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6.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习近平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 )

    ①发扬实干精神            
    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③锐意进取、接力苦干      
    ④在各自的岗位上付出辛勤劳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7. (2024高一下·广东开学考)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用“十个明确”进一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系统概括,并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之所以作出这一重大论断,是因为这一思想( )

    ①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②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经验,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④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境界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8.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不断完善: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发展到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形成“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 )

    ① 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

    ② 是顺应时代潮流、历史发展要求和人民期待而作出的战略部署

    ③ 彰显了中国人民主导国内外发展大势和方向、不断改革创新的力量

    ④ 使经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明确,使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步骤更加清晰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9.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随着改革发展不断完善,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丰富和发展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由此可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 )

    ①体现了经济基础反作用于上层建筑的客观规律

    ②实现了所有制、分配和运行机制的有机统一

    ③进一步强化了其在生产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

    ④具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显著优势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催生了一大批高颜值、有特色的“网红书店”。然而,多数“网红书店”是以颜值吸引人,待人们的新鲜感丧失之后,就失去了吸引力,陷入网红经济速生速朽的魔咒。如今,大量的“网红书店”面临发展困境。针对其困境,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 . 变革“网红书店”经营理念,把其作为经营模式转变的基础 B . 具体分析和利用“网红书店”的资源条件,促进其健康发展 C . 创新“网红书店”发展的规律,借助互联网思维拓展线上线下平台 D . 将读者需求作为“网红书店”发展的唯一目的,抓住书与人结合这个关键点
  • 11.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有些第三方购票平台因为可以“离线自动抢票”,为旅客购买车票带来了便利,但其强制搭售意外险的做法却引发争议。强制搭售意外险的做法( )

    ①违背了市场交易规则           
    ②违背了市场准入规则

    ③体现了市场调节的自发性       
    ④反映了市场调节的盲目性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③
  • 12.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网约车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但网约车安全问题不断,给乘客生命财产带来危害。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 )

    ①多方参与治理、协同监管、精准施策
    ②有问题找市场,任由企业和用户自行解决

    ③政府监管、企业主责、社会共治
    ④加重处罚,增大企业的违法成本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碳中和指一段时间内,特定组织或整个社会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吸收、工程封存等自然或人为手段被吸收和抵消掉,实现人类活动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下列举措与目标关联正确的是( )
    A . 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以“无形之手”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减少碳排放 B .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大力推动机动车“油换电”,推动氢燃料汽车规模化应用→减少碳排放 C . 倡导“光盘行动”等生活方式→减少粮食浪费,发展有机农业→增加碳吸收 D . 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提高林地面积,厚植生态根脉→增加碳吸收
  • 14.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北京市人力资源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北京市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对长期扎根远郊区或基层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支持农业人才“将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可以 ( )

    ①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完善我国分配制度

    ②弘扬劳动精神,引导社会对农业劳动的尊重

    ③鼓励优秀人才扎根农村,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持

    ④推动生产要素向城市聚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5.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未来5年,中等收入群体要算上你!中等收入群体要“扩招”啦!是要降低门槛吗?当然不是!而是要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扶持措施,令更多人口袋富起来,成为中等收入群体。未来5年,谁将成为中等收入群体?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这些“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到的群体,将是“扩中”工作的重点。

    某班同学被上面这篇文章所吸引。在下列发言中,合理的是 ( )

    ①实现“扩中”目标要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

    ②技能型劳动者在市场上因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放缓,收入节节攀升

    ③从事较复杂劳动和创新性劳动的人,更具备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现实可能性

    ④小微企业经营者属于低收入群体,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6.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国家将更注重对科研人员的长期激励,薪酬向高强度岗位、高层次人才和做出突出业绩的科研人员倾斜。经单位同意,他们还可以到企业和其他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兼职并取得合法报酬,甚至可以离岗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创业活动。此项改革旨在( )

    ①彰显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水平

    ③贯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原则,缩小收入差距

    ④保障科研人员合法权益,提高其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7. (2024高一下·丰台期中) 一堂生动的党课,就是一次深入心灵的洗礼。《党课开讲啦》用一个个故事、一组组数据、一件件实物讲述党史故事,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揭示大道理、回答大问题,讲透党的创新理论,让广大党员群众尽享“党味”浓、“鲜味”足的“饕餮盛宴”,带领亿万观众在百年党史中感悟信仰的光辉和真理的力量。这样的党课 ( )

    ①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②有助于推动学习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组织保证

    ④引导广大党员群众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8.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脱贫攻坚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由此可见,打赢脱贫攻坚战是( )

    ①立足人民立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宗旨的生动写照

    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的重要手段

    ③树立政府权威,履行人大、政协等国家机关职能的必然要求

    ④彻底消除贫困,最终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重要标志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9.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越是面对艰难困苦和重大斗争,越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关键是借助政府力量调配资源 B . 形成这种优势的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 C . 集中力量办大事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就是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D . 集中力量要办的大事,都是符合各部门利益、各群体利益的重大事项
  • 20.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广大青年干部表示要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作为重要的国家机关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②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为人民群众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自己工作追求的目标

    ③党组织要把握并改造干部成长规律,引导干部加强思想淬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中青年干部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要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1.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宋庆龄曾说过,“在我看来,自从1949年10月1日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以来,中国最伟大的转变就是我们的国号中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人民’这两个字。这两个字不是为了装饰点缀,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同样有史以来第一次表明我们政府巨大力量的所在——人民”。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②当人民群众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就以崭新的姿态,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③我国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管理国家事务,迸发出极大的历史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④民主共和制为现代大多数国家所采用,人民因此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2. (2024高一下·北京市期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北京市第九批支援西藏团队 2019 年进藏以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实事、办成事,高质量开展援藏工作,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3.44 亿元,实施各类援藏项目 210 个,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高质量开展援藏工作有利于(   )

    ①保证西藏享有依法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 

    ②为西藏发展注入新活力,让群众生活更幸福 

    ③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④推动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3. (2024高一下·石景山期末) 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关于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法反映的是国家每个公民的利益诉求   
    ②有法的国家就是法律体系完备的国家

    ③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④法能够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4. (2024高一下·丰台期末) “毋坏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周文王颁布的这条《伐

    崇令》,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令。我国古代很早就专门设立掌管山林川泽的机构,制定政策法令,后来不少朝代也都有保护自然的律令并对违令者重惩。这(    )

    ①佐证了法治在我国古代就是基本的国家治理方式 

    ②表明我国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理念由来已久

    ③对我们依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④说明完善的政策法令能够自动发挥约束作用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5. (2024高二上·北京市期中)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古训体现的哲理是( )
    A . 事物的量变可以引起事物的质变 B .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 .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 26. (2024高二上·北京市期中)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以下过程。

    党的十四大提出,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九大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党的二十大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表明(    )

    ①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拓展和深化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科学理论对改革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④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完全同步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7.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农民要面对和处理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医生要面对和处理处方与病情之间的关系。以上共同涉及的哲学问题是(    ) 

    ①必然与偶然的关系问题           
    ②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问题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8.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是(     )
    A .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 .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 .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 .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 29.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如何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参观博物馆?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国家博物馆等9家博物馆利用数字资源联合推出“在家云游博物馆”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这说明(    )
    A . 意识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 B . 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C .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D . 人的意识活动可以将观念变成现实
  • 30.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法国的奥维小镇风景优美,许多画家曾在此创作。

    图1(实景)            图2(画作)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画作与实景既“似”又“不似”,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 画作是画家通过头脑对实景加工改造的结果 B . 画家的意识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 C . 画作的创作过程是客观对主观的反映过程 D . 画作是对物象的直接的现实的反映
  • 31.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等强原则”实质机械设计时要使每个零件强度相等,这样才能保证整体机器的使用寿命,不会因部分零件保费造成浪费。“等强原则”符合____的方法论要求。(   )
    A . 优胜劣汰 B . 系统优化 C . 重视联系的多样性 D . 一切以时间为转移
  • 32.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在北京前门地区,有一个“零废循环小院”:墙边安装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解决了雨水渗墙的问题,储存的雨水用于院内植物的日常灌溉;依据家中日常厨余垃圾产量,制作“蚯蚓塔”、设置堆肥桶,设计小院“零废弃花园”;丝瓜架上还添置了可拿取的太阳能挂灯,便于夜间照明。“零废循环小院”的设计( )
    A . 超越了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彰显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B . 将认识对象的各要素联结起来,以辩证思维看待周围的世界 C . 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说明动机决定效果 D . 对传统生活方式既肯定又保留,从而实现了事物的发展
  • 33. (2024高二上·北京市期中) 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主要表明( )
    A . 意识的内容都是人脑想象创造出来的 B . 人能够把握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C . 人能创造满足自身需要的一切客观事物 D . 观念的东西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 34. (2024高二上·北京市期中) 找车位,一目了然;约车位,一点即得。某市启动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形成全市停车设施“一张图”,以技术手段科学合理分配车位,引导司机高效停车,也为城市停车资源挖潜、错时共享停车等精细化治理举措打下基础。这种做法(   )

    ①把握了自在事物的联系                
    ②运用了综合的思维方法

    ③优化了城市的停车资源                
    ④抓住了事物的偶然联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5.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北京以世界眼光谋划首都发展,在全市规划132平方公里“战略留白”用地,原则上2035年以前不予启用。这部分用地一方面为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服务,为国家级重大战略项目提供更多选址可能;另一方面用于增加贴近市民生活的生态休闲和康体游憩功能。“战略留白”统筹考虑了(    )

    ①发展与保护的辩证关系 
    ②感觉与思维的辩证关系

    ③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④当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6.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体现了( )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部分大于整体的思想

    ③内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④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7. (2024高二上·北京市期中) 在《石钟山记》中,苏轼分析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是“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这蕴含的哲理是( )
    A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 38.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④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39.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中国人的名字往往寄托着美好祝愿,有时也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庆、援朝、建国、振华……这些极具特色的名字曾令人感到自豪,承载着老一辈的情怀,寄托着人们的希望。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从一代人的名字里能够读懂一个时代的特征

    ②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姓名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③特定的时期决定了中国人的名字寄托共同的希望

    ④姓名不单纯是一种代号,还承载着一定的社会意义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40.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考古工作者说,只有在考古现场,才会有一眼万年的感觉,将自己置身于历史时空,心中不断回溯着历史演进的一幕幕。每一次发掘,就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旅行,一铲子挖下去体会到的沉浸感,比读文献更觉真实。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①考古获得的是理性认识,因此比读文献更真实可靠

    ②考古活动为我们检验文献中的记载提供了证据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学习历史只能通过考古来实现

    ④考古活动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历史发展的认识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 41.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某班开展“共建生态文明,扮规美丽北京”的综合探究活动。

    践行绿色生活 共建生态文明

    在总结活动时老师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就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例如,《孟子 ·梁惠王上》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 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吕氏春秋 · 孝行览》中写道: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怎样的哲学启迪?

  • 42.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历史上的塞罕坝水草丰美、森林茂密,有“美丽高岭”的盛誉。但清朝末年开围放垦后,由于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到上世纪中叶,塞罕坝变成气候恶劣、人烟稀少、风沙肆虐的荒原沙地。为改变这一严峻形势,1962 年,原国家林业部建立了直属的塞罕坝机械林场。 

    几代塞罕坝人扎根坝上高原,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他们尊重科学、顺应自然,最终探索出一套在高寒地区科学造林育林的方法,不仅为华北地区筑起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生态屏障,还发展了森林旅游、绿化苗木、风力发电等绿色产业,辐射带动了周边近 4 万人脱贫致富。塞罕坝人用半个多世纪的接力传承,在创造“荒原变林海”奇迹的非凡实践中,熔铸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竖起了一座精神丰碑。 

    结合材料,说明塞罕坝人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奇迹的。

  • 43.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目标。

    材料三在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无数中国青年将小我融入大我,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诠释责任担当。改革开放时期,青年人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勤勉工作、开拓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人秉承光荣传统,在科技创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领域不惧挑战、拼搏奋斗。

    结合材料三,从哲学角度思考,我们应如何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使命。

  • 44.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在现实生活中,等待,似乎是一件全然被动的事。下雨了等天晴:约人见面,也要等......

    中国人却好像早早就体会到了等待的妙处。花几年、几十年的时间等待茶叶慢慢发酵出丰富的滋味:或把酒埋进地下,等待时间把生涩转为甘醇。一篇好文章,即便可以一溜从头写到尾,其逻辑章法,用词用字,无限接近内心的准确时间与耐心也必不可缺生活点滴中,人与人之间或是扶持帮助,或是磕碰摩擦,相处变成养料,情谊自然生长这便是“等我们成为朋友”之意蕴。

    等茶香,等酒醇,等事圆,等我们成为朋友····等待,是我们与物、与事、与人的相磨相合。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谈谈你对“等待”的理解。

  • 45. (2023高二上·海淀期中)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3月23 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习近平说:“直到今天,‘两个务必’的教育还远未结束,‘继续赶考’的任务也远未结束。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都要不断地接受人民的‘考试’、‘执政的考试’,向人民和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永葆“赶考”的清醒,始终强调和坚持“两个务必”,带领人民砥砺前行、接续奋斗,在一场场历史性考试中交出了优异的答卷,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不断“赶考”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永葆“赶考”的清醒。

  • 46. (2024高二上·遂宁期中) 诗歌,是诗题和诗句的统一体,“先赋诗”和“先立题”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创作路径。有些诗歌是即兴而作,诗人有感而发,赋诗之后再为其立一标题,有的诗歌则是因题而起,诗人先定立诗题,然后围绕题目构思诗歌的格律和内容,无论是“先赋诗而后立题”,抑或“先立题而后赋诗”,最终都指向诗题与诗句的契合。

    从哲学角度,分析“赋诗”和“立题”的关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