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

更新时间:2024-03-27 浏览次数:2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的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4种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 . ③中可发生丙酮酸和水分解产生CO2和[H] C . ②和③成分的主要区别在于无机盐含量不同 D . 血浆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 2.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B .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血浆蛋白、葡萄糖、O2和尿素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C .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D . 血浆的成分主要来源于消化道吸收、组织液渗入、淋巴液回流
  • 3.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B . 两个种群经过长期地理隔离后有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C . 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 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 4.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如图是人体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兴奋在上图反射弧中传导的方向是④③②① B . 图中神经元之间有多个突触 C . 刺激该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射 D . 仅图中②受到损伤时,刺激④人体能产生感觉
  • 5.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②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

    ③大脑、小脑和脊髓共同组成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小脑能够维持身体平衡

    ④人体缩手反射不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

    ⑤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⑥神经胶质细胞数量远多于神经元,并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A . 二项 B . 三项 C . 四项 D . 五项
  • 6.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下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

    A . a~c段和①~③段Na+通道开放,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增大 B . 若神经纤维膜外K+浓度增大,图甲中c点将上升 C . 静息电位是指图乙AB之间膜内的电位差 D . 机体内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单向的
  • 7.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单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乙释放的多巴胺可使丙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B . 多巴胺可在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 C . 从功能角度看,乙膜既是突触前膜也是突触后膜 D . 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
  • 8.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研究发现,睡眠可依靠脑部多个脑区产生的胞外腺苷来调节,胞外腺苷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促进睡眠。咖啡、茶、可乐等饮品中均含有咖啡因,咖啡因是腺苷类似物,能与受体结合,但并不引起胞外腺苷相应的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腺苷经主动运输通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 B . 人体腺苷分泌不足时会出现嗜睡现象 C . 咖啡因与胞外腺苷受体结合,减少了胞外腺苷与受体结合产生的睡眠效应 D . 困倦时的胞外腺苷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不能引起下一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 9.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下列事例中,不能体现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生命现象是( )
    A . 输液过程中护士扎针时,大多成年人都能做到不缩手 B . 古人为了学好箭术,能练就“飞物过眼而不眨”的本事 C . 人脑言语区的S区受损,病人患运动性失语症 D . 人在潜水时,短时间内能屏住呼吸
  • 10.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 B . 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 C . 损伤发生在脑干时,患者可能出现呼吸障碍 D . 脑卒中患者不能完成膝跳反射等非条件反射
  • 11.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逐渐丧失记忆和语言功能,计算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受损,情绪不稳定。该病是由于患者大脑内某些特定区域的神经元大量死亡造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由于大脑内某些特定神经元的大量死亡,患者可能会逐渐丧失自理能力 B .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 C . 若患者长时记忆受影响,和海马区有关 D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经常迷路是记忆、推理等思维能力受损的表现
  • 12.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下列关于不同激素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切除幼年狗的垂体,其生长发育停滞与体内缺乏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有关 B . 在性发育期,女性卵巢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雌性激素增多,激发雌性周期 C . 在遭遇突发状况时,肾脏细胞分泌的某种激素增多,使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D . 狗摄食后,小肠黏膜释放的促胰液素通过导管运输进而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 13.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如图表示正常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和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 B . 激素甲可作用于肝细胞促进细胞内肝糖原分解 C . 葡萄糖、神经递质均可调节激素乙合成分泌过程 D . 肝细胞膜上有识别并结合胰岛素的受体
  • 14.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如图是健康人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部分模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B . “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 C . 体温调节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 D . 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
  • 15.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中甲表示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B . 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与集合管 C .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的 D . 口渴时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渴感,引发主动饮水,大脑皮层是水盐调节的中枢
  • 16.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如图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②和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由图分析,激素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B . 饮食过咸时,c还能释放大量抗利尿激素,以维持机体水平衡 C . 人受寒冷刺激时,c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激素③含量增加 D . 若图中③为性激素,则激素②是促性腺激素
  • 17.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如图甲、乙分别是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信号分子A、B、C均为某种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甲中信号分子A化学本质可能是蛋白质 B . 图甲中信号分子B与图中受体结合对该细胞起调节作用 C . 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与图乙所示机制不同,与图甲所示机制相似 D . 由图乙可知,雄性激素通过影响基因选择性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
  • 18.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下列有关免疫细胞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免疫细胞只分布在免疫器官中 B . 体内的抗体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C . 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B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D . 抗原、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 19.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组织液 B . 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特异性免疫功能被破坏 C . 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D . 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消灭入侵机体的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 20.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如图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物质Ⅰ和物质Ⅱ都能与病菌特异性结合 B . 病菌被细胞A特异性识别并处理后会暴露出它特有的抗原 C . 与细胞C相比,细胞D含特有的与分泌物质Ⅱ相关的细胞器 D . 细胞A和B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 21.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如图为在抗原注射前后的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指示为抗原注射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抗原,甲、乙两曲线代表的抗体由不同的浆细胞产生 B . 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 C . 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可有较大的差异 D . c时间段甲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抗原类似的抗原的刺激
  • 22.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某小组利用患狂犬病的兔的脊髓提取物进行下列实验:将新鲜的提取物注射到正常兔甲体内,甲患病;用干燥了14天的提取物注射到正常兔乙体内,乙不患病;一段时间后,再向乙注射新鲜的提取物,乙不患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兔感染狂犬病毒后,脊髓提取物中含有狂犬病毒 B . 干燥了14天的提取物中的病毒失去了作为抗原的特性 C . 甲接受注射后,体内能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D . 乙接受第二次注射后,体内抗体产生的速度比第一次注射后快
  • 23.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当人体感染细菌时,细菌脂多糖(LPS)作为重要的抗原可引起免疫反应。抗原引发的体液免疫应答有两种:一是大多数抗原必须有T细胞的参与才能完成:二是少数抗原单独刺激B细胞即可完成。为确定LPS引起的免疫应答属于哪种,某研究小组先对甲(实验组)、乙(对照组)两组小鼠分别进行了某种处理,然后对甲、乙两组小鼠均注射等量的LPS,结果发现仅有乙组小鼠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抗体。下列对该实验的“某种处理”及实验结论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 . 甲组切除胸腺,乙组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LPS引起的免疫应答属于第一种 B . 甲组切除胸腺,乙组在相同部位只手术但不切除胸腺:LPS引起的免疫应答属于第一种 C . 甲组在相同部位只手术但不切除胸腺,乙组切除胸腺:LPS引起的免疫应答属于第二种 D . 甲组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乙组切除胸腺:LPS引起的免疫应答属于第二种
  • 24.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下列关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描述正确的是( )
    A .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 B . 艾滋病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C . 初次接触过敏原即可引发过敏反应 D . HIV通过感染人体B淋巴细胞影响体液免疫
  • 25. (2024高二上·深圳期中) 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可维持细胞内外的Na+浓度梯度,钠-碘同向转运体借助Na+的浓度梯度将碘转运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碘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化后,进入滤泡腔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B . 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其摄碘能力减弱 C . 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 D . 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 26.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解释合理的是( )
    A . 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 . 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 . 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 . 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 27.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下列关于在特定条件下人体发生的生理性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科研人员进入冷库时:整个机体散热量增加→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B . 刚吃过饭1个小时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维持正常 C . 在马拉松比赛过程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 D . 长期摄入蛋白质不足: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组织液的量显著增多
  • 28.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如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信息分子A~E中不属于激素的是A、E B . 信息分子B、C、D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失活 C . 信息分子E由免疫系统产生,可作用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D . 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其释放过程不靠消耗能量
  • 29.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人的免疫力会下降,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可解释危险环境中人的反应速度加快,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B . 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可解释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C . B过程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起作用,但受大脑皮层控制又不完全自主 D . 通过C、D过程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 30.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若现有一个非常庞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从该种群中随机抽取若干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6%。若将该种群中aa的个体全部淘汰,剩余的个体随机交配,则下一代中aa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 . 1/49 B . 2/49 C . 4/49 D . 8/49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 31.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我国鱼类资源丰富,如长江中生活着中华鲟鱼,黑龙江中生活着史氏鲟鱼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自然条件下,长江的中华鲟和黑龙江的史氏鲟不会发生基因交流,因为二者在空间上存在
    2. (2) 对距离较远的2个中华鲟种群的线粒体cytb基因片段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序列有若干变异位点,这些差异属于多样性层次,这种多样性的形成主要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结果。
    3. (3) 对史氏鲟的某一种群进行调查,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占比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调查,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占比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鱼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理由是
    4. (4) 若中华鲟鱼某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现假设该种群所生存的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使各基因型个体的生存能力大小变为AA=Aa>aa,其中aa个体每年减少10%,而AA和Aa个体每年增加10%,则一年后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约为(保留一位小数)
  • 32.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通过突触结构进行,其类型有两种:化学突触和电突触,分别如图甲(图中Ach为乙酰胆碱)和图乙。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前后膜之间有离子通道连接,依赖带电离子传递电信号。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据图甲推测,Ca2+进入突触小体内的作用为,图甲中兴奋传到突触后神经元时,突触后膜发生的信号转换是。信号在化学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
    2. (2) 据图乙推测,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传递信号的速率更,原因是
    3. (3) 科学家分别刺激下图A、B、C三点,观察电位计偏转情况(图中两电极均置于细胞膜外侧)和肌肉收缩情况,以探究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中信号传递的方向。

      实验结果为:刺激A点,电表偏转2次,肌肉收缩;

      刺激B点,电表偏转1次,肌肉收缩;

      刺激C点,电表偏转1次,肌肉收缩。

      请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 33.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当人体内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促进胰岛素分泌,如下图1所示。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的部分作用机理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早期研究人员曾直接从胰腺研磨液中提取胰岛素,但均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
    2. (2) 图1中葡萄糖以的方式进入胰岛B细胞,氧化分解后使细胞内ATP/ADP的比值(升高、下降),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胰岛B细胞兴奋,此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触发Ca2+通道打开,促进胰岛素分泌。释放后的胰岛素经过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3. (3) 图2所示的GLUT4是位于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据图分析,下列因素中可能会引发糖尿病的有(填序号)

      ①体内产生了胰岛素抗体                                        ②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缺失

      ③靶细胞中GLUT4基因表达不足                        ④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发生障碍

    4. (4) “苏木杰现象”指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的现象。它是由于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用过量而导致的夜间低血糖后,机体为了自身保护通过调节机制,使得升高血糖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导致晨起血糖反跳性升高。
  • 34.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下图1是人体对某种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病毒被Ⅰ(填细胞名称)摄取处理后,将抗原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Th细胞,Th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V(填细胞名称)结合,这是激活V细胞的第二信号;激活V细胞的第一信号是
    2. (2) 图1中Ⅲ(填细胞名称)能裂解被该病毒侵染的细胞,该过程属于免疫。图中Ⅰ、Ⅱ、Ⅲ、Ⅳ、Ⅴ、Ⅵ、Ⅶ不能识别抗原的是(填序号)。
    3. (3) 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b蛋白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b蛋白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选择并排序)等。

      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

      d.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②实验结果如图2,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b蛋白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填D63或D2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