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
A . 工业制氧
B . 滴水成冰
C . 酿造食醋
D . 海水晒盐
-
A . 侯德榜
B . 张青莲
C . 拉瓦锡
D . 道尔顿
-
A . Fe2+—铁离子
B . C60—60个碳原子
C . 2Al—2个铝元素
D . 2CO2—2个二氧化碳分子
-
4.
(2024九上·隆回月考)
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到月壤物质中含有的Mg
2SiO
4是橄榄石的主要成分之一,则Mg
2SiO
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4
B . +3
C . +4
D . +5
-
A . 清除可燃物
B . 隔绝空气
C . 降低温度
D . 降低着火点
-
A . 碳单质
B . 一氧化碳
C . 二氧化碳
D . 所有含碳物质
-
A .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和水
B . 铜条插入硝酸银溶液中,产生银白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
A . 上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C60、金刚石、石墨
B . 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则构成的物质种类改变
C .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金刚石,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D . 《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
A .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B . 该实验能证明水中含有氢、氧元素
C . 生成氢气、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
D . 电解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
-
A .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 . 生成物一定是氧化物
C .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D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
11.
(2024九上·隆回月考)
诗句“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提到了古代将生铁煅烧捶打氧化变成钢的过程,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 生铁和钢是同种物质
B . 煅打过程发生碳燃烧反应
C . 钢的机械性能比生铁好
D .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
A .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酒精和水
B . 用稀盐酸鉴别黄金和黄铜
C . 用燃着的木条区别N2和CO2
D . 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与棉花
-
A . 甲实验中铜片上刻画出痕迹,说明铜片的硬度比黄铜大
B . 乙实验中C烧杯先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 丙实验烧杯中热水的作用只有提供热量使白磷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D . 丁实验可证明金属的活泼性由大到小依次是:Mg>Zn>Fe>(H)>Cu
-
14.
(2024九上·隆回月考)
现有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Y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tikupic.21cnjy.com/2024/01/12/5c/4f/5c4f932b7b1913b4a9e732a8510ed1ca.png)
A . 生成氢气的质量:X>Y
B . 相对原子质量:X>Y
C . 金属活动性:Y>X
D . 消耗硫酸的质量:X>Y
-
15.
(2024九上·隆回月考)
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③说明CO得到氧后的产物是CO2 ④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6.
(2024九上·隆回月考)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对该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18 | 1 | 2 | 32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26 | 2 | 12 |
A . 甲待测值是5
B .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 . 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1:5
D . 物质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17.
(2024九上·游仙期末)
向CuSO
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铝粉,完全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B . 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Al
C . 滤液中只有Al2(SO4)3
D . 滤液中只有CuSO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
-
-
(1)
天然气是当前许多家庭用生活燃料,其主要成分是(填写名称);
-
(2)
普通干电池采用石墨作为电极材料,是利用其优良的性;
-
(3)
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之一,可以加工成铝箔,体现了金属的性;
-
(4)
菜刀等铁制品容易生锈,写出一种防止菜刀生锈的具体方法。
-
-
21.
(2024九上·隆回月考)
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乙,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甲是单质;丙的固体可以人工降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
,乙反应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乙和丙性质差异的原因是
。
![](//tikupic.21cnjy.com/2024/01/12/0d/f5/0df581f34854b80569cd22e5324a7fa3.png)
三、实验与工艺流程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
-
-
(2)
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非常剧烈,小凡同学需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制备一瓶二氧化碳,则小凡同学最好选择(填序号)作为发生装置。
-
(3)
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对C装置进行改进,改进方法是,写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
23.
(2024九上·隆回月考)
回收含铜废料(主要成分为Cu)中的铜,其操作流程如图:
![](//tikupic.21cnjy.com/2024/01/12/b0/d6/b0d6c25470110774c660357981e24661.png)
注:灼烧后得到黑色固体和残留物,残留物不溶于水和稀硫酸。
-
-
-
(3)
为了除去Cu、Fe混合物中的Fe,请你选择一种合适的化学试剂:。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5分)
-
24.
(2024九上·隆回月考)
为测定某生铁(铁碳合金)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小军同学取5.8g生铁样品盛放在烧杯中,并向其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5.6g。请分析并计算:
-
-
(2)
生铁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